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学派的产生及第一个黄金时期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790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公元前4世纪起希腊有了专业的演员和歌唱家,艺术技巧有了很大发展,古希腊的音乐主要是声乐,而且都是单声部音乐。
  【关键词】美声学派  产生  时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19
   一、时代的进程
   古代希腊由于较早地进入奴隶社会,实行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生产得到发展,经济繁荣,从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希腊文化,成为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最早有关歌唱艺术的记载在古希腊神话中。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左右,相传有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兼歌手,口头创作并留下了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没有离开诗歌而独立的音乐,也没有离开音乐而独立的诗歌,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二、声乐的进一步发展
   (一)基督教对声乐的推动
   古罗马时期由于不断侵略扩张,从被征服的非洲、亚洲、欧洲各国招来了许多优秀的乐师、歌手和艺人,随之也带来了各种外来的文化、宗教和音乐,经交融后产生了基督教音乐文化的萌芽。因此,古罗马起到了从古希腊音乐文化过渡到中世纪音乐文化的桥梁作用。
   (二)圣咏的产生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公元590年~公元604年收集了3000多首圣咏,并修订出了许多典型的歌调编成《唱经本》,被确定为传统的“教堂歌调”,称之为格里高利圣咏。
   (三)圣咏的影响
   圣咏对当时的音乐发展起到了提高和推进作用,提高了教堂音乐的水平。为了演唱圣咏而创办歌唱学校,促进了演唱技巧的提高。
   纽姆谱的发明使得音乐的继承更方便和准确,这一时期弥撒的进一步发展和稳定。9世纪后教会音乐家尝试把单声部的格里高利圣咏发展多声部。在11世纪~13世纪出现与圣咏并存的拉丁文歌词的世俗歌曲,产生游吟诗人。
   15世纪尼德兰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迪费、奥克冈、奥布雷赫特、若斯坎、拉索。迪费是尼德兰乐派的创始人,他在宗教体裁的音乐中运用世俗的主题。期间出现尼德兰乐派唱诗班,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16世纪威尼斯乐派意大利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写有《教皇马采鲁斯弥撒曲》,避免了教会对复调音乐的打压。使声乐的发展更健康、多元、有序。他是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之间的人物。
   三、美声学派
   (一)歌剧的诞生
   1600年~1750年的巴洛克时代,是以第一部歌剧《犹丽迪茜》的诞生为开始,以巴赫的去世为结束。是复调音乐到主调音乐的转变,出现新的体裁,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由于主调音乐的出现,导致从教会调式转到大小调体系。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的文人集团在一个伯爵的支持下讨论意大利的音乐发展方向。有卡奇尼、佩吕、梅伊等,提出古希腊式的音乐要表现歌词,歌唱应是朗诵式的。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不断摸索,创造了朗诵式的宣叙调,进一步发展咏叙调到咏叹调,为歌剧产生创造了条件及美声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602年卡奇尼出版《新音乐》被认为巴洛克音乐的起点。他是美声学派的开拓者,认为歌词第一,节奏第二,音乐第三。应用说话的方式歌唱,演唱应从容不迫,用气要省,给人以自然美好的感觉。意大利田园戏剧《牧歌戏剧》是歌剧的前身,歌剧是文艺复兴思潮的产物。由于歌剧诞生需要声乐,因此歌唱训练诞生,使美声学派得以诞生。
   (二)阉人歌手
   因为歌剧发展的需要和审美的要求阉人歌手在歌剧表演中越来越重要。阉人歌手从17世纪40年代开始活跃于意大利歌剧舞台上。波伦亚歌唱学校培养了许多著名的阉人歌唱家。阉人歌手最早在意大利的合唱队中代替女生的声部,她有女声般的童声音质,又有成人男子的强健体格,使之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三)音乐家的贡献
