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源生态第一镇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分析唐古拉山镇实际,深入剖析发展瓶颈与症结,准确把握现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按照市委提出的将唐古拉山镇建设成生态保护区、生态涵养区、生态功能区、打造长江源生态第一镇的指示精神,理清发展思路、激发牧民群众的积极性,用足用活现行的“长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策、藏区发展政策、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它惠民政策、强化基础、加强组织、突出重点、多产并举、定能走出一条具有唐古拉山镇特色的民族地区发展的现代化成功之路。
  
  一、基本概况
  
  唐古拉山镇位于青海省西南端,藏语意为“只有雄鹰能飞过去的地方”,地处北纬32°29′—34°48′;东经89°40′—92°55′,孤悬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脉北坡。西南方与西藏那曲毗邻;东北方隔乌兰乌拉山和玉树称多、曲玛莱两县接壤;西北跟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辖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广袤人罕,平均海拔4700米,气候寒冷、空气稀薄、极度缺氧,平均气温-4℃—-6℃,极端最高温23.4℃,极端最低温-45.2℃,牧草六月返青,8月下旬枯萎,生长期75—80天。年降水量283.3mm,年蒸发量1646.1mm,年均大风天气130天,年平均风速4米/秒、含氧量为0.133 Kg/m2—0.166Kg/m2,为海平面含氧量的40%。地区土壤属青南高原山区系,境内有20多种动物,其中野牦牛、野驴、白唇鹿、藏羚羊、盤羊、雪豹、猞猁和雪鸡、天鹅、鹰雕、黑颈鹤、野鸡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矿产资源有三类:能源类有乌丽、杂髓等3处煤矿,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金属类有铁、锌、铜、铝、金等,其中金矿为国家特大型矿;非金属类有盐、水晶等。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冰川巨大晶莹,草原辽阔神秘;格拉丹东似画。高原落日如血;雪山巍巍,千资百态;高原铁路,雄伟壮观;源头大桥,天险通途,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探险旅游的胜地,文人墨客赞叹的对象。
   唐古拉山镇于1958年建政,设立柴达木工委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由海西州直接管辖。1964年撤工委成立乌丽人民公社,交给格尔木管辖。1982年撤公社成立乡政府,2006年撤乡建镇。2004年,国家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形成牧区与移民区两块,后与郭镇协商,将野牛沟的重隆牧委会交给郭镇管理。现有多尔玛、措加玛、格勒、闹日巴、拉赤、叶格6个牧委会和长江源村牧委会。镇属单位有卫生院、兽医站、派出所。省、州驻沱沱河单位有兵站、泵站、武警三支队分队、气象站、电力公司等。除省、州驻沱沱河单位人口外,全镇人口1546人,其中牧业和移民人口1366人。
   唐古拉山镇草场面积1.4万平方公里(220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82万亩,人均1.13万亩。2008年,牲畜存栏5.36万头(只),母畜比例55.4%,出栏率45.2%,商品率40.39%,全镇牧业总产值714.3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331元。
  
   二、近年主要工作
  
  (一)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2004年,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后,政策性禁牧草场413万亩,围栏草场19.4万亩,以草定畜194户,生态移民128户,项目直接投资2250万元。以草定畜户围栏建设每户补助2万元,10年生产生活3万元,移民建房补贴每户4万元,10年生活生产补助6万元。牧区先后建成每户40m2定居房,80m2暖棚。目前牧区牧户全部实现冬季定居,多数牧民实现四季定居。2005年至今,进行了200万亩灭鼠工作,安装了辐射100万亩的灭鼠招鹰架。各牧委会修建了砂石公路,四个牧委会桥梁项目已下达,方便了牧民出行。为各牧户配备了太阳能光伏电源,沱沱河电力项目竣工,改善了小城镇的条件,丰富了牧民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解决了移民村水电问题,又于2009年对有质量问题的房屋及自来水管道进行修缮,完成村内9.2公里道路硬化,修建公交车站,公交车延伸到村。建成敬老院,14位“五保”老人安度晚年,修建长江源小学,师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充足,教育质量提高。村内绿化33.05亩,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建成村委会办公室和广场方砖地坪,建成长江源村垃圾填埋场,安装村内健身器材,由企业帮助安装村内亮化路灯,建成横跨109国道的人行天桥。建成了村藏毯厂,实施了民族风情园与玛尼石项目,先后进行多项培训,人员达到206人次,确定近十户示范户,确定了沱沱河65户定居房建设项目。实施了黑土滩治理和白藏羊改良项目,自2004年以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民生条件得到提高。
  (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一是把教育工作做为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教育硬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加强校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另外,注重抓好“双基”工作,确保“双基”收到良好效果,入学率逐年提高,文盲率逐年减少。抓好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解决了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做好牧民最低社会保障工作,目前有143户469人享受政府低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为实现社会化养老目标,经两年努力,全镇牧民积极参保,参保率达90.46%。做好计生工作,发挥计生协会职能,为计生户奖励资金达26万元,计划外出生率为零。新建了卫生院、兽医站、派出所、司法所办公用房,服务能力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加大就业力度,为宝玉石公司、青藏铁路输送青年优秀人才,为30名大中专毕业生和移民青年找到了工作岗位,同时加大劳务输出力度,2008年劳力输出近390名,劳务收入达76万元。改善沱沱河及长江源村卫生,配备清洁工6名,脏乱差得到基本治理。
  (三)做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加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教育是唐古拉山镇党委的核心工作之一。尤其是生态移民搬迁到格尔木市南郊以后,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民族观教育,在“三会一课”中、在群众大会上始终贯穿民族团结这个主线,生动讲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各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共存共荣的历史,开展多次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受到良好的效果。唐古拉山镇现有镇村两级调解组织11个、治安联防队伍8支、帮教组织11个、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机构11个,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社会维稳工作体系。将维稳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平时注重宣传政策、法律法规,注重排查影响稳定工作的各类纠纷、矛盾,尤其是边界草场纠纷,实行领导联片,干部包村的维稳制度,严防边界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发生。“3·14”暴力事件发生后全体干部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揭露旧西藏残酷统治,讴歌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明辨是非,使全体群众拥护党的领导,加强管理、设卡排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措施,确保了一方平安。
  
