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班都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很容易被人忘记,当教师们在一起聊天,想“显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第一个想起的肯定不是他们;他们特点很不鲜明,当班主任在期末写评语时,会发现对他们的了解很少,甚至想不出他们在班里做过哪些事情、担任什么职务或者究竟有没有职务。总之,他们不吵不闹,成绩不好不坏,不拔尖、也不落后,安安静静、循规蹈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等生。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研究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教师分配工作精力时,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二八法则”的窠臼,被某些教师奉为法宝的“抓两头,促中间”的传统做法就是这一法则的典型表现。为了出成绩,出尖子,关注班级最优秀的几个;为了求稳定,不出事儿,关注班级中最调皮的几个。这两部分人合起来,大概10个左右,大体上占班级人数比例的20%。
可事实上,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首先,从优等生的情况来看,他们一般都聪敏、踏实、学习习惯好,对他们的精心培养能帮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教师们往往沮丧地发现,毕业后最不会感恩的可能也是这批学生。其次,从后进生的情况来看,他们一般都顽劣、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软硬不吃,雷打不动,教师穷尽毕生所学,最后可能只落得个身心俱疲、“黔驴技穷”,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都被几个调皮鬼牵着鼻子走。
我曾经也是“二八法则”的忠实拥趸者。我以为我是英雄好汉,无所不能,我一次又一次地找调皮鬼谈话,定规矩、给方法,或软语相求,或暴怒击案,为了让“嬉皮士”剪掉长发怪发,为了让“暴露狂”多扣一粒扣子,我如同偏执狂一般愈战愈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学生毕业,我也没能改变那些“调皮鬼”多少,自己却败得一塌糊涂。
直到某天,那个之前几乎不入我“法眼”的小女孩,轻声地对我说:“老师,别再跟他们斗了,您已经尽力了,再努力也是白搭。您关注一下我们这些老实的学生吧,我们听话、懂事,您在我们身上的一分付出会有三分收获,您给我们一点阳光,我们会还您一个春天。”
不知为何,她这小小的诉求与提醒犹如寒夜中的北斗星,让迷茫中的我看到了方向。被警醒的我迅速将工作思路调整为“抓中间,促两头”,意想不到地迎来了班级管理的美好时代。
我发现,中等生不闹腾,但不代表他们没想法;不拔尖,那是因为他们还在积蓄力量。他们不如尖子生反应灵敏,但意志坚定、韧性十足;他们不如后进生吸引眼球,那只是因为他们不屑于张牙舞爪。他们其实有着无穷的智慧,做旁观者久了,会有许多独特的思考方式与真知灼见,他们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令人惊叹。他们是教师最忠实的拥护者,只要给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给点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地把班级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矫正后进生易“竹篮打水”,培育优等生如锦上添花,关注中等生则像雪中送炭。教育如同农业,那些无意开花结果的,就让它长苗、喂牛马;那些阳光雨露充足的,就让它多些自由、快速成长;那些需要除草捉虫扶杆的,就多下点精力多流些汗水。聪明的老师堪比睿智的农夫,若想大片丰收,就得总揽全局。长期坚持下去,我发现,中等生突飞猛进,优等生在压力下被推着前进,后进生在榜样示范下缓慢前进,所谓“一步赢,满盘赢”。
有班级的地方就有中等生。许多小学、初中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因为比较的层次不同而快速“沦落”为中等生,他们光芒不再,有点惊慌。那些习惯被照顾、被安排、不主动的新来者正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呼唤着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直线“下降”的学生也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因为他们可以趁机反思和重塑自己。
最后提一下,那個小女孩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去了大洋彼岸留学,后来回到母校做了英文教师,成了我的同事,工作顺风顺水,操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深得学生喜爱。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研究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教师分配工作精力时,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二八法则”的窠臼,被某些教师奉为法宝的“抓两头,促中间”的传统做法就是这一法则的典型表现。为了出成绩,出尖子,关注班级最优秀的几个;为了求稳定,不出事儿,关注班级中最调皮的几个。这两部分人合起来,大概10个左右,大体上占班级人数比例的20%。
可事实上,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首先,从优等生的情况来看,他们一般都聪敏、踏实、学习习惯好,对他们的精心培养能帮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教师们往往沮丧地发现,毕业后最不会感恩的可能也是这批学生。其次,从后进生的情况来看,他们一般都顽劣、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软硬不吃,雷打不动,教师穷尽毕生所学,最后可能只落得个身心俱疲、“黔驴技穷”,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都被几个调皮鬼牵着鼻子走。
我曾经也是“二八法则”的忠实拥趸者。我以为我是英雄好汉,无所不能,我一次又一次地找调皮鬼谈话,定规矩、给方法,或软语相求,或暴怒击案,为了让“嬉皮士”剪掉长发怪发,为了让“暴露狂”多扣一粒扣子,我如同偏执狂一般愈战愈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学生毕业,我也没能改变那些“调皮鬼”多少,自己却败得一塌糊涂。
直到某天,那个之前几乎不入我“法眼”的小女孩,轻声地对我说:“老师,别再跟他们斗了,您已经尽力了,再努力也是白搭。您关注一下我们这些老实的学生吧,我们听话、懂事,您在我们身上的一分付出会有三分收获,您给我们一点阳光,我们会还您一个春天。”
不知为何,她这小小的诉求与提醒犹如寒夜中的北斗星,让迷茫中的我看到了方向。被警醒的我迅速将工作思路调整为“抓中间,促两头”,意想不到地迎来了班级管理的美好时代。
我发现,中等生不闹腾,但不代表他们没想法;不拔尖,那是因为他们还在积蓄力量。他们不如尖子生反应灵敏,但意志坚定、韧性十足;他们不如后进生吸引眼球,那只是因为他们不屑于张牙舞爪。他们其实有着无穷的智慧,做旁观者久了,会有许多独特的思考方式与真知灼见,他们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令人惊叹。他们是教师最忠实的拥护者,只要给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给点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地把班级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矫正后进生易“竹篮打水”,培育优等生如锦上添花,关注中等生则像雪中送炭。教育如同农业,那些无意开花结果的,就让它长苗、喂牛马;那些阳光雨露充足的,就让它多些自由、快速成长;那些需要除草捉虫扶杆的,就多下点精力多流些汗水。聪明的老师堪比睿智的农夫,若想大片丰收,就得总揽全局。长期坚持下去,我发现,中等生突飞猛进,优等生在压力下被推着前进,后进生在榜样示范下缓慢前进,所谓“一步赢,满盘赢”。
有班级的地方就有中等生。许多小学、初中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因为比较的层次不同而快速“沦落”为中等生,他们光芒不再,有点惊慌。那些习惯被照顾、被安排、不主动的新来者正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呼唤着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直线“下降”的学生也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因为他们可以趁机反思和重塑自己。
最后提一下,那個小女孩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去了大洋彼岸留学,后来回到母校做了英文教师,成了我的同事,工作顺风顺水,操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深得学生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