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演员对道具的使用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民族民间舞的类型多样、种类繁多,个个都有自己的表演特色,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道具的广泛使用。这些道具准确地反映了剧情所处的地域、民族和时代背景,直观地传递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年龄等信息,极大地增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即民族民间舞的道具在舞蹈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重要性,然后探析东北秧歌舞蹈表演中演员对道具“手绢花”的运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舞蹈表演 道具 东北秧歌手绢花
  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道具的使用至关重要,它可以作为一种标志,形象地说明舞蹈表演的特殊场景。中国民间舞蹈所用的道具基本上都是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比如手绢、扇子、花棍、华灯等,通过民间舞演员的巧妙运用,一方面有助于增加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和美化演员肢体的形态美。进一步讲,民族民间舞是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也是当今舞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使用道具是其重要特征。道具能够鲜明地表达出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我国众多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东北秧歌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舞蹈之一,它具有逗、媚、哏、俏、浪等特点,而手绢花已成为了东北秧歌的一种象征。熟练掌握手绢花的各种繁杂的技法,更加能将东北秧歌舞跳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因此,本文拟从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演员对道具的使用入手,以东北秧歌的手绢花为例,探讨道具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丰富舞台表演的动作形式
  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合理地使用道具,可以丰富舞台表演的动作形式。对于中国民间舞而言,往往将道具作为舞蹈艺术表现的媒介和对象,它总是将道具的运用和人体美的展现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增大物件审美的张力。比如:在《红绸舞》的表演中,创作者巧妙地将红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和媒介,旨在借助红绸来编创舞蹈动作,红绸时而扎成火炬状,时而打开扩大了舞蹈演员的艺术表现空间,将编导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见,道具红绸的使用独具匠心,丰富了舞者表演的动作形式。
  (二)渲染舞蹈作品的创作氛围
  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合理地使用道具,可以渲染舞蹈作品的创作氛围。具体地讲,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直接地展示了民族情调,渲染了作品的欢快、激昂、诙谐等的情绪和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舞蹈的震撼力,很容易给欣赏者带来一种愉悦的审美感觉。比如:在民间舞蹈《有喜》中,扇子作为道具,它形象地将情感寄托化为一件衣服,让观众见扇子如见衣服,如见小孩子,甚至产生无限遐想,犹如身临其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舞蹈的创作氛围。
  (三)再现舞者所处的社会生活
  在民族民间舞表演中,合理地使用道具,可以再现舞者所处的社会生活。在舞蹈艺术表演方面,道具与作品所要表现的故事内容密切相关,它能充实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赋予演员肢体以情节内容,从而起到再现生活、打动人心的表演效果。由于舞蹈艺术源于劳动,古代人民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必须利用工具进行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劳动生产、战斗、日常活动等,尤以劳动生活为主。现阶段,仍有许多反映民间劳动生活的舞种,像手持农具的民间舞《东北秧歌》《庄稼忙》《扇碌》等,不同程度地再现了不同民族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生活。
  二、东北秧歌舞蹈表演中演员对道具“手绢花”的运用
  作为东北秧歌舞蹈的重要道具之一,“手绢花”的艺术功能不可小视,如果演员能够合理地运用“手绢花”这种道具,其舞蹈表演效果将会大大提升。一般来说,“手绢花”来源于我国东北民间生活,它与扭秧歌差不多,二者非常相似,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它们所发挥出来的艺术魅力都极大地震撼着欣赏者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关于“手绢花”的表演方法,有单手拿绢和双手拿绢两种形式;在基本动作方面,可谓是花样众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比如:里绕花、外绕花、里片花、外片花、掸巾、甩巾、单臂花、双臂花、展翅花、十字花、盖分花、大盖花、小臂盖花、小五花、肩前花等。在实际的演出过程中,演员们手持各种各样的手绢花,并配以不断变化着的步伐,从而舞出美、俏、浪、哏等东北秧歌舞蹈的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手绢花”的合理运用,进一步展示了东北秧歌舞蹈的表演内涵,同时也增强了秧歌舞蹈的火辣、热情、奔放的艺术表现力。
