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康家故事多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到了巩义市作协发山主席的书稿康百万系列小小说《河洛故事》,嘱我写个序。发山主席上次出版一本名为《捡来的家》的小小说集,也是我写的序,序名是《杜甫故里多才子》。写序不是我的擅长,特别是面对康百万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更是不知从何下手了,但盛情难却,而且我也为他的新作《洛河故事》深深吸引,就爽快地答应作序。
  《河洛故事》是发山继《康百万》这本专著后,又一本关于康百万的力作,可以说是《康百万》的继续或者说姊妹篇。发山的《康百万》一书生动而翔实地记载了康百万的创业家史、经营理念、家国情怀与兴衰变迁,且已再版,现已成为巩义康百万庄园里一本受人欢迎的必读本,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所喜爱。《河洛故事》则是将《康百万》中未涉及到的一些康氏家族的人和事进一步提炼升华。如果说《康百万》的史实味浓一些,《河洛故事》的文学性则更胜一筹。通过一些细小的故事,从不同角度,演绎康家“留余、大度、包容、公平、济困助贫”的大豫商形象,同时融入了黄河文化之河洛文化元素,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小小说,也被称为“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其特点是微、新、密、奇。一篇好的小小说,要求构思行文凝练,立意新颖,风格清新,结构严密,结尾往往新奇巧妙,出人意料。通过言简意赅的描述迅速抓住人的眼球,在方寸之间呈现其意味深远。可以说,这是一种十分契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在短短几百至一两千字的篇幅内,要概括出小说具有的一切,这是十分考驗写作者对文字的掌控能力的。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家,如奥斯卡·王尔德、威·毛姆、海明威、爱伦·坡、川端康成等等都著有经典的微型小说。我认为,小小说更是体现作家对生活的敏感度和人生智慧的文体。发山主席的《洛河故事》,我初略归纳了一下,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以小见大,以近知远。如《堆雪人》通过描写在腊月临近年关多日大雪、通行堵塞的日子里,康百万是如何通过在庄园广场堆设雪人——观音菩萨,并带头烧香拜佛,往功德箱捐银子,带动大户人家一起捐钱,“就这样,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在雪人面前烧香磕头,祈求观音保平安。大多数人家都是普通老百姓,只是烧烧香,磕磕头而已,只有那些家底殷实的地主、商人,才摆上供品,往功德箱里塞银子。因为雪人在康百万家门前的广场上,围观的人多。有些人家为了显示自家的实力,出手大方,譬如周二爷,一下子就塞了20两银子。”康百万用这个办法,解决村里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与外出打工无法回家照顾的家庭无钱过年的问题,最后让这些困难家庭过了个好年。类似的篇章还有《家里多了一堵墙》《年关》《打春》等,作者通过这个细小事情的描绘,反映了康百万同情弱者的善良心与智慧,让人印象深刻。
  二是小事里悟出大道理。如在《更房》这篇中,通过康百万与张石匠的交谈,张石匠的话触动了康百万,文中写到“康掌柜,这里临着道路,搬运东西除了肩挑,还要推独轮车,甚至两人抬,乃至多人抬,一旦走到这个狭窄的地方,这个凹槽便减少了一下阻碍,能进能退,有个回旋的余地。即便老年人和小孩走路,也不至于被尖尖的棱角剐蹭……在我们这个行当里,‘拐弯抹角’这地方,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人。”康百万由此深受启发,传承“留余”精神,“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是康百万经营思想的一个核心,是儒家风范的体现。作者通过《更房》《留余》等故事,生动地阐述了康百万留余思想来源的故事,让人过目难忘。