  三、存在的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渴求与落后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巩固生态环境成果与传统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做好社会维稳工作与较长的边界范围之间的矛盾;移民致富与移民整体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单一的劳动技能之间的矛盾;移民事业发展与滞后的后续产业之间的矛盾;青藏铁路、公路重要驿站,青海南大门战略地位与沱沱河小城镇建设现状之间的矛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与薄弱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这“七大”矛盾深深制约着唐古拉山镇未来的科学发展,逐步化解这些矛盾,是唐古拉山镇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现实要求,也是彻底改善长江源生态环境从而造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客观要求,更是着力改善民生,实现唐古拉山镇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对今后主要工作的思考
  
   要做好唐古拉山镇工作,民主是根本,发展是核心,稳定是基础,生态是关键。为此今后工作思路应该是:保稳定、强生态、促发展,大力培养移民后续产业,努力打造长江源生态第一镇。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从自身建设入手,切实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加强思想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到首位,最根本的是加强全镇党员干部的学习,坚持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党委(扩大)会、班子民主生活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等专题活动,知识讲座等形式,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学习,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把思想政治学习与经济建设、依法行政、法制建设、文化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学习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加强组织建设,为提高执政能力形成健全的组织体系。一要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打造“有一个好班子、好思路、好规划、好章程、好阵地”的党组织; 二要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机制,主要抓好牧区村社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三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作风建设,为提高执政能力提供充分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全镇党员干部直面牧民群众,一言一行影响着牧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影响着对党的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在作风建设上,一是深入开展亲民、爱民、助民活动。教育和引导干部经常深入村社和牧户,了解民意,及时解决影响发展与和谐的各种矛盾与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扩大群众基础;二是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做到“五戒”,即戒软、戒空、戒拖、戒色、戒懒,克服和消除不敢碰硬、不敢坚持原则问题;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机制是提高党委执政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强决策制度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凡是关系到全局性的问题,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客观公正的干部素质、目标业绩考核机制、激励机制、规范干部管理;加强监督制度建设,推进监督立体化,接受社会各界与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监督。镇党委要进一步提升四种能力,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素”,提高执政能力。党委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党员干部,为此必须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和完善干部的培育、管理、使用机制,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干部队伍中来。注重在各项工作中识别干部,把那些思想作风好、工作能力强、公道正派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来;注重把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手充实到村社干部队伍中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增强党委抓发展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制定重大决策上,立足实际、统筹发展、找准优势、准确定位,综合考虑唐古拉山镇资源配置,切实找到一条具有本镇特色的发展路子。要进一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规范行政行为,强化便民服务,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水平。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益关系的调整,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牧区边界草场纠纷等时有发生,处理复杂问题,化解各种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将是经常性的工作,急需形成一种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和整体合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长江源生態第一镇
   1.打造长江源生态第一镇,要必须确立“生态立镇”战略。必须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长江源头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无论对源头的生态环境,还是对长江水源生态平衡,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改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八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政策,这为生态补偿机制确立了政策依据。通过生态补偿,促进源头生态环境优化、科学发展、民生得到改善,同时组建长江源头生态管理部门,对境内滥挖乱采行为予以制止,对草场进行使用管理,对禁牧草场进行监护,全力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其二,围绕长江源头的探险旅游业、生态旅游业,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科学开发源头矿产资源。其三,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开发肉、皮、毛系列产品、取得经济效益。
