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精度评定方法的探讨

来源 :工程勘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ywps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1.工测规范规定的各项观测中误差应属于总体参数即总体标准差。 2.工程测量的多余观测一般不多,目前生产中均以样本标准差S作为观测精度,用以计算函数的精度或衡量观测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这样做不甚合理。 3.本文根据工程测量的特点,初步探讨了三种精度评定方案,供进一步试验探讨,以期改进工程测量的精度评定方法。一、中误差的含义工程测量中用以计算观测精度的基本公式即白塞尔公式:
其他文献
INTRODUZIONE La speleologia del monte Selvapiana era nota, in maniera parziale, già da tempo,essendo stata questa zona méta di esplorazioni fin dai tempi doro della SpeleologiaLombarda. Poche grotte,
期刊
测定了水稻和小麦种子在1—10%的氧和5—25%的二氧化碳环境中萌发时种胚中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过氧化物酶(POD)和乙醇脱氢酶(ADH)的同工酶变化。结果表明,在O_21—10%中萌发的种胚MDH和COD同工酶区带减少,G6PDH的区带增加。将CO_2浓度提高到近于或高于氧浓度(O_25%,CO_25—25%)时,COD和POD
期刊
随着光电测距的广泛应用,尤其全站式、半全站式电子速测仪的应用,寻求一种既简便又快速的布点方法,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本文介绍一种能充分利用电子速测仪,既能测边又能以一定精度测角的布点方法,称之为测边-测角后方交会法。本法能做到布点灵活,设站数少,方法简单,并且能具有一定的精度。一、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如图1,A、B为已知点,P为待定
期刊
§4 自由网平差原理前一讲已指出,在自由网中是不固定必要起算数据的。如水准网中无起始高程点,测边网中无固定起算点和固定方位。在这种情况下,取所有水准点高程或所有三角点坐标作为未知数,作间接平差,就是所谓的自由网平差。在§1例7中已说明,自由水准网的误差方程系数阵和法方程系数阵的秩亏数为1,其意思就是少一个起始高程。在[1]中举了测边网的例子,其误差方程系数阵和法方程系数阵的秩亏数均为3,即少了三个
期刊
强力夯实法(简称强夯)是将很重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土层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土层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加固地基的方法。强夯法是法国在1970年创立的。我国从1979年开始进行强夯法的试验研究,并已在工程中应用。实践已证明强夯法是一种经济而简便的固基方法,但目前还没有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因此在强夯法施工过程中作好现场测试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而地面形变观测则
期刊
自由网平差的全名是无固定数据的自由网乎差,又称秩亏网平差。1962年Meissl首先提出了这种平差方法,但引起人们注意,还是1971、1972年西德Mittermayer连续发表两篇文章以后之事。近十年来,国外出现了大量研究文章,对理论作了深入研究,也探讨了此法的实际应用。近年来,我国讨论这种平差方法的文章也开始出现,并引起兴趣和注意,特别在工程测量、变形观测、
期刊
本文是在上海石化总厂沉降观测的实践基础上,仅就精度指标的确定、测量误差的来源以及实际测量的精度作一分析,并指出中视法测定沉降点高程应注意的问题。一、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1.工业建设单位对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一般来说,工业建设单位因不了解测量专业,对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往往偏高,甚至还会提出一些我们现有的仪器设备难以达到的要求。如上海石化总厂部分设备是从国外
期刊
钢卷尺是除铟钢基线尺外,直接精密丈量长度的重要工具。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应用极为广泛。我处在天坛基线场,同时设置了检定50米和30米钢卷尺的检定场,分别在200米和120米基准长度上进行比长。此基线场,长度稳定可靠,以之为基准进行钢尺检定,精度比较高。 1980年我们又在室内进行尺长检定试验。但混凝土校尺桩是与室内混凝土地面相连接的。起初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混凝土基桩与混凝土地面连成一整体时,对钢
期刊
在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全站式速测仪中最先进的是由微处理机控制的全站式电子记录速测仪。它与计算机的连接实现了从外业测图到内业成图全过程的自动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数字化的地面自动测量系统。由于采用电子速测仪的地面测量方法,在速度、灵活性、可靠性方面逐渐显示其优
期刊
从我们所接触的书刊中,后方交会点位精度的估算公式有七种之多,且公式形式不同,有繁有简,或公式形式基本相同又略有区别,有的公式计算结果相差很大,具体应用时不知采用何种公式为好。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分别对各种公式进行了一定的验证比较,并在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进而推导了一种新公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准确可靠地估算点位精度。由于我们的水平低,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还不够充分,错误或不足在所难免,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