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在墙上的钉子户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9日下午,八个 “食指党”,一起拥入上海小南门的一处院子里。他们从上海杨浦、徐汇、长宁等地赶来,有戴着眼镜的小伙子、搽着香水的女郎、斜挎着小包的上班族,他们举着iPhone、佳能、奥林巴斯相机,长枪短炮,齐齐对准破败的一面墙,咔嚓、咔嚓。
  这面墙上刻畫着一幅女人的面部肖像。女人称不上漂亮,头发凌乱,像是在风中吹过,但根根分明;她的鼻头两边有很深的皱纹,眼袋略微垂了下来,一双眼睛俯视着前方。
  夕阳的余晖洒在墙头,从侧面残垣上投下的阴影把墙面分成两半,明暗交界线几乎一一对应地沿着畫中人的侧面轮廓泻下来。
  这群“食指党”的“带头大哥”Herrick称之为“废墟的面孔”,他拍下的这张图被他的同伴“夏洛特”称为“人像和影子的对话”。
  “唉,”一同前来的Sara说,“只是,不知畫中人身在何处。”
  
  畫中人
  畫中人就住在这幅畫的后面。此刻,她正在用一双筷子搅拌碗里的鸡蛋,准备给两岁半的儿子做蒸蛋。
  她是李海英,今年44岁。22年前,她从河南来到上海,跟随父母打工;3年前,她嫁给了一个上海男人,就生活在被拆迁折磨了10年的房子里。
  这是处没有拆完的院子,三面被高档住宅楼环抱着,靠近黄浦江南外滩。院子的门口就是小南门地铁站,南接王家码头路,从这里建起的高楼上可以望见璀璨的东方明珠。院子里到处是断壁残垣,低矮破败的楼房上还搭着摇摇欲坠的木板,弯曲、狭窄的弄堂过道两边,一根根晾衣竿分别架在两户人家的窗台上,男人低着头、弯着腰躲避晾衣竿上迎风招展的五颜六色的衣服,一不小心,他的脸就会扑上正在晾晒的小孩的尿布或是女人的内衣。
  这是老上海留下的印记。
  十年来,李海英房子周围就开始被拆,现在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钉子户”。去年九月,这里发生过一次激烈的冲突,“几卡车的拆迁队,带着铲土机拥上来”,李海英回忆说,自己站在前面挡住:“你先轧死我好了!”
  她一家八口人,就挤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阴暗、低矮,抬手就可以触摸到房顶;连接二楼的楼梯陡峭而狭窄,台阶大约15厘米,容不下一只脚。
  “不过,周围人搬走之后,我家面积大了许多。”李海英大笑,“家虽然小,但五脏俱全。”
  “这是我家的车库”,她指着已经被拆掉的邻居家的一间房子,只剩下两面墙,天花板就是蓝天,停放着两辆自行车;“这是我家的菜地”,两平方米不到的长方形菜地,六根小青菜和可以数得着的韭菜;“这是我家的杂物房”,一个婴儿澡盆,七八个已经没有水的5升矿泉水塑料桶被一根绳子拴着,门上挂着风干的咸鱼、咸鸡,“我老公的厨艺是一流的”,她得意地说;“喏,那是茶室。”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压根就是屋外的一块空地嘛。
  “来了客人,我就搬两个凳子坐在外面晒太阳,喝茶。”李海英越说,笑声越大。
  不过,她对近半个月络绎不绝的围观者并不感兴趣。为此,她特意戴上一顶帽子,对一位中年男人说:“我也不知道畫中人是谁。和我很像?不会吧。”
  她对记者也心存戒备,去年闹得最凶的那次,她打过报社的热线,没有人理她。一位上海的老记者两周前来拜访她,她冷冷地说:“记者的笔,是可以杀人的。”这位老记者非常震惊。正巧,他随身带了一本《南方人物周刊》,上面刊登了他拍摄的一组照片,记载了在上海动迁中的冲突和悲喜剧。李海英翻了几页,抬头盯住他:“真是你拍的?”
