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海煤炭产量增长迅速,但资源在当地的转化率和转化深度低,化工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小,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为此,在“十二五”时期推进煤炭综合利用已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而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化工产业;产业链
一、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
1.资源现状
截至2010年底,青海省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8亿吨。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中北部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北缘两大含煤区。在保有资源储量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40.2亿吨,占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的83.8%;海北州6.48亿吨,占13.5%;西宁地区1.02亿吨,占2.1%;其他地区0.3亿吨,仅占0.6%。煤炭资源由西到东主要分布在大柴旦鱼卡矿区、绿草山大煤沟矿区、天峻木里聚乎更矿区、江仓矿区。
2.煤炭生产现状
2010年煤炭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增长44.97%,其中焦煤产量1320万吨,动力煤产量540万吨。“十一五”期间,全省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煤炭供给大幅增加,先后建成了鱼卡、海塔尔、高泉、柴达尔万吨煤矿等。
3.生产预测
“十一五”期间,大煤沟、默勒二矿、三矿、绿草山、红山沟、大头羊等改扩建煤矿11处,新增产能180万吨。到“十二五”末,柴达木地区煤炭产能达到5300万吨,其中动力煤3000吨,焦煤2300万吨。
4.需求预测
预计2015年全省煤炭消费量为5000万吨,其中大通西宁等地规划新增火电装机426万千瓦,新增用煤量1500万吨,用煤量达1970万吨;炼焦用煤810万吨;其他用煤新增150万吨,2015年用煤量达830万吨。
二、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思路
1.资源开发
加大动力煤资源勘探力度,探明资源储量16亿吨左右;加快煤矿建设,柴达尔、先锋等续建煤矿按期建成投产;以省能源发展集团和省木里煤业开发集团为主,开工建设一批煤矿,实现鱼卡地区3000万吨动力煤、木里煤田2200万吨焦煤两个矿区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全省煤炭产能达到6000万吨,其中动力煤3800万吨,基本满足我省火电和特色产业发展用煤需求。
2.新型煤化工
结合国内外市场,立足省内、区内现有优势资源,到“十二五”末力争就地转化省内焦煤810万吨,形成6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焦化所副产的焦炉气、煤焦油等化工原料,延伸发展下游及相关产业,构建煤-焦-化产业链、煤基甲醇制烯烃(MTO)产业链、煤基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煤气化多联产产业链四大产业集群。同时增加配套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填补短缺的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原料,进一步拓宽下游产品的发展领域。
三、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1.煤焦化产业链
就地转化省内焦煤810万吨,形成6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作为高炉冶炼、铸造和电石等冶金、化工工业部门燃料或原料;同时发展煤气净化生产硫酸铵和煤焦油。轻油、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及粗苯等副产品,供合成纤维、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等工业作原料。
2.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
积极发展甲醇制烯烃装置,通过煤制甲醇进一步发展煤制烯烃。采用国际先进的甲醇MTO工艺生成乙烯和丙烯。以鱼卡、大煤沟矿区动力煤综合利用为龙头,建设煤制180万吨/a甲醇及转化烯烃生产装置;重点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聚乙烯(PE)树脂产业链、聚丙烯(PP)树脂产业链、丙烯/氨——烯腈—ABS产品链等。
3.煤基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甲醇下游产业,努力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以甲醇下游产品为重点的综合开发利用格局。重点发展甲醛、二甲醚、甲醇、醋酸、甲醇制烯烃、甲醇蛋白、甘氨酸、草甘膦、甲胺、氯化胆碱等产品,配套建设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有机硅等产品,促进甲醇下游产品的发展,形成基础化工原料、有机化工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聚合物合成树脂、醇醚燃料、饲料及添加剂六个产业群。
4.煤气化多联产产业链
重点发展IGCC煤气化多联产项目,将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充分结合,既保证了较高的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推广这种洁净煤发电技术是我省发展煤炭清洁技术的重要方向。依托大柴旦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400MW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并建设年产80万t/a甲醇生产线。
参考文献:
[1]薛 熠:解决选煤产业水资源缺乏的途径[J];选煤技术;2011年03期.
