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餐桌边的“讲究人儿”

来源 :健康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岁末,很多人都开始盘算着怎样度过一个个接踵而来的咱自己的节和洋人的节。甭管怎么个过法儿,有一句话您别忘了,叫做“民以食为天”。说到底,甭管年老年少、是男是女,他就是玩儿出大天儿去,有一条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一定要趁着过节,好好地吃上它几顿。平时没事儿还找辙暴撮呢,何况有“过节了”这块大招牌呢。最让酒楼老板们偷着乐的是,以咱国人的“要脸儿”“好面儿”而言,平时吃饭还得七个碟子八个碗儿的呢,何况大节下的!抠抠锼锼的咱丢不起那人。您还真别说,也有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甭管年节,较着劲地反对大吃大喝,还身体力行,又是AA制,又是拒绝剩饭的,就不知道咱国人讲究个“剩余剩余、富富有余”?看他们那勇往直前的劲儿,还真是不知道什么是餐桌边儿的“讲究人儿”。
  
  餐桌边儿的4种人
  
  吃款的人
  他们在吃上遵从的就只有一条:不吃好的,只吃贵的。一顿饭下来,动辙三五千,三五万也不过是毛毛雨。平时如此,赶上个年了节了的,花大钱、吃大饭更跟过瘾似的。吃款嘛,要的就是这个劲儿。唯如此,方显出英雄本色,也才当得起是一个“讲究人儿”。谁让咱穷的就剩下钱了呢?此种人唯大款才当得起。
  


  吃派的人
  饭菜顺不顺口,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的顺心。而要顺心,你就要让他们摆足了派头:前呼后拥,大呼小叫。老字号,咱平趟;新酒楼,咱全熟;走到哪儿哪儿,他都得将咱奉为上宾。签单自不在话下,不签单他还得上赶着咱呢。咱可以没钱,但咱有“面儿”,这就是一“派”。这派头儿可不是任谁都敢拿的。敢拿此派的人一定是手握一方权杖的。权不大,但好使。
  
  吃文化的人
  渊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啊,最灿烂者莫过于吃的文化。这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深谙吃中三味的美食大家。有别于饕餮之徒,吃文化者,食不在多而在精。吃饭不问吃什么,而要问吃的这个东西出自哪里,源自何方,有何典故。非如此,则食甘饴亦觉无味。此种讲究人儿也并不是谁都当得起的,饕餮之徒自不在话下,没点儿吃文化的积淀,您最好也别来尝试。
  


  吃饭的人
  按说,吃饭的人是最没什么可说的了。没钱吃款,没权吃派,也没学问吃文化。或者,什么都有,就是不屑。吃饭就是吃饭,简单、纯粹。和吃面包、喝牛奶的外国人一样。问题是,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日的中国,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已不必再为温饱发愁。于是,吃饭的这类人也不仅仅把吃饭当吃饭了。
  相对于有钱、有权、有文化的少数人而言,我等芸芸众生都应归类于吃饭的人。早年间,我们为温饱而战,吃饭的目标简单而纯粹——果腹。现如今,当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温饱已不成问题的时候,吃饭对于我们来说倒成了问题:吃饭的目标不再简单和纯粹。我们没钱吃款,我们没权吃派,我们也没学问吃文化,可我们总得吃点儿什么呀!在这样一个讲究吃文化的国度里,仅仅把吃饭当作吃饭是远远不够的。
  
  努力当个“讲究人儿”
  
  采访1林女士机关干部生于60年代
  小时候,生活比较困难,一日三餐很简单,窝头熬白菜而已。唯一不同的日子就是春节。每年除夕一大早,我们兄妹几个就会早早起床,围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讨论年夜饭的菜谱,什么4个冷拼、4个熘炒儿、4个大件儿、4种甜点,诸如此类,总有20几个菜。菜谱年年不同,但有两个原则是不能变的,一是“大件儿”里一定有鸡有鱼,预示着来年生活有“余积”,二是甭管吃得下吃不下,米饭要蒸上满满一大锅,因为年夜饭是一定要剩到第二天的,也是讨个吉利的意思,剩余剩余、富富有余嘛。这个观念一直影响我到今天,所不同的是,当年和哥哥姐姐一起风卷残云般消灭掉满桌子菜的快乐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一家三口瞅着一桌子菜发愁:甭说吃了,一看都顶住了!你要说我做多了,也确实比平时多,可这是过节呀!四菜一汤,上哪儿找节日气氛呀!过节过节,过的不就是个吃吗?
  