  她站在自己的畫像前,与自己合了一张影。
  渐渐地,她开始逐渐能理解,为何那么多人对墙上的她如此感兴趣。唉,都是一个葡萄牙小伙子的突然造访带来的。
  
  “拆墙者”
  “好像是2月3日下午,两个外国人,一男一女,还有一个翻译来到我家。他们说自己是艺术家,在这附近转了转,最后选了我家这堵墙,想作一幅畫,问我们行不行。 我觉得这墙破破烂烂的,也没啥,就同意了。”李海英回忆道,“他们接下来说,需要一个人做原型,想给我婆婆拍张照片,我婆婆说自己长得不好看,坚决不同意。我觉得艺术家也不容易,就说‘拍我吧’。”
  后来,李海英知道这个年轻的外国小伙子叫Vhils, 24岁,“很帅,一看就知道不是美国人,肯定是欧洲人。电视上都是那么演的:满脸胡子、双眼皮、大眼睛、白皮肤。”
  生于葡萄牙里斯本的Vhils善于用非比寻常的手法来搞创作:他用酸液或漂白水,腐蚀在木头、旧报纸、旧海报或者捡来的木板上作畫;他还善于使用锤子、凿子还有机械钻顺着镂花模样敲打墙面。总之,他善于“在破坏中创作”。
  Vhils将在3月底在上海做个展,而他这次来上海是为了“采风”,到处走访寻找合适的创作对象。在此之前,Vhils曾在莫干山路50号租下了比利时人Christophe Demaitre的工作室。莫干山路50号一带是上海的最大的艺术区,也是在那里,Vhils在“全上海最大的涂鸦墙”上面,用锤子和凿子留下一件“拆墙”杰作,并且刻上了他的签名。
  当然,直到Vhils带着锤子和凿子来“拆”她家的墙之前,李海英都不知道这个艺术家何许人也。
  艺术家做事很有计划性:2月4日下午5、6点钟,他再次来到小南门,安排了一位“导演”为李海英拍照,Vhils要“抓住她的一瞥”;2月5日傍晚,他带着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三顾李家。
  “他选了一张照片给我看,我说‘I like it’。”李海英会一点点英文,“那个艺术家借了我家的电,把我的照片投影在墙上,然后用我也没见过的黑色的笔在墙上描我的轮廓。一直干到晚上8、9点钟才干完。他们还问我有没有午睡的习惯,我说有。我觉得挺奇怪的,不就是畫畫吗?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有原因的,他很有礼貌。”
  因为,锤子要登场了。李海英见识过锤子的威力,拆迁队来拆房有时候会抡起它;不过,Vhils这把锤子小巧、精致得多,它也是来破坏的,是一种善意的破坏。
  2月7日下午3、4点钟,当天气温0-3摄氏度,偏北风5-6级。Vhils带着5、6个外国人和一个中文翻译来到了李海英家。拿锤子的人脱掉了外套,只穿着一件T恤。Vhils拿起锤子和凿子,在墙上小心翼翼地敲打起来,另一个“拆墙者”在旁边一间公共厕所的外墙上,则在凿另外一幅肖像。
  “我正好出门买东西,看见五六个老外在敲打墙。我还以为是民工来拆房子的。我说‘你们不要动’!”这个院子的拆迁户梅女士说,“李海英跟我说,没事,这是艺术家。我当时觉得很无聊,他们闲着没事干了。现在觉得还挺好看的。”
  
  被遗弃和丢弃的
  这幅肖像立刻成了上海的新景点,由于这个拆迁户的存在,甚至得到了比Vhils在M50等艺术区创作的作品更多的关注,每天都有一拨一拨的人来围观、拍照。
  “你觉得这幅畫什么地方吸引你?”我问Herrick。
  “我觉得,我们在城市的发展中少了一些对人性的关怀,而这幅肖像帮我们找回了。”Herrick说。
  这句话击中了Vhils的本意。“我试图表现城市中的人性,尤其是在被抛弃的地方,”Vhils在2月21日凌晨答复本刊记者的邮件中说:
  “我喜欢将普通老百姓纳入畫像,我的作品以普通人为原型,并尽量让旁观者从这个普通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在这个时代,这些旁观者也同样生存艰难。个体身上有挖掘不尽的素材,我们都一样,都是普通英雄,那么的默默无闻,在生活的海洋里苦苦挣扎。”
