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的红土地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河南启动新闻媒体“走基层老区行”采访活动。6天时间,采访团成员一路风尘仆仆,顶风冒雪,走访了濮阳、安阳两市4个县20多个村庄、产业集聚区和农业产业园区,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行程上千公里,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革命老区的崭新面貌,见证这片红土地上的沧桑巨变……
  地处豫北的濮阳、安阳革命老区,是一块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壮歌,树立起一座座永恒的丰碑,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红色记忆。
  12月10~16日,记者随河南省会新闻媒体“走基层老区行”采访团,走进濮阳、安阳革命老区的城镇和村庄,探访老区的新变化,感受老区的新脉动。
  产业扶贫“扶”起村民小康生活
  黄河孙口渡口是闻名全国的“将军渡”,它位于豫鲁两省交界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台前县城南10公里。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多人,在以孙口为中心渡口的150公里河段上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11日上午,采访团来到台前县孙口镇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门前,村民们一早就聚在这里,扭起了秧歌,舞起了狮子……
  据介绍,为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壮举,台前县于1982年在孙口渡口修建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后又修建了碑亭和纪念馆。目前正着手规划建设将军渡黄河风景区,规划总面积400亩,将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暗淡了刀光剑影,湮没了枪炮轰鸣,记者一行走访这里的乡村、城镇和工业园区时,真切感受到了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变。
  作为黄河滩区一个普通乡村,孙口镇张塘坊村能够迅速脱贫,得益于中石油在对革命老区的定点帮扶中,打破“帮扶—脱贫—返贫—帮扶”的传统扶贫怪圈,走出了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革命老区扶贫新模式——产业扶贫。
  张塘坊村由于地处黄河背河洼地,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很低,农民生活艰难,当地流传一个顺口溜:“春冬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常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
  2004年,濮阳市恒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张塘坊村建厂房,但企业和村民关系紧张。为推动村企互建共融、和谐共进,台前县以村企联建为抓手,主动牵线搭桥,组织召开村企代表会议,让双方坐下来坦诚相见。
  此后,恒润石化把张塘坊村的发展纳入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吸收一部分村民到公司工作。他们帮助村里成立工程队,安排100多人就业,还出钱给村里安装路灯、打机井通自来水。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让我们村看到新希望。”谈起未来的发展,张塘坊村党支部书记张寿孔充满信心。
  恒润石化党委书记杨峻岭介绍说,他们已经与企业周边5个贫困村实施了产业衔接,直接带动就业210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
  位于台前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省雪鸟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务院扶贫办确立的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是河南目前最大的集鸭鹅孵化养殖、羽绒水洗分拣、羽绒服装被褥生产为一体的企业。目前公司正与新加坡客商共同出资4.5亿元,新建羽绒深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羽绒加工基地,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3.5亿元。
  孙口镇党委书记魏志峰说,根据新的规划,孙口镇将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建成县城新区,三分之一的土地已规划为产业集聚区,剩余的将规划新型农村社区。镇里70%的农民将变成市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台前县委书记牛春堡告诉记者,他们将抓住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等一系列政策机遇,精心谋划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争当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先行者。
  “水利方舟”托起幸福和谐新范县
  12日,迎着冬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记者来到曾是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被誉为华北“小延安”,地处黄河“豆腐腰”地带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范县。这里低洼易涝,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严重,治水问题一直是范县人民脱贫的头等大事。
  范县水利局副局长李兆印介绍说,杨集乡万亩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是河南省水利厅重点扶贫项目,基地以杨集乡东场村为中心,规划发展水产养殖基地2万亩,分3年建设。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民生工程。
  在彭楼灌区高效节水示范区,记者看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展得热火朝天。该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近4000万元,项目实施后灌区年可节水22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40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8万公斤。
  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杨集乡水厂的压力罐前,李兆印介绍说:“水厂覆盖了八里庄等25个行政村2万多人,工程总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后杨集乡65%的行政村群众的饮水问题将得到解决。目前,范县共有17万人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我们将在3年内解决剩余11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李兆印带领记者来到八里庄村村民罗粉梅家。“以前的水都是咸的,水里面可以说什么都有,水质太差。”罗粉梅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水喝了,水可甜啦。”
