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信息化水平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e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長三角地区26个城市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和信息化水平对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程度的影响,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模型进行了内生性检验。通过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得出高铁开通和信息化水平对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性的正效应。通过高铁建设和信息基础建设的回归系数可知,信息基础建设对金融产业集聚的正向效应远远大于高铁建设对金融产业集聚的正向效应。
  关键词:信息基础建设 高铁建设 金融集聚 内生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
  一、引言
  自20世纪开始,伦敦、纽约、东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影响力日趋加深,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世界各国金融产业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金融产业集聚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现象日益显著,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出现了以上海陆家嘴和北京金融街为代表的金融中心。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地方金融中心,因此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对于地方建设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国内外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等角度来研究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如火如荼,高铁因其时空压缩效应显著缩短了地理距离,促进了人流、信息流的流动,同时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基础建设和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集聚,因此本文从高铁建设和信息基础建设的角度来实证分析两个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金融产业集聚
  金融产业集聚是金融产业空间动态演进的结果。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金融产业集聚能够促进金融发展和金融效率提高(Taylor 等,2003;Christophers,2012),金融产业集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其中以戴维斯(Davis,1988,1990)、泰勒(Taylor,2003)、潘英利(2003)等从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动因,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 ,1974)、黄解宇和杨再斌(2006)等从规模经济理论探究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格里克(Gehrig,1998)、马丁(Martin R L.,1999)等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从信息的角度对金融产业集聚的成因进行阐释。
  (二)高铁建设与金融产业集聚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高铁”效应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学者研究高铁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如汪德根等(2012)、丁金学(2014)、嵇昊威等(2015)覃成林(2016)、邓涛涛等(2017)等。高铁对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新经济地理学,高铁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源于高铁开通带来的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而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促成产业集聚。高铁显著提高了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运输过程中的时效性,同时提升了交通可达性。交通可达性的提升对产业集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同样,可达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的竞争力和城市的吸引力。
  通过对已有学者们的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对相关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同时结合学者们对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并没有学者细化高铁建设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群为例,实证分析了高铁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
  (三)信息基础建设与金融产业集聚
  由于金融产业信息的不对称性,因此必然需要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从而达到信息共享。Porteous(1999)和王坦(2006)等强调信息流在金融产业集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有学者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已经在信息对金融产业集聚的重要影响上达成了共识,因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信息基础建设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首先,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有效流转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影响信息流的重要因素,能降低交易成本;其次,信息基础建设能够缩短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地理距离,提高信息传递的实效性,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即使企业相距甚远,也能随时传递信息,从而导致产业产生“虚拟集聚”。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本文选择金融产业区位熵(FLQ)测算我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程度。区位熵是衡量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指标,可充分比较不同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确定该地区金融产业集中程度在全国所处的位置。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ij指地区i内产业j的就业人数,Li指地区i内的总就业人数,Lj指全国内产业j的总就业人数,L指全国的总就业人数。区位熵的值越大,该区域的金融集聚程度越高。一般认为,如果FLQij大于1,意味着金融产业在区域比较重要。
  解释变量。本文将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分为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两组。
  本文核心解释变量有两个,一个是高铁开通时间虚拟变量(ot),本文以2010年作为基期,2010年开通高铁的城市取值为1,2010年未开通高铁的城市取值为0。另一个是信息化水平(ict),本文参考梁琳(2016)的信息基础设施指标选取方法来反映各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控制变量包括以下4个变量: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dec),本文以各城市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的比值来反映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创新能力水平(ivon),本文以各城市专利授权量的对数来反映各城市创新能力水平。
  三是通信水平(ptr),本文以各城市邮电业务量与全国邮电业务总量的比值来反映各城市的通信水平。
  四是全社会用电量(ec)。本文以各城市全社会用电量反映各城市能源消耗情况,该指标能够反映出各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和社会活跃程度。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根据以上理论假说及变量的选择,本文的线性模型形式设定如下:
  式中,β为待估计参数,下标i和t分别代表第i个城市和第t年,εit为随机误差项。
  本文数据包括长三角地区1个直辖市和25个地级市2009-2017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年鉴(2010-2018)及各省、市统计年鉴(2010-2018)。
  (三)模型估计
  本文利用软件stata14.0对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定量分析核心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对金融产业集聚程度(FLQ)的影响。首先混合回归,由于混合回归的基本假设是不存在个体效应,对于这个假设必须进行统计检验,由于个体效应以两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即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因此本文分别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然后通过 Hausman 设定检验判断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由于p值为0.133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因此应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而不是固定效应模型。
  考虑到面板数据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因此使用信息化水平的滞后一期(L.ict)和城镇化率的滞后一期(L.urban)作为信息化水平(ict)的工具变量,使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模型进行检验。工具变量的选择考虑到惯性因素因此将信息化水平的滞后一期作为信息化水平的工具变量,另外由于城镇化率的提高对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因此将城镇化率的滞后一期作为信息化水平的工具变量。同时,通過stata14.0软件得出城镇化率的滞后一期(L.urban)和信息化水平的滞后一期(L.ict)与信息化水平(ict)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56和1.0000,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1中给出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从表1(2)和表1(3)的回归结果看,两个核心解释变量对地区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水平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回归系数都为正。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高铁建设显著缩短了空间距离,提高了人力资本和信息的流动,对金融产业的集聚起到了显著性的促进作用;第二,信息基础建设水平的提高通过影响信息化水平显著的促进的信息稳定流动和信息流转的时效性,从而对金融产业集聚起到了显著的正向效应。
  根据本文得出的结论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根据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我国2020年铁路总里程要达到15万公里,高铁营运里程要达3万公里,从该文件中可以看出,高铁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同时在该文件中强调要发挥高铁的经济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各地方应依托铁路“十三五”规划战略,积极建设高铁,从而提升金融产业集聚水平,促进城市金融中心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助力。第二,信息基础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当今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提高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生存方式,5G时代的到来更会为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机遇,因此各地方应加强信息基础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地方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5):721-725,730.
