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石头会“说话”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山奇石》是一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文本,利用此文本引导学生赋予“石头”以生命、让石头会“说话”。 根据文本特点,教师可分三个层次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层次:凭借语言描述,启发学生呈现故事画面;第二层次:凭借语言描述,启发学生呈现故事画面;第三层次: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想象故事情境。
  [关键词]想象力;语言;石头“说话”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38-3
  [作者简介]徐德兰(976—),女,江苏高邮人,硕士,江苏高邮市天山中心小学教师。
  想象力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构成事物新形象的能力。它是智力活动的羽翼,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语言文字以及图画,以想象为桥梁,形象地再现作品的情景;以“故事”的方式,让抽象的文字蓄满情感并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训练,想象能力得到培养,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黄山奇石》就是一篇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想象等多种能力、让学生感受自然事物无限有趣而美好的选文。作者描写黄山奇石时是别具匠心的,首先是图文结合介绍奇石,然后是用纯文字来描写奇石,最后是只说明奇石的名称。这样由图文结合到抽象的文字描写,为我们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创造了条件。下面谈谈笔者在《黄山奇石》教学中,引导学生赋予“石头”以生命、让石头会“说话”的粗浅做法。
  一、结合图画文字,引导学生丰富故事细节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这三种有趣的石头。作者在介绍这三种奇石时,图文并茂,学生读课文看图画,对奇石的形状一目了然。但如果让教学仅仅停留在“感知”层面上,就辜负了作者和编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文本是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为了让学生在感悟这些石头的“生命”与“神韵”的同时,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笔者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而活跃的想象。如教学课文第三节“猴子观海”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看图:“图上这块奇石像一只什么样的猴子?”学生通过观察答道:“像一只聚精会神蹲在大石头上的猴子。”笔者接着问:“这只猴子注意力那样集中,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呢?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学生答道:“这只猴子一定是被翻滚的云海迷住了,这是一只喜欢大自然美景的猴子。”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节,边读边想,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活生生的“猴子观海”图。因为课文中的描写线条较粗,笔者提出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描写,糅合自己的想象,为“猴子观海”这一景点的来历创作一个具体完整的小故事,尤其要注意补充好故事的一些细节。有一个学生这样说道:“有一天,一群猴子相约来到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在高大的石头上他们灵活地跳跃着、嬉戏着、玩耍着。可有一只猴子玩着玩着却和伙伴们分开了,他看见了美丽的云海。渐渐地,壮阔的云海让他陶醉了。只见他用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了山头上,他双眼凝视着云海,心情舒畅极了。其他猴子玩累了,叫他一起回去,可是他仿佛没有听见伙伴们的招呼。有一只老猴子说:‘他太喜欢这云山雾海了,我们就别打扰他,让他看个够吧。’于是,就留下了这只和云海做伴的猴子,一直静静地守候在那里,时间久了,这猴子就变成了石头。所以,现在游人去黄山,才看到了‘猴子观海’这一神奇的景点。”
  这样利用图画、文字,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让简单的故事更具体,使他们感知的东西更形象、有趣。学生能想象出那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充分证明学生对想象故事细节是很有兴趣的,对黄山奇石也是无限喜爱的。在让石头会“说话”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也非常精彩。
  二、凭借语言描述,启发学生呈现故事画面
  在《黄山奇石》中,对“金鸡叫天都”这一怪石的介绍只有具体语言描述,没有形象的画面呈现。众所周知,语言是想象的调节工具,利用生动传神的表情朗读,也可以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使学生进入广阔的想象天地。因此,在教“金鸡叫天都”这一小节时,笔者借助语言文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首先要求学生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具体画面。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用简笔画勾勒出“金鸡叫天都”图,然后为图画配上说明介绍。这种说明介绍要比课文中的更为具体、有趣,然后再以导游的身份来向大家介绍“金鸡叫天都”这一景点。这个学习过程需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以调动他们多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与探索中完成用图画和语言呈现形象画面的任务。一位学生是这样介绍的:“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抬起头来看黄山一个著名的景点,景点的名称叫‘金鸡叫天都’。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这就是一只高大的金鸡,它站在岩石上,金色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伸长脖子,面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好像是在告诉天都峰:‘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他又好像在告诉游客:‘亲爱的游客们,你们来到美丽的黄山,是一定要看看我的,我就用我的鸣叫欢迎你们的到来,祝你们旅游愉快!’”