   2.全力做好沱沱河小城镇建设。沱沱河小集镇是青藏公路、铁路必经之地,是镇政府及镇属单位、省、州驻唐古拉山单位的聚居区,是青海的南大门,这就集中凸显了沱沱河的战略地位。沱沱河小城镇建设好坏、市场主体功能完备与否,不仅影响着格尔木市的整体形象,也深深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影响着在青藏线上过往游客的消费。改革开放以来,牧区经济不断发展,牧民生活不断提高,但因规划滞后,管理薄弱,小城镇建设呈现乱、脏、差的现象,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旧城镇与沱沱河战略地位不相吻合,因此打造长江源头生态小城镇已迫在眉睫。
  (1)作好小城镇规划。结合小城镇现有的实际,统筹兼顾各方因素,组织专业部门进行规划。从现状讲,应将沱沱河分为四大片:第一片,沱沱河以北,109国道以西,以长江源纪念碑为核心,打造旅游基地。基地有六大部分构成:建设用于展示长江源头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的展览厅;建设民俗民风、藏族传统生产生活用具、藏民族服饰、格萨王说唱艺人及说唱文化展厅;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标本展厅;藏族传统饮食及歌舞文化表演厅;长江源头探险旅游与生态旅游宾馆;旅游服务区。该基地可以招商引资或生态补偿机制等形式运作,此基地的建设可以以招商解决数十人移民富余劳动力,也可带动小城镇其它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第二片,沱沱河南,109国道以西,建设富有民族特色居民区。今年实施的65户定居房和未来实施的牧民定居建设全部规划在此,形成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民族特色浓郁、展现新时代风貌的和谐小区。第三片,109国道两侧,形成贸易区及公共服务区。按照规划,两侧经营户通过自筹和银行贷款方式修建标准统一、规划一致的经营用房,形成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公共服务、购物餐饮、休闲住宿、汽车维修等的产业贸易区。第四片,国道以东,省、州驻镇单位聚居区。此片建设已成规模。经镇政府集中整治,全体居民在打造小城镇的问题上形成思想共识,部分建设已具雏形。
   (2)小城镇硬件投资。今后重点放在小城镇道路、现有的牧户住房拆旧建新、卫生及健身设施、自来水、排污、美化、亮化上。这些硬件条件的改善,需要生态补偿机制或政府项目解决。在软件上,需组成两支队伍:环卫队伍,现已有四人,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改善其生活居住条件和工作条件;城管队伍,聘请四名素质好,有一定文化水平,爱岗敬业的移民青年组成沱沱河城管执法队,聘用工资、服装、业务培训由市城管统一安排,鉴于路途遥远,可由镇政府管理,这样既可以管好本地居民的卫生城管工作,还可对沱沱河最大污染源——过往行人及车辆进行卫生城镇管理。
  (三)结合生态移民实际,积极培育后续产业
  2004年,唐古拉山镇128户407人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政策,搬迁至今日的长江源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后续产业建设方面的资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改善了移民生活条件,实现了“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的目标,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相比之下后续产业滞后,为此镇党委提出“确定一产、巩固二产、大力发展包括劳务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确定一产:对劳动技能单一的移民劳动力而言,短期内无法从事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工种,发展种植业既有粮食收入,又有秸杆收获,在此基础上可发展包括奶牛在内的庭院养殖业。目前,市政府已从农场划拨300亩耕地,前期工作正在推进。巩固二产: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等原因,村藏毯厂暂停业,但藏毯厂市场前景广阔,待时机成熟要及时开业,移民工人藏毯厂编织技术已成熟,在今后的生产中,要逐步探索企业管理模式、产品销售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人工资与企业利润,使藏毯厂真正成为移民工人致富的金钥匙。同时,藏族风情园和玛呢石产业要在打开市场上采取良好的经营模式。在移民尚不适应大规模技术性高的产业工种时,只能采取小型的多元化产业。今后要借鉴发达民族地区发展手工业的经验,在皮毛艺术品、民族服装、牛角系列产品以及天然绿色肉类、奶制品、酥油等产品的系列深加工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包括劳务在内的第三产业:尽管移民有汉语言交流困难、劳动技能单一等诸多不利因素,但经过努力,近年来移民劳务收入逐年增加,今后要按市场需求,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扩大就业与劳务渠道;其次,要围绕长江源头旅游业,打响“长江源头”品牌,开发加工系列旅游产品,围绕旅游业促进就业;再次,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富有开拓精神的青年致富能手创业带头致富,在此基础上带领群众致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委)
其他文献
追求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我国宪法赋予了每个公民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每个青少年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得到应有的公平机会,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本文将根据长三角地区模具行业的发展及用人单位对模具高级人才的需求变化,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精神,在
针对电工技术实验在汽车专业中的现状,基于现有的实验装置从实验教学及实验人员方面提出了几点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为提高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在汽车专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外科检查方法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心脏疾患能够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尤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着患者获得手术机会的增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
以商务活动为背詈,通过现场会话、学习和掌握商务日谱表达方式,使学习者在掌握日本商务文化和商务礼节的同时,能够自然地同日本客人进行交流。在日本公司的商务活动中能够自然地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而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其病情会更危重,手术危险性比较大,术后并发症多。1999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8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
患者38岁,以突发性下腹部跳痛伴阴道大量流血30分钟于2004年8月10日18时急诊入院,13d前患者以孕40十2周,孕3产1,持续性枕横位,第二产程停滞,在我院行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