  在以李海英为原型的这幅作品中,Vhils特意剥离了墙壁表面的涂层,保留更深更原始的砖块、水泥,借以“表现一些被我们遗忘和丢弃的东西”。
  “这些遗失的记忆让今日的我们更完整。当今生活的步履过于匆忙,一路走来,我们遗失了太多的东西,而我就是尽量凸显这种衰颓的诗意。”Vhils說。
  Vhils走之前,给李海英做了一个三四分钟的录像采访。
  “他们问我,你对城市的看法是什么?我说,城市的基调应该是文明与和谐。最后他们问我将来有何打算,我说没啥打算,就是照顾好家人,我的孩子还小,家里还有老人,离开家没有安全感。”李海英说。
  尽管她的房子面临拆迁,但李海英依然努力地向国际友人展示积极的一面。她爱上海,她不说自己是河南人,她说着流利的上海话,住在1930年代夫家传承下来的老房子里,更重要的是她的丈夫、孩子和家人就在这座城市。“我觉得党和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就是个别人在抹黑政府的形象。国庆60周年的时候,我坐在电视机前看国庆大典,内心很激动,我也经常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觉得国家强大起来挺不容易。”
  Vhils也许不会理解生活在当下中国一个“钉子户”的真实感受。在他的祖国葡萄牙,行政部门的任何征收行为都要受1991年颁行的《征收法典》八编九十八个条款的约束,“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对被征收人的私权保护”。
  对于中国互联网上对这幅作品的解读和诠释,Vhils也看到了。在他看来,“与李女士的碰面是一个质朴而美好的邂逅。这就是一幅她的艺术肖像,我想抓住她的一瞥,然后刻在墙上,如此而已。尽管我看到了人们对我的作品的不同解读和观点,但我不想评判。我是一个过客”。
  这个“过客”还会再来上海的,而且他说还要和李海英一起合影。不过,这幅肖像和不断前来的围观者显然已经引起了拆迁部门的注意。就在2月19日下午,四个穿夹克的人在远处眺望这幅畫,其中一个人做出了“锤子击打凿子”的手势。
  “他们就是动迁组的人,肯定又在打什么主意了。”拆迁户说。
  可是,当Vhils春天再来的时候,如果发现他的作品不见了,他该到哪里和李海英合影,以兑现他的承诺呢?
  
  上海王家码头路磨坊弄26弄3号,李海英在自己的畫像前,断垣残壁就是她的家。
其他文献
《爱在午夜降临前》剧照。男女主角伊桑·霍克(饰演杰西)和朱莉·德尔佩(饰演席琳)这一次成老夫老妻了。   前几天,一女性朋友怒不可遏地说:“我再也不坐火车了!”问缘由,原来她在火车上遇到一个男人,不停地向她搭讪,问她有无男友,哪里工作,平时爱好,最后居然问她电话,忍无可忍下她逃离了那节车厢。笑问:有男人搭讪证明你有魅力难道不开心?怒答:那男人上车时就带了个小朋友叫他爸爸……抛开题外话,还是来说说最
王建房终于在西安音乐厅开成了演唱会。  西安地下摇滚乐队的根据地——酒吧。  郁闷时,王建房驱车前往位于西安中心的古城墙。  王建房说话时带着浓重的乡音,有一种刚才还在田里干活的感觉。刘海很长,快要扎到眼睛,乍一眼看过去几乎让人想起Beatles的经典装扮。1989年,一位鼓手拿到一张翻录的录音带给王建房,他听完觉得有些困惑,因为那种感觉说不清是好还是不好,最直接也是最本能的感受就是兴奋。后来才知
采访对象:约翰尼·博尔,Hotel Raas 投资方之一  建筑团队:The Lotus Praxis Initiative  曾获奖项:2011年世界建筑节(WAF)“度假类建筑”奖,2012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金奖古堡复活记  在印度中央的塔尔沙漠中,有一座历史五百多年的小城久德普(Jodhpur)。它的中心是座一百多米高的山峰,矗立着跟小城一样年纪的梅兰加尔皇宫(Mehrangarh F
