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18-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年鉴社主办的“2017(第五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探讨如何着眼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乡村振兴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农业部副部长叶贞琴、农业部总经济师张合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分别发表主旨演讲。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司长泽西·普莱瓦,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副部长涂珂豪,西班牙农业、食品和环境部副部长卡洛斯·戈迪诺等国际嘉宾参会并发表演讲。


  为期两天的峰会内容丰富,主题大会、闭门会议以及多个平行圆桌会议交错进行,与会嘉宾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把小农生产纳入现代农业轨道、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科技引领现代农业、金融创新服务“三农”、“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农业合作新格局等重要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政府科学决策、凝聚社会共识提供意见与建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李伟在致辞中表示,过去5年粮食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有效应对下行压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伟指出,随着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粮食和食品安全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不平衡突出表现为数量增长快、质量改进慢,生产发展快、生态改进慢,不充分突出表现为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一方面,2030年中国将迎来粮食消费峰值,从当前的6亿吨增长到7.5亿吨,粮食总量缺口将长期存在,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也会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人们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度虽逐年提升至现在的40.3%,但提供更多高端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食品仍然任重道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中国将更均衡、更充分、更高水平地保障13亿多中国人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依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平台,积极向全球分享中国在减贫、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经验,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
  韩俊表示,中共十九大报告勾画了未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要点。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强调在繁荣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协调推进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治理和生态全面发展、全面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他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节非优势产区的粮食生产,绝不意味着中国要放弃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目标,而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和优化粮食产能。
  叶贞琴介绍了农业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他表示,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在深刻把握中国农情基础上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部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乡村产業发展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抓重点、补弱项,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产业扶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呜指出,中国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将为未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辟更广阔的前景。除了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基础性改革外,中国还将推进农业领域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宅基地及经营用地流转制度改革,这些改革都会释放出新的巨大潜力。
  触碰绿色、创新的“未来农业”
  韩俊在演讲中提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农业的任务非常繁重。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要加快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张合成进一步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启动实施畜禽粪污治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农膜回收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让绿色这个农业的本色变得更加鲜亮。
  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处农业参赞白峰硕(Francois Blanc)阐述了法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做法。他强调,除生态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补贴等农业政策外,地理标识制度可以提高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这也会对构建绿色农业框架做出很大贡献。
  除绿色发展外,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巡视员许正斌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的研究显示,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和土地流转费用偏高,导致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需要进一步通过规模化和机械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她进一步指出,智慧农业以农业的全链条、全产业、全过程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正在引领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从生产成本以及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将是实现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的有效手段。   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分享了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由于中国农村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如何让这部分“386199”群体成为高效的农业生产者是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提供包括导航、飞行控制、电源管理系统、新型电池、无人机监管和调度系统等一系列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把小农生产纳入现代农业轨道
  在“把小农生产纳入现代农业轨道,保障粮食与食品安全”专场上,来自政府部门、学界、企业的国内外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分享推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与会专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小农生产方式面临挑战,这种结构性变化对中国农业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陈静波认为,小农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并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特点。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来看,在今后相當长一个时期内,小农生产仍将是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现代农业的有效补充和实现粮食安全以及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比,小农生产方式更加灵活,但存在生产规模小、要素集聚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缺少技能等不足。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促进小农生产的生产体系尚不完善,服务体系相对欠缺,支撑力量不够强大。对此,中国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支持小农生产发展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速引导小农生产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日本农林水产省国际部国际地域课长山口博之(HiroyuklYamaguch)介绍了日本扩大小农规模的经验。日本农林水产省作为农业主管行政机构,通过推广耕地租赁、对土地继承给予税收递延或免除的优惠、成立农田中介管理机构(农田银行)、多种手段整合农田以提高农田利用率、向土地承借方提供补贴以划零为整进行出租、提高闲置农田相关税负、完善农田信息网络等政策措施,扩大农场规模。
  中德农业中心项目主任霍康得(Conrad Hoyos)认为,在推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应处于所考虑问题的中心位置。小农生产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生产的现代化应由技术和市场驱动,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从德国的经验来看,到底是小规模还是大规模农场更好,一直存在争论。事实上,最优农场规模并不是静态的,而是根据现实情况在改变。从政府角度出发,霍康得认为直接支付比价格支持的方式更加有效,比如通过直接支付鼓励农业生产符合相关环境标准。此外,社会政策和开放政策也是推动小农生产现代化的有力补充,比如以合作社的方式提供教育培训、融资等服务。
