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合理把握。具体表现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把握能力。
关键词: 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培养内容 注意问题
大力提倡创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乃是当今中国社会颇为关注的时代课题。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现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这就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适应形势的需要,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事实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取决于人才是否具有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学校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主要作用,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际上是当代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理念与人生追求。从学校教育本身来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与“学”将此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否具有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亦即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師能否对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合理地把握。对于一门具有丰富知识内涵和诸多社会功能与价值的历史学科,教师除了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外,究竟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内容
(一)目标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无学习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成人教育的根本目标(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终身教育)要求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划分成不同层次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馈、矫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从而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培养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还要注意,在制定目标前先要使学生对教材和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并能制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才有自信,而不能目标太高或太低,脱离实际,这样才会使学生一方面能顺利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能培养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问题学习能力
教育专家认为,在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中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是提出问题,最后才是分析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提问题、问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提出产生疑问的问题,而学生自己一旦提出问题,就一定会去积极思维,想尽一切办法,自觉地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自学能力
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为现在与未来,知识信息的更替将会越来越快,单靠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绝对跟不上知识经济的发展,一个人如果遇到问题不会想,离开学校不会自己学习以获取新的知识,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所以现在的学校教育,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教师要以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班级授课制的合作课堂上,重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明天合格的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
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第一,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教学手段,把枯燥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动感声像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等针对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学习的自学性、积极性。
教师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出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够创新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三、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乃人文精神的主流。与之相适应,在学校教育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可谓当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从某种意义说,它实际上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和一场深刻“革命”。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和习惯传承表现为教师始终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现存历史科学结论,至于结论如何得出缺乏深究。目前仍广为流行的“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正是此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实具体体现。此模式将复杂生动的教学简单化、呆板化,不仅扭曲、凝固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惰性,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兴趣,最终导致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现有的知识缺乏一种再认识的能力,更谈不上对现有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如此灌输式教学模式上漠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碍学生自我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欲改变此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客观上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理念上尊重学生人格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首要前提。在人文精神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尊重学生人格具体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那种“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非平等观念,以人道主义精神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赋予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表现自我、发展能力的平等机会,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贯彻到整个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从而真正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方法上运用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模式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手段。既然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自然是第一位的。为此,教师有必要抛弃落后的旧的教学观念,以“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教师需要明确“教”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从属于“学”,需要将教学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上。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即一切为了利于“学”而实施“教”。教师则变成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如此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使枯燥乏味、完成任务的成人教学活动充满生气与活力。
在实践上教师细化知识、启发诱导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这里的实践包括知识实践、教学实践与辅导实践。所谓知识实践是指对所欲讲授知识的必要准备,如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突破教材局限,使知识既来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教学实践主要是结合学生实际能力与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突出重难点,规定必要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辅导实践侧重于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研究过程中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贯彻因材施教,使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真正得以实现。
四、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实行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只是从宏观方面确立了比较合乎实际需要的总体架构。此举固然重要,但真正落实到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又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形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之关键。一般而言,教无定法,传统的因材施教实际道出其中真谛。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关联情况,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情境教学法侧重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相似的语境中感受问题,学会藉问题引发思考,又在思考中发现问题,使问题材与思考产生良性互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材的思维能力。具体地说,学生在预习教材相关知识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教师将所有问题材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并针对这些问题材进行认真备课,再通过课堂讨论或探讨,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释疑。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并非讲授知识,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如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这样才能把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教学中真正得到体现。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有赖于学生的自觉主动,但从根本上来说,仍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此点毋庸置疑。应该说,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五、学习路径多途并举,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在选择具体学习路径时多途并举,提高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事实上,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学生能够在选择学习路径时多途并举,才能提高持久的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欲达此目的,教师就必须切实加强学法指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等均揭示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之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自创新的学习方法,才谈得上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自主学习环境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创造新天地、展示才华的舞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乐学”、“会学”,培养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成人教育现代化建设付出努力。
