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田刚印,“80后”,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现在是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2007年创业,在2012年成立的这家公司,已发展成以研究、设计、生产中大型无人直升机系统为主营业务的“民参军”企业。
我从事的事业说宏大点,是致力于人类自由飞翔;说具体一点,是提供无人直升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团队打破多个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多项技术跨越式发展。公司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无人直升机领域的领头羊,我们的目标再用10年,成为全球无人直升机领域的领导者。
头上长“钻”,冲破垄断
我为什么选择研制无人直升机作为从业、创业方向呢?因为我从小就有一个飞翔的梦想,有梦想就要去圆梦,要不就真成梦了。
我生长在医生世家,子承父業是父母认为的最优选择。但我坚持自己的梦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是通识教育,什么都学,虽然学得不算深,但干什么也都没有隔阂。有兴趣想搞深了就得头上长“钻”,一遍遍琢磨。
2002年,我上大二的时候,赶上无人机在国际学术上有个爆发期,国内外很多同行都在研究神经网络、H无穷(H无穷是对传递函数增益大小的一个度量指标,简单说就是一个系统输入输出的放大倍数。)、传统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非线性控制等飞行控制新算法,而我对H无穷控制特别感兴趣,就一头扎进去研究起来。
控制算法是飞行控制器的核心,而飞行控制器是无人直升机的“大脑”,当时飞行控制器技术被国外垄断,不仅贵,更要命的是不卖给我们。在2007年创业时,我把研发新一代飞行控制器作为目标,立志让无人机冲破国外技术垄断。
“没想到国内也有这样好的产品,还出自你们年轻人的手。”
创业是艰辛的,特别是白手起家。我遇到了创业伙伴中途放弃、员工离职跳槽、发不出工资等诸多艰难,最难时甚至连生活费都没有,只剩下我和另一个创业伙伴两个人,在9平方米的地下室继续为梦想而坚守。
我们想要做出全新的飞行控制器,让它变得更小、更商业化、更易使用、搭载更多的无人机,这就得使用最好的配件。有一天,我和同学找到一家经销商买元器件。“你们买这个做什么?”经销商很好奇地问。“我们要做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器。”我实话实说。经销商一脸惊讶:“这要花不少钱。”
我掏出一张银行卡,里面有父母给我准备结婚用的12万元,我“截留”4万元,打给经销商。对方一边收钱,一边热情地给我介绍客户:“中科院自动化所有一位研究员,正在找你们要做的东西,你们做成了,可以问问他要不要。”
我一听,高兴坏了,快马加鞭研制出一套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装进一架航模里,在2007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搬到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的一片荒地上。在冬日的寒风中,看着承载着我梦想的第一架无人机,在地上颤颤巍巍地飞了起来,我激动地呼喊:“飞!飞!飞起来——我们成功了!”经有关部门评估,我们这款采用H无穷控制最新算法的飞行控制器在国内领先。
我拿着这款产品找到经销商介绍的那位研究员。他一试用,很是惊喜:“没想到国内也有这样好的产品,还出自你们年轻人的手。”谈到售价时,我想顶多卖四五万元就不错了。没想到这位研究员说:“外国同类产品,要价至少六七十万元。我的课题快要结束了,经费只拿得出30万元。”最终,这笔生意以29.7万元成交,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靠着这套飞行控制系统,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第二套、第三套相继出炉,引来滚滚客源,又接到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多笔订单。
我们在地下室里攒到了“第一桶金”。
砸2个亿,要世界领先
到了2010年,公司已经有了两个多亿积蓄。我觉得应该去实现更高的梦想了,那就是造飞机。当我把这个想法分享给团队时,出现了质疑和反对。有的说:“咱现在日子挺好,干嘛冒这个险?”也有的说:“如果失败就可能全赔了。”我跟大家说:“为了梦想,跌倒一次,又算得了什么呢!研发飞控我们都成功了,造飞机我们一定也行,而且一定能造出世界领先的飞机!”
说干就干!我带领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研究了当时所有样式的飞机,查阅的资料和打印的纸张码了有半面墙。最后我们发现国外的直升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想绕开国外的专利技术,可能性微乎其微。想领先就一定要另辟蹊径,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制造我们自己的飞机。
我们反复对比和分析后,兴奋地发现,俄罗斯KA系列(前苏联卡莫设计局研制的双桨共轴式直升机)的共轴比价好,优点很多,如抗风、机型小、市场应用较为广阔等,缺点是机械过于复杂。而且俄罗斯人主要在机械方面申请专利,在共轴方面申请的专利非常少。恰好当时我们也发现,电子代替机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电子是我们的特长,我们就由此入手。 我研究了KA系列的机械比例关系,将机械部分直接用电子代替。在对方案进行了近2000次反复修改后,设计出了以“电控共轴”为核心的整机研制方案。2012年,我们成功地用电子操控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操控,研发出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控制系统,并成功研制出了世界第一架电控共轴直升机。
这架长1.5米、重290公斤的无人直升机有两个共轴的螺旋桨,没有尾翼,占地面积小,零件少,在狭小空间起降特别有优势,抗风性能特别好,能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飞、自主降落、自主航线飞行等各种功能。
放弃数十亿,为强军报国
飞机是造出来了,可公司账上的2亿资金,已所剩无几。带着卖几架飞机,缓解资金不足的想法,我们参加了新加坡航展,可航展上一架也没卖出去。正在万般无奈时,参加展会的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看上了我们的技术,也看上了行业发展的未来,想投资入股,把我们公司估值到37亿人民币,并承诺拿出1.7亿元现金奖励创始團队。
我一听欣喜若狂,但一听他们提出的条件,又一下冷静了。他们想一次投资15亿,占股40%,成为第一大股东,还要求把公司搬到新加坡。我心想,不对啊,这一来,那我们的企业不就改姓“新”了吗?我当即拒绝!我认为,无人机是我国航空工业实现创新超越的一次机会,我们的技术必须留在中国!我们的无人机必须是中国制造!
就在我们揭不开锅的时候,是北京市给我们注入了一笔资金,帮我们度过了难关。
更大转折是在2013年的北京科博会上,我们的无人直升机引起了军方的浓厚兴趣,应他们要求,我带着队伍在戈壁滩上进行一年多的飞行试验。经历了夏日的暴晒、冬日的冰雪,最后在军方的竞标中脱颖而出赢得认可:我们300公斤级无人直升机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成为我国第一款军用无人直升机。有专家说,这项成果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制进程提前五年以上。
当时我们特别自豪,我们这个年轻团队也走上了技术强军、航空报国之路,我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如今,我们公司承担军方重点型号无人直升机和863等项目研制,并使产品实现了300公斤级向3吨级的跨越,应用于国防、海关缉私、电网巡检、灾情监测等多个领域。
回首创业至今,从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两人创业伙伴,到拥有数个总师的全球最大的无人直升机研发团队,从研发巴掌大小的飞行控制器,到研发全球最大的无人直升机,我们一次次的跨越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政策鼓励、政府的重视支持、团队的努力奋斗。
生在伟大时代,追求伟大事业,我也欢迎更多有志人士加入我们,一起引领中国无人机事业,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让强国梦飞得更高、更远!
责任编辑: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