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的歌德在自传《诗与真》的第二部的卷头语题有德意志格言:“一个人在青春期所企望的,老年便得到丰收。”这句歌德所注重的德意志格言阐释出了一个人在年轻时,需要有梦想和追求,有了梦想和追求后,需要不懈地坚持和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中国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阿鲁拉伙,正当壮年时,通过近30年的执着坚持和艰辛努力,他的彝文书法艺术作品展现在各种重要的书法刊物,在国内外重要的书法活动中获过奖,他的彝文书法理论文章在国内重要的书法理论刊物刊登过,他的彝文书法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风格,他的彝文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都己走向成熟,2016年他著的《彝文书法研究与彝文碑刻临摹》和《规范彝文书法字帖》两部书已经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彝文书法史上,目前还未曾有过,填补了彝族彝文书法史上的两大空白。
2016年10月,我请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阿鲁拉伙以彝文书法书写我翻译的吉狄马加的共103节的长诗《不朽者》彝文版本,阿鲁拉伙完成了我的这个请求。一来而往中,我与阿鲁拉伙有了深入的接触和了解。我到过他的家进过他书法室,他的书法室里琳琅满目的是他的彝文书法作品、书法资料、书法著作和笔墨纸砚,充满了笔墨书香的气息和氛围。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在他的《欧阳中石谈书法》一书中说到:“要成为一名书法家,当然既要能作书,又要具有相当的理论。”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不仅在书法艺术作品上卓有成就,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应该要有一定的高度。阿鲁拉伙是彝文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理论的二者兼具的大成者。
人们对名人名家传记式的发展历程想了解和感兴趣,因此,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反映出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書法理论家阿鲁拉伙的彝文书法发展历程,想让人们对彝文书法有所认识和启发,特别是对彝文书法有着兴趣和爱好的年轻人,少走一些弯路、多走些便捷。
我以采访交流的方式,通过“兴趣和爱好的兴起”、“探索和努力的融合”、“实践和总结后的再应用”及“逐步提升和走向成熟”四个方面来对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阿鲁拉伙作详细深度的了解和记述。
一、兴趣和爱好的兴起
一个人对某一样东西产生兴趣和爱好,一般都有一定的原因,因此,我好奇地问起阿鲁拉伙:“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对彝文书法产生兴趣和爱好的?”
他的回答是:“小时候受长辈们的熏陶,对彝族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见过舅舅留下的彝文手抄本。我小时生长在泸沽湖,家乡的美丽产生了“把家乡的美丽用笔画得更美丽”的愿望。所以,从初中时代就对汉文化中的诗书画感兴趣,于是借用手中的铅笔和钢笔,在用过的作业本背面凭自己的想象乱画乱写。参加工作后,终于有了用毛笔练汉文书法的机会,于是开始认真练起字来。选择练字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小接受汉字书写学习,对汉字的书写比较熟悉;二是学习工具和原料便宜一些。直到1988年后,开始陡然转向自学彝文,练习彝文书法艺术,研究彝文书法理论。”
我看到很多关于怎样开始练习书法时,书法家们总是谈到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必须从临摹名家的书法字帖开始。对练习彝文书法的当初,你是否也有过临摹?若有过,你是选择了哪些名家的书法字帖来临摹的?
他很认真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刚开始学习彝文书法的时候,找不到学习资料和名家范本,只是按照《四川规范彝文字表》凭自己的想象抄写,后来找了一些毕摩老经书来抄写,从中得到了很多彝文书写的方法和规律。从1992年参加由国家民委在西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彝文书法比赛以后,千方百计寻找彝文碑刻资料、老经书手抄本来进一步临摹和学习,正式开始步入学习和探索阶段。”
在他的回答中他提到让我比较敏感的彝文书写的方法和规律,因此我对他说:“这些彝文书写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具体的说出来听听吗?”
