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中国申遗第一人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sie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届百岁的地理学巨擘侯仁之是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他在33岁时所说的这番感言,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预言。
  
  留住“北京城最早生命来源” 如果没有侯仁之等人的坚持,那么今天徜徉在北京莲花池边、卢沟桥畔的人们也许会问:快速前行的中国人啊,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来抚慰我们的内心?
   如今,在侯仁之许久没居住的北大燕南园61号的客厅里,挂着一幅莲花池风景照。照片中,绿水澄澹,川亭望远。 如果不是侯仁之的坚持,这处“北京城最早生命来源”的水源已不复存在。
   “一个人绝不可以忘掉自己的过去,一个如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也绝对不可以忘掉自己的起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还清楚记得侯仁之这句话。
   那是1993年,北京新门户——西客站最初选址,曾考虑利用莲花池,因为这里池水几近干枯,方便地下建筑,而且没有居民搬迁问题。但侯仁之反复建议,强调“莲花池和北京城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最终,北京市政府把西客站主楼往东北移了100多米。
   这处干涸的水池仍让侯仁之放心不下。他继续建议恢复莲花池的水源,再现历史风貌。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汪光焘很了解侯仁之为何忧心忡忡,在他的建议下,1998年4月28日下午,北京市委中心组第六次学习,邀请侯仁之做报告。面对坐在面前的高级干部,侯仁之做了《从莲花池到后门桥》的报告,直言北京城名胜保护不足,“后门桥残破的情况我感觉是挺可悲的。”这座后门桥,是北京城中轴线最初设计的起点。当时,两边石桥栏破损,水面用广告板挡起来了。侯仁之说:“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是用来遮丑的东西。”
   北京市政府后来采纳了侯仁之的建议,对莲花池进行环境治理,引什刹海水,恢复后门桥河道水上景观。
  
  开启中国“申遗”路
   同样因为侯仁之提议而保存下来的,还有历史和艺术价值极高的古迹——卢沟桥。
   这座珍贵的古桥,在上世纪80年代因保护不善,桥身遭到严重毁坏,石狮、栏板、望柱一半以上被震裂,桥墩条石有的已被腐蚀为蜂窝状……
   侯仁之当即写出《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1985年8月15日的《北京日报》上,表示“文物古迹是城市文脉的载体,丢了它们就丢了城市的记忆”。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兽力车通行。此后卢沟桥又进行过多次整修。
   而侯仁之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中国申遗第一人”称号。
   1984年,他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在与几位专门研究华盛顿城市建设的专家聊天时,第一次获知国际上有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交谈中,几位教授都说,中国历史悠久,有无数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址和著名的风景胜地,为什么不加入这个公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呢?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侯仁之回国后急忙起草了一份提案。提案写好后,他征得了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3位政协委员的联合签名,在1985年4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被采纳。
   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向年轻人敞开的61号大门
   如今,侯仁之暂时离开了居住60多个春秋的燕南园61号。20多年前,这个园子里,有诸多大师级学者:陈岱孙、冯友兰、朱光潜、林庚……
   侯仁之早年留学英国,养成了外出活动穿着西装的习惯。即使夏天,也穿上一套浅色西装,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至今记得老师侯仁之的风采。
   那是金秋时节,唐晓峰犹记得:园内阳光斜射,落叶缤纷。侯仁之带领研究生,在一处处遗迹间漫步,随走随讲。在侯仁之的讲述下,眼前的土岗、河床、废墟霎时间变成了有灵之物。而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另一教授邓辉说,后来他才逐渐懂得侯仁之的教书育人名言:“为师之道如叩钟,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侯仁之指导学生,不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
   而燕南园61号大门常向年轻人敞开,学生可以随时到家里请教。甚至在82岁时,侯仁之还兴致勃勃开了一门全校性的选修课。在电教楼的一个大教室,10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门《北京历史地理》。
   这是他最后一次站在讲台上。此后他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站上讲台了。 而往前数几十年,考入北大的全校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听侯仁之讲“历史上的北京城”。这已经是当时北大的一个惯例。
  
  一生情系北京
   从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到今天,北京已成了侯仁之真正的故乡。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很多人都生活在北京,倘若问你一个问题:“北京城有多大年纪?”你肯定回答不出。
   作为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责无旁贷,他必须回答。侯仁之经过多年艰辛的探索,终于在1990年,报出北京城的诞辰。他说:“北京建城的时间可以上溯到30个世纪以前,故1990年是北京建城3035周年。”
   被誉为“活北京”的侯仁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除了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应用到北京城市的实际建设中,对于介绍北京的历史,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激发人们热爱北京的情感,侯仁之从来都是乐而为之的。而一旦发现影响、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他就会感到痛心疾首,并且要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设法制止。正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他还十分看重北京城的水系建设,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干枯的莲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
   侯仁之先生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他说:“昔日读书的时候,对人生有白驹过隙的感叹,而今想一想自己90多年的来路,反而感觉漫长而清晰,生活是这样的起伏跌宕,路转峰回……在我85岁的时候,我曾用‘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话来自励。现在,常常是想‘奋蹄’的时候却奋不了‘蹄’。我应该感谢我的亲朋好友,特别是我的夫人张玮瑛,数十年来相濡以沫,扶我走过风风雨雨,以至于我虽不能‘奋蹄’,但还可以慢慢地走路。总之,我还要平淡充实地继续工作下去。”
  综合自《齐鲁晚报》《济南时报》
其他文献
1995年4月,有位朋友告诉我,他在农村买到一株大叶栀子,地面直径约15厘米,高度约180厘米,在裁截过程中,他征求我的意见。我认为主干笔直无变化,只有在155厘米处裁断,成活后,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脑出血(ICH)患者血肿周围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产生中的作用;研究中医出血中风闭脱证与AQP-4表达、出血量、美
目的:检测尿沉淀细胞中TMPRSS2-ETS融合基因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将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者归为前列腺癌组,经病理检查证实为BPH者归为BPH组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以十四经脉为主体、网络周布全身的一个复杂体系,是人体机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观察到与古典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基本
会议
3月12日,山西省首届兰花博览会在太原市碑林公园开展。由太原市绿化委员会和省花卉协会主办的这次博览会,共有全国各地的120余家单位和个人参加,500余盆造型各异、高洁素雅、
在机体器官功能偏离其稳定状态的条件下,针刺往往能表现出促进器官生理平衡恢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的机体状态施以同样的穴位和同样刺激参数的针刺刺激,对比观察针刺效应
目的: 动态观察脑出血(ICH)患者血浆及血肿引流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及MMP-9与出血量、NIHSS、GCS的关系,从而发现真MMP-9在ICH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的抑郁发生率及影响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相关调查问卷对我院肿瘤外科自2011年2月~2012年5月接收的30例乳腺癌化疗的患
以“绿色IT,智能应用”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于6月19日圆满落下帷幕。传播高层声音,凝聚精英智慧,引领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打造交易平台,作为国内
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尤其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常合并肺结核,使治疗变得困难。因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时,肺结核的典型临床表现在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的掩盖下变得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