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构建粮食安全风险防御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nqu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水平虽然已处于近代以来的历史高位时期,但是现有粮食安全的付出代价高、脆弱性强、可持续性差。从供需长期、持续、均衡角度来深入分析粮食安全问题,发现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粮食供给后劲不足,而粮食需求却不断增加,存在较大的粮食安全风险危机。为此,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优质粮食工程”等风险防御长效机制,优化粮食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造长期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新格局。
其他文献
痕迹管理是一种基于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指标和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技术条件的支撑,旨在通过收集文本、图片、表格、影音等材料和数据,形成档案与台账等痕迹,进而落实组织目标、强化组织监督、评估干部绩效的治理技术。就政府内部管理而言,适度的痕迹管理是对传统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方式的积极优化和全面超越。然而,在压力型体制、强力反腐、基层官员“避责性不作为”逐渐蔓延等特定情境下,痕迹管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逐步异化为过度留痕和虚假留痕问题。在目前基层治理的各种制度安排中,多元治理机制之间本来就有
重建古史是百余年来中华学人的一大理想和梦想,经过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文献学、哲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史前文化的基本脉络已经理清,中华文明五千年已经得到了比较缜密的学理论证,进而从静态的学术展现,到活态的综合复原,已经成为目前重建古史的一大根本环节。本文从“禮”的字源学考证入手,精要阐释过往研究的艰难进程和一直难以解决的根本问题之所在,在此基础上,结合民族学田野考察的新发现与新理解,首次梳理出史前“壴禮”“豐禮”与“豊禮”三种两类的独特形态,真正理清了“禮”的文化渊源,同时
蚕豆开花的时候,我在睡觉,你在哪里!  睡觉是不是很荒谬,但,我告诉你,荒谬的睡觉和蚕豆的开花几乎是一脉相承。都是走心,都是由内向外,都是先放弃意志再睡着,然后再做梦。当然,睡觉的地方最好离蚕豆地远一些,远到可以骑马,远到可以坐车,远到可以对酒当歌,远到可以亡命天涯。  蚕豆没开花的时候,她走了,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架GPS,开着车。蚕豆没开花的时候,我跟她说,你不放弃意志怎么能睡着?怎么能做梦
王廷相的学术思想在哲学上体现为“气本论”。其以“气一理一,气万理万”为核心,分析了元气“常”“化”的形而上内涵。在诗学方面,他将“元气”与“意象”相联系,将哲学“气本论”与诗学相统一,实现了元气意象真情这一模式的转化,其目的是为了达至“与道为一”的境界。这也是他哲学思想和诗学的旨归。
新《中国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赋予全部设区的市以立法权,但学界对其权限大小并没有一致意见。在对文法、逻辑和立法目的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保护”均可被视为“城乡建设管理”的一部分,因为三者共同表达的是对具体可见的城乡国土及其附着建筑、设施的管理,而其他与此并不直接关联的事项则不应在设区的市立法权范围之内。对法条中的“等”字,既不应作“等”外解释,也不应作“等”内解释,将其视为与前述三个事项等同的事项更为合适。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更好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更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效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国家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如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有必要深入探析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本文提出并尝试探析为什么应当高度重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何为制度优势,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何为治理效能,如何对治理效能加以评价和展示,如何才能
基于全球上市公司数据库构建城市产业变迁指数,对全球755个样本城市近30年主要产业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从地区视角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
期刊
抗战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正确预测了中日战争的前途。充分占有中日两国的现实材料并探寻其内在联系,使其呈现抗战发展趋势的“先验的结构”,藉此实现对抗战前途的科学预测,是毛泽东的研究路径。通过唯物辩证法实现的认识论变革,以全面的、发展的、能动的观点分析抗战前途问题,是毛泽东的方法论基础。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人民立场,是毛泽东克服唯心史观、基于历史发展大势来理解和把握抗战前途问题的根本立场。当前,学习和借鉴毛泽东在分析抗战前途问题时所秉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深化关于
“从前恨江流不转,失计台彭大旅威顺相继去,祸首指东洋;而今又是亡国条约,迫我皆承当;商量相待争五寺,后患正方长……”  一曲《国耻歌》回荡在之江大学总讲堂,这是1919 年5月9日的上午。  动员组织  “同学们!”在《国耻歌》的带动下,全场情绪沸腾。一个身穿蓝色短褂的少年站在总讲堂的演讲台上,高举着手,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3000余人的总讲堂内,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目光矍然地盯着台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