  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黄田强也表示,中国农业以小农为主、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这一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引领下,通过全行业合作,可以为中国小农生产弯道超车提供解决方案。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局局长、研究员赵阳总结说,小农生产根植于中国地理和资源禀赋特点,曾创造了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传承了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应该理性看待小农生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因地制宜。下一步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要提高小农生产的竞争力,需要对小农户提供政策扶持。成熟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之间的桥梁。金融创新服务“三农”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中共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民优先发展,如何体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农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农业金融投入占全社会金融投入的比重都应该高于农业占GDP的比重。而农村金融不同于工商业金融、城市金融,很多做法和产品很难简单照搬,因此要更加注重产品、服务和机制创新。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属性,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成因比较复杂,受到自然因素、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唐珂建议,金融作为管理风险的工具,可以帮助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具体包括:建立一整套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通过信息发布,主动引导生产和市场;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构筑农民收入安全网,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期货期权品种创新,推出棉花、玉米的金融衍生品;提高生产者风险管理能力;扩大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常青分析了农村金融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过去的经验显示,农村金融不能只依靠政府补贴,必须依靠市场来解决。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竞争性、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市场,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村金融的一个方向。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准入、差别监管、税收优化等政策,克服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担保、交易成本高的障碍。全球农业合作新格局
  泽西·普莱瓦(Jerzy Plewa)非常支持欧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他认为,农业的国际合作可以成为全球增长和繁荣的驱动力。各国在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共同利益,需要共同遵守国际标准和市场规则,应对这些挑战。
  卡洛斯·戈迪诺(Carlos Godlno)也表示,为了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必须在技术、知识、减排、减少贸易壁垒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球欢迎,这样的倡议基于全球合作精神,为全球农业领域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马文森(Vincent Martin)介绍说,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国别合作项目,正在与中国合作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发展目标。正在推进的工作有:第一,发展可持续的粮食供应链;第二,促进农业创新,关注数字农业;第三,促进安全产品的贸易;第四,加强国际组织间的协作。
  涂珂豪(Dave Samuels)建议,随着全球人口和资源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确保未来的粮食安全,各国监管机构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相互间基于共同标准和科学评估的联动合作,推动监管方式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张陆彪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是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中国将充分发挥多双边机制平台作用,加强政策对接和标准对接,深化多双边农业合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局长程国强在回答观众提问时表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以及政府科学决策,都离不开农业大数据的支持。据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透露,中国正在制定空间信息走廊的规划,将遥感、气象、海洋、卫星等相关领域的数据聚合起来,这些都跟农业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中美关系的关键节点大约会在6个月之后到来,彼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象将进一步扩大,而特朗普也将依据“301调查”结果,决定是否要对中国的贸易问题采取行动  特朗普访华之旅,很大意义上可以抽象成他的上任周年纪念和多笔商贸大单。特朗普政府宣布了总计超过2500亿美元的订单,包括先前的波音飞机订单和双向投资合作订单,只不过其中一些是不具约束效力的备忘录性质的文件。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在2017年9月上升了
期刊
贵州各地在“比学赶超”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全省经济社会从“量”到“质”都出现影响深远的积极变化,后发优势得到深度挖掘  “在农业时代一直交通闭塞、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蕴藏着在进入工业时代过程中后来居上的巨大能量。一旦打开山门,铺上通途,这类地区将在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费孝通先生在1995年到贵州毕节考察并写下《毕节行》,这是此文核心观点。  “志在富民”的费孝通先
期刊
从金融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几乎没有什么比均衡协调管控纸币信用更加重要的了  人类活动中的一切商品,均有两两之间的比价关系。任何一定时期内,商品的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均会使其与其他商品的比价上升。由于通货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性(这种特性被认为是设定的),因此,常见的现象是,人们更关注以货币计价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即商品与货币之间比价的变动关系。然而,这种观察问题的角度,常常掩盖事情的真相,是不可靠
期刊
教育决策者要树立强烈的儿童保护意识,制定相关教育政策,让儿童保护知识走进课堂,为学校配备有儿童保护服务技能的老师,提供“大安全”概念下的安全教育与服务  2017年以来,接连曝光的托育机构和幼儿园虐童案件,一次又一次把学前教育推到公共视域的风口。其中,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上海携程亲子园等大城市虐童事件引起公众广泛谴责。  学前教育(包括儿童早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
期刊
作者:厉以宁林毅夫周其仁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读懂中国改革1》  本书汇聚国内众多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等聚焦新一轮改革的路径与战略,对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深入解读。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权威学者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回顾改革,前瞻国是,对如何克服当前改
期刊
创造性破坏并不是一个无情而不断加速的过程,而是不断起伏波动的过程  1987年7月13日的《福布斯》杂志封面上画着一个巨大的海浪,下面是大写的语句: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不断变革的,它从来不是、未来也不可能是静止的。这句话出自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42年撰写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创造性破坏”一词就来源于此。创造性破坏确实在发生  2017年9月,《福布斯》迎来了100周年庆,并刊
期刊
2017年7月中旬,堪称史上最高规格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的金融工作主题做出了重大部署。会议强调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辅助作用,突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着重阐述了未来的监管架构和方向,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协调监管。  其中,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会”)引起了业界和学界
期刊
当前的去产能政策存在两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对中国粗钢产能过剩规模的错误评估和无效的去产能政策  中国粗钢产量在过去十年迅速攀升,与此同时,粗钢产能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导致产能过剩日趋严重。按照传统对过剩产能的定义(即可以用于生产但闲置未用的生产能力),中国粗钢过剩产能通常被估计为3.25亿-3.5亿吨。但按照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粗钢的实际过剩产能可能只有1.3亿吨。  即便如此,1
期刊
特朗普对中国崛起的务实态度是导致中美关系出现实质性转变的根本原因  不久前的特朗普访华,意义非比寻常,因为这是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接待的首次国事访问,而且促成了高达2530亿美元的商业订单。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与两国国内政治以及外交政策都有联系。  在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刚被写入党章。中美两国都需要认真从战略角度讨论新时代的实际内容。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在哪里交汇?如何才能最大限度
期刊
为了缩小政府支出与投资需求之间的差距,必须将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额外税收返还给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和投资者,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  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  在东南亚地区,每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80亿美元,但实际需要的投资额高达2100亿美元。公共部门资金无法满足亚洲基础设施需求。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交通严重拥堵,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缺乏。公私合作(PPP)促进了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