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说的“网校”,是指一个面向全市、服务社会、公益为主、适度市场化运作的网络教学平台,具体指针对中学生课后知识教学而建设的基于电信公网环境下的远程学习教育服务平台——我市阳明网络教育学校。
二、构建网校的意义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教育领域的扩展,以“网校”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国内也相继涌现出许多网校,但大多以成人高等学历远程教育为主,针对中小学基础教育而开设的网校则并不多见。
2.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与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市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山区、平原、城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严重失衡,乡镇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短缺,教育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育现代化水平与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较大,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难以实现教育公平,难以推进教育协调均衡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所以,在中小学中首先开设课后网校,通过提供网络教育优质资源,让城乡群众子女均能轻松、低价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精神的一项重要探索,也是对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程实验区创建活动的积极响应。
3.抵制“有偿家教”等教育不正之风。为整顿教育行风,改善教师工作作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市教育局提出了《关于中小学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的若干规定》,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行教育考试制度的影响,许多家长要求子女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补课的需求有增无减,不少教师兼职做家教、收取额外教育费用的现象日益普遍,既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如何满足家长需要,又能有效抵制“有偿家教”是教育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中小学公益网校的建设即是通过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将本市中小学各年级段的名优骨干教师从家里请到网络上授课,让全市所有学生都能低价享受到优质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有偿家教”。
4.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实现我校持续性发展的办学需要。作为社区教育学院,学校要发展,必须顺应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培训项目,树立培训品牌,凸显培训亮点。社区教育功能众多,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即推动各类教育发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本课题立足中小学课外网校的建设进行社区教育这一功能的探索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三、网校的运行机制
1.网校运作机制研究。阳明网校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专家指导、资源共享”和公益为主、适度收费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市教育局领导下,由杭州一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我校负责招生、师资、管理等工作,指导并维护网校的正常运作。
2.网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我校与市名师工作站联合,组织一批宁波市教坛新秀、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以志愿者的身份担任网校授课教师,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培训会和座谈会,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观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3.网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以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为导向,创设中小学全面素质发展的良好环境、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教育服务平台,抓好网上学科教学辅导培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四、网校实施情况
自开设网校教育平台以来,本着“网络让教育动起来,让学生学习活起来,让教师授课实起来”的办学理念,学校投入许多人力物力,将网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先后举办了四期培训班,面向全市初高中学校共招收学生5352人,聘请名优骨干教师98名,开设课程2280课时。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如下:
1.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
装修网络授课教室6间,安装网络授课设备,并在每次授课前进行网络及设备检修,在联通、移动加装服务器,网络扩容以保障学员都能在家上网。每一期培训班开班前开通视频免费试听。同时,做好网站维护和信息更新工作。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把握教学质量命脉,打造阳明网校优质品牌,聚集体智慧参与科学决策,促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协调运转,学校领导通过多方协调沟通,争取到教育局和教研室及名师工作站的大力争持,聘请我市教研员及学科带头人18位教育专家,成立网校专家导师团。同时,组织了一批宁波市教坛新秀、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以志愿者的身份担任网校授课教师,先后五次召开全市部分名优骨干教师会议和网校任课教师座谈会,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观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为网校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3.精心编写校本教材
为进一步提升网校服务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网校还与名师工作站联合,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针对每一期培训班的教学情况,开展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研究工作。至今已编写出版了《2012暑期班培训讲义》和《2012秋季班、寒假班培训讲义》2套培训教材共23本讲义。印发数千册免费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方便了学生学习,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社会反映好。
4.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育服务
网校在每一期培训班开班之前,都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及教师授课计划,培训班结束后又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同时,注重网校服务管理,通过网络监控设备,及时跟进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纪律,对于迟到或未到课的学生,工作人员都会及时电话联系。对于上课欠认真的学生,工作人员也会通过桌面监控提醒学生并及时向家长反馈,确保学生听课质量。
5.注重市场调查,加强双向互动 通过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多次开展调查工作,客观了解课题研究现状,掌握学员需求。网校于每期培训班前都会向每位学员发放“告家长书”,中期都会通过网络向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获取调查资料,并分别召开任课教师和学员座谈会,双向了解教学情况,同时还上门采访家长,多方面多途径的加强双向互动,征求受训方对网校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针对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课题研究方案。
6.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力度
为扩大生源,实现网校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在招生宣传方面投入大量經费,制作招生简章和宣传广告牌,目前还聘请了专业广告公司制作网校宣传片,以提高网校知名度。
五、网校建设阶段性成果
1.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网校运行机制。
2.现已顺利举办四期网校辅导班,面向全市各初高中共招收学生5352人,聘请名优骨干教师共98名,开设课程共10233课次。教学效果得到家长和学员的认可。
3.建立了一支由全市名优骨干教师组成的网校优质师资团队,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师现代化教学素养和技能。
4.公益为主的办学性质、低价优质的教育服务,提高了学校知名度,获取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5.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有偿家教”的不良之风。
6.与市名师工作站合作编印了一套与网校教学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印发数千册免费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社会反映好。
六、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1.网校目前还仅限于面向全市初高中学生开设课程,小学领域未曾涉及。
2.招生宣传工作得到了各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但尚不能深入到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招生存在一定阻碍。
3.网校是个虚拟的真实课堂。家长对网校辅导的形式及效果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对于网络的弊端及学生的自觉性存有许多顾虑,参加学习比较被动。
4.通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视频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枯燥,课堂互动不够,师生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后无法延续。
5.教学中缺少测验,学生学习效果不能得到直观体现。
6.稳定生源存在一定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公益网校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尝试,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以全新的理念,积极的态度继续将这项研究的精神延续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共享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努力争取事半功倍地做好本职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本文所说的“网校”,是指一个面向全市、服务社会、公益为主、适度市场化运作的网络教学平台,具体指针对中学生课后知识教学而建设的基于电信公网环境下的远程学习教育服务平台——我市阳明网络教育学校。
