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文学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中学时代县城电影院门前报刊亭卖的诗歌杂志——《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记得当时是两元一本。那时候我有一个杀猪的叔叔,我经常凌晨起来帮他烧热水,给猪刮毛,还帮他用尖刀把收拾好的猪割成一块块的猪肉。但每次去买杂志前,我都会冲进淋浴房里,用白白的肥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再换上白衬衣。
  我把两元钱递给报刊亭卖杂志的姑娘,她是一个二十多岁长发飘飘的女孩。有时候我在路边把自行车支起来,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把一本杂志翻完才走,走的时候经常是黄昏时分,县城里的喇叭开始播放配乐诗朗诵。
  我把被语文老师表扬的作文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上(稿纸是老师送的),给一家报纸寄去,然后每天去传达室等待回信,但一直到毕业,都没有等来一封回信。
  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批中学生作家,他们是无数中学生心目中的“文学英雄”。我也有一个“英雄梦”,可是只能把它偷偷藏起来。
  县城里也有一个“文学英雄”,他是在县委组织部上班的干部,名字叫赵岩,出版过一部诗集。那年暑假,我在师范学校見到了他。
  我的同学顾维云敲开我家大门时,我午睡刚醒,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我俩的作文在县里的一个征文活动中获奖了,现在要去师范学校参加颁奖会和座谈会。
  于是,我穿着拖鞋和顾维云出了门,到了师范学校却发现放假了的学校空空荡荡的,就在我们悻悻然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人从不远处的楼上打开窗户喊我们的名字,说:“就等你们俩了!”
  赵诗人给我们颁奖,他真是白衣飘飘啊,和他握手的时候,我感到他的手纤细而有力,这是一双诗人的手。合影的时候,他坐在一堆学生中间,很醒目。他在我的笔记本上给我写下了一行字作为留念,他的字体清秀,这是一个诗人的签名。
  1989年,我的中学生涯发生了一件大事,我办了班级里的第一份文学报。学校提供了刻字用的钢板和蜡纸,印班报的钱是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凑的。这份班报在整个学校里是办得最好的,语文老师王华祥非常高兴,他说:“我深信你们当中有人日后会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
  一位优秀的作家怎么可能连一篇文章都没有公开发表过呢?这让我忧心忡忡。那时候的平信邮票是八分钱一枚,由于我要大量给报纸杂志投稿、寄信,以致后来我常常连八分钱的邮票也买不起了。
  在一个细雨淅沥的中午,我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寄信。在并不宽阔的街道上,一个少年骑车飞驰,突然车轮撞到一块大大的石块上,自行车真的飞了起来……我摔在被雨水打湿但仍有温度的柏油路面上,忘记了疼痛,心里却莫名地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的青春期要在这一刻结束了吗?因为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没写过一篇被老师表扬的作文。
  1990年中学毕业之后,我血液里的愤怒处于燃烧状态:在台球厅和人打架,在大排档和三四十岁的老痞子打架,为同学的姐姐出气打架(她在唱卡拉OK的时候被人偷摸了一下)。
  那时候,唱一首街头卡拉OK的价格是一元钱,我和几个朋友经常去那儿唱上几首。没钱唱歌的时候,我坐在银行门前的台阶上发呆。
  有一次发呆的时候,我遇到了上学时喜欢过的女同学。她问我:“你打算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我没有回答她,站起身来晃荡着走了,但她的问题一直晃荡在我的脑海里。我承认有几年的时间里,我为这个问题感到痛苦,我像一个溺水的人,什么也抓不到,文学是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为什么爱文学?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我的青春里只有它,它是我灰暗青春里的唯一光亮,是把我救出堕落泥潭的唯一绳索。
  如果你爱一个人,爱了那么多年,等了那么多年,在她终于对你流露出微笑的时候,你会舍得离开吗?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西米绘图)
其他文献
近日,记者走访海口部分医院,有不少病人家属表示,有志愿者向他们推荐众筹平台。在这些医院,记者均发现筹款平台的宣传单和名片。志愿者也坦承,帮病人发起众筹,筹到4000元就有提成,每月完成25个众筹任务能拿6500元。记者辗轉联系到水滴筹一名顾问,称想加入志愿者行列。对方主动加了记者的微信,并发来一份招聘简章,简章里提到,志愿者要带着水滴筹的宣传册,去当地城市三甲医院住院部的各个病房询问是否需要发起众
