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无需担忧机器人崛起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angw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政府能够恰如其分地履行防止需求短缺导致经济萧条这一使命,市场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就不会让低技能工人陷入贫困
  作者为美国财政部前助理副部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国家经济研究局副研究员
  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最近对现任财长史蒂夫·努钦关于“人工智能”和相关话题的观点表示反对。这两位人士的分歧似乎主要在于优先事项和重点。
  努钦持有狭义观点。他认为,被称为“人工智能取代美国就业”的特定技术问题存在于“遥远的未来”。并且他似乎对“独角兽”企业——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但没有能支撑其估值的记录,也没有明确创收计划的公司——极高的股市估值表示怀疑。
  萨默斯持有广义观点。他着眼于总体性的“技术对就业的影响”,认为股市对谷歌和苹果等具备高盈利能力的技术公司的估值非常公允。
  我认为,萨默斯对努钦所描述的话题的观点是正确的。美国财政部长不应该狭义地回答问题,因为群众会据此得出更广泛的结论。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毫无疑问是一个大问题,但对抑制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不符合社会利益。
  另一方面,对于努钦警告非专家人士不要常规投资于空中楼阁,我表示赞同。尽管伟大的技术从社会观点看值得投资,但一家公司要实现持续盈利绝非易事。说起来,财政部长有的是问题需要解决,应该无暇担忧机器崛起的问题。
  事实上,助长机器人恐慌、将问题定性为“人工智能取代美国就业”完全无济于事。决策者应该将他们的关注点,放在远比这个问题更具建设性的领域。如果政府能够恰如其分地履行防止需求短缺導致经济萧条这一使命,市场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就不会让低技能工人陷入贫困。
  与中世纪不同的是,如今价值不是来自稀缺的自然资源,而是来自人的工作,或人所创造出来的机器的工作。马克思是这方面最有智慧,也是倾注了最多心血的理论家,但他也不能前后一致地证明技术进步一定会让低技能工人一无所有。
  技术创新使得主要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变得更加有用,尽管低技能劳动力在其中的贡献变得相对较低。但这个过程本身并不会让任何人一无所有。若要如此,技术进步还必须使主要由低技能工人生产的东西变得更加没用,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没有什么能阻止这种相对廉价的机器变得更强大。而有了更先进的工具,这些工人就可以生产出更有用的东西。
  历史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进步直接导致低技能工人一无所有的例子相对来说非常少见。在此类例子中,机器使得劳动密集型行业所生产的某种产品的产量大大增加,以至于满足了所有的潜在消费者,导致该产品价值急剧下降。
  这一现象的经典例子是18世纪和19世纪印度和英国的纺织业。新机器制造的产品与手摇纺织机制造的完全相同,但能够大规模生产。拜有限的需求所赐,消费者不再愿意掏钱购买手摇纺织机操作工制造的产品。这类低技能劳动力所生产的商品价值崩溃,但他们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崩溃。
  历史的教训不是应该叫停机器人,而是我们需要直面保持全社会相对收入的合理平衡这一社会工程和政治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政府扮演好恰当的宏观经济角色——保持经济稳定、失业率较低,以使市场能够正常运转;其次,我们需要进行财富再分配,以保持合理的收入分布。我们的市场经济应促进而不是制约与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相符的社会目标;最后,工人必须接受教育和培训,从而能够使用日益高科技的工具(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这样,他们才能生产出仍有需求的有用的东西。
  敲响“人工智能取代美国就业”的警钟无助于实施这类政策。努钦说得没错:机器人的崛起不应该成为财政部长的关注点。
  (编辑:许瑶)
其他文献
由于政治气候不稳,韩国大选前的议题快速更迭:弹劾引发的贪污和财阀问题已近无声,朝核和萨德渐渐降温,选民们历来关心的经济话题尚未浮出水面。五位候选人则选择负面选举的操作手法,各自抹黑对手,在选战白热化后进一步模糊了焦点  “看来文在寅可能会当选了,安哲秀不靠谱,洪准杓也有问题。”保守派选民朴女士对《财经》记者描述她对5月9日总统大选的个人烦恼。  随着前任总统朴槿惠因涉嫌受贿下台,韩国被迫提前举行大
期刊
虽然中国对欧盟投资增长,但欧洲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是绿地投资,中国在欧洲投资却以收购为主。这样,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完全不同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的失败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的衰落都充分表明,国际贸易以及更广泛的全球经济关系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中国是唯一一个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应对全球化危机的大国。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也是当前唯一一个勇于通过促进国际合作来