  在东北秧歌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手绢花”亦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对于东北秧歌而言,它对动作的要求很高,不但要哏又俏、稳又浪,哏中有俏,俏中有哏,而且要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等鲜明的风格特色。比如:在东北秧歌组合《饲养员》的舞蹈中,表现了一个养猪姑娘饲养猪的工作场景,尤其是看猪、找猪、躲猪、喂猪、喜欢小猪的种种表演组合中,用“手绢花”做道具,表达了小姑娘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舞者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绢花”已不单单是东北秧歌舞蹈表演的道具,它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东北秧歌的风格,承载着东北秧歌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的日常训练中,演员一定要正确认识、理解、研究“手绢花”的运用策略,这极大地影响着舞蹈表演的最终效果,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演员对“手绢花”这种道具的运用。
  1.保持传承,原汁原味
  由于道具产生于民间,最后才呈现于舞台,舞蹈演员对道具的使用程度直接影响自己所表演的舞台效果,只有在东北秧歌舞蹈中轻松自如地运用“手绢花”这一道具,才能更深层次地把握舞蹈的原有涵义和情感表达。一般来说,进行舞蹈学习也是传承文化的过程,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坚持“保持传承,原汁原味”的表演原则,正确运用“手绢花”这一道具,高度重视道具“手绢花”所承载的代表性、训练性、表演性、典型性等价值。当然,只要实现了代表性与训练性的统一,确保东北秧歌手绢花的唯一性,把它的原有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民间东北秧歌舞蹈的文化传承,从而发扬民间秧歌艺术的经验成果,提升当代东北秧歌舞蹈的艺术表演效果。   2.发挥手绢花的艺术表现力
  演员运用“手绢花”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手绢花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就要求演员们平时要细致地观察生活,深入认识群众秧歌特征,不断收集民间的东北秧歌艺术及其手绢花使用的真实表现手法,从而挖掘、整理出民间手绢花的表演技艺。要想把手绢花这种道具使用得出神入化,一定要使手绢花传达出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不断增强东北秧歌舞蹈的表现力度。只有真正做到了借助道具手绢花传情的目标,演员才能表演出体现民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的艺术表现力。所谓的寓情于物、缘物寄情,就是让道具在舞蹈表演中充分展示其艺术功能,比如东北秧歌舞蹈艺术揭示了人的情感和对事物的感知,演员能够巧妙地使用“手绢花”这个道具,一定会充分发挥其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艺术效果,真正发挥“手绢花”在舞蹈运用中的价值。
  3.形成人体线条的延伸
  演员们通过使用手绢花,有助于形成人体线条的延伸,进一步扩大了舞蹈动作的表现空间,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舞蹈的表现手法。其一,演员需要掌握东北秧歌表演的韵律,尽量把手绢花和呼吸、摆身、动律进行相结合,并赋予手绢花生命力,使其在手中舞出灵魂;其二,演员不能只追求手绢花的表演技巧,避免失去手绢花的生命活力;其三,演员要与自己所表演的舞蹈主题、人物身份、音乐相一致,也就是说,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手绢花所达的内容不在脱离东北秧歌的主题,它是对人体线条的延伸,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演员必须懂得如何将道具的技术性和身体的韵律性进行相结合。当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训练和时间上进行量的积累,只有这样,“手绢花”作为道具所呈现出来的舞台艺术效果才会有质的飞跃,但这对演员平时的训练方式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手绢花”使用的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不可过于单一,以免使学生产生疲惫之感。东北秧歌舞蹈演员应当在编排上狠下功夫,努力将纯技术性的课程编排得富有情趣,突显“手绢花”这种道具在舞蹈上鲜活的生命力,达到和谐的舞台效果。
  三、结语
  总之,通过对东北秧歌的道具“手绢花”使用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道具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是当代舞蹈作品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功能。当然,道具不可能单独地摆在舞台上作为艺术品而存在,但是道具与演员相结合所产生的表演效果往往超过舞者本身。所以,作为民族民间舞演员,在表演东北秧歌的过程中,一定要巧妙地使用“手绢花”这种道具,充分发挥道具在舞蹈演出中的价值和艺术效果。不管怎么讲,科学地使用民族民间舞道具,对于表达艺术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道具的运用技巧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深入发展,这也是现代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朱博.浅谈如何学好东北秧歌组合[J].戏剧之家,2015(04).
  [2]张耀方.浅谈东北秧歌中“手娟花”的运用与教学[J].文艺论坛,2014(11).
  [3]胡佳.浅析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4(12).
