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计算机,尤其是单片机技术给现代工业测控技术领域带来一次新的革命,目前,单片机正以其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在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诸多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单片机的技术开展和应用水平已逐步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单片机技术在大中专院校中也已普及,掌握其基本的应用技术也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
然而,该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本人尝试着在教学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践环节内容的精心设计,逐步进行了一些试探性改革,采用任务驱动与一体化教学方法收到了一些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借此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单片机一体化教学
(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性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是电工电子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是集单片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软件设计、串行通讯、接口技术与应用为一体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鲜明的实践性。单片微机是测量与控制仪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软件设计方法是其心脏。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单片微机的指令系统,掌握指令寻址方式,具有单片微机编程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掌握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应用方法,单片微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初步掌握C51编程与调试的方法,为单片机综合实验设计和后续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单片机技术是一门与计算机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因此,要对单片机有较深刻的认识就势必要创造相应的计算机环境,机房作为单片机教学的场所就比理论教室更具适应性。在教室中,教师只能通过黑板与手中的课本向学生传递信息,这样既不具备形象性又显得十分枯燥。学生经常是学完整个课程后都不知道单片机为何物,更不明白如何在实际情况下进行编程操作、功能调试。而在实习机房中,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单片机实验装置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边听、边学、边练。当一个内容讲授完毕以后,由于环境的许可,学生可以马上运用手边的计算机与单片机,通过一个典型的课题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与拓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吸收理论知识。
(二)适应技工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单片机课程的特色是什么?只有正确把握这两点,才能设计出准确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技工院校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感性认识,但其理论功底较为欠缺,基础环节较为薄弱。其次,单片机课程的特色是以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为基础,内容涉及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在于“做”和“看” ,课程的难点在于“深”和“杂” 。要想让这类学生较为轻松地学会单片机课程,采用普通的教法一般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学的是分解为一个个模块的课程内容,用的是精练成一个个模块的课程技能。学以致用,学以够用。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单片机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学科面相当广泛,包括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语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等。因此,对于一些在此之前学习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同学而言,如果直接进行理论讲授将会很难理解。因此,对每一个课题我尝试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观察现象,然后再由现象到本质,从而分析并揭示其理论依据,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任务驱动,提高学习兴趣
单片机技术学习是需要较大的学习兴趣支撑。由于单片机的学习要和复杂枯燥的计算机语言相关,因此,如果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迷失在茫茫的程序中而丧失学习兴趣。于是,我编写了由简到繁的一系列程序,分别下载到相同的几块AT89S51 芯片中,运用相同的单片机实验装置演示给学生看:如第一块,利用了两位IPO 口,用一条指令,用按钮控制,点亮一位LED;第二块,用8 位IPO 口,用若干条指令,使8 位LED 轮流点亮,形成流水灯效果;第三块,加入数码30 秒递减显示,做成具有实用价值的交通灯;第四块,则是调试功能完备的、程序较为复杂的电子钟。将这些实验箱,让学生参观,使学生在课程之初,便感知了该课程的精彩篇章,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以任务为单元、构建认知单元
以任务为单元构建认知单元,而不是以单片机功能为单元构建,打破原有界限,不管硬件结构、指令、编程的先后顺序,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完成第一个任务就能清楚单片机的开发过程,完成第二、三个任务,就能自己模仿性地编出自己的程序,使得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过程。这样,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逐步提高。
单片机应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初步尝试,我认为只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掌握单片机技术的同时,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普遍提高,同时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然而,该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本人尝试着在教学上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践环节内容的精心设计,逐步进行了一些试探性改革,采用任务驱动与一体化教学方法收到了一些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借此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单片机一体化教学
(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性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是电工电子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是集单片机组成原理、指令系统、软件设计、串行通讯、接口技术与应用为一体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鲜明的实践性。单片微机是测量与控制仪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软件设计方法是其心脏。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单片微机的指令系统,掌握指令寻址方式,具有单片微机编程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掌握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应用方法,单片微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初步掌握C51编程与调试的方法,为单片机综合实验设计和后续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应用基础。
单片机技术是一门与计算机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因此,要对单片机有较深刻的认识就势必要创造相应的计算机环境,机房作为单片机教学的场所就比理论教室更具适应性。在教室中,教师只能通过黑板与手中的课本向学生传递信息,这样既不具备形象性又显得十分枯燥。学生经常是学完整个课程后都不知道单片机为何物,更不明白如何在实际情况下进行编程操作、功能调试。而在实习机房中,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单片机实验装置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边听、边学、边练。当一个内容讲授完毕以后,由于环境的许可,学生可以马上运用手边的计算机与单片机,通过一个典型的课题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与拓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吸收理论知识。
(二)适应技工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单片机课程的特色是什么?只有正确把握这两点,才能设计出准确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技工院校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感性认识,但其理论功底较为欠缺,基础环节较为薄弱。其次,单片机课程的特色是以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为基础,内容涉及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在于“做”和“看” ,课程的难点在于“深”和“杂” 。要想让这类学生较为轻松地学会单片机课程,采用普通的教法一般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学的是分解为一个个模块的课程内容,用的是精练成一个个模块的课程技能。学以致用,学以够用。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单片机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学科面相当广泛,包括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语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等。因此,对于一些在此之前学习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同学而言,如果直接进行理论讲授将会很难理解。因此,对每一个课题我尝试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观察现象,然后再由现象到本质,从而分析并揭示其理论依据,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任务驱动,提高学习兴趣
单片机技术学习是需要较大的学习兴趣支撑。由于单片机的学习要和复杂枯燥的计算机语言相关,因此,如果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迷失在茫茫的程序中而丧失学习兴趣。于是,我编写了由简到繁的一系列程序,分别下载到相同的几块AT89S51 芯片中,运用相同的单片机实验装置演示给学生看:如第一块,利用了两位IPO 口,用一条指令,用按钮控制,点亮一位LED;第二块,用8 位IPO 口,用若干条指令,使8 位LED 轮流点亮,形成流水灯效果;第三块,加入数码30 秒递减显示,做成具有实用价值的交通灯;第四块,则是调试功能完备的、程序较为复杂的电子钟。将这些实验箱,让学生参观,使学生在课程之初,便感知了该课程的精彩篇章,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以任务为单元、构建认知单元
以任务为单元构建认知单元,而不是以单片机功能为单元构建,打破原有界限,不管硬件结构、指令、编程的先后顺序,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完成第一个任务就能清楚单片机的开发过程,完成第二、三个任务,就能自己模仿性地编出自己的程序,使得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过程。这样,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逐步提高。
单片机应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初步尝试,我认为只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掌握单片机技术的同时,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普遍提高,同时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