  范县50多万亩耕地中,有30多万亩背靠黄河大堤,被称为“背河洼地”。通过多年来的治理,如今,范县境内沟、河、渠纵横交错,为发展莲鱼共养、稻鸭共作、林草牧等立体开发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今年以来,范县大力开发低洼易涝地,将莲藕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强力推进。目前,范县正全力打造3.5万亩生态观光莲藕基地,建成全国著名的莲藕生产、加工基地和生态观光旅游区,“鱼在水中跃,水上荷花香”的美景将在范县黄河岸边呈现。
  在位于龙王庄镇付金堤村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40座果蔬大棚排列有序,一望无际。园区老板郭可江年仅28岁,是土生土长的付金堤村人,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两年后,毅然辞去收入不菲的工作返乡创业。   “每次回到家乡,看着这里的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就想改变这种现状。”郭可江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去年3月他成立了以“老家菜园”为商标的有机蔬菜公司,每天向北京、天津等地超市、社区销售蔬菜超过1000公斤,今年盈利超过1000万元。
  除了蔬菜大棚和养猪场,郭可江还培植景观树和樱桃、苹果、梨等果树2000多棵。他还在自己的农场里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循环模式。
  “现在全县在新扶贫标准下仍有贫困人口10万多人,仍有超过12万居住在黄河滩的群众需要搬迁,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很重。”范县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规划中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将138个重点贫困村纳入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并强力推进黄河滩区移民搬迁,争取2020年全部完成滩区人口搬迁任务。通过科技、智力、产业扶贫,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
  “红色沙区”的产业嬗变
  古黄河在内黄境内多次改道,留下了大面积的沙碱荒地,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内黄林业建设实现了大步跨越,昔日漫漫黄沙的黄河故道,如今林茂果香粮丰。13日,记者来到位于卫水河畔,曾被誉为“红色沙区”的内黄县。
  六村乡是革命老区,80多年前,第一届中共濮阳县委在内黄县六村乡千口村成立,革命旧址见证了老区的沧桑巨变。
  “几亩尖椒一栋楼,这是内黄老百姓之间流传最多的一句话。”甘新贤乡长告诉记者,村民们从1994年开始自发小面积种植尖椒,1998年在政府引导下开始大面积种植,目前该乡尖椒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91%。内黄县种植尖椒已达40万亩,带动周边县种植150万亩,形成了以六村为中心的豫北最大的尖椒种植区。
  六村乡前化村村民常希增依靠种植尖椒发家致富,除自家的20亩土地全部种上尖椒外,他还承包了16亩地。他说,今年尖椒价格没往年高,但也能挣七八万元。
  六村乡产的尖椒辣度强,色泽艳,深受用户喜欢,全国10多个省的客商都到此收购。目前因种植尖椒而形成的尖椒市场,入驻个体商户200多个,从事尖椒购销的农民经纪人近7000人,年交易额近10亿元。
  在一旁等待装运尖椒的四川客商马云健说:“四川人特别喜欢这里的尖椒,我来这里收购尖椒9年了,每年要买上百吨。在四川,像我这样来内黄县购销尖椒的有五六百人。”
  走进内黄县陶瓷产业集聚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一辆辆满载货物川流不息的货车,一条条宛如长龙的陶瓷生产线。而前几年这里还是一片沙土地和盐碱坡。
  2009年下半年,内黄县把陶瓷产业作为振兴工业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已经有来自浙江、福建等地的40多家陶瓷及配套企业,建成投产35条生产线,“中原瓷都”已具雏形。
  通过打造“中原瓷都”,加快产业集聚,内黄县吸引了近10万农民就近转移就业。下一步,内黄县规划建设的瓷都新型农村社区,将对“中原瓷都”周边10多个村庄进行整体搬迁,村民变市民的日子指日可待。
  一个龙头,一项产业,一座新城,经过创业者和建设者的精心“描绘”,一个“产城共融、宜工宜商、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区”的画卷,正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中原粮仓”的富民强音
  “看我滑县人民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这段脍炙人口的民歌,唱出了当年滑县老区人民的豪情壮志。
  滑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全县22个乡镇中有19个是革命老区。为改变贫穷落后的历史,滑县秉承“崇农、重农、劝农、悯农”的农本文化传统,弘扬“种粮、丰粮、爱粮、惜粮”的农耕文明思想,始终把农业和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融入“三化”协调发展之中,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九连冠”,粮食总产连续20年位列河南省第一。
  在河南面积最大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滑县白马坡、卫南坡26.5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区,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一片片尚未消融的积雪点缀其间,喝足了雪水的麦苗焕发着勃勃生机,预示着来年又是丰收年。
  “这里过去是盐碱地,由于地势低洼,经常发生内涝,基本上种不成庄稼,粮食产量很低,现在改造后,路通了,渠修了,电通了,亩产从原来的700斤小麦增加到1200多斤。”白道口镇张庄村村民侯山坡说起高标准粮田建设,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一边的滑县农业局副局长韩国凯说,为了保障粮食增产,今年县里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等涉农项目,集中向白马坡、卫南坡示范区投放。今年以来,滑县规划了155万亩,已建成高标准粮田70万亩。
  慈周寨乡一家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一株株圣女果秧苗上泛满乳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挂上了水晶般大小的果实,长势喜人。
  “按每亩大棚2万元计算,除去成本,一亩地收入1.7万元,40亩一年能增收68万元。”慈周寨乡北李庄村村民刘红选给记者算着细账。在乡政府引导下,他在园内建起了9个温室大棚。
  和刘红选一样受益的还有前来园区打工的村民郭喜穗。今年,郭喜穗家的5亩土地,按每亩1200元的价格被园区流转,一年收入6000元。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她到园区里打工,帮助浇种、打虫、打杈、采摘,每月能拿1500元。
  近年来,滑县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土地流转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全面推进果蔬产业集群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15日,采访团走进目前河南规模最大的新型农村社区——滑县锦和新城,现代化城市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联排独院时尚气派,一栋栋现代化楼房高高耸立,一条条水泥路宽阔整洁,休闲广场、健身中心、学校、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记者随意走进一户人家,眼前的情景令人赞叹不已。两层独门独院的小楼,面积200多平方米,分五室两厅一厨两卫,室内宽敞明亮,装饰一新,空调、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样样俱全。