  [4]李瑞林,战肃容.东北大秧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淑婷,女,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舞蹈理论、民间舞)
其他文献
冬雪  东北的初冬,大雪纷飞。天相驳杂多端、变幻莫测。凛冽的风从脸上刮过,发丝在风中摇曳。雪花参差错落,飘落漫天,缀在发丝间,耀眼闪烁,此刻,舍不得掠去这般光亮,看着它在衣褶上成堆成砌。  地面上几分泥泞,双脚踩在地上咯吱咯吱地响,一会儿脚印露裸,一会儿印痕叠加。雪色世界点亮整个城市的夜空,尽管股股寒流袭来,凉意逼近全身,但依然喜欢被大雪敲打、润湿着的感觉,这是初冬特有的景致。  夏雨  东北的仲
期刊
夜晚的石屋寺  没有风的夜晚  石屋寺是安静的  幽冥的夜幕暗下来  仿佛一切都  可以重来  我独自一个人  比僧侣还要孤独  木鱼阵阵  刚好敲打  一个人的睡眠  孤独的僧侣把忧伤  藏于山林深处  就像半途而废的雨水  无法落下  就像忘记时令的花朵  尚未发芽  没有风的夜晚  我也是孤独的  我看见忧伤的种子  在石屋寺生根  忧伤的消息  从山脚  一直到天涯  春天即将结束  古运
期刊
遇见对的人  《如晴天,似雨天》是由美国导演弗兰克·威利导演的一部文艺片。影片讲述了贫穷的音乐家埃莲诺为了生计而去给一名12岁的神童雷吉当保姆,在与雷吉的相处之中,两个人彼此找到了自我。影片的开始,埃莲诺和雷吉并没有什么交集,甚至可能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但是偶然的一次机会,贫穷的埃莲诺只能靠去做雷吉的保姆才能养活自己,而这也就让他们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埃莲诺和雷吉的第一次见面是雷吉在大礼堂拉大
期刊
山高人为峰  长春东部有座庙香山,发源于呼兰岭的饮马河就从其脚下奔流不息,汇入松花江。或许是水的滋润,为这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平添了几分灵气。每年冬季,初雪飘落,这里便成为玉树琼枝、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数以十万计的滑雪爱好者从四面八方纷涌而至,绽放足以燃烧漫天冰雪的激情。  整整一个冬季,庙香山都会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当然,除了欢声笑语,还有音乐,还有对久远岁月的追思和童年美好的回忆……  虽然,在长
期刊
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誉为是一本“对人性及生活了解完整且深刻的书”,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塑造了凯瑟琳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社会的刺激和诱惑下,凯瑟琳背叛了爱情,同时也背叛了自己的内心。背叛自我所导致的自我分裂成为了悲剧的直接原因,死亡成为了凯瑟琳回归自我的唯一出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探析凯瑟琳这一人物形象,能使人们更加深刻地反思社会,反思自身,具有重要
期刊
摘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集福克纳众多创作特色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水平。作品的叙事者“我们”更是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以冷漠、嘲讽的姿态看待艾米丽的生活和情感,促成了艾米丽悲剧的命运。本文试图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我们”冷漠旁观者的身份。  关键词:我们 冷漠 旁观者  福克纳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讲述了发生在美国南方的悲剧故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一文充满了福克纳创作
期刊
摘要:饮食消费在旅游活动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与购物消费并驾齐驱。因此,饮食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正在被大力开发。本文试以地处西南凉山的彝族自治州的饮食为例,对其饮食文化资源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饮食 饮食文化 旅游开发  饮食作为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不仅能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保证了旅游活动的丰富性。伴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扩展,饮食文化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饮食文化是指在食物原料开发利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重庆是一个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将有助于推动地方旅游业繁荣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以重庆“红岩联线”为例,探讨推动重庆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 旅游开发 重庆红岩联线  一、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红色文化旅游
期刊
摘要: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借助不同的形式以及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本文试图从中泰两国的文学入手,以时间段较为接近且都是两国文学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国南宋时期与泰国素可泰王朝为基础,以此来对比感受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文学 中泰文化 对比  一、中国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1127—1279)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巅峰,也称作 “东方文艺复兴时代”。  新
期刊
摘要:影片《入殓师》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由泷田洋二郎执导,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等联袂出演。影片以一名初出茅庐的入殓师的视角去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死亡与离别、亲情与爱意,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殊荣。本文以《入殓师》为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在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以供探讨其在平淡直白的叙述中所传递出的影像力量。  关键词:《入殓师》 结构分析 人物塑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