他通过自己的书写经验,与汉文书法相比较的方式回答了我的提问:“我用竹笔抄录了一百多部彝文经书,从中获得了传统彝文书写的方法和规律。我把彝文字的笔画归纳为:直、折、圆、弧、绕五类。其中,传统的书写方法是:‘从上到下书写,从左到右排列,顺时针旋转九十度阅读’,也印证了史书上‘左翻文字’的记载。在起笔、收笔和运笔上与汉文书写不同,主要区别于:起笔不用逆锋,收笔不用回锋,用顺锋起笔和顺锋收笔,笔画有直有曲,运笔有直行和曲行,转折有直转和曲转。所以在起、运、收笔上,与汉文书法不同。传统的彝文书法落款是以正文出现,主要描述‘记述事件中’的环境、场面、投入和记录者心情等。”
老的彝文经书容易找到,但是碑刻彝文我还没有见过,他在回答我的提问中提到了借用彝文碑刻和老经书来临摹学习彝文书法,因此,我问起了这些碑刻和老经书从哪里找来?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临摹训练?
“有部分彝文经书是从老毕摩手中借来传抄,有部分经书是从朋友的收藏中借来传抄,有部分经书是从舅舅家拿来的。至于碑帖都是朋友们传来的照片,通过复制、放大、描摹等手段来借助学习和临摹。其中,我曾经临摹过的彝文碑刻有:千岁衢碑记、水西大渡河建石桥碑记、拦龙桥碑记、成化钟铭文等。”从他的回答中,特别是碑帖部分,还通过跨地域、跨省份才获得,并且通过好几道的技术手段处理后,才能进行临摹,实属不易。
二、探索和努力的融合
我在想,自一个民族文字的开始,也就开始了这个民族文字的书写,随之也应该就开始了这个民族文字的书法艺术。可是在彝文书法史上,没有对彝文字书写的规律和方法作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需要当代彝文书法家们去艰辛地探索和努力,因此,我向他问起对这方面他是怎样进行探索和努力一事。
他的回答是:其实,我探索彝文书法艺术用的时间很长,可以说是漫长了。当初选择探索彝文书法艺术也是一个偶然的想法,“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为这个世界做点事。既然想做一点事,就必然要选择做什么事”,就这样开始选择了“学习彝文书法艺术,研究彝文书法理论”。由于受汉文书法艺术的启发,在学习中产生了一个偶然的念头“汉字历经几千年书写,形成了汉字书法艺术,彝文也历经了几千年的书写,为什么不能成为书法艺术”,就是这个偶然的念头,让我探索起彝文书法艺术。 说起探索,只是一个词,做起探索,就不是一个词那么简单了。但我始终坚信,彩虹总是出现在风雨后。还记得那是1988年的春天,从偶然想起的那个瞬间开始,提起毛笔试着练习彝文书法,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为了让自己尽快应用“悬笔书写”,借助“背沙袋练轻功”的经验,在手背上增加一块钢板来练习“悬笔书写”。也用过自制铁管毛笔用于练字,现在想起来这种方法不可取。当初练字用的纸都是报纸,一是当时自己的经济能力买不起纸来练字;二是县上买不到练字的纸;三是自己也不瞳用什么纸来练习书法。
说实在话:为了学习和探索彝文书法艺术,费尽心思,也走了不少弯路。由于前面没有现成的书法学习范本和理论指引,只好自己去寻找有关学习的范本和研究的资料。也为了研究彝文书法理论,翻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和近代彝文教科书。结果发现,彝文书写理论自古没形成体系没有形成专著只零散断续的在教与学的口述中传承。于是自己开始边学习边收集彝文书写口传经验,也借助对汉文书法的学习经验和汉文书法理论的学习,有意识的收集彝文书写经验、书写传承的口述等,为研究彝文书法艺术理论奠定基础。为了学习和研究彝文书法艺术,我曾经参加“中国书法函授北京第二分校”学习,也参加过“彝语培训班”学习,同时到很多彝族地区考察过“关于彝文书法发展和现状”情况,为自己后来的研究增添了信心。
三、实践和总结后的再应用
从哲学的角度,一切的知识都来自于实践经验,一切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书法也不例外。之所以,我向他问起了他对彝文书法的实践和总结的感受有哪些。
他通过一阵回想后一一地向我道来:从1999年开始,把收集到的彝文书写口传资料、自己的书写体会、初步总结出的经验等,与汉文书法理论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并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再次应用到实际书写创作中去实践,然后对初稿进行再次修改。
到2005年,根据自己对彝文书法艺术的认识、对彝族地区彝文书写传承情况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再次探索起如何来传播彝文书法艺术和宣传彝文书法理论的问题。于是筹划起以“举办个人彝文书法展览”的方式,选择大学彝文系为传播的渠道,开始传播彝文書法艺术和宣讲彝文书法理论。后来在盐源县、宁蒗县、凉山州图书馆、西昌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地举办了“个人彝文书法展览”,也在部分学校组织了“彝文书法讲座”,并在电视台作了大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彝文书法艺术以及彝文书法理论。