二、构建网校的意义
1.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教育领域的扩展,以“网校”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国内也相继涌现出许多网校,但大多以成人高等学历远程教育为主,针对中小学基础教育而开设的网校则并不多见。
2.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与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我市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山区、平原、城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严重失衡,乡镇优质教育资源十分短缺,教育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教育现代化水平与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较大,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难以实现教育公平,难以推进教育协调均衡发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所以,在中小学中首先开设课后网校,通过提供网络教育优质资源,让城乡群众子女均能轻松、低价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精神的一项重要探索,也是对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程实验区创建活动的积极响应。
3.抵制“有偿家教”等教育不正之风。为整顿教育行风,改善教师工作作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市教育局提出了《关于中小学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的若干规定》,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行教育考试制度的影响,许多家长要求子女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补课的需求有增无减,不少教师兼职做家教、收取额外教育费用的现象日益普遍,既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如何满足家长需要,又能有效抵制“有偿家教”是教育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中小学公益网校的建设即是通过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将本市中小学各年级段的名优骨干教师从家里请到网络上授课,让全市所有学生都能低价享受到优质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有偿家教”。
4.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实现我校持续性发展的办学需要。作为社区教育学院,学校要发展,必须顺应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培训项目,树立培训品牌,凸显培训亮点。社区教育功能众多,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即推动各类教育发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本课题立足中小学课外网校的建设进行社区教育这一功能的探索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三、网校的运行机制
1.网校运作机制研究。阳明网校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专家指导、资源共享”和公益为主、适度收费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市教育局领导下,由杭州一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我校负责招生、师资、管理等工作,指导并维护网校的正常运作。
2.网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我校与市名师工作站联合,组织一批宁波市教坛新秀、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以志愿者的身份担任网校授课教师,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培训会和座谈会,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观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3.网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以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为导向,创设中小学全面素质发展的良好环境、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教育服务平台,抓好网上学科教学辅导培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四、网校实施情况
自开设网校教育平台以来,本着“网络让教育动起来,让学生学习活起来,让教师授课实起来”的办学理念,学校投入许多人力物力,将网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先后举办了四期培训班,面向全市初高中学校共招收学生5352人,聘请名优骨干教师98名,开设课程2280课时。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如下:
1.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
装修网络授课教室6间,安装网络授课设备,并在每次授课前进行网络及设备检修,在联通、移动加装服务器,网络扩容以保障学员都能在家上网。每一期培训班开班前开通视频免费试听。同时,做好网站维护和信息更新工作。
2.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把握教学质量命脉,打造阳明网校优质品牌,聚集体智慧参与科学决策,促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协调运转,学校领导通过多方协调沟通,争取到教育局和教研室及名师工作站的大力争持,聘请我市教研员及学科带头人18位教育专家,成立网校专家导师团。同时,组织了一批宁波市教坛新秀、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以志愿者的身份担任网校授课教师,先后五次召开全市部分名优骨干教师会议和网校任课教师座谈会,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观摩,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为网校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3.精心编写校本教材
为进一步提升网校服务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网校还与名师工作站联合,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针对每一期培训班的教学情况,开展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研究工作。至今已编写出版了《2012暑期班培训讲义》和《2012秋季班、寒假班培训讲义》2套培训教材共23本讲义。印发数千册免费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方便了学生学习,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社会反映好。
4.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育服务
网校在每一期培训班开班之前,都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及教师授课计划,培训班结束后又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同时,注重网校服务管理,通过网络监控设备,及时跟进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纪律,对于迟到或未到课的学生,工作人员都会及时电话联系。对于上课欠认真的学生,工作人员也会通过桌面监控提醒学生并及时向家长反馈,确保学生听课质量。
5.注重市场调查,加强双向互动 通过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多次开展调查工作,客观了解课题研究现状,掌握学员需求。网校于每期培训班前都会向每位学员发放“告家长书”,中期都会通过网络向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获取调查资料,并分别召开任课教师和学员座谈会,双向了解教学情况,同时还上门采访家长,多方面多途径的加强双向互动,征求受训方对网校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针对他们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课题研究方案。
6.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力度
为扩大生源,实现网校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在招生宣传方面投入大量經费,制作招生简章和宣传广告牌,目前还聘请了专业广告公司制作网校宣传片,以提高网校知名度。
五、网校建设阶段性成果
1.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网校运行机制。
2.现已顺利举办四期网校辅导班,面向全市各初高中共招收学生5352人,聘请名优骨干教师共98名,开设课程共10233课次。教学效果得到家长和学员的认可。
3.建立了一支由全市名优骨干教师组成的网校优质师资团队,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师现代化教学素养和技能。
4.公益为主的办学性质、低价优质的教育服务,提高了学校知名度,获取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5.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有偿家教”的不良之风。
6.与市名师工作站合作编印了一套与网校教学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印发数千册免费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社会反映好。
六、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1.网校目前还仅限于面向全市初高中学生开设课程,小学领域未曾涉及。
2.招生宣传工作得到了各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但尚不能深入到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招生存在一定阻碍。
3.网校是个虚拟的真实课堂。家长对网校辅导的形式及效果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缓慢的过程,对于网络的弊端及学生的自觉性存有许多顾虑,参加学习比较被动。
4.通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视频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枯燥,课堂互动不够,师生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后无法延续。
5.教学中缺少测验,学生学习效果不能得到直观体现。
6.稳定生源存在一定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公益网校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尝试,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以全新的理念,积极的态度继续将这项研究的精神延续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共享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努力争取事半功倍地做好本职工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城区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