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实验改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实验是浙教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上第2章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中的内容。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为“肉汁培养微生物”和“面包片培养微生物”,该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在了解食物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温度、水分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然而教材上的这个实验,在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材料用具和实验方法步骤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改进方法。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作业评价在中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的化学作业评价改革首先应体现在作业设计改革上,以新课程作业观为指导,探寻多样化的化学作业设计类型和作业形式,以此来改革化学作业布置一成不变的特点,为更好的实施作业评价奠定基础。  一、新课程倡导的作业观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作业观和作业评价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课程倡导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39岁的王女士,发现眼黄、尿黄1周后来医院看病。她不喝酒,也没有用过任何药物,只是1周前用过染发剂,然后出现眼黄、尿黄、吃饭不香、恶心、不能吃油腻食物等症状。医生建议她抽血化验肝功能,并做乙肝五项、甲肝、戊肝抗体、肝脏CT等检查。王女士因经济条件较差,拒绝检查,最后因病情延误导致急性肝衰竭,差点丢了性命。  肝脏发生病变很常见,如果出现了腹部胀痛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甚至出现了眼黄、尿黄等,很可
期刊
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老师和家长把学生的成绩视若命根,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困扰着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心里,尤其是初中生,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自制能力较弱,心理学上说这阶段的孩子性格上处于易冲动期,逆反家长和老师的补课计划,也不愿搞题海战术。其实,课外的练习、补课等固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抓住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这是关键,是根本,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学生听课时集中注意力是核心,要
期刊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生力量,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民办教育起步晚,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方面还存在很
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伸与深化。由于初三时忙于应付中考,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转,面对高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课本知识惘然不知所措,因此容易形成学习障碍。  一、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  1、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学习障碍。学生进入高中大门,对化学一开始兴趣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随之淡化。有的学生与他人相比,常表现为“后悟”或“不悟”,自以为不是学习的材料,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怕动脑筋,缺少耐
虽然化学在中考文化课中所占的分值比例较低,但其试题特点强调“小、巧、活”,只有五十分的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很大。特别是从近几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分析来看,中考化学试题大都表现出立足基础、突出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考查方式,造成中招考试失误率较高。那么能否通过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高效的复习,通过有意识地引入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为重要。而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问题情境是分不开的。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的许多问题:教师重机械的灌输,轻教学情境的设置、学习中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因此,如何创设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
偏方药物别瞎用rn住深山里的老张,平时身体强壮,50岁后渐觉腰酸背痛,房事也力不从心.于是采挖了一些淫羊藿,泡在自酿的米酒中,每天茶余饭后喝两口.过了一个多月,腰膝酸软的症
期刊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技巧之一就是要学会提问。什么是提问?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并对学生回答做出适当评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行信息的加工合成和整理、还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所讲内容学生究竟会了没有。所以提问对于一节课来讲是很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尤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要具体,
期刊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