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起诉人与原告的二元建构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di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行政诉讼起诉人和原告的二元建构,我们首先从“原告”以及“行政诉讼起诉人”这两个词汇开始分析,将二者的概念、性质和在法律中的地位梳理清楚,并且与法条相结合,在经过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原告并不是在所有时期内都叫原告,而在立案之后受理之前它本来的称谓应该是行政诉讼起诉人。
  关键词:行政诉讼起诉人;原告;关系;二元建构
  一、行政诉讼起诉人与原告
  关于行政诉讼中原告的概念,《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及第24条一款规定:“依照本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那么按照以上这些规定也就是说,只要是提起诉讼者就是原告。似乎对于原告的范畴非常简单直接,也很通俗易懂。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是否原告真的如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简单直白?
  其次,我们引入的一个新的词汇就是行政诉讼起诉人的概念和其资格的认定。
  在讨论关于行政诉讼起诉人之前,平时接触的更多的是行政诉当事人,在具体的行政诉讼发生争议的时候,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到法院,参加诉讼接受法院判决,受到裁定约束的公民、法人、其它组织和机关。可以说,行政诉讼起诉人是行政诉讼参与人中的一员,但是关于行政诉讼起诉人的资格究竟该如何认定,这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都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认定。
  “行政法的任何方面都没有有关原告(起诉)资格方面的法律变化迅速”。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之所以可以将行政诉讼起诉人这么定义是因为其具有行政起诉的资格。那么有资格的前提就是其具有这样的能力来作为或者不作为,只有当这个有能力的和有资格的人作或不作时,才发生根据规范来说成为法律条件或法律后果的行为或不行为。”
  或许,我们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很好的将二者进行区分,但是若我们以整个行政诉讼法的实践过程中来看,二者之间的问题便是立竿见影。我们从发条上面来看,《行政诉讼法》第42条: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依据此条,对于起诉,法院是要进行审查的,审查后至少有两种情况:一是符合条件,立案受理;二是不符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但是,根据前述第2条与第24条之规定,只要起诉,无论是否被法院立案受理,亦然都是原告或者都被称作为原告。至少从逻辑层面来说,这并不符合我们对于原告逻辑上面的要求,所以这里面我们需要引入的就是行政诉讼起诉人的概念。
  二、行政诉讼起诉人与原告的关系
  在这里,学术界关于原告的性质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原告资格既是一个实体问题,又是一个程序问题。因为原告资格与引起诉讼的行政行为有直接联系,没有行政行为便无所谓原告;同时原告资格又是在程序中产生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告资格只是一个程序问题,因为原告资格所要解决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有提起诉讼的资格。
  其次,进一步来看原告的法律地位,我们对于原告地位更加侧重的是一种实际的法律地位,即只有取得原告地位的当事人才能够进行诉讼,行使其权利。那么,抛开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从实践出发,依据的标准是只有当事人能够行使其权利才能认定其是原告的地位,我们可以得出在立案之后法律受理之前他并不存在原告的法律地位而仅仅只有“原告”这样的头衔。那么,出现了这样矛盾的情况就是“原告”无“原告地位”的尴尬情况。某些理论在这里将原告进一步来进行的划分,将“原告”理解为“形式上的原告”和“实质上的原告”,也就是说,在立案之后受理之前的这段期间成为“形式上的原告”,而在正式受理之后称为的是“实质上的原告”。这样的确实解决了空档期的地位问题,但是这样的说话与我们平时的对于“原告”的习惯上的概念上的理解并不符合,所以我个人认为,行政诉讼起诉人在这里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又或者说,这个概念的存在可以填补原告在某个阶段地位上面的空缺。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提出了诉讼请求他便是行政诉讼起诉人,而法院正式立案之后他便成为了原告,取得了相应的原告的法律地位,或者了原告相应的权利。
  三、行政诉讼起诉人与原告的二次元建构
  纵观整个行政诉讼法的过程,起诉人资格是一个前置性问题,起诉资格是在一个行政争议形成司法性争议之后即可取得;山当事人只要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即可成。个人认为没有起诉资格的人不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因为他永远不可能享有原告应有的权利,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去行使这样的权利,从整个行政诉讼程序来说,他永远不会触动这样的程序的进行,因此,学生认为,没有起诉资格的人是不可能称为原告的,自始就不可能。因此,我们从资格这个点出发,将尚未取得资格或者说自始没有资格的想要启动行政诉讼程序的一方便成为行政诉讼起诉人。这样就很好解决了在整个行政诉讼过程中的程序名称问题,也使得整个程序变得具有说服力。在法院正式受理之后行政诉讼起诉人便完成了它历史的责任,此时的行政诉讼起诉人符合原告的资格、条件、性质正式成为了原告,取得了原告的地位,进而开始行使原告的权利。