   拖西(1647年—1727年)波伦亚声乐学派,多才多艺。阉人歌唱家,作曲家,评论家,外交家。他主张全力注意音准问题,音不准不能登台。通过适当训练让学生唱全部音域的音,唱高音时避免喊叫的声音。学生要学会把各种音程唱得清晰准确,要严格注意让学生把胸声、头声唱得干净清楚,不带鼻音、喉音(胸声、头声的提法就从这里来)老师如要学生用长音唱高音往往会发出强迫的胸声,这样会断送声音。胸声、头声要连接好,不会连接的人嗓音必然破坏。歌唱就是这个均匀的连接,没有头声的女高的音域将是有限的。把各个元音唱准确,重视开放元音。唱时应站着唱,风度举止上高雅大方。声音要有支持的站住,不要搖抖。老师应教学生用一口气从极轻不露痕迹的转到极强,然后再回到极轻。强调用a、e、o三个元音来练声,要把音连起来唱。要用饱满的声音从高端滑到低音。拿到作品老师应教学生先用音名来唱,唱好后再唱歌词,否则将毁掉学生的终生。积极重视颤音要战争困难的耐力、毅力去练,能唱好颤音,即使唱不好其他装饰音,也比其他高人一筹,完美的颤音是用头唱出来的,学生应该用所有元音唱出适度的颤音来,花腔乐句也很重要,跟嗓音灵活性有密切关系,不应该在节奏速度上出现不均匀现象,歌唱的人在一个词中不得换气。
   曼契尼的著作《关于花腔唱法的一些想法和实际体会》1774年写成,反映了花腔唱法,盛极一时的声乐教学观点。他认为声躯分为胸声,头声两个身躯,身躯学说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歌唱的人的嘴形,应微笑式的口型,他认为,声乐上教室,应顺着学生的声音自然状态来训练。歌唱艺术扣人心弦,在于优美华丽,嗓音分两个声躯,只有少数人才能例外的全部用胸声来歌唱,不论歌声部都有声区的差别,女高到E2—F2唱起来吃力就是声区现象,年纪大的人容易偏低,要注意音准,嘴形很重要,但每人的嘴大笑不同,教室应该根据不同来确定学生张多大的嘴,应该用微笑时的嘴形,喉和嘴要配合,喉应该用轻巧的动作来歌唱,用全部的嗓音来唱,这个说法是有害的,音量应该始终,这样在声区连接没有巩固前滑音是唱不好的。为了嗓音流畅,最好用ai、yi来唱练声曲,唱好的条件是能够保持并把气慢慢送出来,循序渐进的掌握声乐,关于颤音他全部同意托西的观点,嘶叫是颤音的大毛病,歌唱应该轻轻的唱,唱响就不容易把装饰音唱清楚,强调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理解歌词。
   歌剧创造后向罗马、威尼斯、米兰突破辐射出去,特别在威尼斯得到高度发展。出了大音乐家蒙特·威尔第,有歌剧《奥菲欧》、《让我死亡》、《波佩亚的加冕》。威尼斯最早建立公开的歌剧院,使得世俗百姓有机会接触歌剧,也促进了歌剧的发展。卡瓦里是威尔第的学生,强调歌剧音乐旋律和咏叹调的抒情性,对声乐发展起了积极意义。
   17世纪后半叶进入那波里歌剧乐派,正歌剧被程式化。那波里歌剧乐派的先驱是普罗文查来。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是那波里歌剧乐派成就最高者,这时美声学派同样达到高峰。18世纪产生喜歌剧,音乐上联系民间音乐。有佩格莱西的《妮娜》、契马罗萨的《秘婚记》、帕伊西艾罗的《磨坊女》、皮契尼的《女佣做夫人》。
   从17世纪40年代阉人歌手出现到18世纪末,产生美声学派的第一个黄金时期。阉人歌手时代的演唱非常喜欢炫技,常常脱离作曲家意图。凌驾于作曲家之上,趾高气扬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表演。又因为正歌剧本身的僵化、程式化而盛极而衰,致使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格鲁克是继蒙特威尔第之后的歌剧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歌剧改革沉重的打击了占据欧洲舞台近百年的意大利歌剧和阉人歌手的声乐表演风格,使得阉人歌手衰落。倡导音乐要从属于戏剧,要压制歌手们不顾内容的炫耀声乐技巧和做娱乐性表演。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人们普遍谴责阉割这种不人道的做法,意大利国王弗朗契斯下令禁止。阉人歌手淡出歌剧舞台,美声学派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结束。
其他文献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现阶段我国教育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方式越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依旧处于不健全的状态,不能把控好自己的思维习惯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高中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物理作为重要学科之一,是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无论是分值还是其研究价值都有重要意义,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认为高中物理是最难学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中职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而且还要结合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贯彻审美教育理念能够实
职业发展教育是大学生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重视实践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展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学生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是加强职业教育,就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