  这样通过朗读理解语言,借助语言想象画面,结合想象出的画面再丰富语言,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在这一学习旅程中,学生欣赏的不仅是自己和同伴的语言与想象力,他们对黄山奇石的向往与欣赏也入了心底。在让石头会“说话”的同时,学生也走进了美好和谐的自然世界。
  三、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想象故事情境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最后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个景点,课文对这一类奇石的介绍只有名称,没有具体文字描述,更没有可以看得见的画面。在教学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经验,也特别注意唤起学生运用在学习前文时用到的经验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故事的情境。如教“狮子抢球”时,笔者先问:“你们在哪儿见过狮子?”学生说:“在公园、电视、电影中见过狮子,它身体很大很重,也很凶猛。”然后再问:“你们见过狮子抢球吗?”学生说:“在马戏团、电视、电影中见过狮子抢球的场景。”笔者接着问:“黄山上‘狮子抢球’这一奇石会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让学生先独自想象再分组交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同伴的启发,想象出的画面充满了活力。一位学生这样描述自己想象的故事情境:“在一座平坦的山峰上,有几块很特别的巨石,远远看去,那几块石头的造型就如同两只狮子正在抢球。只见一只狮子敏捷地抬起前腿,想用自己的利爪去抢空中的大石球。可另一只狮子比他来得更快,他迅速地伸出前腿,扑腾一下,就已稳稳地把大石球压住了。这两只狮子抢球的情景被去西天取经的孙悟空看到了,孙悟空觉得两只狮子太有趣了,就叫了一声‘定’,就这样,狮子抢球的画面就永远地留在了黄山了,并且成了人们喜欢的一个景点……”学生想象出的“狮子抢球”图丰富多样,个个说得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对这一种想象,学生兴趣极浓。因为他们可以充分自由地把储存在头脑中各种有趣的动物、人物和奇形怪状的岩石联系起来,形象地展示出一幅幅黄山奇石图。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用形象的语言把笼统的描述具体化,将没有的情节明朗化。学生在如此复杂的思维活动中,想象能力、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惊人的发挥。
  故事是最受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于《黄山奇石》这样可供想象或补充成“故事”的材料很多,教师应充分挖掘,合理运用。有效开发故事“文本”,能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与生机。而这种形式文本价值的利用,在让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等语文素养得到综合培养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
  [1]刘楚勤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初探[J]教育艺术,27(4)
  [2]邵明想象与作文活动[J]新课程:小学,2(9)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教育均衡发展在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识字和写字开始,提高学困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抓住课文重点的理解,引导中等生领悟阅读;抓住课文的精华,指导优秀生领悟读写的规律。  [关键词]内在感悟;潜在能力;外在个性;写作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59-02[作者简介]丁古琴(1972—),
期刊
[摘要]数学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能在活动中获得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缜密考虑数学实践活动的学科特点,努力体现出数学实践活动的独特风貌,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实践活动的空间,让数学实践活动变得既灵动又厚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74-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可拓展和交互的网络环境,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生可通过网上浏览,自主探索网上协作,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网上查找,自主探索答案。小学语文网络教学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培养,合作意识得以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自主性;个性化合作;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对非九年一贯制的小学与初中而言,其办学体制本身具有明显优势,体现在学制上的一贯、办学目标上的一贯、教育教学教研上的一贯、行政管理上的一贯。在德育实践中,以少先队为载体,充分把握学校整体资源,沿“团带队、队带童、团队携手”的特色之路,积极打造“行知小农夫”活动品牌,探索活动育人新途径。  \[关键词\]少先队;劳动实践;行知小农夫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
期刊
摘 要 要想提高语文课教学的效率,语文老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完成“预期的发展”,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课堂上要因材施教,手段要多样,完成“应有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弹奏好“六弦琴”,让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参与,这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学生乐学,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效率;有效课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要]要提高一支合唱队的合唱水平,必须提高对其音准的要求。要使学生的合唱音准能力在短暂的时间里有较大提高,教师可从以下途径入手:培养音乐的耳朵,保持正确的呼吸,坚持细致的“慢练”,提升优质的伴奏和提高指挥的素质。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准;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84-04[作者简介]丁洁(1978—),女,江苏沐阳人
期刊
摘 要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也无外乎“学”和“做”二字。至于如何“学”和“引”,“学”和“做”又怎样有机结合,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中悟理,在“做”中体验,才能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片乐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合作;体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以“课前小研究”为支架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值得加以提倡和推广。“课前小研究”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根据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来进行设计,体现少而精,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小研究;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1-00
期刊
摘 要 “星级学生”评价活动,在理论上吸取国内外教育评价理论的精华,在实践上,评价目标多元化。它促进了少先队员的和谐发展,成了教师教育管理的好帮手和中队管理的有力杠杆,促进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动态优化,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评价方式;全面发展;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12-05  作者简介 孙
期刊
摘 要 初中音乐课堂中,竖笛有助于唱歌、欣赏和创作教学。学习竖笛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因此,教师可通过竖笛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关键词 初中;音乐;竖笛;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78-03  作者简介 丁洁(1978—),女,江苏沐阳人,教育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