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项目教学法作为切入点,将工作室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其中包括实施工作室木工的内容、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总结,力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
关键词:服装设计 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教学 项目
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不足
现大多数的高校的专业教学基本形成了较合理的知识体系,但都是以分班授课,分阶段授课,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缺乏应沟通和融合的教学,仍然是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如:素描、色彩写生等课程,尽管通过课程改革强化了为专业设计服务,但如何服务,怎样去贴近专业而进行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训练,这是现在多数服装院校绘画基础教学中都在探讨和关注的问题,服装设计作为艺术性与工程技术性的共生体,在此方面所实施的绘画教学,就不能等同于其它视觉设计的绘画教学形式。再如: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的教学,各科任课教师是从各自的课程体系出发单向进入,再加上受教师对服装整体设计体系认识深度和社会实践的局限,往往出现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教学只管研究款式造型的美感形式和它的时尚性与创意性,而不管其结构与工艺制作的合理性、工业生产的便捷性和款式与面辅料相配合的成型状态;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只在平面上讲授结构制图与变化展开,却不去深入分析结构的立体衣型效果与面料选用和制作方法的不同所传达出的与款式造型差异;服装工艺教学也只是教学生如何运用基本的缝制技术把裁片按步骤缝合在一起,而不考虑怎样针对不同款式、不同结构、不同面料来设计与其匹配的缝制工艺技术,还有像软件课,只是教授学生如何掌握工具的使用,利用工具绘画出服装的款式却没有完全按照企业的绘图标准让学生作出更多面料效果以及不同工艺效果的图案等,.基于以上种种表明了专业在教学中互相脱节的情况,正是由于现行的分段教学所致,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科目清楚,分工明确,实质上由于缺少把各科知识衔接起来的环节,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分散、片面,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一个相互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目前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已对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学生到了岗位却不能将在校所学知识应用起来,而企业又抱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就做不了事。而各大服装院校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都必须是“双师型”的。另一方面也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工学结合”只用于课程,并没有走出去,没能使学生在分教学中所学习到的内容连接起来,因此,要确保培养出与时代发展同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建立结合生产实际的工作室一体化教学的全新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
二、引入服装设计工作室模式
服装设计工作室,主要是围绕服装设计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学领域里如何学好,做好服装设计的问题。是以教、研、产、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兴教學模式,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其工作室教学优势更为显著。
工作室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教师设计实践的全过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与实践过程,学到专业知识的整体贯穿与应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的一方,有利于缩短从书本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有利于化解传统教学中单向的授受关系,以促成新型“自助式教育”,使静态的授受教学向动态的参与教学转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瞄准市场设专业,即针对服装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设置专业。把服装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在服装设计比赛或其他项目中获取实际经验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赛、项目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在设计教学中不受形式美的局限,而强调与产业结构和产品设计相结合,注重设计思想的表达和实现。工作室的大部分项目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发挥学生个性思维的潜能。在现代服装企业中,款式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都是以系统的形式运作的,要适应该情况下的工作,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关系,使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在工作室进行服装设计竞赛和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
三、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服装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多数很少涉及服装方面的知识,即使有个别学生爱好服装,也不是系统地了解服装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再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服装专业授课在课堂上教授基本理论,在实践环节中巩固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理论更加扎实牢靠,并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对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等方面的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都有了相应的掌握,但离服装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服装设计竞赛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深刻理解,得以实际应用,而且能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服装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好方式。产、学、研结合是对服装专业教育模式的补充,工作室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通过实际项目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和先进实训设备的整合优势。鼓励并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体验不同的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模式以及公司文化。工作室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对接,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和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结语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与对话的教学方式。产学结合,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教学互动强,知识能够扩展、延伸和深化,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敏.基于工作室模式开展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
关键词:服装设计 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教学 项目
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不足
现大多数的高校的专业教学基本形成了较合理的知识体系,但都是以分班授课,分阶段授课,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缺乏应沟通和融合的教学,仍然是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如:素描、色彩写生等课程,尽管通过课程改革强化了为专业设计服务,但如何服务,怎样去贴近专业而进行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训练,这是现在多数服装院校绘画基础教学中都在探讨和关注的问题,服装设计作为艺术性与工程技术性的共生体,在此方面所实施的绘画教学,就不能等同于其它视觉设计的绘画教学形式。再如: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的教学,各科任课教师是从各自的课程体系出发单向进入,再加上受教师对服装整体设计体系认识深度和社会实践的局限,往往出现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教学只管研究款式造型的美感形式和它的时尚性与创意性,而不管其结构与工艺制作的合理性、工业生产的便捷性和款式与面辅料相配合的成型状态;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只在平面上讲授结构制图与变化展开,却不去深入分析结构的立体衣型效果与面料选用和制作方法的不同所传达出的与款式造型差异;服装工艺教学也只是教学生如何运用基本的缝制技术把裁片按步骤缝合在一起,而不考虑怎样针对不同款式、不同结构、不同面料来设计与其匹配的缝制工艺技术,还有像软件课,只是教授学生如何掌握工具的使用,利用工具绘画出服装的款式却没有完全按照企业的绘图标准让学生作出更多面料效果以及不同工艺效果的图案等,.基于以上种种表明了专业在教学中互相脱节的情况,正是由于现行的分段教学所致,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科目清楚,分工明确,实质上由于缺少把各科知识衔接起来的环节,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分散、片面,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一个相互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目前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已对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学生到了岗位却不能将在校所学知识应用起来,而企业又抱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就做不了事。而各大服装院校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都必须是“双师型”的。另一方面也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工学结合”只用于课程,并没有走出去,没能使学生在分教学中所学习到的内容连接起来,因此,要确保培养出与时代发展同步,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机制和教学模式,建立结合生产实际的工作室一体化教学的全新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
二、引入服装设计工作室模式
服装设计工作室,主要是围绕服装设计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学领域里如何学好,做好服装设计的问题。是以教、研、产、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兴教學模式,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其工作室教学优势更为显著。
工作室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教师设计实践的全过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与实践过程,学到专业知识的整体贯穿与应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的一方,有利于缩短从书本知识到设计实践的阶段性差异;有利于化解传统教学中单向的授受关系,以促成新型“自助式教育”,使静态的授受教学向动态的参与教学转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瞄准市场设专业,即针对服装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设置专业。把服装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在服装设计比赛或其他项目中获取实际经验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赛、项目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在设计教学中不受形式美的局限,而强调与产业结构和产品设计相结合,注重设计思想的表达和实现。工作室的大部分项目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发挥学生个性思维的潜能。在现代服装企业中,款式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都是以系统的形式运作的,要适应该情况下的工作,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关系,使自己的技术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在工作室进行服装设计竞赛和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工作精神。
三、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服装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多数很少涉及服装方面的知识,即使有个别学生爱好服装,也不是系统地了解服装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再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服装专业授课在课堂上教授基本理论,在实践环节中巩固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理论更加扎实牢靠,并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对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等方面的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都有了相应的掌握,但离服装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服装设计竞赛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深刻理解,得以实际应用,而且能开阔视野,提高应用能力。服装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好方式。产、学、研结合是对服装专业教育模式的补充,工作室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通过实际项目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和先进实训设备的整合优势。鼓励并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体验不同的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模式以及公司文化。工作室与企业进行合作,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对接,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深入探索和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结语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与对话的教学方式。产学结合,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教学互动强,知识能够扩展、延伸和深化,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敏.基于工作室模式开展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