  采访2肖先生大学教师生于70年代
  岁末年初,许多外地的同学都到北京来办事儿。我当然要尽地主之谊,请大家喝喝酒、聊聊天儿。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饭,在酒饭的安排上我却万万不敢大意。我的老家在东北,那是一个讲究大碗儿喝酒、大块儿吃肉的地方。每年我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同学那叫一个热情!每天从早上就安排我喝酒,一天三顿,完了还有“夜酒”,直喝到昏天黑地,个个儿都成了醉枣儿,然后杯盘狼藉而去。如此循环往复,直吃喝到我登上火车那一刻。醉枣儿的感觉并不舒服,但同学的情谊我却不敢忘怀。于是,每每有同学、朋友来京,我都会极尽铺张之能事,请大家吃吃喝喝。而多数情况下,都是酒喝了不少,但满桌子的饭菜却没怎么动。看着这么浪费,我也知道不应该,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下次也还得这么铺张,谁让咱是“讲究人儿”呢?
  
  采访3张小姐公司职员生于80年代
  平时工作经常需要外出应酬,吃吃喝喝之后还要去KTV。其实自己很不习惯这样,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最让我难受的是,饭桌上,一般我都不敢吃得一点儿不剩,怕被人笑话,所以很多时候,都会故意剩下很多。造成浪费不说,自己还吃不饱,回家还要接着去吃泡面,整个儿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
  


  采访4丁先生自由职业生于80年代
  大吃大喝?那不叫浪费,叫刺激消费!没有剩饭,就没有面子,也就没有关系了!人活着不就是为了面子吗?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朴素、节衣缩食的年代早已过去了。没事儿老跟剩饭剩菜较什么劲呀,吃得了吃,吃不了倒,顺其自然吧。
  好一个顺其自然!当上述种种“餐桌上的讲究”成了“自然”后,我们的铺张就成了习惯,浪费就成了习惯,虚荣也成了习惯。而种种习惯集于一身的我们,自然也就修炼成了餐桌边的“讲究人儿”。
  
  当“讲究”演变成文化
  
  前面谈到的这几位,其实和你我一样,也不是什么吃款、吃派、吃文化的主儿,说到底,都是要把饭当饭吃的讲究人。然而,问题就出在这个“讲究”上,因为讲究,明明吃不了一大锅米饭,也要硬蒸一大锅;因为讲究,明明吃不掉一桌子菜,也要硬撑着点一桌子菜;还是因为讲究,明明可以把眼前的饭菜都吃掉,却一定要剩一口。至此,吃饭已经被“讲究”成了一个悖论:或是吃“顶”了,或是吃不饱。而吃饭最简单的目的——吃饱、吃好却被彻底地“讲究”没了。我们到底怎么了?
  一位日本朋友面对中国友人招待他的丰盛宴席惊讶地说:在日本,到一些高档餐馆吃饭,我们并不会因为点的菜少而不好意思。相反,剩下了吃不了,我们才会觉得不合适。许多客人用完餐后,盘子里都是光光的。如果客人剩下了饭菜,大多会说对不起。而餐馆也会感到很抱歉,会认为是自己的饭菜不合客人的胃口。如果仅从餐桌上看中国,中国真的比发达国家还发达!
  


  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关于吃不饱饭的痛苦记忆。记者就曾见过一个出生于六十年代初的人,当大家都欢呼雀跃地争抢几个窝头时,他恨恨地说:我这一辈子都不想再吃窝头了,我吃怕了。怕了,苦怕了,饿怕了,穷怕了。对粮食、对饥饿的痛苦记忆,对几千年饮食文化的精神会餐,沉淀了中国人对饮食浓浓的爱恨情仇。也正基于此,中国人似乎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更重视吃饭,更讲究吃饭,进而赋予了吃饭更丰富的含义,也因此才有了种种不把吃饭当吃饭,而是当成了吃款、吃派、吃文化的人。有人不客气地将此种文化现象概括为“饥民文化”——饥民总是以饥民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认为所有人都是饥民。于是,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或是为了给客人以最高礼遇,其表现形式都是要让客人吃饱吃好。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所谓吃饱吃好,意味着桌儿上必须有剩余。因为饿怕了,所以但凡涉及到“吃”,则一定要有剩余,以此来证明我们现在翻身了,过上好日子了,能吃饱饭了——此乃饥民食文化的“精髓”。而将这种“精髓”吃透了的人,无疑就是那些吃款、吃派的食客们。不幸的是,尽管吃款、吃派的主儿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小部分人,但他们吃掉的却是人类财富的一大部分。被饿怕了的我们,最渴盼的就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就是丰衣足食!“饥民文化”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于是,尽管我们并不想铺张、也痛恨浪费,尽管我们过完了这个年后,紧接着可能要吃一个月的方便面,但我们仍然要让这个年,要让“这一顿儿”的桌儿上富富有余。因为“讲究”在我们已经成了习惯,成了传统,成了文化。
  是传统就有传承,要传承就会有变化。我们珍惜五千年的饮食文化传统,我们希望这份财富从我们这里开始,一代比一代更加辉煌灿烂,而不是相反。
  