  “俺原来住的房屋很简陋,村里的路坑坑洼洼,没有路灯。现在住的新社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设施齐全,家里天然气、太阳能、自来水都用上了,生活比城里人还滋润。”户主齐希字兴奋地说。
  2009年以前,齐希字家种了5亩多地,都是沙荒地,家里靠种地收入很少。现在,她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了,每年每亩地可领到1100多元的流转费,爱人和儿子在外地打工,儿媳妇在附近企业打工,每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土地收益加上打工收入,一家人年收入近10万元。
  入住新社区后,齐希字一家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收入提高了,而且生活更有保障了。“政府给俺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给社区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补贴,这日子越过越甜。”说到这里,齐希字乐得合不拢嘴。
  “通过合并村庄、整合土地的‘双整合’办法,锦和新城使原33个村庄的占地面积由9500亩减少到3925亩,节约土地5575亩,为滑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原村庄土地集中流转后,规划建设了2.5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滑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建设科科长周勋告诉记者。
其他文献
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滨河办事处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以组委会、监委会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实现对村、组权力的阳光操作和民主运行,民主、公开成为基层政权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治本之策。  滨河办事处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核心区,现代航空城建设、富士康重大建设项目的入驻、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
期刊
初秋时节,金风送爽。驻足安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成片的果林诱人眼目,旱作全膜的田垄如海浪般反射着白光,配上错落有序的灌溉系统,还有那些辛勤劳作的身影,仿若一幅大写的泼墨画卷。到处是崭新的希冀,到处是和谐的律动,一座农业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近日,安阳县副县长唐纯家就该县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林业发展亮点,以及畜牧业如何转型蓄势、县域经济如何度势振兴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现代农业激活沃野  记者
期刊
相传,鹤壁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这个位于河南北部的美丽城市,不但有辽阔的平原,也有清秀的山川。鹤壁不大,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辖两县三区,人口156.9万。不知是不是人杰地灵的缘故,自古以来,这里从来就不缺乏传奇。  11月27日,本刊采访组慕名来到鹤壁,对这里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采访。深冬的田野空旷辽阔,覆盖着大地的青青麦苗,尽情地向人们展示着这里农业发展的欣欣向荣。  两
期刊
本刊讯 河南辉县市农开办为保证施工不误农时,趁农田暂时闲置时节,及时动员和组织施工单位,全力投入项目区建设中,迅速掀起了施工高潮。仅半月余,就完成铺设地埋线路50千米,硬化渠道8千米,建筑物10座,配电点3处,打井20眼。  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安排在辉县市薄壁镇的孟村、大北程村、小北程村、南程村4个行政村。辉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工作,成立了县乡二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
期刊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鹤壁8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集群已初具规模,带动该市75%的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轨道。到2020年,鹤壁将打造13个农业产业化集群。  随着2012年2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鹤壁市依托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  “我们以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以做大龙头、做强基地、
期刊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良种是农业生产无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最重要的科技载体,是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丰富农产品种类的内在条件,是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品价值链条的起点。“种子优则农业稳,种子好则农业安。”作为一名青年育种工作者,王建民深感责任重大。  在豫北这块缔造粮食生产神奇的地方,方圆不足30平方公里之间,就有享誉全国的丰黎、永优、滑丰三家种业公司在这里创造着中国种业的传奇,河南浚
期刊
猪吃自己的粪便,这是一种恶食癖,多见于体重25千克~60千克的猪,虽不会造成死亡,但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  1.适当多喂青绿发酵饲料,适当补充一些食盐、鱼粉、骨粉等。  2.用麦麸、玉米粉各1千克,酵母50克,加水调匀,发酵后晒干、研细,拌料喂猪,每日5克~10克,分2次喂给。  3.把鲜姜苗放在猪圈内,让猪自由采食,连喂3~7天。  4.喂给石膏,每头成年猪每天喂30克,连喂3~7
期刊
本刊讯 12月9日,河南省大型爱心公益活动——《优德·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在河南电视台举行,对评选出的十名“最美乡村医生”称号获得者和五名“最美乡村医生提名奖”获得者进行了隆重表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等有关领导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为了更好地响应中宣部关于在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号召,2014年1月,河南影视集团、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
期刊
凡是有产业集群的地方,必然有一定的竞争力。  从产业布局的趋势来看,产业集群的存在必定成为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阶段。顺应此发展趋势,2012年2月,河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
期刊
乘着十八大召开的东风,中原大地科学发展热潮涌动,崛起振兴生机勃发,到处亮点频频、硕果累累。  当前,河南正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目的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怎样做,才能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依托省情,经过审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