四、逐步提升和走向成熟
我在诗歌创作中体会到,突破与转化的问题,是提升与走向成熟的问题。说来简单,做来很难。我想,艺术都有相通之处,文学艺术如此,书法艺术亦然。因此,我对他说:“想听听你的彝文书法艺术还是彝文书法理论,通过怎样的突破与转化,逐步得到提升和走向成熟?”
他好像不加思考如数家珍般地向我的提问娓娓道来:从2006年开始,通过个人彝文书法展览,有很多专家和爱好者向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仔细琢磨、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自己的彝文书法开始步入提升形成个人的风格,使所研究的彝文书法理论逐步走向体系化。
从2009年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文书法项目传承人”以后,又策划起出版《彝文书法理论研究》《彝文碑刻临摹》《彝文书法字帖》《中国彝文书法专刊》《个人彝文书法集》《当代彝文书法优秀作品集》等书籍。同时,筹划创办“彝文书法培训班”、“彝语文培训班”等。后来在盐源县和云南宁蒗县分别举办了彝文书法培训班和彝语文培训班,也出版了《彝文书法研究与彝文碑刻临摹》《规范彝文书法字帖》。特别是2014年参加文化部举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与传承”和世界文字书艺协会举办的“韩国第十一、十二、十三届直指世界文字书艺大赛”以后,得到了很多媒体的报道,难免产生一些责任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动力,自己的彝文书法也逐步走向成熟。”
在我的感受和理解中,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表现在这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已经形成相对的沉稳和定型,一个人的某类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成熟应该表现在这个人的某类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已经形成自我风格和自成体系。我没有系统的读过他的彝文书法理论,但通过他打印送给我的用毛笔书写的不同字体的彝文书法字贴上看来,他书写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字符结构已经相当规范、稳定、已显功力。从他的行体彝文书法艺术作品上看来,笔法自如、不拘一格、行云流水、变化多样、错落有致,显示出了一种书法艺术的美,欣赏过后,的确给人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但我还是想听听他对他的彝文书法艺术和彝文书法理论的成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此我向他作了提问。
从他的表隋中看来他也认司我的看祛,他面带笑容,显得有些兴奋地回答:“‘站在伟人的肩膀上你才会有高度’,这句话说的很好。我的彝文书法艺术作品的风格和彝文书法理论的体系,都是在对前人墨迹的学习、临摹和经验总结上得到提升和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用笔、运笔、起笔、收笔、结构、章法、布局、落款等方面。所创作出的作品,能够以美学角度来审视,给人以美的享受。”
每当他提到书法的“美”字时,在我的感觉中:文学的美体现在美的语感上,雕塑的美体现在取掉多余的部分后的朴素立体上,绘画的美体现在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的完美结合,舞蹈的美体现在体型与动作协调运动的美上,音乐的美体现在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上。我想问问,那么,书法的美,特别是彝文书法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他从美学的角度开始回答起了我的提问:“美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实用与审美的价值,彝文书法美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与动态美在书家大脑中反映的产物,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它是一种净化了的线条美,线条的张弛开阔,笔势奔腾飞舞富有无比的魅力,它以一种抽象、纯粹的形态表现了美学的精化。彝文字是具有生命的形体,因此,彝文书法艺术就是一种把文字加以美化的艺术。早在彝文诞生时,就孕育了美的因素,其象形文字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这就是艺术造形的基础,也是彝文书法艺术的萌芽。