  三是小事反映大格局。如《心田》这篇文章,通过凡大师与周二爷的对话,深刻地揭示康百万成功的秘密在于得人心,得到了人们心中的那份田地,凡大师所说“我说的是那块田是心田”,后来“雨过天晴,当周二爷得知康百万家的粮食颗粒归仓时,心情灰暗到了极点,比死了亲爹还难受。原来,下雨之前,村里的老女老幼都不约而同跑到康家的晒场帮忙收粮食,有的装,有的背,有的抬……添个蛤蟆四两力,人多力量大,不到两袋烟的时辰,就把满场的粮食收仓入库。康百万放出话来,如哪个乡亲当年借他家的粮食,一律免还。此时此刻,周二爷有点相信了凡大师的话了。”类似的篇章还有《高利贷》《康家的木匠》等。康百万慈善对待村民,村民的心里也装着康百万家的事。小事显现的是康百万的大格局,反映的是周二爷的自私,这些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经商是否能够成功。
  当然《河洛故事》涉及的故事内容很多,很广泛,还有其他一些特点,细心的读者可在阅读中用心体会。
  历史总是传承的,文化总是要广大的。而历史传承与文化光大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当代作家的身上,作为在杜甫故里与康百万庄园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本土作家,侯发山勇敢地挑起了这个重担。近年来,他不仅率领作协的会员举办采风、研讨等活动,出了不少的作品和人才,获得了省市作协的好评,个人创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在小小说创作上更是名声远扬,他在康百万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文学成果,成为名符其实的康百万权威文学专家。
  浓浓的乡土气息,厚重的文学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入地思考,勤奋地努力,娴熟的文笔,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发山与他作品的鲜明特点。
  读了《河洛故事》,犹如清香扑鼻,回味无穷,康百万的儒商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读了《河洛故事》,犹如清风扑面,沁人心脾,小事见大,从小做起;读了《河洛故事》,犹如清水浇灌,滋润心田,慈爱心是成功的关键。发山的这些小小说通俗易懂,接地气,明大事,释大义,读后一定受其教,获其益。
  我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这本书,也热切期待发山有更多的新作问世,进一步弘扬杜甫故里文化,传承康百万的儒商精神,为历史传承与文化光大留下更多的精彩文章。
  2021年新年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执行主席、太极实业董事长、十一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
其他文献
星 空  这一刻的星空是灿烂的,是众人眼里的美景,也是我笃实的怀恋。  哦,你已成为无数的星星之一。無论是否看见,无论渺小与灿烂,都是歌颂的生命之光。  爱是那么遗憾,遗忘是那么长。而我的一生,只要想起你,就会泪流满面。  道 路  沉默一刻是金色的冀望:有阳光的旋律,也有月亮的芬芳。  我有太多的言语道出,但也无从道出:这是隐秘之光,有一条无尽的路,是眺望与跋涉。  哦,孤独来敲门,来告知生命的
期刊
