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志愿服务体系对我国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启示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不同,加拿大和中国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大背景下,阐述了加拿大志愿服务特点和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现状,并对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主要抓手的学生志愿服务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加拿大;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9月至12月,笔者有幸前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学,访学期间通过聆听讲座、专题研讨及参观学习等方式,了解和学习了阿尔伯塔大学的运行理念和治理结构。此外,在阿尔伯塔大学,无处不在的学生志愿者服务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参观校园、亲身体验教务处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还是参观国际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或是走访学生宿舍、参加课外活动,到处都可以看到乐于奉献的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志愿者的张张笑脸。他们身着金黄色或者是草绿色(阿尔伯塔大学的官方标识色系)的志愿者服装,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院系,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不计回报地为大家服务。出于对加拿大的志愿服务理念和文化好奇,特别是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时展现的真心投入的精神面貌,促使笔者对国内高校的志愿者服务现状进行研究和对比,希望通过研究和对比中加志愿者的精神和文化,以期对国内高校志愿服务文化有所启发和借鉴,促进国内高校的学生更好地朝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升的方向发展。
  加拿大志愿服务概览
  1.志愿服务机制健全。加拿大的第一个志愿者服务中心建立于1937年,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加拿大的志愿者服务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国家层面的志愿者服务指导和监管机构有加拿大志愿者协会(Volunteer Canada)、加拿大志愿者资源管理中心(Canadian Administrator of Volunteer Resources)。全国共有200多个志愿者服务中心及各个省份和地区的志愿者选拔、培训和服务机构。加拿大志愿者协会制定并颁布了加拿大志愿服务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加拿大志愿者服务指导规范》(The Canadian Code for Volunteer Involvement),用于规范并界定志愿服务的价值(Values)、指导规范(Guiding Principles)和标准(Standards)。由于加拿大的志愿服务体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
  2.志愿服务文化深厚。据统计,加拿大现有在册的志愿者1,330万,每年做志愿者服务的人次约650万,提供11.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创造价值约110亿美元。从家庭到社区、从奥运会到环保项目、从国内到国外,从各种慈善机构、医院、艺术中心,到学校、社区服务组织和体育机构等都是志愿服务的场所,到处都有加拿大志愿者的身影。在《加拿大志愿者服务指导规范》的指导下,加拿大各个地区的志愿者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国内外服务项目的信息并制定志愿者服务项目。在加拿大,志愿者是最常见的社会角色,比公共服务人员还要常见,到处是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可以说是加拿大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各种社团组织汇集不同收入阶层、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人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加拿大民众普遍都热衷于作为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将休闲时间和技能用于义务服务,可以结识朋友和拓宽人际网,赢得他人的尊重。加拿大人在参与志愿服务时的动机也非常清晰,占据前四位的分别是:对志愿服务事业的信仰、发挥自我的技能及经验、因为自己或周围的人曾受益于志愿服务、挖掘自己的潜能。而占据动机后四位的则是:朋友的带动、完成宗教使命、提升工作机遇和被要求做志愿者。由此可以看出,加拿大拥有良好的志愿者服务文化和氛围,民众对志愿服务是抱有积极的心态。
  3.志愿服务精神潜移默化。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笔者了解到,在加拿大志愿服务可以说是从娃娃抓起,年龄小的学生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业为主的工作,包括给父母擦车、剪邻居家的草坪、在社区内送报纸、为朋友照看小宠物等。稍大一点的可以参加加拿大中学组织的面向社会的各类志愿活动,如走向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各社区医院、慈善组织、政府部门、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很多学校把为社区服务纳入学生必修课程,还会为学生提供介绍做志愿者的机会,因此假期是学生做志愿者的大好时机。在医院、老年人活动中心、殘障人士康复中心、幼儿园、超市等,常常会见到学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加拿大多数医科大学招生有明文规定:如果申请入学的学生没有在医院或养老机构做过一定时数的志愿者服务,无论你的成绩多好,都不会予以考虑。因为学校认为学医的人首先要有奉献和服务他人的精神。许多加拿大人认为“服务的责任始于个人而不是政府”,帮助学生确立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形成一种个人习惯、一种社团责任、一种道德准则、一种社会风尚。
