无疆与有界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徽宗不仅是宋朝的皇帝,也是位书画大家,他的瘦金体和花鸟画都是书画中的精品,流传下来的任何一部作品,现在都价值连城。他的艺术修养很高,在古代皇帝中无人能望其项背。或许正是因为自身浓郁的文人气质,身为皇帝的他和文人的交往十分密切,留下了不少文坛趣话。
  米芾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能诗文,擅书画,尤以行草堪称一绝,苏东坡称赞说“米书超逸入神”,宋徽宗格外器重他,诏他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可这位老兄文人性情到了极致,以致有点疯疯癫癫的,一次看见一块怪石,喜欢得不得了,俯身膜拜不已,认石为兄,世人称他为“米癫”、“米疯子”。这股子疯劲儿,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知收敛。
  有一次,米芾进宫给徽宗写字,被书案上的一方名贵的砚台吸引,皇家的东西不用说,肯定是极品中的极品。写完字之后,他就跟徽宗说:“陛下这方砚台已经被微臣我污染过了,您就不宜再用了,干脆把它赏给我吧。”宋徽宗实际上也很喜欢这方砚台,但又不想显得小气,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同意了。米芾怕皇帝后悔,不管砚台上还有墨汁,抓起来就揣进怀里,撒腿就跑,弄了一身墨汁也顾不得了,连谢恩都忘了,徽宗见了,忍不住哈哈大笑。
  一方砚台,再名贵也算不上什么,而有些事则让朝臣们担忧起来。
  一次上朝,徽宗心血来潮,让米芾在殿内写字,米芾手里正拿着一个手札,徽宗让他放在椅子上,没想到米芾的疯癫劲儿上来了,竟大模大样地往椅子上一坐,对徽宗说:“给我拿个唾壶来!”唾壶者,痰桶也。这让朝堂上负责纪律监察的风纪官很生气,当即就弹劾米芾,说他这样跟皇帝说话太放肆了,是“大不敬”。徽宗不以为意,一摆手,说:“对这种俊逸之士,不必用礼法约束。”
  徽宗自己也不是一个喜欢被礼法束缚的人。一次米芾给徽宗写完字,徽宗很高兴,说字写得好,那就赏你纹银900两吧。米芾900兩银子到手,高兴得发疯,说:“知臣莫若君,皇上真了解我,我就是傻,就是疯。”原来在宋朝,“900”就是傻的意思,徽宗是在跟米芾逗着玩儿。如果是文友之间,彼此开个玩笑倒没什么,可身为天子,跟大臣这么闹着玩儿,就有失体统了。不过,更过分的事还在后面。
  一天,徽宗兴致大发,特意传诏让米芾进宫切磋书法,米芾在一张两丈长的长卷上,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即兴创作了一幅作品,徽宗看罢,赞叹不已,一时高兴,竟将殿中所有宝物都赏给了米芾,惊得殿中的大臣们目瞪口呆。倘若徽宗是个土财主,自个儿有钱,他爱给谁给谁,爱给多少给多少,与旁人无干,也不会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问题是他乃一朝天子,自古爵禄都是一种公器,是不能滥赏的,唐太宗曾经说:“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属行。”一个文人写幅字,就随手送给一殿的宝物,那些整天谋心费力、操劳国事的大臣,那些出生入死、在疆场浴血奋战的将士,却只拿着微薄的工资,他们会作何感想呢?
