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个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诲人不倦、无私奉献;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儒雅学者,以德育人、治学严谨;他是一名奋发有为的小学校长,砥德砺行、敢于开拓;他阳光、有朝气、善学习、有魄力、有感染力,是教师们交口称赞的人。他就是周口市纺织路小学校长——梁辉。从教30年,从三尺讲台到管理岗位,梁辉用教师的无私奉献和一校之长的教育理想,给了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他经常说:“教书育人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便在这种幸福中,投入了自己半辈子的人生年华和理想责任。近日,在梁辉任职的周口市纺织路小学,记者见到了他,并和他一同分享办学的点点滴滴。
  记者: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见,校长对一所学校的成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事学校管理多年,您如何定位校长这一角色?
  梁辉:作为校长,不仅要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做好”,还要知道“在什么心态下才能做得更好”,并要探索“任务导向和员工导向的最佳结合”之路,努力“把完成任务本身和提高教师的满意度结合起来”,树立“工作就是让别人快乐、让自己快乐”的思想,牢记并践行“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工作几十年”。
  校长要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提高必须是自觉的,不是强制的;是经常的,不是一时的。我认为,校长必须要坚持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让思想跟上形势;学习教育法规、重要会议精神,让做法跟上要求;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育一线的办学经验和典型案例,让思路跟上课改。要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老师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学、向兄弟学校学,同时合理利用工作、交往、反思、观察、交流、实践等时机进行有效学习,不断开阔眼界,使学习真正成为自身及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校长要勇于实践。一个成功的校长一定要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真抓实干,结合本校实际,找出问题所在,研究对策方法,制定措施策略,把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搞上去,在本职岗位上打造自己的一片天空,要用智慧赢得师生的尊重,以自己对教育的哲学层面思考来启迪师生。
  校长要明白自己的定位。校长的工作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科学谋划学校的发展前景,带领教师去努力完成工作。在工作中,校长要做教师队伍的“领头羊”,而不能做教师队伍的“牧羊人”。
  记者: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从中也体现着学校的精神价值。您是如何树立纺织路小学的办学理念的?
  梁辉:首先,办学要以学生为本。纺织路小学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奠基未来。在我们学校,班主任老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难题;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深深印在我校每一名教师的心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培养优秀人才的思想是我们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学校正不遗余力,投入最好的师资力量,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良好的注意力、充分的思维创造力、迅速的反应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其次,要打造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我校一直在倾力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校长,我亲自带头,带领教师一边读书,一边开展课改专题研究,使教师在“高度”上着力,在“精度”上提高,向“宽度”上发展。教师有了高度、精度、宽度,有了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和底蕴,就有了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最后,要营造温馨校园。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学校各项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因此,学校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全体教职工,学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舒心的人际环境,努力维持和提高教师的待遇,从物质、精神、心理等方面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落实以人为本。要强化服务意识,体现服务精神,把“服务”二字落实到位。
  记者: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最终会积淀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您能为我们解读一下纺织路小学的办学特色吗?
  梁辉:高效课堂、高效阅读和校园文化已成为我校的特色。
  高效课堂:重点开展以“诱—探—导—思”为核心的四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该模式尊重学生心理特点,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获取经验,进而产生原动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升素质,让“讲堂”变“学堂”,从“低效”走向“高效”。同时,学校还重视引导老师们在听课中相互学习,在评课中共同提高,所有听课教师畅所欲言,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交流,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形成。
  高效阅读:我校把开展高效阅读实验教学作为学校品牌发展的抓手,以培训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核心,通过领导保障、课时保障、团队合作、强化教研、听课评课等具体手段,努力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兴趣,提高了效率,收获了自信,提高了能力。以前有的学生总为写作文犯愁,现在能在两分钟内写出上百字的精彩文字。
  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因”。一所真正具有品牌的“名校”,影响最深远、最具意义的就是所积淀的学校文化,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也是学校文化,一个学生在某种学校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他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这将影响他的一生。上任伊始,我就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艺术校园、体育校园、精神乐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
