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美学?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它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同于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它是在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古人大都尊崇“诗画一律”的艺术主张。一提及中国艺术,人们往往认为不是“诗”就是“绘画”。这一观念的产生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因由,更有其理论上的渊源。宋代的大艺术家苏东坡有句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这种“诗画一律”的艺术主张,显然已远远超越了两种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的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到表现与再现、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诸矛盾因素有机统一的美学原则。
  对于中西艺术美学的理解,许多人认为中国古代艺术是表现的,而走向近现代则是写实的;西方的古代艺术是写实的,而走向近现代则是表现的。我认为这一判断相当正确,它道出了中西艺术创作发展变化的轮廓轨迹。从这一变化轨迹人们可以感受到:中西艺术在近现代正在走向合流,而这种合流的理论标志就是“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这两个理论范畴内在的统一。
  “意境”,就是将“意”看作维系作品生命的东西,将“意”视为评价艺术作品高低的价值尺度。其中“意”是交流的最终目的,是第一重要因素。“有意味的形式”是作为一种艺术公理而推出的。也就是说,艺术表现了创造主体的内在精神世界,即“有意味”。而“有意味的形式”是通过有形的形式,表现了无形的内在精神世界,形式是依附于“意味”的。
  总而言之,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艺术家都要求实现“诗”与“画”的结合、“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结合,亦即表现与再现、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教育与认识诸矛盾因素的直接统一,这样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才会是稳定的、和谐的。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美术课教学中应该应用美学原理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首先,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其次,在美术课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实施美学教育,这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美术课堂更应是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力的场所。可以说,美术课一旦离开了美,必将显得枯燥无味,失去它应有的魅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努力运用美学原理,对学生实施人文主义教育。我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创造美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愉悦,而图文并茂的美术教学内容,通常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待。这种审美的心理期待正是我们教师所需要的。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采取有效方法,创设美术学习需要的情境,将审美期待这种内在情绪外化为审美注意。而精心设计导入是创设美的情境的有效方法。如,我在上《色彩》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把整个变化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教师可利用这一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调一调不同颜色,学生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出现新的颜色,都感到很兴奋,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样易于把学生带人课堂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学习。
  
  二、体会优美意境,展开美好想象
  
  美术课本里的范画,大多是出自名家之手。不少画家妙笔生花,创造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让人看后产生无尽的遐想。如《空中楼阁》这幅画,作者别出心裁,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迷人的小屋夜景图: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小屋的淡淡影像和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相对比,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蓬莱仙境,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看着这幅惟妙惟肖的油画作品,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座烟雾蒙蒙,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像欣赏一曲旋律轻盈的乐章,又像进入仙境在云海漫游,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再如:我在讲中国画意境时,先让学生看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体验其中的意境,尤其是其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把深秋景象描绘得活脱生动,神采飞扬,富有纵深感,它把人们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美感,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极其简洁地表现出来了。我讲析这两旬时,让学生在头脑里再现这样的一幅画面:清澈的江水碧波荡漾,一望无垠,湛蓝的天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在那遥远的边际,水天浑然一色,晚霞布满西边的天空,光芒万丈,一只野鸭潇洒地飞向太阳。我让学生闭目想象,这是多么壮美的意境。等学生理解了以后我再让他们据此画一幅图画,学生情绪高昂,跃跃欲试。如此引导,学生怎不沉浸在美的意境里,满心欢喜!最后他们呈现的作业效果就非常好,因为他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三、理解匠心独运的构思美,升华作品的境界。
  
  与众不同的美好事物都会给人以特别愉悦的感受。在美术欣赏课中,我着重让学生理解美,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了解作品的内容。如欣赏连环画作品《项链》时,应重点体会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情节构思方面的艺术匠心。我让学生讨论作品的故事情节,领会作品的主旨在于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遇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为了突出这种不幸的悲剧性,莫泊桑特意为主人翁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从波澜起伏和对比反衬中,求得强烈的戏剧性的艺术效果。作品在玛蒂尔德路遇故友,发现赝品的情况下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使得全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学生在理解作品时,对绘画的构思创作会有一个新的提升。接下来我再叫他们以中国画的形式创作作品,他们就显得很轻松,一张张构思巧妙的中国画就呈现出来了。
  
  四、品味独特的艺术风格,欣赏诗歌般的意境美
  
  我们平时看到战争题材的作品,内容大多是生离死别,残垣断壁,硝烟滚滚,让人感到战斗的激烈无情,战争的恐怖无奈。然而,当我们欣赏油画《荷花淀》这幅作品时,我们看到的只是明月、清风、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秧稻、粉色的荷花,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操美,心灵美,感受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使人领略到人物美、景物美以及艺术风格美,欣赏到诗歌般的意境美。整幅画以淡雅的蓝绿色调为主,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学生欣赏这样的作品,怎能不产生美好的想象,激发内心的情感!
  总之,在日常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美学原理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氛围,让他们在美的意境中展开想象,理解作品的构思美和意境美,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震撼。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就会不断得到提高,美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就会日益增强。
其他文献
为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应创新古诗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强调应使学生感受母语文化之美,培养其审美意识.其中,古诗词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
近年来,省内种植脱毒甘薯面积达66.7万hm2(公顷),约占全省甘薯种植总面积的17%。河北省粮油作物所脱毒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栽培试种,总结出了一整套脱毒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般可较原品种增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手术技术的提高、种类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因需要进行各种检查、治疗和手术而接受全身麻醉。一直以来全身麻醉是否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一直
背景:术后疼痛是所有手术病人的必经过程,不恰当的术后疼痛控制将会给病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护士实施的护理活动是影响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目的: 1)描述术
摘要 该文对当前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任务的提出以及任务的实施过程中的步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与认识。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创新意识 学生 分析    Java语言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使用人数较多的一门编程语言,它功能强大,简单易学,操作方便,适用于Win-dows、Linux等异种操作系统的开发、编译,已广泛应用于小型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简单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重要的语文内容,并且该方法也是被具体实践证明的教学方法,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孔子云:“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从小,家长和老师便会为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教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
摘要 本文提出了电视元素的丰富和发展使电视节目具备了更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这和高校以参与、互动为内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有了契合点。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学 电视节目元素 体验式教学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1 广播电视的发展为广播电视新闻学提供了新支点  “电视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频道和媒体的基本单位,不仅包括视觉元素、听觉元素等电视符号元素,还融入了娱乐元素、刺激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为小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通信更加方便,信息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设计元素来源于生活,设计同时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本文就环境艺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认知、配置及应用的专项教学体验,从故事教学、植物认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