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客作为新兴的网络平台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们的关注,许多教师把博客作为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运用于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化学教学中也出现了博客的身影,并且通过博客改进了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方式,这给学生和老师都带来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文章初步探索了博客运用于化学教学的几种方式,借此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新趋势。
关键词:博客;化学;整合
博客是一种近年来日益流行的新型网络交流工具,是继BBS、E-mail、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沟通方式,它的出现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目前,有许多学术研究者、高等院校的老师以及中小学教师创建了个人博客,开始通过这种新型的网络工具进行研究,并运用于教学。笔者是一名化学教师,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且留意观察了博客运用于化学教学的几种方式,以此抛砖引玉,来初步探索博客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情况。
一、博客可以作为化学教师个人的反思平台
传统的反思方式就是通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来记录自己的思想。博客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反思方式。博客是一个个人反思的载体,是记录个人学习的经历和思想变化,并使之呈现于网络的技术手段。通过创建自己的博客,化学教师可以记录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心得,记录教学组织过程和教学策略以及自己学习、思考的片断等等。如在博客“太阳雨”(http://www.jsblog.cn/user1/477/index.html)中设置了一个“我的感想”的栏目,博客里的内容描述了一位年轻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困惑的形成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提高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不断的成长。
二、博客可以作为化学教师教学资源的搜集平台
博客简单易用的特点,符合绝大多数化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特征。博客的创建非常方便,教师用日志形式向学生或者同行提供相关的专题资源、外部网站链接等,将专题学习资源汇集到博客中。例如在杨兴文老师的教学网志里面(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5926/index.shtml),把日志分为“课改培训”、“教学课件”、“同步试题”、“同步教案”等主题,把效果显著的教学资源、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随时记录下来,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存放起来。这些搜集起来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作为化学教师自己今后的备课素材,也可以与其他同行进行资源共享,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另外,博客以日志形式出现,就意味着它具有即时更新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发布到博客中,充实其资源内容。这样不断地整理、学习、记录,就为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三、博客可以作为化学教师研修和交流的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交流已经跨越了学校和地域的限制,交流方式可以在论坛、聊天室等进行。博客是一种开放的、心理相容的合作学习的宽松环境,它能够长时间地关注一个主题,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教师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就会在碰撞中得到启示,产生新的理念和思想火花。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需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新思考网中的成长博客荟萃了大批著名教育专家,为了得到专家的指引,许多教师入驻成长博客撰写日志,甚至受到了地方教育部门的关注,并且组织教师进行网上博客研修。晋江市教育局便在2006年组织了骨干教师进行远程研修,并在博客上建立了中学化学博客群(http://blog.cersp.com/fjjj/html/zonea-spz50.htm)。博客具有强大的在线评论功能,运用博客进行网上研修,就会建立起一种多元交流机制,利用这种多元交流机制可以使参与者进行更好的沟通,进行相互之间的协作、评价。由此化学教师通过研修,不但得到了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指引,更是促进了同行间的相互交流。这是培训方式的一大改革和进步。
四、博客可以直接作为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平台
传统的化学课教学比较封闭和枯燥,而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且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进行网络教学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在博客还没有出现之前,我校的许多老师都是通过软件程序制作网络课件来完成教学。这过程花费了许多教师的精力。而博客出现之后,我校就利用博客简单易用而又强大的一些功能进行网络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利用博客的集成性特点,有效的整合了网络资源和教材资源,通过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所授教学内容和意境进行生动的再现。这些大大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为教育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利用博客日志的层次性特点,精心营造一个个由浅入深、力度大的问题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强化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内在动机,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并建构知识体系。当然,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更多更好地扮演“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校化学老师颜巧艺教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复习课时(http://www.yangzheng.com.cn/blog/user1/yqyi168/index.html),通过上传教学flash,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利用博客日志在线回复功能的特点,大大调动了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主动发表各自的看法,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探究情况,老师可及时做出反馈和指导,更好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五、博客可以作为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网上研究平台
我校在去年利用博客平台开通了晋江市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网(http://yjblog.yangzheng.com.cn/),通过博客来管理研究性学习,并且初步探索了网络环境下特别是博客环境下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利用博客进行研究性学习,方便了管理。学生在博客中用户注册时,通常要输入用户名、密码、密码提示信息、邮箱等字段信息,但真实姓名不是必填项,学生所在班级信息没有,于是在进行学生注册时,我们要求学生注册时必须输入真实姓名,且为必填项,把博客分类改为学生所在班级和小组。这些信息一来便于老师管理,二来可以明示学生信息,杜绝学生不负责地发一些无用、不健康的日志。学生注册后对照班级、学生学号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删除重新注册,同时课堂上宣讲这样做的科学性,共同维护网络健康成长。
另外,利用博客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指导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和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研究性学习贵在研究的过程,而不在于研究能否取得优秀成果(当然,如果能取得优秀成果是再好不过)。因此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成为指导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在博客中上传研究动态和研究资源以及研究中的心得体会,以此来反馈研究的进程和研究的效果。指导教师这时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了解到学生上传的资源是否有价值,价值在什么地方,并且通过评论的方式加以评价。因此化学指导教师可以“走家串户”,去访问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博客,并且实施对其记录的思想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鼓励同学之间通过博客互相评价,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研究的动力和热情。
