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眼眶骨折早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zuo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开放性眼眶骨折于伤后48 h内同期行骨组织重建及软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19例(20只眼)于伤后48 h内行手术治疗的开放性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彻底清创的同时对创口进行评估,对于创口无感染的病例采用从原创口及辅助切口入路,使用微钛网和钛板对骨折行修复重建,同期采用滑行皮瓣、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通过术后CT检查,观察眶壁骨折患者疝出软组织的还纳情况,以及患侧眼骨折重建后眶缘及眶壁形态。使用Hertel眼突计进行眼球突出度测量,求得双眼眼球突出度及其差值。以健侧眼为基准,测量手术前后患侧眼球移位量(眼球下移或上移量)。术后随访12~24个月,记录患者眼肌运动、复视、张口受限、面中部凹陷、眼眶软组织外观、瘢痕情况等,作为依据评判手术效果。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的眼球移位量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分析,术后健侧眼与患侧眼的眼球突出度的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随访期间,19例(20只眼)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未出现钛板及钛网移位、排斥、感染的情况。7例患者术前出现眼球下移,中位数3.0 mm(最小值2.0 mm,最大值4.0 mm),术后6例眼球下移完全矫正,1例眼球下移欠矫1.0 mm,中位数0.0 mm(最小值0.0 mm,最大值1.0 mm),手术前后眼球下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5);术后18例单侧骨折患者患侧眼(14.2±1.1)mm与健侧眼(14.4±1.4)mm的眼球突出度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其中16例患者未见眼球凹陷(双眼球突出度差值≤2.0 mm),2例患者残留眼球凹陷3.0 mm。20只眼中,16只眼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术后随访12个月,13只眼眼球运动障碍完全矫正,余3只眼眼球运动障碍减轻。8例张口受限及面中部凹陷完全矫正。19例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现象发生,瘢痕不明显,13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均无皮瓣坏死现象发生。

结论

开放性眼眶骨折于伤后48 h内同期行骨组织重建及软组织修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眼球凹陷和下移、眼球运动功能及外观。(中华眼科杂志,2016,52:273-277)

其他文献
通过介绍视觉通路相关的生物节律调节系统,即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松果体-褪黑素调节轴,探讨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继而对生物节律和睡眠情况的影响,由此提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可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造成的长期蓝光屏蔽有关。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为改善老年人生物节律和睡眠状况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09-314)
目的分析儿童睑缘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断为睑缘炎的儿童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以往诊断、角膜累及情况、治疗方案、疗程及疗效等信息。结果30例儿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2.3。患儿症状无特异性,50.0%儿童睑缘炎患者曾被误诊为角膜炎,其中43.3%曾被诊为病毒性角膜炎。睑缘炎的主要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为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静止期患者(静止期组)20例(34只眼),其中单眼患病6例;活动期患者(活动期组)14例(25只眼),其中单眼患病3例。纳入与之年龄、性别相符的健康人28例(30只眼)作为对照组。A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
期刊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的4例眼眶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8~67岁。主要表现为单侧进行性突眼,眼眶肿物及视力下降。肿瘤位于左眼2例,右眼2例,眼眶侧壁2例,下壁2例。影像学表现为包膜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