  4.志愿服务舞台广阔,激励和引导政策显著。加拿大高校普遍认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自我完善、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录取新生除了要参考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很多高校普遍将新生在高中阶段的志愿服务情况作为能否入学的重要依据。加拿大高校还制定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奖励、引导和激励机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引导机制是志愿服务时长不达标不能毕业。在这样的引导和激励机制下,加拿大社会普遍重视志愿者服务,形成了争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风尚。企业在录取新员工时,同样十分重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志愿者经历和其他社会服务经验。在加拿大同样特别重视为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平台,在高校,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是志愿者们的广阔舞台,志愿者更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力军。
  国内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1.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不健全。在国内高校,绝大部分青年志愿组织隶属于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志愿服务部,作为学生自我服务与管理的学生社团,往往因为管理体制、学生规模、学历生人数、志愿者服务意识和国别文化差异等而缺乏清晰的管理,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模式也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长效志愿服务机制。   2.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的热情及理解存在偏差。学生是否推崇志愿服务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突发的困难,产生浮躁心理,导致服务热情降低。另外,个别学生带有一定的功利心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为了获得相应的证书,为了争取奖学金评审加分等。这体现了学生对志愿活动的理解偏差和功利心理,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理解不够。
  3.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较为欠缺。由于中国的志愿服务氛围的缺失,在高校往往会开展许多常规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但是与学生的专业才能和知识水平并不完全符合。而且个别学生志愿者认为志愿者活动是形式主义、“走过场”。更多情况下,对学生志愿者有需求的活动都是根据任务而制定,缺乏延续性,只有在出现大型活动时有需求,才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如学生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文化节系列活动,校园开放活动以及其他的系列文体活动。某种意义上讲,国内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是学生参与活动,而较少投入志愿服务活动中。
  4.专业化的筛选和培训较为缺乏。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普遍存在着非专业性、低层次性、低效率的问题,使得志愿者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众对于志愿活动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有些志愿服务是为了任务而突击培训,造成了学生志愿者素质和服务质量缺少保证。
  5.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由于民众普遍认为志愿活动是无偿性的,不应该要求回报,因此对优秀学生志愿者缺乏宣传和表彰,志愿者精神和意识的良性发展缺乏氛围和土壤。此外,部分学生志愿者活动缺乏反馈机制,开展志愿服务缺乏完整计划,也没有及时有效的反馈,降低了学生志愿服务的成效,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
  对国内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思考
  1.实践育人,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和保障制度。一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完善机制的支持。首先,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尽快完善志愿服务相关立法的进程,完善现有的志愿服务地方条例,建立志愿者权益法律保障体系,通过规范、合法的管理引导志愿者组织的健康发展。其次,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志愿者活动各项规章制度,使志愿者行动制度化、规范化。最后,学校应考虑设立相关的经费支持项目,解决必要的学生志愿服务的基础开支,免于因为经费问题成为制约服务的“绊脚石”。学校可提供并整合相关的志愿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以便信息共享。
  2.强化宣传,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引导。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深入挖掘不断丰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良好风尚。学校要重视各类宣传渠道,扩大宣传效果,引导更多的学生理解并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从而提高对志愿行动的认同度。同时,要积极引导,培养积极的志愿服务精神,树立“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志愿服务其实是健全自我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也是提升沟通能力、团队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重视志愿者精神在实践教育中的“体验”功能,將“三观”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中。