期刊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体现在理想与现实的背离,主要是理念、道德和市场的三个悖论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体现在理想与现实的背离,根源于政府与市场的背离。绿色金融要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市场层面和社会层面入手,有效化解市场失灵和监督失位的问题。  当前中国绿色金融日益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特征:一面是丰满的理想,自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
期刊
依靠同业和表外理财实现资产扩张,甚至表现“激进”的城商行,在强监管风暴下,注定要经历一场阵痛  近年来,依靠同业和表外理财实现资产扩张,甚至表现“激进”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強监管风暴下,注定要经历一场阵痛。  《财经》记者获悉,银监会城商行部于4月24日安排浙江、江苏、宁波、云南四个地方银监局对几家城商行的委外情况摸底调研。  其中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监管的调研函要求上报委外的规模、增速
期刊
15家村镇银行去年上半年亏损接近3亿元,被市场看作是一个小“包袱”,中国银行借助前期经营中银富登的经验,出手接盘,前景如何,有待观察  在全国拥有82家村镇银行,77家支行网点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下简称“中银富登”)再次在村镇银行布局上开拓疆土。  4月27日晚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就收购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家开发银行”)于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公开转
期刊
投资者的严重同质化本身已经构成风险,尤其是监管部门的政策调整容易给中资机构占主导的市场造成影响;发债企业的外币债务敞口和汇率风险也不容忽视  4月26日,中资美元债市场又迎来发行大单。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金额为10亿美元的双品种美元债券完成发行,同日国家电网公司也在市场发行四品种美元债券。  火热的中资美元债市场已经从去年延烧至今。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中资企
期刊
把调整布局作为国企改革近一段时期的重点和突破口,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比较好的时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国企改革能否取得突破。2016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全面铺开十项改革试点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但从目前进展情况来看,国企改革并没有实质性进展,更谈不上大的突破,形成了中央在督办、企业在期盼、少数企业在试、多数企业在看、社会在批评、改革进度慢的被动局面。国企改革面
期刊
重组税制,以弥补机器人化所引发的收入不平等。针对机器人而不仅仅是高收入人士征税,可能在政治上更容易接受,从而也是可持续的  去年5月,由欧洲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成员、欧洲议会议员玛蒂·德尔沃编写的一份欧洲议会报告草案,提出了针对机器人征税的想法。报告强调,机器人可能加剧不平等现象,并以此提出或许需要“为了税收和社会保障缴款的目的,让企业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自身经济表现的贡献程度和比例进行申报”。  
期刊
中国经济转型有望从上半场的“降速”阶段逐步转向下半场的“提质”阶段。也就是说,L型增长过渡到相对平稳“一横”的条件基本具备  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西方资本和政府两股力量叠加推动的一波全球化,正在逆转。从美国到欧洲,反全球化成为一种政治思潮,逐渐弥漫。2016年,“黑天鹅事件”频发,让笃信全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人们忧心忡忡。  恰逢此时,中国自身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面
期刊
希望今后中国改革的步伐加快一些,开放的范围更大一些,换句话说,就是朝着“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目标继续迈进  作为华尔街投行高盛的前掌门人、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多年来与中国交往频繁。他所撰写的《与中国打交道》一书,在中美政商两界都十分畅销,那些渴望深入了解对方的人,将此书视为神会交往“门道”的秘笈。这本书通俗幽默,读来引人入胜,保尔森凭借丰富的政商经历,在书中描述了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