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空间观念是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個学习领域中要研究的问题。笔者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分解图形、想象实物就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而想象具有伴随性,学生在观察实物、概括实物及几何图形时,在练习、操作过程中都始终伴随着想象,这些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时,我通常让学生先观察实物,然后练习画出观察过的实物几何图形,有时也运用猜想、设计等手段,借助直观图形来进行合情推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平移、旋转、对称”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概念与生活中的现实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到了培养。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指出这就是东方,接着认识其他三个方向。这样把视野拓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空间观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购买或自制教学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教学时老师不但要重视引导观察,而且要重视让他们变被动听讲到一起动手、共同参与,亲身操作。多种形式的操作能使他们的视觉、触觉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其内化功能,以丰富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看教具演示,后自己操作从而获得知识,然后上升为概念、法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时,我用小方积木让学生来练习拼合成长方体(正方体),让他们比较相对面的大小,体积变化等,这样来推导出体积公式。这种实际操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牢固地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要让他们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等方法来解释和处理一些基本的空间与图形问题。
  三、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领悟空间观念
  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这些不仅需要自主探索、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安排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剪拼的方法,亲自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在探究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在动手试一试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出现错误,也可能会受到启发,从而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最终获得成功。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协调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對几何体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各校均在不断的扩大招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给学校的安保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安保
用模糊论方法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作出评价,给出数学理论模型,从而使评价方法由定性转化为定量评价,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和科学.
介绍求解正弦交流电路参量相量的一种新的简便方法--相角旋转法,并举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实验已经证明,磁场对多种农作物产生一定的磁生物学效应.一定磁场强度可以促进或者抑制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初步认为磁场处理农作物种子的生物学机制与磁场诱
随着中共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教育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当前,关于教育与和谐社会关系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和谐教育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环节,数学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有效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并通过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充分挖据德育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进而实现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活动,并积极的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2006年秋季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已届十年。初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好仍然是横亘在师生面前一个大问题。初高中学习的强烈反差使一些高一新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严重的还出现厌学情绪。其中物理学习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给高中物理的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  在新课改下怎样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呢?对此,笔者对我市一级达标校的师生就教与学的困惑进行访谈,并结合教学实际对访谈
<声无哀乐论>体现了嵇康独特的音乐欣赏思想.其主要观点有:音乐欣赏的本质在于人获得"和声"的音乐美感;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欣赏主、客体互动统一的两个心理层次;音乐欣赏的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6-01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10-01  在大部分孩子的眼里,数学都是枯燥无味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