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波罗箐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克”是茶的品牌,生产这种茶叶的村子不叫罗伯克,叫小波罗箐。所有的一切像是上天的安排,我带着对罗伯克茶的理解,来到这个村子。
  我是到了这个村子,才知道这个村子叫小波罗箐的,原因是罗伯克茶名气越来越大,大家就逐渐一致把这片种植生产茶叶的地方叫罗伯克,渐渐外来人也只知道在祖国西南边陲有个产茶的地方叫罗伯克。只有当地人还是叫着小波罗箐。
  小波羅箐,才走进这里发现这是一个明亮的村子。村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传统村落”几个大字,这块大石头被放在进村口的位置,看一眼便能记住,在大石头周围是干净的水泥地,类似一个观景台,站在这个位置看村子,村子是背对着我的,看到的是一堵堵洁白的墙,清一色的瓦顶。干净、明亮,这是映入眼帘后立马闪现在脑海的词语。
  村口一棵老树,刚健的老枝伸向天空,寄生的树种夹杂其间。和我一起到村子的朋友都疑惑这棵老树是什么树种,树龄多少?有人说是核桃树,我反反复复地看了几次,终于在它的身上看到唯一以我的见识可以证明它身份的标识——那是一枝核桃树枝,树枝上还挂着几片快要熟透掉落的核桃叶,这棵老树上筑着许多类似蜂巢蚁穴的生物,我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景象,大概是因为我见识短浅。从村子回来后,我翻阅很多书籍查阅这样的现象,可惜到如今我还是找不出满意的答案。我想那是寄生在这棵老核桃树上的其他植物的根,是新的生命。这棵树上巢里住野蜂、蚂蚁、植物种子,天长日久,在树上寄生植物,巢越来越多,就成了现在看到的神奇、美丽景象,无数生命在生长。这恰似村庄,村庄上生出房子,房里住着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一天天房子一间间多了起来,村庄就多了起来。
  踩着干净的石板路进村,午后,村子安详静谧。村子有30多户人家,均为彝族,这里家家种茶,家家会制茶,茶就是生活在这里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介绍:有人在调查南涧茶叶发展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南涧有小波罗箐、木板箐、栏干箐、阿昭箐、箐门口等村名带“箐”的村。通过调查,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村庄的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基本上适宜种植茶树,而且大多以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南涧初名“濮赕”,唐朝蒙舍诏时,因地处所属政区南部,夹涧水之间,故名南涧。这个带“箐”的村庄,茶是它的符号,这让我想起,在南涧除了带“箐”的村名,这里也有很多带“龙”和“凤”的村名,如龙平村、龙街村、龙门村、新龙村、龙凤村,凤仙村、凤凰村、凤岭村,寓意吉祥、如意、平安、喜庆的村庄。还有很多集镇的集市是以动物名字命名的,比如虎街、兔街、长虫(蛇)街等等,介绍十二生肖,这些名字多是代代相传留下的,有特定的含义和寓意,经过岁月的沉淀,便成了一个地域的符号,它们和小波罗箐一样,形成了南涧独特的地域符号和人文地理。
  小波罗箐,一个有茶的村子,来了,就一定要到人家喝茶的。“无巧不成书”,村里吴大爷知道我们要到家里喝茶,早早地就在门口等待我们。吴大爷家的院子特别干净,围墙墙台上晒着南瓜、辣椒、豆,墙下的花坛里一株开得特别娇艳的月季,在午后的阳光下炫耀。院里晒着洗净后的青菜,这样等青菜晒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制作腌菜,完全晒干就是农村里喜闻乐见的“干板菜”。这是个生活惬意的小院,在院里泡一杯清茶,茶香在阳光的发酵下香得更加醉人,把老人脸上幸福的笑容、待客的真诚一起泡,老人叫它“罗伯克”,我们也叫它“罗伯克”。
  喝过茶,我们走了一段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门旁,右边挂着“南涧彝族自治县罗伯克茶场”的牌匾,左边挂着“云南省南涧县职业高级中学罗伯克茶叶实习基地”,两边清脆的柏树映衬着。“这里是老场”,这座老旧的大门无声地吸引着我,于是推开木门,走进茶场,一同走进南涧茶,走进茶的故事。
  罗伯克茶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的无量山区,是大理州的优良茶园之一。这里两排长长的瓦房,紧闭的窗门,在阳光下书写着时光,散发着茶的清香,院里晒着辣椒,还种着花草,月季花开得娇艳,美人蕉也摆着自己别样的身姿。一棵缅桂花、一棵玉兰花茂盛的枝叶已遮盖了院子的大部分位置,但此时玉兰花未开,要是院里的缅桂花和玉兰花盛开,那该多美。在遗憾下,清风拂过,树叶的绿荫下,这里也非常舒服。院子很静,此时不是采茶的时节,所以茶场是安静的,亦如院子照壁中央写着“人茶合一”的字一样安静。
  厂房旁边就是茶园。一排排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树,连成一山,绿茵茵的,茶园周边是高大的水冬瓜树,茶地里安装的喷灌系统里喷洒出的水花,在暖洋洋的阳光下,亮晶晶铺满在整片空气中。茶园种着山茶、月季、冬樱,时至冬日,茶园却是月季、山茶、冬樱盛开,这里的茶和花都是一个叫李正林的老人最先种下的,是爱生活的茶人种下的。如今这院里不再加工茶叶,茶叶的所有加工和营销都搬到离老厂房不远的地方,新厂房有了新的加工机器,还设了观景楼台、农家乐,来这里的每个人可以坐在茶园安静地喝茶、读书,可以眺望无量山脉的连绵起伏,可亲手采茶加工来喝,真正做个茶人。
  老厂房已成一个茶场发展的见证。
  罗伯克茶场场长李正林一家在茶园边上安了家,以“人茶合一”的心态种茶、制茶。李正林的家离小波罗箐村有一段距离。关于李正林,我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过他最初的村庄,他的生活经历过很多波折。
