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具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过去一直沿用学科教育体系和技校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理论教学在教室、实训教学在实训车间,教学场地各自独立,教学管理分别进行。造成教学内容不易协调,存在理论和实训相脱节的现象,形成资源浪费,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效率较低,制约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笔者逐步摸索出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场地和谐统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技能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更新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的岗位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方向。按照职业教育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的教育模式,建立以实训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实训服务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构建技能训练内容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技能训练内容为主线、技能训练课题为基本单元,划分专业模块,打破学科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按照实训的需要融入实训(技能训练)课题中,形成一体化课题模块。课题模块按照需要组合成模块课程,由一体化教师(教师团队)在实训场地完成教学,实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目前笔者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共建立了十四门模块课程,涵盖了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全部内容,形成全新的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
  1.专业模块的划分
  笔者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重点在制造,按照一专多能的原则和教学要求,操作技能分为以钳工技能操作为主、金属切削技能操作为辅和以金属切削技能操作为主、钳工技能操作为辅两种培养方向。以钳工技能为主的模块课程有基础模块、钳工基本技能模块、孔加工和螺纹加工模块、刮削和研磨模块、装配模块、测量模块等10个一级模块。一级模块细分为二级模块,如钳工基本技能模块划分成划线模块、錾削模块、锉削模块和锯削模块等四个二级模块。二级模块进一步细化形成三级模块,如锉削模块划分成锉削单平面、锉削长方体、锉削六角体、锉配及曲面锉削等三级模块。模块划分是按照逐渐递进的原则,内容也越来越具体。
  2.课题模块的建立
  按照专业模块划分,对第三级模块进一步细化为多个实习课题,通过课题目标任务、设计加工图纸、确定技术要求阶段,明确实训知识点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实训的需要将理论知识点进行设计,然后将理论知识内容和实训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课题模块。每个三级模块所包括的课题数量不同,课题之间从基础开始排序;三级模块之间也按照由基础到高层次的编排顺序排列,表明了课题之间的顺序和内容关系。
  3.模块课程的建立
  把一个课题作为课程的基本单元,形成课题模块,几个课题模块构成第三级模块,按照三级模块的基本构架,形成以一级模块为单位的模块课程。
  按照以上的模块课程的建立,把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重新整合,建立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
  
  三、一体化实训场地的建设
  
  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以后,实训场地的配套建设是关系到教学体系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达到培养的能力目标,根据一级和二级模块建设实训室(实训场地)。笔者学院建设了钳工锉锯实训室、钳工划线实训室、孔和螺纹加工实训室、刮研实训室、精密研磨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等15种共计49个实训室(实训场地),满足中技工到技师三个层次的基本技能训练的需要。实训场地的数量根据模块课程的内容、训练的课时、学生数量的不同进行确定,每个模块课程的实训场地最少一个,保证实训学生每人一个工位。
  学生在实训场地学习的顺序,根据模块课程的并行关系和先后关系,结合场地的数量、场地学习时间制定教学计划,每班按教学进度计划安排的场地顺序严格执行。
  学生经过15种模块课程49个实训场地的技能训练学习,就能够完成全部的校内技能训练和理论内容的学习,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一体化教师是保证模块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
  
  一体化教师就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能胜任模块课程实践技能操作的教学,并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生产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一体化教师严重不足,我们结合学院实际,通过引进和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1.组建一体化(模块课程)教学团队
  一体化(模块课程)教学团队由一个胜任本模块技能实训的教师和一名专业理论教师为骨干带领几个年轻教师组成。模块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解决了一体化教师的缺口问题,同时使原来的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一个团队中,教师之间有机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年轻有能力的教师很快地会成长起来,成为本模块合格的一体化教师。当每个模块的一体化教师完全胜任本模块以后,教师在相关的模块课程之间逐步流动,就可以掌握第二个模块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一体化教师。
  2.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和专业实践
  专业教师到企业能够了解本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一线生产中提高技能,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增强教学与实际生产之间的紧密结合。是一体化教师培养的很好的方式。
  3.安排实训教师进修
  选择技能水平高的低学历实训教师到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鼓励高技能实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
  4.交流学习和短期培训
  安排骨干教师到具有较高水准的兄弟院校交流学习,聘请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考核评价体系
  
  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以后,以学期为单元的课程考核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根据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建立起模块课程的三级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课题进行一次评价(第三级),每完成一个三级模块(或二级模块)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第二级),本模块综合评价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下一模块继续学习;不通过的要重修,直至通过。模块课程(一级模块)结束后合并二级模块综合评价的成绩确定模块课程的成绩(第一级)。
  
  六、实践效果
  
  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模块课程教学模式,把复杂、枯燥的理论融合在了直观的实训课题中。以技能训练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按照工作的相关性划分模块,按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这种模式更加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动手操作相辅相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一体化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场地上,通过实物、示范、讲解、试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实践结果表明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模块课程教学模式完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方向和要求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上海市总工会掌握的情况表明,“就业不体面”的情况主要有四种:一是劳动合同趋于短期化。调查的结果与2002年相比,上海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职工比例从47.2%下降到28.3%,而不足
本研究对北京市13所学校2395名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无论在社会生活适应、学校适应还是心理适应层面,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均表现出许多积极的特点;但是与城市少
<正> 目前,一般大中型可编程序控制器都具有模拟量I/O模板。这样,可编程序控制器不仅可以处理数字量(开关量),也可以处理模拟量,扩大了信号处理的范围,其应用也就愈加普遍。
200名大陆大学生赴台修课,首批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24名学生抵达台湾,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批大陆大学生46人安排到建国科技大学,32人到中州技术学
<正> 8031单片机没有片内程序存储区(ROM),有256字节的数据存储区(RAM)。其结构如图1和表1。 访问内部数据区,用MOV指令。 8031的内部数据区分成两块,00~7F和80~FF, 在00~7F范围
从2005年11月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的一家社会调查公司共同实施了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从自我意识与人生观、行为
<正> 步进电机旋转的角度,转动的周数和运行的速度,都能够准确地加以控制,因此,它在计算机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配合DP—851单片机普及板的学习,设计了步
基于2005年初在皖、鄂、湘、川、赣五省所展开的调查,本文借助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农民外出流动对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分析发现:这种经历有助于
随着我国1998年高校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和1999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自2003年始,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的212万人、2004年的280万人、
<正> 微型计算机所能处理的实数的有效位数及数值范围都是有限的,当用它进行乘法运算时,若结果的有效位数超过某限度,则按科学记数法输出,多余的位数将被丢失,有时不能满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