关键词: 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培养内容 注意问题
大力提倡创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乃是当今中国社会颇为关注的时代课题。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我们,现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这就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适应形势的需要,进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事实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取决于人才是否具有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学校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主要作用,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际上是当代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理念与人生追求。从学校教育本身来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与“学”将此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否具有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亦即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師能否对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合理地把握。对于一门具有丰富知识内涵和诸多社会功能与价值的历史学科,教师除了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外,究竟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内容
(一)目标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无学习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成人教育的根本目标(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终身教育)要求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划分成不同层次能力,启发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馈、矫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从而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培养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还要注意,在制定目标前先要使学生对教材和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并能制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才有自信,而不能目标太高或太低,脱离实际,这样才会使学生一方面能顺利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能培养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问题学习能力
教育专家认为,在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中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是提出问题,最后才是分析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提问题、问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提出产生疑问的问题,而学生自己一旦提出问题,就一定会去积极思维,想尽一切办法,自觉地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自学能力
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为现在与未来,知识信息的更替将会越来越快,单靠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绝对跟不上知识经济的发展,一个人如果遇到问题不会想,离开学校不会自己学习以获取新的知识,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所以现在的学校教育,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教师要以启发式、点拨式的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班级授课制的合作课堂上,重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明天合格的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
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第一,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教学手段,把枯燥的书本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动感声像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等针对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学习的自学性、积极性。
教师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出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够创新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三、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乃人文精神的主流。与之相适应,在学校教育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可谓当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从某种意义说,它实际上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和一场深刻“革命”。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和习惯传承表现为教师始终居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现存历史科学结论,至于结论如何得出缺乏深究。目前仍广为流行的“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正是此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实具体体现。此模式将复杂生动的教学简单化、呆板化,不仅扭曲、凝固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惰性,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兴趣,最终导致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现有的知识缺乏一种再认识的能力,更谈不上对现有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如此灌输式教学模式上漠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碍学生自我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欲改变此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客观上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理念上尊重学生人格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首要前提。在人文精神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尊重学生人格具体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那种“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非平等观念,以人道主义精神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赋予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表现自我、发展能力的平等机会,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贯彻到整个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从而真正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方法上运用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模式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手段。既然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自然是第一位的。为此,教师有必要抛弃落后的旧的教学观念,以“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教师需要明确“教”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从属于“学”,需要将教学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上。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即一切为了利于“学”而实施“教”。教师则变成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如此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使枯燥乏味、完成任务的成人教学活动充满生气与活力。
在实践上教师细化知识、启发诱导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这里的实践包括知识实践、教学实践与辅导实践。所谓知识实践是指对所欲讲授知识的必要准备,如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突破教材局限,使知识既来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教学实践主要是结合学生实际能力与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突出重难点,规定必要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辅导实践侧重于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研究过程中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贯彻因材施教,使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真正得以实现。
四、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实行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只是从宏观方面确立了比较合乎实际需要的总体架构。此举固然重要,但真正落实到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又与教师所运用的教学形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之关键。一般而言,教无定法,传统的因材施教实际道出其中真谛。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关联情况,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情境教学法侧重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相似的语境中感受问题,学会藉问题引发思考,又在思考中发现问题,使问题材与思考产生良性互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材的思维能力。具体地说,学生在预习教材相关知识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教师将所有问题材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并针对这些问题材进行认真备课,再通过课堂讨论或探讨,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释疑。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并非讲授知识,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如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这样才能把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教学中真正得到体现。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有赖于学生的自觉主动,但从根本上来说,仍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此点毋庸置疑。应该说,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五、学习路径多途并举,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在选择具体学习路径时多途并举,提高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事实上,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学生能够在选择学习路径时多途并举,才能提高持久的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欲达此目的,教师就必须切实加强学法指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等均揭示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之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自创新的学习方法,才谈得上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自主学习环境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创造新天地、展示才华的舞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乐学”、“会学”,培养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成人教育现代化建设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