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文化环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学派提出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操纵与改写理论对《牛虻》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探讨文化环境对翻译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文化转向;勒菲维尔;操纵与改写理论;牛虻
  作者简介:王伟浩,男,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
  一、《牛虻》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解读
  《牛虻》是随1953年李俍民的译本第一次传入中国,牛虻的英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牛虻》继而成为一部经典的革命小说,畅销中国。当时新中国建国伊始,社会百废待兴,文学翻译与创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当时有很多革命题材的小说被引进中国。李俍民曾在《牛虻》译本前言中写道:
  我的文学翻译选题的原则与信念就是:英——烈——传,也就是把外国文学作品中反映了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推动社会与历史进步的英烈人物形象的优秀作品,翻译介绍给我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
  《牛虻》翻译的风格十分符合当时我国倡导的革命精神。《牛虻》出版后,团中央把李俍民的译本作为优秀读物推荐给广大共青团员阅读。为了加深读者对《牛虻》的理解并让其在中国得到认可,各种机构组织如图书馆和文化中心通过举办文学演讲来讨论《牛虻》。赞助人系统内的官方媒体,对《牛虻》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庆学先的译本给了读者一种不同的理解。《牛虻》蕴含的独特的西方文化内容也被学者所发掘,并意识到其价值,进而将其中的独特内容表达出来。文学与政治逐渐脱离开来,取得了相对独立的位置,大批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的书籍都能散见于各大书店。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独立的出版商与赞助机构也相继出现,文学作品、作家、出版社可以不再完全依靠国家赞助人,而相对独立地运作。也就是说,只要文学作品本身有价值,得到读者认可,还是有赞助机构愿意出版的。在此背景下,庆学先的《牛虻》译本便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而且从前言中,我们也能看译者作为“专业人士”翻译思想的转变:
  由于历史原因,《牛虻》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曾被当做政治教科书一样对待。尽管时代不同了,小说仍值得一读。读者仍然可以找到他们所想要的。读者不仅能感受强烈的影响主义,更能找到一种伟大的精神。最后读者将会找到一个全新的主题。
  二、“三要素”理论下的两个译本对比分析
  勒菲维尔指出:翻译总是在一个大的文化环境下发生的,总是脱离不了原文本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也脱离不了目标文本的时代背景。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牛虻》在苏联的极高声誉必定会为其进入中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小说的主题是其灵魂所在,不同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下,小说主题的思想解读会大相径庭。李俍民的译本将主题放在“革命与战斗”上,而庆学先的译本则强调“爱情与人性”。
  上文提到,诗学有两个层面:一是文学策略、类型、主题原型特征和状态以及符号的集合,二是文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角色或者说是应该扮演的角色。勒菲维尔认为诗学的边界超越语言、民族和政治实体。一个时代的主流诗学要么被译者本身接受,要么个人、团体和体制通过某种强制性措施将某种诗学作为一种尺度。为了使外国作品更加为目标文化所接受,译者往往调整原文本以适应目标文化的诗学观。20世纪50年代,主流诗学受控于政治,为政治服务,形成所谓的文学“样板戏”。而21世纪,文学不再受到严格的限制,可以较大程度上做回自己。语言、形式。风格与其他文学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被凸现出来。
  勒菲维尔的“三要素”理论将赞助人分为“分化型赞助人”和“非分化型赞助人”。20世纪50年代的赞助人是典型的非分化型,因为意识形态,经济和地位的组成都比较单一,完全由同一个赞助人(国家)所掌握。这一环境下,翻译的整个过程,文本的选择,译本的出版,再到译作的接受都被操控了。李俍民的译本由青年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为小说做了一个介绍就说关于“宗教气息过浓以及一些与主要情节无关的段落”都被删去了,基本上“未违背原作精神”。
  三、结语——对文化环境与翻译改写关系的思考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或者说是文化转换。翻译应文化交流的需要产生,也随着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调整。翻译改写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因为翻译的改写而发生渐变。翻译改写会引入一些新的文学元素,影响着旧的文学系统的发展。而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译本的对比分析以及翻译思想的剖析,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翻译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翻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伏尼契著.李俍民译.牛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2]伏尼契著.庆学先译.牛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3]杨柳 王守仁. 文化视域中的翻译理论研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4]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London: Roufledge, 1992a.
