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平等、民主的高校师生关系是当前各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的分析,提出探讨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问题 原因 途径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的人际关系。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及由此构成的角色关系,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交往及由此构成的心理关系。而高校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代表性群体。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只有建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高校校园。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降低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分析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探讨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时代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任何一种道德规范一样,最初都要依靠制度和舆论执行,处于他律阶段。在当前法制环境中,学生和管理者都是平等的关系,仅仅靠道德他律来维系师生和谐关系已不现实。当今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提高,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在和老师的交往中更加理性。同时在市场化、商品化的冲击下,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正在淡化。
另外,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给高校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产生了冲击。如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增大了教师的教育难度。
(二)学校因素。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办学的两翼,但在教师晋升和业绩考核中,往往把科研放在首位,管理制度对教学的考核重量不重质,不会成为晋升的障碍。所以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上,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不愿花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在大学教师中,辅导员需要坐班外,专业老师上完课就离开学校,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和教师进行交流。
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透明度不够,使得制定的学校管理制度脱离学生的实际。学校缺少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师生地位不平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加之管理人员把学生当作监管对象,在执行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
(三)教师因素。
教师综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客观上,高校扩招导致师生比越来越大,专任教师的增加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许多高校不得不实行合班上课、大班授课,造成师生间接触的机会减少。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想动向、心理问题不闻不问。学生多数只是和辅导员有接触交往,得不到全面的关心和帮助。
主观上,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生理想趋向实际,行为选择偏重实惠,部分教师对不同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在一些涉及学生切实利益的事情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做法,如进行一些“交易性”的交往,伤害了学生的感情,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扭曲了高校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染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
(四)学生因素。
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渗透,大学学费逐年攀升,学生常以消费者自居,将高校师生关系简单视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经常使得教师无所适从,处于两难境地。而且大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学习期待与成长渴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存在差距,阻碍了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中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正是这种敬畏构成了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基础,表现出相对的和谐。然而进入大学,由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缺乏与教师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学生质量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对自身要求不严,对教师工作不尊重。
三、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高校师生关系要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需要直面现实,只有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各个方面付出努力,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一)弘扬高尚师德,倡导尊师重教。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创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全社会弘扬高尚师德,坚持以人为本,率先垂范,以爱为本,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才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要想创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必要重视和实践教育兴国的国策,制定具体政策倡导尊师重教,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同时还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和谐校园提供硬件支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氛围对老师和学生影响极大,学校是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推动器。因此,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首先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一是应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师生共同参与的机会,使师生在自由、宽松、宽容的校园人文环境中,自由、平等、积极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是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制度保障。管理上,要不断改革创新,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以制度保证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的实现,促进教师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吸纳学生参与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建立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制度,促进师生的互相沟通和认同。学校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师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沟通的机会及适时进行心理调适的机会。
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考评体系。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引导机制要维护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师考评体系中引入学生评教是必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课程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从制度上保证评价教师时,既要评价其科研能力,又要评价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决定师生之间距离,沟通师生情感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能把以德感人、以识服人、以情感人作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平台,师生关系就能获得良好的进展。
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教师要重新审视学生人格主体的地位,尊重和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平等相待,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立身公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有利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二是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以教师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以高水平的教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执教的精神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抛弃师生关系中的制度性权威,凭借自身的能力、素质树立威信,使得师生关系由赏识到和谐,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是注重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师除了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生督促关心之外,还要在课后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针对不同的个体、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从深层次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引导学生尊敬老师。
从学生这一角度,学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是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一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学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尊重老师的人格、学识和劳动成果,虚心求教。要认识到缴费上学只是对教育经费的补充,教师的教学不是商品。
二是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摆脱功利思想的束缚,努力学习,培养能力,有意识地参与学校组织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全面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增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三是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以学为本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注重和老师的交流。在课堂上,尽力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给教师以正面回应。真诚地指出不当之处。如果课下遇到困难,就应该主动和老师联系,进行沟通,在相互尊重的互动中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演变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学校无形的教育资源,在构建和谐校园、提升育人效果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师生关系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师生关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深入、持久地搞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翁礼成,高岳仑.高校谐师生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08,(3).