  [2]宁钟,杨绍辉.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动因及其演进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8):38-44,66.
  [3]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2):50-57.
  [4]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04):83-95.
  [5]梁琳.信息腹地、空间溢出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6(10),171-173.
  [6]覃成林,杨晴晴.髙速铁路发展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J].经济经纬,2016,33(03):1-6.
  [7]任英华,徐玲,游万海.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05):104-116.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支付行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子设备的不断创新。智能手机、扫二维码、指纹支付技术的逐渐推广,使得电子支付方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现金交易,其也正在改变中国近数十亿居民的消费观念。国家从2011 年开始发行支付牌照,这表示着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合法化,政府也将对第三方支付加强监管。第三方业务的不断多元化,其与商业银行业务也开始重合。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之间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隐藏在金融行业中的风险也日益明显。因为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对策来应对金融风险,科学的金融管理是规避与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金融管理可以提高金融投资效率与质量。在金融管理中规避与控制风险的前提在于识别风险,本文首先对金融管理中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金融管理中有效识别金融风险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风险 金
期刊
摘要:文章依据2010年、2012年和2015年的中国投入产出量表,根据产业关联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进行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融业与其他产业关联范围较广,但影响程度不深;金融业中间投入率较低,中间需求率较高,是典型的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推动力明显大于供给拉动力,具有着弱辐射力、强制约力的特性,金融业正通过供给推动的作用促进产业的发展和
期刊
摘要:基于奇台县三个典型牧区乡镇198户牧户调查数据,构建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价体系,采用AHP进行评价。目前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有自我发展意识但不强烈,依赖性较大,发展能力较弱,缺乏发展机会。  关键词:少数民族牧民 自我发展能力 AHP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表现在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贫富差距与贫困
期刊
摘要:本文选用首位度、市场潜力、断裂点理论三个指标对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市进行分析,并与临近省会城市郑州、济南对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的影响进行对比。根据三个不同方面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的结论: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有其独特优势,但其在对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郑州、济南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临近省会城市,其对淮海经济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本省内的城市。  关键词:淮海
期刊
摘要:2017年4月8日,北京地区开始实施公立医疗机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2019年6月15日开始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医改引起的医院资金缺口由服务价格调整、财政补助和医院共同承担,这就对公立医院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昂贵的医疗设备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先进的医疗设备既是医院发展的动力,也是医院发展的负担。某三甲医院依托HRP平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实施再造,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
期刊
摘要:法治,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即为“法的统治”。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对加强法治建设进行强调,指出国家的治理关键在于法律的制定,要按照法律法规行事。我国的治国理政离不开法律。这也反映了我国领导人对于开展法治建设的要求。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对法治建设有所规定,指出在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建立与我国基本国情相一致的法律体系,重视法律法规的修订。在经济水平的提高中
期刊
摘要:最近几年,房地产投资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的比重不断增高,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国内房地产行业融资主要表现为房地产贷款,其在国内银行资产业务中占有绝对比例,房地产本身则是房地产贷款的抵押品。所以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大范围波动,则会冲击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假如不能妥善处理这种关系,则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运行,引发金融体系产生诸多风险。本文首先研究了房地产的含义与特点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安溪国有林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安溪国有林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旨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寻找一些实现国有林场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有林场 生态文明 林场改革  一、安溪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  福建省安溪县原有丰田和白濑两个林场。白濑国有林场建于1959年,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北纬25°18',东经118°00'。林场东南紧邻湖头镇,西接剑斗镇,北与永春县玉
期刊
摘要: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包括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要求,采取加任务、强督查等多项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安居工程。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审计中发现,在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分配和后续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