  [5]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A Source Book [M]. London
其他文献
摘 要:《爱玛》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富含女性主义观点。本文主要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一些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解读作品中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爱玛;独立;自由;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奥斯丁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是从女性视角对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大女性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摘 要:词是字有定声、定调,字有定数的文体。有人说词的格律束缚了词的情与美。实际上一首好的词作必然是律与情相互和谐。本文以《浣溪沙》为例,试图探索词的以律传情的特性。  关键词:词;格律;情感;《浣溪沙》  作者简介:王福来(1990.1-),男,汉族,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语文,同时供职于吉林省国税系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关于现代文学的转型,现在已然是一个经典化的体系构建,它往往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导对现代文学的转型进行叙述,主流的文学也日益被经典化,而那些迥异于主流文学的暗流如鸳鸯蝴蝶派的通俗文学的书写在文学转型的研究中往往容易被忽略甚至遮蔽。通过对暗流的寻觅,试图探寻现代文学转型的偏异的文学的价值。  关键词:转型;暗流;偏异;主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作者简介:于帅(1991-),男,汉族,吉林省四平市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  失乐园中的凛子和久木之所以会走在一起,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身体内部最根本的欲望在控制着他们。他们在外人看来已经是让人十分羡慕的了。应该拥有的东西,也全都有了
摘 要:池莉和方方同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又同为武汉的女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一些相同的艺术特色,但由于个性气质和禀赋的不同,二人在持有相同的艺术特征的同时又各具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新写实;价值倾向;艺术特征  作者简介:豆金(1991.8-),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萧统《昭明文选》中选了鲍照的《芜城赋》,作为赋体文学,该作表达了一种扬州城衰败的叹息之情。无独有偶,千年之后,宋人姜夔作自度词《扬州慢》,同样也表达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感慨。鲍照的《芜城赋》与姜夔的《扬州慢》的艺术之异,文体不同带来的抒情之异,值得我们探寻。  关键词:鲍照;姜夔;赋与词;文体的抒情性  作者简介:蔡晓伟(1994-),男,江苏昆山人,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学生,主要研究方向
很久以前就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说有几位初级经理参加一个管理培训课程,培训师问:“假如一截木头上有五只青蛙,其中三只决定跳开,木头上还剩几只青蛙?”学员不假思索地同声回答:“两只。”培训师说:“错。仍然剩下五只,因为决定跳开不等于实际跳开。”如果说《教育规划纲要》是“决定跳开”的话,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就是从“决定跳开”到“实际跳开”的过程。而在有些人士看来,相对于其他教育领域“实际跳开”的进展,主
摘 要:近代对辩证法的探讨是在对哲学基本问题讨论时引申出来的,我们可以透过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来审视辩证法。康德是第一位比较系统的研究了这个问题的近代思想家。康德的辩证法以理性辩证法的样态而出场;费希特在考察了康德的辩证法思想后,指出了康德辩证法的缺陷并提出了自己的主体辩证法;而谢林又着重强调了客体方面,提出了他的客体辩证法。这些近代哲学家关于辩证法的思想研究,给黑格尔认识辩证法提供了理论资源。黑
远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远程教育学的关系型范畴,也是核心范畴,是学科范畴群的中心概念或基本属性,能够统帅范畴群,并注入新的内容,做到纲举目张。关系型范畴是范畴史的最高级形态。唯有辩证关系的机制,才能解释社会学习化的基本原理:即在对象中返回到自身,也就是社会把学习的进程作为自身发展的机制,反之亦然。关系范畴能够解释、预测重大发展,解释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如何使人的“继续社会化”与社会的学习化统一起来,等
摘 要:唐朝经济的发达和文化的开放,促成了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转变,士人转而以狭斜标榜自我的才调风流。在文学领域,突出表现为唐传奇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形成,而薄情郎形象又成为婚恋题材中重要脸谱之一。  关键词:唐传奇;薄情郎;人物形象;《霍小玉传》  作者简介:金秋(1992-),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