  3.建档立案,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由学校牵头积极开展对学生志愿者的服务专项技能、团队意识、志愿服务理念、服务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把志愿服务系统化,稳定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志愿活动向专业化发展。建立学生志愿者人才档案和服务档案,根据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选派不同特长的志愿者。由学校共青团组织将网上或者生活中对志愿服务的各类需求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发布适合学生志愿者群体的需求信息,使志愿者只要想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就有事情可以做,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4.保证服务质量,制定严格的学生志愿者筛选程序。加强对学生志愿者的筛选制度,严格的筛选程序,不应只在学生志愿者最初的选拔阶段存在,而是应该一直贯穿在学生志愿者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筛选制度有利于确保学生志愿者的素质、能力及更好的服务配对,而且能够很好地降低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通常情况下,比较完备的筛选程序应包括:志愿者征召信息发布、学生自主申请、面试面谈、确定录用并进入数据库、政策介绍及培训、权利及义务、服务及反馈等。通过系列程序,既有利于对学生志愿者管理的规范,又有利于让志愿者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5.建立反馈机制,完善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宏观层面的激励:国家将志愿服务与学生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考评应从学生志愿者的现实表现和志愿服务表现等方面入手,以科学考评推动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微观层面的激励: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参与形成对志愿服务的归属感、认同感,满足学生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
  高校志愿服务推行以来,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参加志愿活动是学生自我完善,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育的全过程,在日常活动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完善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高校的大力支持与投入,把加强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重要抓手之一,共同促进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通过参考国外关于辅导项目的实证研究,就辅导员共性、教育环境中辅导工作的理论性基础、辅导工作(项目)类型、影响辅导效果的实际操作进行了综述.结合国内高校辅导工作的现状
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他看来,艺术不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由共同性质的形式唤起的艺术审美体验,这种由康德发端,经由贝尔发展,以塞尚为代表的形式主义,
期刊
我們以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为基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精心设计数学学习活动,不断将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现实发展水平。  1.分析课前调研数据,设计学习活动  课前诊断分析能让教师发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在最近发展区设计活动,让学生从现有水平轻松地过渡到新的最近发展区。  如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之前对学生进行调研,发现90%以上的学生能够借助直观的实物数出11-20之间的数,
期刊
抗战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踊跃认购国家捐债,支援祖国抗日.本组史料选自馆藏中国银行档案,系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人议定由中国银行主持举办海外捐债事宜以募集国防款项的
中国的山水画历史悠久博大厚重,中国的陶瓷艺术独领风骚辉煌灿烂,前者用意境与诗心显美,后者以技艺和巧思取胜.不过在陶瓷与山水画之间做出成功探索的艺术家并不多见.rn夏明
期刊
连绵起伏的一脉山水,峰壑幽深,云烟弥漫,山坳中清泉折叠,瀑布并挂,坡脚间松林交荫,掩映山居茅屋……这样的山水华滋润泽,灵动蕴藉,弥漫着深邃清远的虚灵之气。画面墨法变化微妙,意韵精致,展现出一份凝重恬静之美。  这就是刘奎的山水世界。  站在刘奎的画室里,仿佛置身于这些宣纸上的山水林舍间,潺潺溪水从身边哗哗趟过,逐渐湿润了观者内心深处干枯的角落,也就有了风吹闲云动,有了树摇倦鸟飞……这是一种妙不可言
期刊
Simultaneous free convection above and below a uniformly heated horizontal plate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both in the case of an isothermal surface,and of a
结婚酒宴,古称婚宴。它是中国各民族普遍流传的风俗。其始于氏族公社解体、私有制产生而引发部落战争之后,胜利者掠夺战败者为奴隶,被作为胜利品的女子,有的被战胜者强为妻室,成亲时,当事者往往备有丰盛酒宴酬谢同伙。这就是婚宴的起源。  《礼记·昏仪》记述:“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礼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曲礼》则说:“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前者说新郎行礼接新娘入洞房后,共食祭礼的
期刊
1月18日至2月2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相关部门、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和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迎新春——张家港市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中国画邀请展”在江苏省张家港美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