诗贵含蓄、书贵藏锋、书法之妙、妙在曲折、多姿多态,如一览无余,则索然寡味。彝文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局部多样与全部统一,构成完美体系,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忽视法度,没有点线运用的法则和前人运笔经验就不可能创作出美的书法作品。彝文书法刨作就是对美的追求、传播和创造。在创作过程中,先有自己的燃烧,才能感动别人,引起共鸣。彝文书法创作就是民族心灵的写照,故是民族艺术美与心灵美和谐的统一。”
五、结语
歌德坚信,并且也实现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所企望的,老年便得到丰收。”的德意志格言。歌德在晚年时,创作出了最有代表性的杰作《威廉·迈斯特》和不朽的诗剧《浮士德》。
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阿鲁拉伙,凭着他聪明的感悟能力、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执着努力的精神,还在年轻的时候他的彝文书法艺术多次获过大奖,他的书法艺术作品已跨国参展,他的书法理论已自成体系,并出版了个人创作和撰写的《规范彝文书法字帖》和《彝文书法研究与彝文碑刻临摹》两部专著,开创了彝文书法史上的先河,他的彝文书法著作的成果,像一座高峰一样矗立在了彝文书法史上。我在期待,充满着希望地期待,随着时间、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随着功力与审美的不断提升,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阿鲁拉伙,在中国民族书法,甚至在国际民族书法的领域上,更能书写出更加优秀的彝文书法艺术作品和彝文书法理论著作。
责任编辑:李慧
中国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阿鲁拉伙,正当壮年时,通过近30年的执着坚持和艰辛努力,他的彝文书法艺术作品展现在各种重要的书法刊物,在国内外重要的书法活动中获过奖,他的彝文书法理论文章在国内重要的书法理论刊物刊登过,他的彝文书法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风格,他的彝文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都己走向成熟,2016年他著的《彝文书法研究与彝文碑刻临摹》和《规范彝文书法字帖》两部书已经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彝文书法史上,目前还未曾有过,填补了彝族彝文书法史上的两大空白。
2016年10月,我请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阿鲁拉伙以彝文书法书写我翻译的吉狄马加的共103节的长诗《不朽者》彝文版本,阿鲁拉伙完成了我的这个请求。一来而往中,我与阿鲁拉伙有了深入的接触和了解。我到过他的家进过他书法室,他的书法室里琳琅满目的是他的彝文书法作品、书法资料、书法著作和笔墨纸砚,充满了笔墨书香的气息和氛围。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在他的《欧阳中石谈书法》一书中说到:“要成为一名书法家,当然既要能作书,又要具有相当的理论。”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不仅在书法艺术作品上卓有成就,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应该要有一定的高度。阿鲁拉伙是彝文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理论的二者兼具的大成者。
人们对名人名家传记式的发展历程想了解和感兴趣,因此,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反映出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書法理论家阿鲁拉伙的彝文书法发展历程,想让人们对彝文书法有所认识和启发,特别是对彝文书法有着兴趣和爱好的年轻人,少走一些弯路、多走些便捷。
我以采访交流的方式,通过“兴趣和爱好的兴起”、“探索和努力的融合”、“实践和总结后的再应用”及“逐步提升和走向成熟”四个方面来对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阿鲁拉伙作详细深度的了解和记述。
一、兴趣和爱好的兴起
一个人对某一样东西产生兴趣和爱好,一般都有一定的原因,因此,我好奇地问起阿鲁拉伙:“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对彝文书法产生兴趣和爱好的?”