  一是“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校园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每年4月,我校都会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通过“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诗词美文朗诵比赛、古诗背诵比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以及组织评选“诵读大王”“读书明星”“书香班级”等活动,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二是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我校先后组建了学生军乐队、学生合唱团、《周口晚报》小记者站,为美术、奥数、写作、科技、电子琴等兴趣小组提供了专门的活动室,并从校内外聘请优秀教师做指导。多形式、多渠道的文艺活动,发挥了“益智、扬善、求美、激情”功能,使学生心灵日趋高尚纯洁。
  三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在周口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推动下,我校购置了几十种体育器材向全校师生开放,让学生自取、自用、自放,把“让”学生锻炼变成了学生“要”锻炼。
  在纺织路小学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梁辉校长用自己的思想行动播种着幸福与希冀,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鲜艳的“教育之花”,谱写着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乐章。这里生长着快乐,每一天都是希望和信心的积聚,灿烂的阳光撒满了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心田……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印发,宣告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完成了本次修订,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本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其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更加重视德育”“更加关注能力”“更加体现时代特
高一新生开学后的第一节课上,我请学生逐一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学生们开始都有点害羞,经过我的鼓励,大家按照座次顺序纷纷上台展示自己。但是,当轮到王明明时,他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头也埋得很低。  这时候,班上的学生开始起哄了,有几个人高呼:“上去!上去!”我赶忙制止,并快步走到王明明的座位前,提醒道:“王明明同学,该你上去作自我介绍啦!”,他还是默不做声。我关切地问,“你能告诉老师你不愿意上台去的理由
少年期,大致是指10岁到15岁这个阶段,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期。不过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由于信息丰富、人际交往频繁和营养增加等原因,少年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提前到来的趋势。  人们眼中的少年期  人们对少年期的认识,最普遍的提法是逆反期,最耸人听闻的评价是人生的危险期。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有时候竟然会出现谈“少”色变的情况,可见,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一种莫名的压力。其实,这些认识是片面的,反映了大
今年“两会”又有不少提案、议案和建议成为舆论热点,比如民富优先、财政公开、公车改革、严打拐卖儿童、农民工权益、异地高考等。代表、委员不断增强着自身“积极代表”民意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对公众的长期期待做出“积极回应”,提出了教育领域的多项重点工作。  在这样一种官民互动中,越来越活跃的媒体时评(时政评论)同样在释放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影响力。它们以姿态开放、直面积弊、凝聚共识的鲜明
淮滨县地处淮河岸边,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有一年夏季,淮河洪水泛滥,造成沿淮学校大部分校舍倒塌,我当时正好在淮滨县采访,灾后很多学生在临时搭建的“大棚教室”上课,记忆非常深刻。今年7月,我再赴淮滨县采访,被眼前的校园新貌所震撼。  “我是2010年的特岗教师,报到后直接分配到台头乡大营小学。我们最怕淮河涨水,心里总不踏实。2014年搬离‘大水窝’后,大家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好了很多,当年我就在县
“共生”一词原属于生物学概念,本指不同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结成互惠互利的关系,从而保持生态平衡。生物共生学研究指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且揭示出事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存共荣的关系。本文所讲的共生,是指在我校课堂教育教学中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独特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  一、共生教育,时代发展的要求  共生教育的思想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则关于制定教师惩戒权实施细则的报道,内心感慨万千。记得小时候,如果回家说“老师今天打我了”,那我媽肯定得再打我一顿——“你闯什么祸啦?惹老师生气!”今天学生如果说“老师打我了”,家长就得去学校要说法了。  原来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老师和家长很多都是街坊邻里,彼此熟识并信任,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陌生人”社会,家长和老师都遵从同一个社会规则,所以,就造成了今天的现实:老
在点评之前,我还是先讲一个真实的课程故事,相信聪明的你不难发现它与马泽东老师的课堂叙事之间的联系。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还是课程元老黄显华教授。一看到这个名字,细心的读者可能就会想起来,在本刊2012年第6期的《问诊新课堂》栏目里,我们就已经讲过他在香港五育中学“不改作业”的故事。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香港的金禧中学有过“不再教书”的惊人之举了。当时,黄先生执教的学科是经济与公共事务,因为觉得教科
我读中学时,遇到好几位有特点的老师,至今难忘。  一位是语文老师,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下一个”。那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语文课一半以上排在下午。春天,最困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讲台前讲课文,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语文老师不动声色,忽然问出一个问题,指名请第一排的一名学生回答。慌乱间,那名学生报了一个答案,老师轻轻摇摇头,轻轻吐出三个字——“下一个”,然后,又是“下一个”。最长的一次,全班半数学生站在那里,
选举模范儿童  解放以后,北师大二附小举行了第一届模范儿童的选举,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参加竞选演说时的几个场景。  各年级都推选了候选人,我当时是高年级的代表。候选人都要轮流到台上去发表竞选演说。那时候都没有讲稿,也没有人督促检查,演讲人一律是自己打好腹稿,再到台上去自由发挥。  印象最深的是一年级的候选人,是一个小姑娘,黑黝黝的脸庞,梳着油光光的小辫儿。她一上台就说:“我学习好,身体好,大家都管我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