  都是“讲究”惹的祸
  
  全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几百万吨粮食;
  北京每天产生1600吨剩饭剩菜;
  上海每天产生1200吨剩饭剩菜。
  
  镜头1中国人民大学中午
  在西区食堂的后面,一个约8平方米的铁皮池子里,被倒掉的各种饭菜已呈“饱和状态”,不少的食物已从铁皮池子里溢了出来。紧挨着这个铁皮池子的,是4个“身高”1.5米左右的垃圾桶,其中两个剩饭已经过半。据食堂保洁员透露,这些剩饭是当天中午的——肉、禽、蛋、菜以及多种饭食应有尽有,足够装满4个100加仑的汽油桶。除周末以外,几乎每餐饭后都是这个景象。家住郊区的一位退休工人,天天提着麻袋,在学生宿舍楼的门前、窗下捡馒头,一天可以捡好几麻袋。
  
  镜头2北京天外天烤鸭店中午
  午餐时间刚过,人渐散去。满桌没有吃完的鸡鸭鱼肉。米饭、面条、馒头等主食,很多连动都没动。服务员们麻木地把这些剩饭菜都敛到盘子里,统统丢进厨房后面的垃圾缸里。不到1个小时,几个垃圾缸就被填满了。
  
  镜头3上海徐汇区环卫局垃圾分选站
  在“馒头类”的铁牌下,拥挤着50多个大大小小的编织袋,里面全是馒头、米饭、包子、油饼等食物。这些被扔掉的食物绝大部分都保持着完整的”外形“,它们甚至连被人咬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就成为垃圾了。一位正在收拾垃圾的分选工说,这些剩饭约有1吨左右,是周末一天的产物。
  记者也曾在大学食堂吃了整整5年的饭,对学校食堂饭菜的无滋无味、难以下咽感同身受。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既然知道不好吃,既然知道吃不下,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地买,然后一次次地倒,买了倒,如此循环往复,结果倒掉的往往比吃下去的还多。而当大学生们一次又一次不经意地倒掉饭盆儿里的半盆剩饭菜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大概不会仅仅是无奈了吧?
  如果说六十年代前出生的一代人在宴席上、饭桌上讲究的同时,还会偷偷心疼,还会在条件允许(不丢面子)的情况下,把剩饭菜打包回家,然后以一种恨吃恨喝的不平衡心态,把剩下的饭菜都倒进嘴里的时候,六十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人绝不会做这种“赔本儿赚吆喝”的事儿。因为他们不是“饥民”,他们没有被饿过,他们没有经历过对“粮食”的恐慌。因此,他们在饭桌儿上的讲究绝没有他们父辈的那种颠三倒四、战战兢兢,他们来的更自在、更直接、更畅快。看看大学校园外那些日益火爆的餐厅,你就不难明白这一点了。
  不知不觉地,五千年的饮食文化传统已经浸淫了一代新人。只是这种传承有了些许变化:如果说“饥民文化”造就了一代充满矛盾的讲究人儿的话(既要讲排场、讲面子,又要不忘本、过日子),那么,对于那些只在故事里看到过“饥寒交迫”这个词儿的人来说,餐桌儿文化远没有那么复杂。
  
  做个真正“讲究人儿”
  
  在探讨这个话题前,我们必须正视这样几个现实: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中国年均粮食缺口500亿斤;中国目前贫困人口总数为15000万~21000万人。
  
