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适时绽放

来源 :四川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内涵极其丰富,但其核心是德育.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是“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我力求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落实德育的实效性.主要途径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结合语文教学的其他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和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诗意渗透这一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讲述了制氧机空气净化系统的改进情况和改进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分析.其认为:净化系统改进工作,花费很小,收到效果明显.不但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并保证了气体的销售需要,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
朱小蔓教授曾说:新的德育教育是渗透德育.她认为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独吃盐,而必须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吸收;我们在吸收盐的时候,是看不见盐本身的,因为
文以载道,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画面与选文,本身就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德育因素,闪耀着沁人心脾的育人光芒.通过研读教材,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挖掘德育素材,寻找德育点.一、
会议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教材中入选的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学生从中既能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母语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