我们化学教研组组织学生在博客上建立了“美白化妆品的副作用”、“饮料中食用色素的调查”、“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双刃剑——防腐剂”、“电池·回收·环保”、“市面上绿色食品的调查”、“常见饮料成分的鉴定”、“现代居民消费调查研究”和“快餐盒给我们带来什么?”等研究性学习课题(http://yjbiog.yangzheng.com.cn/listblogger.asp?usertype=7
关键词:博客;化学;整合
博客是一种近年来日益流行的新型网络交流工具,是继BBS、E-mail、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沟通方式,它的出现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目前,有许多学术研究者、高等院校的老师以及中小学教师创建了个人博客,开始通过这种新型的网络工具进行研究,并运用于教学。笔者是一名化学教师,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且留意观察了博客运用于化学教学的几种方式,以此抛砖引玉,来初步探索博客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情况。
一、博客可以作为化学教师个人的反思平台
传统的反思方式就是通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来记录自己的思想。博客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反思方式。博客是一个个人反思的载体,是记录个人学习的经历和思想变化,并使之呈现于网络的技术手段。通过创建自己的博客,化学教师可以记录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心得,记录教学组织过程和教学策略以及自己学习、思考的片断等等。如在博客“太阳雨”(http://www.jsblog.cn/user1/477/index.html)中设置了一个“我的感想”的栏目,博客里的内容描述了一位年轻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困惑的形成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提高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不断的成长。
二、博客可以作为化学教师教学资源的搜集平台
博客简单易用的特点,符合绝大多数化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特征。博客的创建非常方便,教师用日志形式向学生或者同行提供相关的专题资源、外部网站链接等,将专题学习资源汇集到博客中。例如在杨兴文老师的教学网志里面(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5926/index.shtml),把日志分为“课改培训”、“教学课件”、“同步试题”、“同步教案”等主题,把效果显著的教学资源、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随时记录下来,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存放起来。这些搜集起来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作为化学教师自己今后的备课素材,也可以与其他同行进行资源共享,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另外,博客以日志形式出现,就意味着它具有即时更新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发布到博客中,充实其资源内容。这样不断地整理、学习、记录,就为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三、博客可以作为化学教师研修和交流的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交流已经跨越了学校和地域的限制,交流方式可以在论坛、聊天室等进行。博客是一种开放的、心理相容的合作学习的宽松环境,它能够长时间地关注一个主题,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教师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就会在碰撞中得到启示,产生新的理念和思想火花。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需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新思考网中的成长博客荟萃了大批著名教育专家,为了得到专家的指引,许多教师入驻成长博客撰写日志,甚至受到了地方教育部门的关注,并且组织教师进行网上博客研修。晋江市教育局便在2006年组织了骨干教师进行远程研修,并在博客上建立了中学化学博客群(http://blog.cersp.com/fjjj/html/zonea-spz50.htm)。博客具有强大的在线评论功能,运用博客进行网上研修,就会建立起一种多元交流机制,利用这种多元交流机制可以使参与者进行更好的沟通,进行相互之间的协作、评价。由此化学教师通过研修,不但得到了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指引,更是促进了同行间的相互交流。这是培训方式的一大改革和进步。
四、博客可以直接作为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平台
传统的化学课教学比较封闭和枯燥,而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且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进行网络教学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在博客还没有出现之前,我校的许多老师都是通过软件程序制作网络课件来完成教学。这过程花费了许多教师的精力。而博客出现之后,我校就利用博客简单易用而又强大的一些功能进行网络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利用博客的集成性特点,有效的整合了网络资源和教材资源,通过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所授教学内容和意境进行生动的再现。这些大大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为教育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利用博客日志的层次性特点,精心营造一个个由浅入深、力度大的问题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强化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内在动机,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并建构知识体系。当然,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更多更好地扮演“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校化学老师颜巧艺教授《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复习课时(http://www.yangzheng.com.cn/blog/user1/yqyi168/index.html),通过上传教学flash,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利用博客日志在线回复功能的特点,大大调动了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主动发表各自的看法,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探究情况,老师可及时做出反馈和指导,更好发挥主导性的作用。
五、博客可以作为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网上研究平台
我校在去年利用博客平台开通了晋江市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网(http://yjblog.yangzheng.com.cn/),通过博客来管理研究性学习,并且初步探索了网络环境下特别是博客环境下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利用博客进行研究性学习,方便了管理。学生在博客中用户注册时,通常要输入用户名、密码、密码提示信息、邮箱等字段信息,但真实姓名不是必填项,学生所在班级信息没有,于是在进行学生注册时,我们要求学生注册时必须输入真实姓名,且为必填项,把博客分类改为学生所在班级和小组。这些信息一来便于老师管理,二来可以明示学生信息,杜绝学生不负责地发一些无用、不健康的日志。学生注册后对照班级、学生学号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删除重新注册,同时课堂上宣讲这样做的科学性,共同维护网络健康成长。
另外,利用博客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指导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和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研究性学习贵在研究的过程,而不在于研究能否取得优秀成果(当然,如果能取得优秀成果是再好不过)。因此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成为指导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在博客中上传研究动态和研究资源以及研究中的心得体会,以此来反馈研究的进程和研究的效果。指导教师这时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了解到学生上传的资源是否有价值,价值在什么地方,并且通过评论的方式加以评价。因此化学指导教师可以“走家串户”,去访问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博客,并且实施对其记录的思想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鼓励同学之间通过博客互相评价,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研究的动力和热情。
我们化学教研组组织学生在博客上建立了“美白化妆品的副作用”、“饮料中食用色素的调查”、“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双刃剑——防腐剂”、“电池·回收·环保”、“市面上绿色食品的调查”、“常见饮料成分的鉴定”、“现代居民消费调查研究”和“快餐盒给我们带来什么?”等研究性学习课题(http://yjbiog.yangzheng.com.cn/listblogger.asp?usertyp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