看见灵性随风飞来,深透五千年国度,寻找佛祖担水踩下的影子。  雁影斑驳,松涛阵阵,风的磁性粘连思绪,在夕阳下暴晒,晶莹从无缝的石子里滴出来。  山腰处的歌谣,被唐诗宋词疯长,填补天幕的空格,诉说崛起的浮云。  阁楼周身流淌着一方仙境,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欲与天穹比高低。  从未见过如此明朗的宫殿,从未吸过如此清新的空氣,负离子的含量,和一个虔诚的信仰,被淋漓尽致地抒写。  上山的人啊,被宫中的火龙
期刊
院里种上竹子  院里种上竹子,种上风,竹叶剪碎阳光。再挂几串鸟鸣,歌唱乡愁。  泥土里冒出,一节一节。长高,丰盈。竹子的关节在雨里作响。它们的队伍越来越宠大,挤在一起,互相碰撞,击打出季节的交响。  密绿的叶片,流淌川西的血液。  修长的身体,蕴藏西蜀的基因。  竹梢漾在云里。根紧握大地。凸起的血管,埋在泥土的骨肉里。飞得再高,走得再远也寻得到故乡的位置。  煮一碗茶,搬一把竹椅,坐在竹林边—— 
期刊
石 匠  刀锋可以杀死一个人  也可以救活一个人  錾刀下,十枚手指渐渐有了石质的感觉  ——石头在向肉质里前进  他向石头凿下两刀  石屑朝自己刻出三小刀  菩萨的脸不断趋于光洁清晰  他的脸不断趋于粗粝模糊  几十年里,他和一块石头互换了身体  重阳节,在北山公园  秋天的阴和阳谁都无法逼退谁  我可以揩下外面阳光上的蜡质来  而深坐在桂树下的人,感觉阴凉向外推  香气可以五步外杀人  北山公
期刊
在哈批村,每个人最初认识的鸟,是燕子和麻雀。  春天从渐渐暖和的风中飘到山上,燕子跟着从远方回家。哈尼族人把燕子看作天神派到人间的使者,带来安详与和睦,对它们怀着无限的爱意。天神是仁慈的,它的心目中并不存在穷人、富人之分。既是天神的使者,燕子总要回到自己往年的门口。燕子一回来,一支支清悠的歌声随即唱乐了家庭。“天神的鸡回来了!”每家每户都喜上眉梢。生活中有多少悲伤,都被天上的乐曲,像一堆堆枯叶扫走
期刊
在某山村  几只猫狗  一群鸟雀  几位佝偻腰身的老人  这几乎就是一个山村里  所有的生灵  村口的石凳无人坐  村边的溪水无人戏  偶尔回一次村的年轻人  操一口蹩脚的普通话时  连世代口口相传的方言  也悄悄躲在某个角落里  羞于发声了  山之深处  左边山谷种一块玫瑰  右边山谷种一块百合  就像大山的两个女儿  都穿着好看的花衣裳  小鸟在左边花田叫几声  又飞到右边花田叫几声  只有蝴
期刊
芦 苇  苇草是一种贱生的草木,在远远的河之洲栉风沐雨,安然静守,怡然自得。霜降过后,蒹葭老去,芦花便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诗句袅袅走出来,扬起洁白的纱巾,在秋风里频频点头。  虽然芦花在千百年前就被诗人标记为“蒹葭”,可和怒放枝头上的绚丽花朵对比,仍如一乡野村姑。“村姑”自有村姑的存在价值,这一点芦花是懂得的,正因其懂,
期刊
地平线  连绵的山起伏成流浪的姿势  孤独的海汹涌成逃亡的战果  目之所及,缥缈幻化成  渐行渐远的沉重  落日喷薄出全部的炽热  两条路在远方纠缠  蛇蜕样遗落在茫茫荒原  逐日者已不可寻踪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豢养的慢性病痛  千帐灯在夜深精心设置的伏笔  持久散发的相思总是藏匿于山坳最深处  高挂在不需要任何语言的光秃秃的枝头  深夜的灯光长久散发着微微的喘息  诱惑蛾子从远
期刊
重要时刻  芭茅花整个冬天都在山上开着  和童年时一样。只是我现在  对它们越爱越深  就像逐年老去的父母  就像被人类越挤越窄的蓝天  就像身边那个一起悲欢多年的女人  风吹过杉树林  风吹过杉树林,什么也没留下  盡管如此我还是感到快乐  我从未看见过透明的风  只看到杉树林翻动针叶的灰白面  它们更多的时候被黛绿的面覆盖  很少见到阳光。风吹过杉树林  集体的杉木玩起了波浪游戏  针叶灰白的
期刊
风轻轻吹  一季草木,走到生命的半途  这轻盈的流年  除了习以为常于对它的命名  更心安理得于草木枯荣人间聚散  夏还没有走远,不该谈题外话  比如将会枯萎的落叶  如何看破红尘  跨年的一声咳嗽如何激起  惊雷与闪电的颤栗  闲暇里,我只能偷抓村庄的三万亿清风  賄赂贪婪的明月  用暗夜的奢靡  为诗里的乡愁打通关节  习惯了连阴雨  也习惯了挂起镰刀时  忘记麦茬上的汗水,炎阳  磨刀石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