他的回答是:“小时候受长辈们的熏陶,对彝族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见过舅舅留下的彝文手抄本。我小时生长在泸沽湖,家乡的美丽产生了“把家乡的美丽用笔画得更美丽”的愿望。所以,从初中时代就对汉文化中的诗书画感兴趣,于是借用手中的铅笔和钢笔,在用过的作业本背面凭自己的想象乱画乱写。参加工作后,终于有了用毛笔练汉文书法的机会,于是开始认真练起字来。选择练字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小接受汉字书写学习,对汉字的书写比较熟悉;二是学习工具和原料便宜一些。直到1988年后,开始陡然转向自学彝文,练习彝文书法艺术,研究彝文书法理论。”
我看到很多关于怎样开始练习书法时,书法家们总是谈到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必须从临摹名家的书法字帖开始。对练习彝文书法的当初,你是否也有过临摹?若有过,你是选择了哪些名家的书法字帖来临摹的?
他很认真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刚开始学习彝文书法的时候,找不到学习资料和名家范本,只是按照《四川规范彝文字表》凭自己的想象抄写,后来找了一些毕摩老经书来抄写,从中得到了很多彝文书写的方法和规律。从1992年参加由国家民委在西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彝文书法比赛以后,千方百计寻找彝文碑刻资料、老经书手抄本来进一步临摹和学习,正式开始步入学习和探索阶段。”
在他的回答中他提到让我比较敏感的彝文书写的方法和规律,因此我对他说:“这些彝文书写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具体的说出来听听吗?”
他通过自己的书写经验,与汉文书法相比较的方式回答了我的提问:“我用竹笔抄录了一百多部彝文经书,从中获得了传统彝文书写的方法和规律。我把彝文字的笔画归纳为:直、折、圆、弧、绕五类。其中,传统的书写方法是:‘从上到下书写,从左到右排列,顺时针旋转九十度阅读’,也印证了史书上‘左翻文字’的记载。在起笔、收笔和运笔上与汉文书写不同,主要区别于:起笔不用逆锋,收笔不用回锋,用顺锋起笔和顺锋收笔,笔画有直有曲,运笔有直行和曲行,转折有直转和曲转。所以在起、运、收笔上,与汉文书法不同。传统的彝文书法落款是以正文出现,主要描述‘记述事件中’的环境、场面、投入和记录者心情等。”
老的彝文经书容易找到,但是碑刻彝文我还没有见过,他在回答我的提问中提到了借用彝文碑刻和老经书来临摹学习彝文书法,因此,我问起了这些碑刻和老经书从哪里找来?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临摹训练?
