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与“学困生”转化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针对学习者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施行有差别的教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的教育对象范围是没有异议的。但部分老师所谓的“因材施教”只垂青那些优等生和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却冷落了学困生,甚至把对学困生的教育或教学说成是“对牛弹琴”。这正是教师不懂因材施教的表现。这种教师,要么是缺乏教育的智慧和才能,要么是缺乏身为教师的责任心。可以说,这不仅仅是教师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更是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
  其实,因材施教对转化学困生来说必不可少,对优等生来说也十分重要。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在于完善育人,包括人的完整个性的各方面。学生任何方面的不足或缺憾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的教育。在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上,学困生固然有种种缺陷,但优等生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智高德疏、心强体弱、轻视体力劳动、学习偏科等等,比比皆是。然而,很多老师却一叶障目,只看到优等生的优异成绩,却看不到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短处,将教育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却看不到学困生身上的优点,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们往往很善于根据学生的学科专长、学科兴趣,致力于促使学生某学科的发展,在培养特殊人才方面更是显示出明显的专门化倾向。然而,当下学术领域中,交叉学科、边缘化学科大量出现,现代人才竞争趋向综合和“通才”型人才,如果仅仅有音乐、绘画等一技之长,是无法左右逢源的。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学文者需通理、学理者需习文,如此,方可培养出综合、全面、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人才。
  所谓因材施教,目的不仅仅是针对成绩而言。不是因“考”施教、因“分”施教,讓学生在“题海”之中奋力拼搏、苦苦挣扎。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增强创新能力,培养表现能力,在研究方法、探索规律、增强素质及未来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改善,弥补自身薄弱环节。
  对学困生而言,学业不良、学习困难等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克服它也要有较长的过程,没有一种良方能使学生长期形成的落后在短期内改观。不积累新的问题,逐步排除已有的障碍,鼓励学生的微小进步,耐心对待他的暂时停滞,这就是对学困生因材施教、使其赶上一般水平的奥秘所在。
  除了习惯不良、成绩低下,学困生身上往往伴随有其他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业不良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学业不良现象在产生以后,又会影响到学生自身或外部诸多因素的变化(如学生的自我观念、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期望的消极化等等),从而加重了学业不良。因此,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寻找适当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以是造成学业不良的关键原因,也可以是诸多原因中容易克服、容易见效的一点。突破口的确定既取决于学生个体的特点,也取决于班级中学生群体的特点,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特点和教学中的机遇。
  此外,教师需要注意,一方面要做好现有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其他中等生成绩落后、变为学困生。因此,就因材施教的教育对象而言,学困生和中等生都需要重点关注。只有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才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责任编辑 晁芳芳
其他文献
一、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学习能力,是智力结构中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类比、演绎等思维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并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导与判断,获得新知识和产生新技能,并能解决新问题。数学的学习能力并非总等于解题(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唐朝是一个诗的朝代,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送别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本文主要就唐诗中送别的时间、仪式、思想感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学生,欲把他们塑造成材,首先必须懂得欣赏。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只有懂得欣赏、学会欣赏、善于欣赏,教师才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欢、喜爱、静待花开;孩子也会因为被欣赏、被关注、被认可,进而自立、自信、自强。  下面结合一次意外小事故来阐述4F引导法的操作步骤:一天,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坐在椅子上玩耍,她左摇右晃
我国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已经从数的运算过渡到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运算。经过学习,学生基本上记住了课堂教授的公式,也对图形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固守公式和知识点的状态。如何把这些知识点进行贯通融合,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实践:一、点亮火花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小学生同样具有創造性思维。有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并不照搬老师教授的方法,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使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压力倍增。尤其是随着公路工程领域招投标管理制度的逐渐规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承
概述近年来,冷再生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省份开展了围绕以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为主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我省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形
“1 1 1语文阅读”以一篇课内阅读带动一篇课外阅读,从一个单元主题延伸到整本书或者一系列书的阅读。在国家基础课程的语文课中,扩充和整合教材的内容,调整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学习阅读策略,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将原来单一的片段式的课文教学延展开来,延伸学生的阅读广度、深度和厚度,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力学生的成长。   一、从封闭式阅读走向开放式阅读,拓展阅读的广度  (一)生活化閱读  
小学中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全面锻炼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加强锻炼技能方法的输出提高小学生体育认知也尤为重要。但是网络、手机的普及极大地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无法静下心集中精力自主地学习,这也是当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兴趣教学法则能有效抓住小学生心理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会重点对兴趣教学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小学体育教学推行兴趣教学法的必要性   1.趣味化活动设计激发体育学习的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和创新。在新形势下,以学生为本,注重信息化融合创新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助燃剂。只有创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模式,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课程。  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知识的更新,科技的飞跃,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近年来,课堂教学仍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材料来源广泛,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简单、建设初期养护成本低、刚度大、能承受重交通荷载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普遍存在后期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