[2]青海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化工产业;产业链
一、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
1.资源现状
截至2010年底,青海省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8亿吨。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中北部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北缘两大含煤区。在保有资源储量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40.2亿吨,占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的83.8%;海北州6.48亿吨,占13.5%;西宁地区1.02亿吨,占2.1%;其他地区0.3亿吨,仅占0.6%。煤炭资源由西到东主要分布在大柴旦鱼卡矿区、绿草山大煤沟矿区、天峻木里聚乎更矿区、江仓矿区。
2.煤炭生产现状
2010年煤炭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增长44.97%,其中焦煤产量1320万吨,动力煤产量540万吨。“十一五”期间,全省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煤炭供给大幅增加,先后建成了鱼卡、海塔尔、高泉、柴达尔万吨煤矿等。
3.生产预测
“十一五”期间,大煤沟、默勒二矿、三矿、绿草山、红山沟、大头羊等改扩建煤矿11处,新增产能180万吨。到“十二五”末,柴达木地区煤炭产能达到5300万吨,其中动力煤3000吨,焦煤2300万吨。
4.需求预测
预计2015年全省煤炭消费量为5000万吨,其中大通西宁等地规划新增火电装机426万千瓦,新增用煤量1500万吨,用煤量达1970万吨;炼焦用煤810万吨;其他用煤新增150万吨,2015年用煤量达830万吨。
二、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思路
1.资源开发
加大动力煤资源勘探力度,探明资源储量16亿吨左右;加快煤矿建设,柴达尔、先锋等续建煤矿按期建成投产;以省能源发展集团和省木里煤业开发集团为主,开工建设一批煤矿,实现鱼卡地区3000万吨动力煤、木里煤田2200万吨焦煤两个矿区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全省煤炭产能达到6000万吨,其中动力煤3800万吨,基本满足我省火电和特色产业发展用煤需求。
2.新型煤化工
结合国内外市场,立足省内、区内现有优势资源,到“十二五”末力争就地转化省内焦煤810万吨,形成6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焦化所副产的焦炉气、煤焦油等化工原料,延伸发展下游及相关产业,构建煤-焦-化产业链、煤基甲醇制烯烃(MTO)产业链、煤基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煤气化多联产产业链四大产业集群。同时增加配套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填补短缺的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原料,进一步拓宽下游产品的发展领域。
三、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1.煤焦化产业链
就地转化省内焦煤810万吨,形成6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作为高炉冶炼、铸造和电石等冶金、化工工业部门燃料或原料;同时发展煤气净化生产硫酸铵和煤焦油。轻油、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及粗苯等副产品,供合成纤维、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等工业作原料。
2.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
积极发展甲醇制烯烃装置,通过煤制甲醇进一步发展煤制烯烃。采用国际先进的甲醇MTO工艺生成乙烯和丙烯。以鱼卡、大煤沟矿区动力煤综合利用为龙头,建设煤制180万吨/a甲醇及转化烯烃生产装置;重点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聚乙烯(PE)树脂产业链、聚丙烯(PP)树脂产业链、丙烯/氨——烯腈—ABS产品链等。
3.煤基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甲醇下游产业,努力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以甲醇下游产品为重点的综合开发利用格局。重点发展甲醛、二甲醚、甲醇、醋酸、甲醇制烯烃、甲醇蛋白、甘氨酸、草甘膦、甲胺、氯化胆碱等产品,配套建设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有机硅等产品,促进甲醇下游产品的发展,形成基础化工原料、有机化工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聚合物合成树脂、醇醚燃料、饲料及添加剂六个产业群。
4.煤气化多联产产业链
重点发展IGCC煤气化多联产项目,将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充分结合,既保证了较高的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推广这种洁净煤发电技术是我省发展煤炭清洁技术的重要方向。依托大柴旦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400MW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并建设年产80万t/a甲醇生产线。
参考文献:
[1]薛 熠:解决选煤产业水资源缺乏的途径[J];选煤技术;2011年03期.
[2]青海省“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