“有部分彝文经书是从老毕摩手中借来传抄,有部分经书是从朋友的收藏中借来传抄,有部分经书是从舅舅家拿来的。至于碑帖都是朋友们传来的照片,通过复制、放大、描摹等手段来借助学习和临摹。其中,我曾经临摹过的彝文碑刻有:千岁衢碑记、水西大渡河建石桥碑记、拦龙桥碑记、成化钟铭文等。”从他的回答中,特别是碑帖部分,还通过跨地域、跨省份才获得,并且通过好几道的技术手段处理后,才能进行临摹,实属不易。
二、探索和努力的融合
我在想,自一个民族文字的开始,也就开始了这个民族文字的书写,随之也应该就开始了这个民族文字的书法艺术。可是在彝文书法史上,没有对彝文字书写的规律和方法作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需要当代彝文书法家们去艰辛地探索和努力,因此,我向他问起对这方面他是怎样进行探索和努力一事。
他的回答是:其实,我探索彝文书法艺术用的时间很长,可以说是漫长了。当初选择探索彝文书法艺术也是一个偶然的想法,“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为这个世界做点事。既然想做一点事,就必然要选择做什么事”,就这样开始选择了“学习彝文书法艺术,研究彝文书法理论”。由于受汉文书法艺术的启发,在学习中产生了一个偶然的念头“汉字历经几千年书写,形成了汉字书法艺术,彝文也历经了几千年的书写,为什么不能成为书法艺术”,就是这个偶然的念头,让我探索起彝文书法艺术。 说起探索,只是一个词,做起探索,就不是一个词那么简单了。但我始终坚信,彩虹总是出现在风雨后。还记得那是1988年的春天,从偶然想起的那个瞬间开始,提起毛笔试着练习彝文书法,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为了让自己尽快应用“悬笔书写”,借助“背沙袋练轻功”的经验,在手背上增加一块钢板来练习“悬笔书写”。也用过自制铁管毛笔用于练字,现在想起来这种方法不可取。当初练字用的纸都是报纸,一是当时自己的经济能力买不起纸来练字;二是县上买不到练字的纸;三是自己也不瞳用什么纸来练习书法。
说实在话:为了学习和探索彝文书法艺术,费尽心思,也走了不少弯路。由于前面没有现成的书法学习范本和理论指引,只好自己去寻找有关学习的范本和研究的资料。也为了研究彝文书法理论,翻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和近代彝文教科书。结果发现,彝文书写理论自古没形成体系没有形成专著只零散断续的在教与学的口述中传承。于是自己开始边学习边收集彝文书写口传经验,也借助对汉文书法的学习经验和汉文书法理论的学习,有意识的收集彝文书写经验、书写传承的口述等,为研究彝文书法艺术理论奠定基础。为了学习和研究彝文书法艺术,我曾经参加“中国书法函授北京第二分校”学习,也参加过“彝语培训班”学习,同时到很多彝族地区考察过“关于彝文书法发展和现状”情况,为自己后来的研究增添了信心。
三、实践和总结后的再应用
从哲学的角度,一切的知识都来自于实践经验,一切的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书法也不例外。之所以,我向他问起了他对彝文书法的实践和总结的感受有哪些。
他通过一阵回想后一一地向我道来:从1999年开始,把收集到的彝文书写口传资料、自己的书写体会、初步总结出的经验等,与汉文书法理论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并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再次应用到实际书写创作中去实践,然后对初稿进行再次修改。
到2005年,根据自己对彝文书法艺术的认识、对彝族地区彝文书写传承情况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再次探索起如何来传播彝文书法艺术和宣传彝文书法理论的问题。于是筹划起以“举办个人彝文书法展览”的方式,选择大学彝文系为传播的渠道,开始传播彝文書法艺术和宣讲彝文书法理论。后来在盐源县、宁蒗县、凉山州图书馆、西昌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地举办了“个人彝文书法展览”,也在部分学校组织了“彝文书法讲座”,并在电视台作了大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了彝文书法艺术以及彝文书法理论。
四、逐步提升和走向成熟
我在诗歌创作中体会到,突破与转化的问题,是提升与走向成熟的问题。说来简单,做来很难。我想,艺术都有相通之处,文学艺术如此,书法艺术亦然。因此,我对他说:“想听听你的彝文书法艺术还是彝文书法理论,通过怎样的突破与转化,逐步得到提升和走向成熟?”