  四、小结
  会有这样的一个命题的提出本身是基于法律法规条文之间的冲突和逻辑上的混乱,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对某个时段的诉讼参与人下准确的定义。原告并非自始就是原告,在立案之后受理之前,在法律条文上面所提到的“原告”其实是行政诉讼起诉人,而只有在受理之后才是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原告。
  参考文献:
  [1]「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2]张树义.冲突与选择——行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时事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王晶雪(1990.04~),女,吉林辽宁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提高法律推理水平做好司法工作问题,介绍了法律推理的基本概念,探讨法律推理的基本特征,如法律推理与实事求是、法律推理与知识创新和法律推理与内在逻辑性,提出了法律推理与司法工作的原则,法律推理有利于司法决策、法律推理有利于司法民主和法律推理有利于提高素质,为法律推理对司法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法律推理;法律逻辑;司法工作;探讨  法律推理是以现有法律规范与已知事实为前提,运用科学
通过对农业设施栽培和植物生理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更能生产出安全放心的营养食品,进而逐步实现“十三五”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本刊编辑部将本次设施园艺学术年会中部分专家学者对设施栽培和植物生理方面的前沿技术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设施番茄大行距节本增效生态栽培新模式  宁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李建设  创意来源  众所周知荷兰的设施园艺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为了
<正>~~
以"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为内容的"三早教育"是部分医学院校探索实施的专业教育实施计划。实践证明,"三早教育"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职
摘 要:近些年,我国陆续颁布了各种气象法律法规。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是贯彻落实气象法律法规重要手段。我市气象工作人员在气象执法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本文总结我市在气象执法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气象法律法规;气象行政执法;气象工作  0引言  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完全依照气象法则的规定,将指导方针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实处。为气象法则的作用效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摘要:监督制度是国家权力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巡视、监察、检察制度的实施能够巩固和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惩罚贪污腐败分子、保证国家在依法治国的政策下稳定发展,通过比较三者的不同点,使我国的巡视、监察、监察制度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行政监察;法律监督;权力制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打击贪污腐败分子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由中纪委成立的中央巡视
<正>~~
摘要: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间关系。继子女的法律地位,代位继承人的代位继承权是以被代位继承人原享有继承权为前提,代位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实质是代表其长辈直系血亲取得本应由他们继承的遗产,进行了阐明和论述。  关键词:继子女;法律地位;继承权  下面就继子女在什么情况下有继承权;在婚后,又离婚,继子女是否有继承权等问题进行分析,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见谅。
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础,劳动合同制度是劳动法律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劳动合同期限是缔结劳动合同所必须约定的条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合同期限
摘 要:被害人承诺是指基于被害人允许他人侵害自己可支配的权益的承诺而实施的阻却犯罪的损害行为,其对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承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行为的可责性,甚至可以排除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深入研究被害人承诺之效力,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弥补刑法中关于被害人承诺之空白点。本文在阐述被害人承诺的法理基础及成立条件等之上,并结合具体案例,主要探讨研究被害人承诺之效力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