[2]姚焕桃.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2007,(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研究课题。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问题 原因 途径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的人际关系。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及由此构成的角色关系,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交往及由此构成的心理关系。而高校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代表性群体。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只有建立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高校校园。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降低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分析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因素,探讨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时代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严重的冲击。“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任何一种道德规范一样,最初都要依靠制度和舆论执行,处于他律阶段。在当前法制环境中,学生和管理者都是平等的关系,仅仅靠道德他律来维系师生和谐关系已不现实。当今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提高,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在和老师的交往中更加理性。同时在市场化、商品化的冲击下,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正在淡化。
另外,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给高校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产生了冲击。如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增大了教师的教育难度。
(二)学校因素。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办学的两翼,但在教师晋升和业绩考核中,往往把科研放在首位,管理制度对教学的考核重量不重质,不会成为晋升的障碍。所以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上,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不愿花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在大学教师中,辅导员需要坐班外,专业老师上完课就离开学校,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和教师进行交流。
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透明度不够,使得制定的学校管理制度脱离学生的实际。学校缺少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师生地位不平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加之管理人员把学生当作监管对象,在执行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
(三)教师因素。
教师综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客观上,高校扩招导致师生比越来越大,专任教师的增加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许多高校不得不实行合班上课、大班授课,造成师生间接触的机会减少。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想动向、心理问题不闻不问。学生多数只是和辅导员有接触交往,得不到全面的关心和帮助。
主观上,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生理想趋向实际,行为选择偏重实惠,部分教师对不同经济状况和家庭背景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在一些涉及学生切实利益的事情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做法,如进行一些“交易性”的交往,伤害了学生的感情,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扭曲了高校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染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
(四)学生因素。
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渗透,大学学费逐年攀升,学生常以消费者自居,将高校师生关系简单视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经常使得教师无所适从,处于两难境地。而且大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学习期待与成长渴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存在差距,阻碍了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中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正是这种敬畏构成了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基础,表现出相对的和谐。然而进入大学,由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缺乏与教师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学生质量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对自身要求不严,对教师工作不尊重。
三、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高校师生关系要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需要直面现实,只有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各个方面付出努力,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一)弘扬高尚师德,倡导尊师重教。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创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全社会弘扬高尚师德,坚持以人为本,率先垂范,以爱为本,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才能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要想创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必要重视和实践教育兴国的国策,制定具体政策倡导尊师重教,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同时还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和谐校园提供硬件支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氛围对老师和学生影响极大,学校是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推动器。因此,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首先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一是应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师生共同参与的机会,使师生在自由、宽松、宽容的校园人文环境中,自由、平等、积极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是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制度保障。管理上,要不断改革创新,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以制度保证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的实现,促进教师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吸纳学生参与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建立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制度,促进师生的互相沟通和认同。学校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师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沟通的机会及适时进行心理调适的机会。
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考评体系。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引导机制要维护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师考评体系中引入学生评教是必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课程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从制度上保证评价教师时,既要评价其科研能力,又要评价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决定师生之间距离,沟通师生情感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能把以德感人、以识服人、以情感人作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平台,师生关系就能获得良好的进展。
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教师要重新审视学生人格主体的地位,尊重和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平等相待,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立身公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有利于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二是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以教师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以高水平的教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执教的精神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抛弃师生关系中的制度性权威,凭借自身的能力、素质树立威信,使得师生关系由赏识到和谐,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是注重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师除了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生督促关心之外,还要在课后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针对不同的个体、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从深层次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引导学生尊敬老师。
从学生这一角度,学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是创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
一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学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尊重老师的人格、学识和劳动成果,虚心求教。要认识到缴费上学只是对教育经费的补充,教师的教学不是商品。
二是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摆脱功利思想的束缚,努力学习,培养能力,有意识地参与学校组织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全面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增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三是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以学为本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注重和老师的交流。在课堂上,尽力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给教师以正面回应。真诚地指出不当之处。如果课下遇到困难,就应该主动和老师联系,进行沟通,在相互尊重的互动中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演变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学校无形的教育资源,在构建和谐校园、提升育人效果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师生关系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师生关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深入、持久地搞好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翁礼成,高岳仑.高校谐师生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08,(3).
[2]姚焕桃.校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2007,(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