他好像不加思考如数家珍般地向我的提问娓娓道来:从2006年开始,通过个人彝文书法展览,有很多专家和爱好者向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仔细琢磨、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自己的彝文书法开始步入提升形成个人的风格,使所研究的彝文书法理论逐步走向体系化。
从2009年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文书法项目传承人”以后,又策划起出版《彝文书法理论研究》《彝文碑刻临摹》《彝文书法字帖》《中国彝文书法专刊》《个人彝文书法集》《当代彝文书法优秀作品集》等书籍。同时,筹划创办“彝文书法培训班”、“彝语文培训班”等。后来在盐源县和云南宁蒗县分别举办了彝文书法培训班和彝语文培训班,也出版了《彝文书法研究与彝文碑刻临摹》《规范彝文书法字帖》。特别是2014年参加文化部举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与传承”和世界文字书艺协会举办的“韩国第十一、十二、十三届直指世界文字书艺大赛”以后,得到了很多媒体的报道,难免产生一些责任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动力,自己的彝文书法也逐步走向成熟。”
在我的感受和理解中,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表现在这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已经形成相对的沉稳和定型,一个人的某类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成熟应该表现在这个人的某类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已经形成自我风格和自成体系。我没有系统的读过他的彝文书法理论,但通过他打印送给我的用毛笔书写的不同字体的彝文书法字贴上看来,他书写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字符结构已经相当规范、稳定、已显功力。从他的行体彝文书法艺术作品上看来,笔法自如、不拘一格、行云流水、变化多样、错落有致,显示出了一种书法艺术的美,欣赏过后,的确给人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但我还是想听听他对他的彝文书法艺术和彝文书法理论的成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为此我向他作了提问。
从他的表隋中看来他也认司我的看祛,他面带笑容,显得有些兴奋地回答:“‘站在伟人的肩膀上你才会有高度’,这句话说的很好。我的彝文书法艺术作品的风格和彝文书法理论的体系,都是在对前人墨迹的学习、临摹和经验总结上得到提升和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用笔、运笔、起笔、收笔、结构、章法、布局、落款等方面。所创作出的作品,能够以美学角度来审视,给人以美的享受。”
每当他提到书法的“美”字时,在我的感觉中:文学的美体现在美的语感上,雕塑的美体现在取掉多余的部分后的朴素立体上,绘画的美体现在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的完美结合,舞蹈的美体现在体型与动作协调运动的美上,音乐的美体现在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上。我想问问,那么,书法的美,特别是彝文书法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他从美学的角度开始回答起了我的提问:“美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实用与审美的价值,彝文书法美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与动态美在书家大脑中反映的产物,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它是一种净化了的线条美,线条的张弛开阔,笔势奔腾飞舞富有无比的魅力,它以一种抽象、纯粹的形态表现了美学的精化。彝文字是具有生命的形体,因此,彝文书法艺术就是一种把文字加以美化的艺术。早在彝文诞生时,就孕育了美的因素,其象形文字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这就是艺术造形的基础,也是彝文书法艺术的萌芽。
诗贵含蓄、书贵藏锋、书法之妙、妙在曲折、多姿多态,如一览无余,则索然寡味。彝文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局部多样与全部统一,构成完美体系,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忽视法度,没有点线运用的法则和前人运笔经验就不可能创作出美的书法作品。彝文书法刨作就是对美的追求、传播和创造。在创作过程中,先有自己的燃烧,才能感动别人,引起共鸣。彝文书法创作就是民族心灵的写照,故是民族艺术美与心灵美和谐的统一。”
五、结语
歌德坚信,并且也实现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所企望的,老年便得到丰收。”的德意志格言。歌德在晚年时,创作出了最有代表性的杰作《威廉·迈斯特》和不朽的诗剧《浮士德》。
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阿鲁拉伙,凭着他聪明的感悟能力、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执着努力的精神,还在年轻的时候他的彝文书法艺术多次获过大奖,他的书法艺术作品已跨国参展,他的书法理论已自成体系,并出版了个人创作和撰写的《规范彝文书法字帖》和《彝文书法研究与彝文碑刻临摹》两部专著,开创了彝文书法史上的先河,他的彝文书法著作的成果,像一座高峰一样矗立在了彝文书法史上。我在期待,充满着希望地期待,随着时间、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随着功力与审美的不断提升,彝族青年著名彝文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阿鲁拉伙,在中国民族书法,甚至在国际民族书法的领域上,更能书写出更加优秀的彝文书法艺术作品和彝文书法理论著作。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