  吕先生41岁对外汉语教师
  吕先生经常和外国人打交道。前些天,一个大学同学从上海到北京出差,同学们热闹的一起吃饭。问题出在了结帐的时候,当大家都争着要买单请客时,吕先生却提出AA制。他的话一出口,同学们都愣住了。尽管这一桌子人大都是大学老师,生活观念并不保守,但他们似乎也并不能接受这个AA制,尤其是老同学聚会!
  吕先生说,虽然很长时间以来,他已经习惯了AA制,但现在他开始质疑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周女士37岁记者
  谈到餐桌上的讲究,周女士感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以自己为例:她的一个表姐家住天津,是“泥人张”的后代,每年都要在新加坡住一段时间,去卖她的泥人儿。他们姐妹每次见面都要你请我,我请你的大吃一顿。今年,周女士出差去天津,表姐一家请她吃饭。不同以往,表姐只简单点了两三个菜,说点多了吃不了浪费。还说人家新加坡人吃饭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周女士虽然嘴上附和着表姐的话,但看着桌儿上并不丰盛的菜,她还是没敢放开了吃,饿着回到北京,对老公抱怨说表姐没让她吃饱饭。
  事过境迁,周女士笑着对记者说,其实她很理解表姐的做法。甚至她都能感受到表姐不再像以前那样铺张地点菜时,心里的那份压力。否则,也就不会搬出新加坡来说事儿了。事实上,她也明知道那些菜够她和表姐吃的,可就是不好意思下筷子。习惯使然吧。
  三四十岁的人都记得,他们小的时候,戴墨镜的人都是些人们心里的“坏人”。如果现在谁宁愿冒着刺眼的阳光开车,也不戴墨镜,大家才会认为这人有病呢。但即便在那样的年代,也有人敢反这个潮流,而且,历史已经证明,墨镜原本是个不错的物件儿。
  回到饭桌上来,虽然现在真讲究的人并不多,虽然真讲究可能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让你在一定的圈子里混不下去,但毕竟有人这样做了。任何事情都要有开始,甭管多难。只要开始了,就有继续下去的希望。
  
  讲究3式
  
  第1式:人多势众风卷残云
  不只听一个人抱怨过:现在过节不热闹。过节就应该是阖家团聚的日子,可家里人实在太少了。其实,只要我们稍稍变化一下方式就可以了:自己家人少不要紧,你可以呼朋唤友啊!两三家亲朋聚在一起,玩儿且不说,就这吃,几盘子鸡鸭鱼肉,还怕不借着人多势众,转眼就风卷残云了!只怕到时你不担心浪费,只担心没有“余积”了。
  
  第2式 :投其所好 少而精细
  现如今,谁也不缺嘴。赴约吃饭,谁也不是冲那一桌子山珍海味来的。既然如此,何不在菜式上下下功夫,正所谓菜不在多,精细就好。精挑细选两三样纯天然、健康环保、朋友又爱吃的小菜,色香味儿聚全,科学、健康兼顾,真是既体贴、又周到。
  