  后来,同列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正是抓住了宋徽宗对艺术的痴迷,窃取了宰相的高位,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一团糟。
  艺术无疆,而政治有界。宋徽宗显然混淆了文人与皇帝的身份,不遵礼法,不守规矩,感情用事,率性而为,在成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同时,也成了一个昏聩的皇帝。短短二十年间,他就把一个当时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80%的富庶国家,弄得破败不堪,民不聊生,他本人也在公元1127年,被南下的金军俘虏,落了个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法律、礼制、道德,是上下、长幼、尊卑的纪律和观念,规矩也是界线,是不能跨越的底线,逾越了它,文人的雅趣就变成了皇帝的悲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概莫如此。
  编辑/书含
其他文献
“吵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兑就,维以不永伤。”这首来自《诗经》中的《卷耳》,是中国现存最早关于饮酒的文学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创作的历史上,酒与士人吟咏结缘可谓一拍即合,从而也揭开了中国酒的大历史。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绵延近1800年,然而有确凿文字与铭文器物可考据的历史,则要源于商。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
期刊
酒,在东西方的藝术发展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方文化中的酒神精神破除人外观的幻觉,教人直面人生的痛苦而超脱人生,与艺术精神很好的结合起来;而作为世界上最早酿酒的中国人喜欢豪饮,在饮酒之后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从而创造了华美瑰丽的中国艺术。  ◎诗中有酒,诗自张罗,诗自洒脱  酒对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诗歌的影响,是深刻到骨子里的。  酒可娱情养性。魏晋南北朝的有些文人任心自适,嗜酒但不纵
期刊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旅行。既然要旅行,就会有背包。  怎样整理这个背包呢,这就需要禅的智慧。  有一位生活得非常沉重的年轻人,跋山涉水,找到了智者,向他求教。  年轻人问:“我怎样才能让生活变得轻松一些?”  智者给了他一个背包,让他跟自己一起登山,对他说:“你在爬山的时候,看到喜欢的石头,就把它捡起来,放到背包里,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年轻人照着智者的吩咐去做,没走出多远,石头就快装满了背包
期刊
我是不善酒的。  一沾上酒,脸就瞬间变红了,像枫叶遇着秋风一样。然而我又不是面容姣好的姑娘,添一分红晕,更增十分风致,惹无数爱怜。我虽是南方人,长得却粗犷,一张苦瓜似的疙瘩脸,遇着酒了,先是浅红,再喝一点,颜色随之加重,变成深红。要是继续喝下去,几乎成酱紫色的了。肚里那一点点酒精像是变成了血,要冲破脸皮爆发出来一般。眼睛也满是血丝,不似熬夜所致的颓靡,却像是急红了眼的野兽,怪吓人的。因此从不敢在人
期刊
叶落寒来,天气渐渐转冷,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当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时,也就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而这一说法一直延续至今。立冬是农历十月中的大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汉魏时期,立冬这一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
期刊
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人均寿命四十岁上下的南宋,诗人陆游却活了八十多岁,现存诗作9300余首,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陆游一生屡遭排挤,仕途坎坷,晚年隐居山林,生活拮据,为何还能如此长寿呢?品读他的诗词,或许能悟出他的长寿之道。  “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名利何足挂齿,逆境笑口常开,这不正是陆游胸怀袒荡、豁达乐观的写照吗?“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一个人在屋
期刊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此曲便如《詩经·关雎》中有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君子,养在深闺的幽闲女子只等着君子来好好地君子逑她。年年应景的节气时,闺阁女子盛装出行,踏春、赏月、看花灯,顾盼生姿。君子游于纵横阡陌,或等那惊鸿一瞥,自此倾心,失魂落魄,而后非卿不娶,或寻觅那曾经的一
期刊
提起李白,人们马上就会把他与“醉”字联系起来。李白饮酒,多开怀必醉,至死不  休,后世画家亦为他留下了不少醉态肖像。元代以前曾有人作《太白酒船图》,元代赵孟兆为此画题诗曰:“萧洒稽山道,风流贺季真。相思不相见,愁杀谪仙人。”季真就是贺知章,他曾称李白为“谪仙人”。此画此诗,相互映衬,画传醉者态,诗映酒人心,二者辉映和谐,浑然一体,表现了李白潇洒飘逸、豪放不羁的醉态和思念知己的心境。  清代年画《太
期刊
凡是中国人,不能不关注儒家。  说它是宗教也好,说它是文化也好,说它是学派也好,说它是教育也好,一言以蔽之,在中国要说清任何事情,归根结底都绕不开儒家。在写作《大秦帝国》的十多年中,几乎日日都随着战国人物与儒家做方方面面的精神纠缠,浸润既久,对儒家也就有了许多思考。诸多问题与现象之中,以对儒家文化霸权与中国文明衰落之间的关联想得最多。  儒家原生态  春秋、战国、秦帝国,是儒家获得文化霸权之前的原
期刊
之前我讲到了有关意义缺失的话题,那么意义为什么缺失了呢?意义之所以缺失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生活中有高于我们个体存在之上的那样一种存在和意义,这是意义缺失的一个根源。那么,说的更简单一点,实际上意义缺失同时是跟一个现象伴随出现的,这个东西就是神圣感的缺失,或者是神圣性的缺失,我们对所有神圣的存在都开始怀疑了,甚至对神圣本身也开始怀疑。这是意义缺失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神圣感的缺失  也许你们会说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