  我想这就是生活,生活的艰辛和乡民的善良,熏陶了李正林坚忍不拔的性格、艰苦朴素的作风和质朴善良的品德。在今天,各类报刊、杂志报道这个南涧传奇的茶人时,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无量山,来到罗伯克,谁会曾想过这样的一个外来人改变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运,还改变了村子的发展。关于罗伯克茶如何好喝,如何有名,当我走进罗伯克,品味罗伯克茶,才真正理解李正林,那才是真正打动到我的传奇。
  在茶场,眼前的墙上有很多李正林大大小小的奖状,整整挂满了一面面墙,这是一个把一生交给茶的老人,看着墙上的各种荣誉,从心里敬仰这样一位老人。在一个老人的坚守下,罗伯克绿茶成了南涧人为之骄傲的茶叶品牌。
  “罗伯克”,彝语意为“龙虎出没的地方”,想必这一定是个森林茂密之地,森林里才能长出茶树,茶树旁盖了土掌房、垛木房,房里住着无量山彝族先民,他们在火塘边制茶、烤茶,房里的火塘四季温暖。慢慢的,这样的生活习性孕育了彝族饮茶的独特习俗,客人来了,就围坐火塘边,烤茶给客人,这就有了南涧有名的“罐罐茶”,也叫“百抖茶”或“小罐茶”,再后来,逐渐演变出了盐巴茶、蜂蜜茶、核桃蜂蜜茶、生姜红糖茶等等,这些都是彝家招待客人的传统茶。
  这里的茶,通过一条隐藏在哀牢山原始森林中的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送往外界,东到楚雄、昆明、玉溪、曲靖、昭通至金沙江,南到红河、文山至广西,西到普洱、西双版纳、临沧至缅甸、老挝、泰国,北到大理、丽江、中甸至西藏。如今这条路上再无马帮,却见证南涧茶的历史。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行业监督管理,促进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4号),决定开展201 5年资产评估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现
期刊
期刊
食品安全工作涉及种植、养殖、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牵涉到千家万户和每个社会成员.在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江西省玉山县突出抓好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工作,确保食品安
路口  熟悉的十字路口  很多事被风带回,在眼前旋转  一个妇人拉着孩子过马路  那背影,熟悉又陌生  那一年,和现在一模一样  只是今天在路口等红灯的  只剩我一个  当年的妇人已被风带走  饺子  冬至的午后  沿著这条路一直寻一直找  饺子馆一个比一个爆满  屋内雾气缭绕,从门帘缝挤出来羊肉饺子的香气  冬至后第一日  天气更冷了  幸福的是  摸一摸左边,摸一摸右边  耳朵一个不少  昨天
期刊
2019年2月15日,中共大理州委书记陈坚一行先后深入到州白剧团、大理市下关镇关迤社区大本曲宣讲团、州委宣传部机关、州文联职工住宿区,实地调研民族歌舞、白剧传承、大本曲
期刊
素有“高原水乡”之称的洱源县,“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高原水乡立体气候,孕育着洱源一年四季花海绽放。无论什么时节到洱源,都会邂逅一场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花事,不得不令人心驰神往。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我有幸在采访中游览了洱源春夏秋冬的四季花海。  万亩菜花金灿灿  油菜花大江南北都有,只是盛开的时间不同、规模大小不一而已。在云南除了罗平,还有很多油菜花海各有千秋。洱源凤羽的油菜花海有一万三千
期刊
在大理古城正东方的海东,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半岛延伸至洱海,这里是观赏苍洱风光的绝佳境地。岛上分布着雄奇精致的塔亭楼榭,弥漫着仙风道骨的神奇传说,这就是荟萃了人文环境、民间神话、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胜地的罗荃半岛。  罗荃胜景传宝岛  我与罗荃半岛的结缘,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有台湾来文化交流的学者要拍摄大理的风光、人文及传说,并请我担任向导。  记得第二天清晨,我带着他们四人,直奔海东罗荃半岛。这
期刊
<正>一、对赌协议的涵义及类型"对赌协议"(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本义是"价值调整机制",也有翻译为"估值调整协议"。对赌协议属于期权的一种形式,是股权交易
上班首先打开电脑,登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扬子石化不少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交接班开始后的第一件事.rn那里不仅有最新的生产情况、交接班记录、操
曾经看过一句话,“一杯酒是一个世界,一瓶酒是一个天堂。”然而我的家乡有一种名叫“格登”的酒,却在一汪清酿里盛放着一条大江河,一甄酒酿里窖藏着无可名状的乡愁。  格登酒出自格登村,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酒甘传四方,纯正醇厚的格登酒,劲道十足,绵长回香,近二十多年来,在家乡一直被人们所钟情。如今机缘巧合,让我终于有机会走进这座对着太阳升起的村庄,一解对它的好奇。  雖说是腊八节的前一天上的山,开阔的山谷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