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分外演讲的“设计师”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课堂似乎是教师的专属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一幕幕并不精彩的戏,而学生只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一席之地,而且拥有了主体的地位。虽然教师失去了一部分舞台,却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这种教育形式的极大改进,令人欢欣鼓舞。
  但笔者认为,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可以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主体成员,但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成为主角。由于学生间的差异,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能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舞台,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但另外一些学生却有可能只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为了弥补这种课堂上的不足,我认为,在新课程提倡的新型课堂上。不妨每次让出三分钟,通过演讲的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成为主角的机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虽然学生是主角,但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主导,关系着预设目标能否实现。那么。如何设计好这课堂三分钟演讲,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呢?对此,笔者认为教师是关键。让出三分钟,并不意味着教师“置身事外”,相反,教师要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担任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演讲前教师要做一个“好设计师”,使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教师要成为一个“设计师”,也就是要对每一次的演讲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当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到两个“多样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
  
  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无论进行什么活动,形式的单一总会扼杀学生的兴趣,课堂三分钟演讲也不例外。另外,学生的能力总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因此课堂三分钟演讲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随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逐渐增加难度、变换形式。这些设计形式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一)朗读层次
  这种形式是最简单的,适用于有一定语文基础的学生,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把自己选择的文章用适当的语气表达出来即可。准备的时候,学生需要查阅字典,弄懂文中生字难词,以确保朗读的流畅;除此之外,还要通过课前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尽可能以最恰当的语气表达出来。这一层次不需要学生记忆文章的内容,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所以难度系数不大。
  
  (二)脱稿朗诵层次
  在这一阶段,学生必须在上一层次的基础上加入对文章记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课前对所选文章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在课上将之表达出来,这又加入了对学生记忆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训练,学生如果在讲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怯场、准备不充分等原因会出现暂时遗忘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能随机应变,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章的内容以确保演讲的流畅,所以难度大了。
  
  (三)自我创作层次
  这一层次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地挑选一些文章来背诵展示了,而是需要按照要求创作出一篇文章,加工润色,确保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文采,并能被听众认可和接受。
  
  (四)即兴演讲层次
  这是课堂三分钟的最高层次,是对学生能力的巨大挑战。在这一层次,学生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完全依赖于平时的功底和临场的发挥。演讲的学生从教师准备的题目中任意抽取一个,稍做构思,组织自己的演讲语言。有条不紊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难度非常大,但发挥的空间也比前三个层次宽广许多,最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并且遵循学生能力的发展规律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胆怯,树立自信,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内容多样化
  
  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三分钟,也可以包含于课堂教学之内。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根据笔者的实践和探索,课堂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专项知识的积累
  比如成语积累、诗歌积累、名言警句积累、文学常识积累等等,在这些专题中,教师可以布置每个学生搜集和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做出简单的归纳和介绍,并以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以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成语专题的时候,教师可动员每个学生通过字典、书籍和网络等途径。找出一些饶有趣味的成语故事,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弄懂成语,轮到学生演讲时,由他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全班同学也能学到成语典故,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课内知识的拓展
  这一类演讲,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演讲主题,使每节课的三分钟演讲成为教师巧妙的“导语”,自然地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互衔接,直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的第四单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主题词“多彩四季”,收集一些名人大家描写四季之景的诗歌、散文或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演讲,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热点问题关注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生活中处处都能进行语文学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探讨,可以使学生避免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真正成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具有时代感的接班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报刊杂志上的热点问题,让课堂三分钟成为学生交流和思辩的场所,使学生们的生活视野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内容,课堂三分钟演讲还可以采取其他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只要与语文教学有关的题目,能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均可以纳入演讲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制定演讲主题,亦可倾听学生要求,根据他们的意愿开展这项活动。
其他文献
教学的成功无疑是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沉醉在探索里,激情于表达上。为达此效果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对之产生恒久的兴趣,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  精于设计,巧于引导———精彩的导语不独在于引人入胜  课堂导语千变万化,可以依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也可以应景而设即兴表达,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不知不觉带入课堂所需要的情境中。  导语贵在一个“活”,妙在一个“变”,却无不短小精悍
新一轮的课改呼唤教师的自主成长,同时更赋予了教师一个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教师必须思考教育、研究教育,积极主动地从事课题研究。然而,提起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为,做课题那是专家或领导的事,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能力和必要搞课题研究,科研门槛太高,能够上好课、管好
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多物质生活优越,父母把他们当作宝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呵护的对象,父母会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看上去他们什么也不缺。人们都说,他们生活的年代多好,要啥有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作为父母,作为教师,作为关心下一代的长辈,我们可否认真地想过,他们真的什么也不缺吗?他们真的很幸福吗?不,他们还需要很多……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
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见《小学教学》2009年第九期卷首语),“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  初春,桂林,我们不期而遇。是夜,我约他小叙。他不落座,右手斜插胸襟,频频走动。看他这模样,我不禁想起电影《难忘的1919》里列宁激动的样子。  他问:“老贾!你信不?”  “你不说,我咋信?”我期待他发表高见。  “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阅读分析苏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第五册第三课“点彩游戏”的内容编排,感到编者的意图和《美术课程标准》是息息相通的。教学方法上应注重使用形象鲜明的美术作品来导入主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出了“四基”和“四能”,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四能”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与载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其思维的基础,然而学生的学习现实却值得我们深思。  一、现象  片断一。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境遇:“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小手举得高高;“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惑?什么问题?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幸福,因此,作为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幸福的追求,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幸福,完善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要关注人们对幸福的追求,高中政治哲学教育也要关注学生对幸福的追求,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幸福感的人,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哲学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幸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感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专业成长,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昨天回老家的时候,我终于寻到了答案。  在老家有一种蜂,它们的个体并不大,通身灰黑色的,常以钻竹竿或是椽子为营生,因此人们都称呼它们为竹竿钻。我对它们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小时候顺着竹竿上的圆孔向里面吹气的时候,曾被它们蛰过,以至于肿痛得三四天都吃不好东西。但就在昨天,我改变了对它们的看法。  午饭后,坐在屋檐下闲谈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
作为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很多民族最初的母语文学形式。诗歌短小、精炼,智慧且空灵,用惊人的想像力推动人类的双脚踏上精神的幽径。而童诗也因拥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像、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成了最适合孩子语言学习的文字。因此。我们要常常带领孩子接触诗、欣赏诗、创造诗。    接触诗文,美化语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
生活是写作源源不断的活水,初学写作,要把生活体验作为写作的材料,它是写话向作文过度的必经之路。  1 体验动态生活,学会有选择地写同样的故事  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我逐步地将生活中的故事引入了写话教学。但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要写出好文章必须得去体验。可是要让二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直接进行观察、写话似乎行不通,看到听到的东西在头脑中一闪即逝,不留痕迹,更别说能抓住特征,在脑中刻下印迹,进而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