有一个段子:朋友聚会,甲问:“林书豪和iPhone有什么共同之处?”乙答:“台湾人提供零部件组装。”丙:“美国拥有知识产权。”丁:“在大陆很有市场。”  “林来疯”(Linsanity)开始席卷全球的时候,《福布斯》曾对林书豪的个人品牌价值进行过估算,预计其个人身价已达到了1400万美元,并吸引了众多大陆和台湾企业的关注。  这也同时让林书豪从纽约尼克斯转投休斯顿火箭,成为了今夏最热门的转会新闻之
救灾如何形成合力?  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0年的玉树地震再到现在的雅安地震,我见证了民间赈灾力量的壮大,但始终无法与政府主导的救助力量成为合力。  在玉树的救灾前期,最不知疲倦投入救灾的,恐怕是僧人。  玉树公安局某藏族处长告诉我,喇嘛在救灾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光阿坝某寺就来了1千多个喇嘛,不住帐篷,晚上睡车里,白天扛锹去几十公里外的牧区救人,那些地方救灾前期部队根本顾不上。  玉树地
尽管铁道部作为一家政府机构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正部级”的行政级别,还是让人体会到铁老大的威严。所有的担忧都来自,作为一家垄断企业,它会不会像中石油中石化一样涨多跌少?  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诸多的预兆。比如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说了,铁路票价应由有关部门加强监督,但作为铁路总公司,企业应有相对的经营自主权。而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的态度更加直截了当:“铁路今后的调价,客运和货运是要
8月3日,吴成章在上海浦东机场接受完采访、拍摄后,被引入特别通道,登上英航的宽体客机。他进入商务舱,重回伦敦,去观摩奥运。今年,他已88岁。  64年前的7月,荷兰航空的“霸王号”飞机,也曾载着吴远涉重洋降落在伦敦地界。那一年,他才24岁,是代表中国出征奥运的篮球国手。  年轻气盛的吴望一眼泰晤士河,竟曾说:伦敦没有一幢像上海国际饭店那样高大的大厦。  由留存下来的相片看,在克林顿体育馆,他穿着南
阿布扎比 Abu Dhabi  嫁妆太高,吓跑想结婚的男人  按照传统观念来说,一个阿联酋女人要是过了30岁还没结婚,她基本上就已经错过婚姻的渡轮了。最新的数据显示,在30岁以上的阿联酋女人里,只有四成左右步入了婚姻。“这非常令人担忧,”阿联酋联邦国民议会议员沙德·阿尔基比说,他认为这可能令国家人口结构进一步恶化——阿联酋目前有超过800万人口,但只有95万是他们的本国公民,其他都是外国人。而在这
在新奥尔良,有相当大比例的房屋是荒废着没人居住的,不利于城市治安。Code for America的成员为这个城市打造了一个叫做BlightStatus(荒废状态查询)的应用程序,居民们可以通过这个程序来查看及更新自己家附近房子的居住状况。极客版维和部队  Code for America的创始缘于一次偶然的对话。  它的创始人詹妮弗·帕赫卡是个精力充沛的女人,她曾经是网络跟游戏开发方面的专家,也
2003年,波音公司在美国在线的帮助下搞了一次有奖投票,希望网友能跟全球十数万波音员工一起选出他们新款客机的名称。一开始,大家明显更青睐“全球巡航者”(Global Cruiser)这个名字,但逐渐地,“梦想客机”(Dreamliner)迎头赶上,最终在超过百万人的投票中,以2500票的微弱优势获胜。  那个时候,恐怕没人想到,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这个“梦想”命运会如此坎坷。这架被认定将在未来半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