期刊
宋代《墨客挥犀》中记载了一则轶事:“吾生平所恨五事。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五恨虽然不多,但也有刻意追求完美的嫌疑。  鲥鱼是“长江三鲜”之一,因“鱼肉细嫩,富于脂肪”而闻名于世,吃到嘴里,细腻醇厚,鲜美无比。但鲥鱼的刺却多如牛毛,很难令人大快朵颐。许多人难以抗拒美味诱惑,想吃又怕刺,两难之中,令人生“恨”。如果鲥鱼无刺,还会这般令人念念不忘吗
期刊
李治中今年36岁,于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毕业。2013年起,他业余时间用“菠萝”的笔名写作与癌症相关的科普文。李治中和朋友运营着两个微信公众号,聚集了80多名生物学和癌症领域的作者,发表了近千篇文章,订阅用户累计达到60多万。这些文章让普通人见识了什么是癌症,在癌症侵袭自己或亲友的健康时不至于慌张无措。因母亲的病而了解癌症  2001年,李治中以四川省资阳地区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读了
期刊
“阿文啊!我们这次的宣传材料,还能按以前合作的价格印刷吗?”詹纳给去年展会上认识的印刷厂厂长阿文打电话,“对!就是我,美国来的软件公司!我还去你们工厂参观过呢。而且,我对你们……控制成本的方法……印象非常深刻。”  “詹总啊!”阿文的语气听起来很兴奋。  詹纳有点儿莫名其妙,感觉跟对方好像没有那么熟,客气地说:“叫我詹纳就可以了,我们公司扁平化管理,都直接叫名字。”  “詹小姐,我们前几天还提起你
期刊
1  读到严歌苓的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妈妈是个那么健壮的人,一副爽脾气,怎么可能患上这样可怖的病呢?每次回去探望她,她总是不容分说地扛起我的所有行囊,在拥挤的人群里给我开道……”  眼泪哗啦啦流下来,因为我的妈妈,也曾无数次这样给我开道。  那年夏天,我因病高考失利,只好去县城复读。酷热的街道,太阳暴晒,车流如织。妈妈帮我扛着笨重的箱子,我背着一只简易轻便的袋子懒洋洋地跟在她后面。妈妈生活
期刊
家有拖后腿的老妈  老爸生病去世时,亲戚们都摸着我的头说:“以后,你妈就靠你了。”那时我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瞬间从一个没心没肺的小傻妞变成了勇于担当的全能型小学霸。我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学习的事更不让她操心,每天坚持学到晚上十一二点。  可老妈不同,我很早就看出来她和别人的老妈不一样,她最擅长做的事不是督促我进步,而是拖我的后腿。比如我做的饭,她从来不吃,不是说我少放了盐就是多放了醋。小学每一
期刊
上海土著的慢生活  子谦和小雅是生活于魔都上海的一对90后小夫妻。  丈夫子谦,任职于事业单位,平常爱玩射击、养宠物、打游戏。妻子小雅是幼儿园老师,笑容阳光,业务优秀,颇受单位器重。小雅比子谦上进很多,她跟他聊:“努力一把就可以考更多证,可以评上更高职称,你为什么吊儿郎当不好好干呢?”  子谦总是哄她说:“你不生宝宝,我没动力啊!等子谦二世出生,我一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他们俩每天下班后去子
期刊
有间素食店名曰:百味斋。对外卖制作精美的素食,形态上则不然,鸡鱼肉蛋,应仿尽仿。在我的口感里,素牛肉是比真牛肉更好吃的。曾有朋友对此不解:既是怀着护生之心拒绝肉类,缘何又煞费苦心地摆了满桌的动物滋味?口是素了,心呢?  这等基于绝对完美标准的道德指责,着实让人为难。全不想“五味令人口爽”,原是人之本性。以仿真素食入口,是兼顾了发展爱心与尊重本性的中和之举。  如是,吃食者既满足了眼见口腹之欲,又呵
期刊
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是怎么开展社会救助的呢?宋代的一些著名官员曾经在其管辖范围内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体现了他们的从政智慧和爱民情怀。范仲淹设义庄济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出生于苏州吴县,自幼贫寒,苦读诗书,终得进士及第,在地方和朝廷任过要职。他认为“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所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千方百计为民众解脱困苦,谋取利
期刊
在大多数语境中,“争先恐后”这个成语是作为褒义词出现的,常常被我们用来形容大家踊跃地去做一件好的事情。上学时,老师也总如是教导我们:对待学习,要有争先恐后的劲头。  “争先”是一种态度,它象征着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姿态;“恐后”则是对“争先”的一种反应,也是面对预期结果时的心理。  “争先”本无可厚非,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就需要一种积极的正能量,需要勇往直前、勇攀高峰、争做第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