  第3式 :各取所需 合理搭配
  至于学子们的日常饮食,既然短时期内指望不上学校,咱也只好靠自己了。先不说吃“好”,杜绝浪费总可以做到吧?肚子是自己的呀!既然买了也是倒掉,不如省下那份儿钱,时不时地到超市、饭馆选两样可口的吃食调剂调剂,不也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看起来,这世上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而是做不做。只要你肯改变,一定能想出更多的好办法。祖国的饮食文化到底是不是灿烂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只要你和我,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的饭桌儿开始,做个饭桌儿边儿真正的“讲究人儿”,那我们祖国的饮食文化一定一天比一天灿烂辉煌。我们不吃款、不吃派、不吃文化,但我们可以吃的更科学、更健康、更合理。只要你肯从这个节日开始试一试!
其他文献
当他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你,然后在耳边轻轻说出:缺陷也是一种美。相信此时的你已经彻底抓狂。其实,缺陷虽然无可避免,但是能够改变。  Q:我的睫毛少而短,眉毛也很稀疏,怎样才能让睫毛浓密一点?有办法让睫毛和眉毛再生长吗?   睫毛短而稀疏是亚洲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两个方法:雅诗兰黛的睫毛底油,很多朋友用后都说效果不错;还有一种经济实惠的方法:使用橄榄油或者维生素E胶囊。用睫毛刷粘取橄榄
期刊
人在职场走,穿戴整齐,那只是基本要求。潮流可以追随,形象可以塑造,但身体的细节才是体现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标准。以下10个细节中的两项,你注意到了吗?    ◆ 膝盖    除了维护膝关节的灵活自如,膝盖部位的肌肤也要定期护理。膝盖和手肘情况相似,因为角质过多可能造成皮肤粗糙的现象。只有从冬天开始注意保养,才会有十足自信在春夏之季穿上裙装露出柔嫩洁白的膝盖,大大提升众人对你的好感度和整体印象分。 
期刊
地点:南山滑雪场  景点:南山滑雪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滑雪场。有高、中、初级滑雪道7条及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的半管式(U型)单板滑雪道。专门设有雪上娱乐区如雪上飞碟区、儿童雪地摩托单循环道、成人雪地摩托单循环道等。雪上娱乐场地完全与滑雪场地分离,可以充分保证滑雪者的安全。  装备:滑雪服、排汗内衣、绒衣、羽绒衣裤、帽子、风镜、保暖防水手套、备用袜子(2双)、防晒霜。   食品:建议带一个小腰包或小背包
期刊
老公经常沉默,或者对你的提问一笑了之,知道为什么吗?亲爱的,请你先不要大发雷霆。如果你能知道这些简单的事实,那么与他相处起来就会更加融洽。从男人口中说出的这些秘密绝对是你们关系的润滑剂,千万不可错过哦!  1喜欢电视上的美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不代表我不爱你,醋意十足的深情只能让你的形象大打折扣。  2朋友取笑我胖,我不以为然,但你要是笑我的啤酒肚,我就会真的感觉自己是个胖子。我可能会假装对自己的
期刊
每个人在结婚时,都憧憬着未来的美好。可事实上,信誓旦旦和海誓山盟并不能保证夫妻情感的一帆风顺,当一纸离婚协议摆在你面前时,伤心悲痛之余,你还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保护自己——智慧女性可以在被动离婚中让自己所受的痛苦和损失降到最低点。    我为自己争得权益    我跟丈夫结婚的时候,他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到我们结婚8周年的时候,他已经身价几百万了。但我们的感情并没有随着金钱的增加而递增,相反,他越
期刊
林锦从一名普通的会计晋升为公司的财务经理整整用了6年时间。6年来,她工作兢兢业业,从不迟到早退,终于用自己的努力赢得老板的信任,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经理职位。从上任开始,林锦彻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公司最晚回家的一定是她,节假日休息时间,公司保安必到林锦的办公室巡视一番,因为大多数的法定休息时间,林锦都会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里。除了正常工作,林锦还报名参加财务管理专业培训,周末两天她都是
期刊
主人公:  李萍,女,  38岁,已婚  副研究员,    我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就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点儿也不漂亮”,于是,我就把全部心思放在学习上。无论上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内名列前矛。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和成熟,特别是上大学以后,我开始意识到性,这是一个想回避也回避不了的问题。这时我深知自己虽然学业优良,但是作为一个貌不如人的女孩,不会得到男孩子的喜欢,我觉得在两
期刊
除夕的餐桌上想必是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但压轴的一定会是饺子。这个新年,给我们的主“饺”也多来几种创意,把除夕之夜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红薯羊肉饺    用料:红薯粉、小麦粉、羊肉馅各250g,大白菜500g,葱末50g,姜末、精盐各5g,花椒、味精各2g,酱油、料酒、香油各25g。  步骤:  1. 用沸水泡花椒成花椒水(30分钟),花椒水倒入羊肉馅时加味精、葱末、姜末、精盐、酱油、
期刊
在职场中生存不仅要严阵以待,有时更需幽默来点缀。幽默其实就是一种交际艺术,它可以让你保持轻松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甚至能在关键的时刻帮你度过难关。不过,幽默的运用还必须讲究技巧。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目的,如果你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也大不一样。所以,你不妨向这些职场“开心果”们学一学,他们每次开口就像舞动一根金光闪闪的魔杖一样,苍白的办公室生活立刻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期刊
智齿让我寝室难安    一桌子美食,我无福消受。这都是智齿惹的祸。  牙疼已经第4天了。第一天牙龈胀胀的,第二天红了,并且开始疼,第三天肿了,今天已经疼的张不开嘴。  记得我的两颗智齿是刚上高三的时候开始长的。妈妈告诉我这个俗称“立事牙”,开始长立事牙就代表我开始长大了。后来我又听说,这个叫智齿,我想顾名思义,应该是代表智慧的牙齿吧。可是这牙长得可真是辛苦,一转眼好几年了,我下边的两个智齿还是“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