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就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五个方面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正确的观点: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太低,在教学中人为降低教学要求.课堂教学非常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的应用知识.二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太高,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数学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导致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对数学产生怕学的心理,表现为我们教师教学内容超越了学生可接受的限度,这同样影响了教学质量.要避免这些错误倾向的产生,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和发展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众所周知,高职数学比初等数学要抽象,这是造成许多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现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教学.例如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就可以采用描述性的定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只要对极限概念有一种感性认识,在后续学习中“够用”就可以了.高职数学的许多概念如导数、定积分等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就难以从具体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他们能够接受,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样既能体现数学的魅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不同,因此高职数学教学目标应以专业为导向,通过研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知识要点,全面合理制定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目的.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要充分体现高职数学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把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结合专业讲清概念,概念的引入多采用与专业有关的例子,并坚持概念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做到概念的形成源于实际,高于实际,又要立足于解释实际.
四、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果、手段.数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本质、天然的联系,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一些应用软件等可以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定理、定义的内容以及几何图形,如果教师通过书写来完成描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在大班课的情况下也不利于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结果就是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幻灯、投影、课件等将定理、定义、图形有机体现出来,而且其中定义的重点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字体以醒目的方式、色彩加以标注,图形更可以以动态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不但加强课堂教学的紧密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而节省的时间可以用于讲解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分清主次,片面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五、数学能力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数学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远非各种专业课程所能相比.但有些教师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数学课程的内容选取和课程设置上,忘记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想给学生有用的东西,把数学知识体系搞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没有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数学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反映它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映它的文化价值.学生学数学,不单单是学知识,更要学数学中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比如,在数学证明题中,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即遇到结论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果出发,首先考虑要使用结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其次考虑要想产生这些条件还需要哪些条件,这样一步一步往下推理,直到把结论与已知条件连接起来,这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必须是一环扣一环,能够培养良好的逻辑性与严谨性,从而为学好其他学科提供好的思想基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理解学数学的方法与奥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高职教育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适合个别差异教育学策略,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协调发展,从而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并确保具有今后更多学习任务所需的能力.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加以辩证处理,又要注意方式、方法,使数学不仅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正确的观点: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太低,在教学中人为降低教学要求.课堂教学非常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的应用知识.二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太高,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数学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导致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对数学产生怕学的心理,表现为我们教师教学内容超越了学生可接受的限度,这同样影响了教学质量.要避免这些错误倾向的产生,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和发展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众所周知,高职数学比初等数学要抽象,这是造成许多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现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教学.例如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就可以采用描述性的定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只要对极限概念有一种感性认识,在后续学习中“够用”就可以了.高职数学的许多概念如导数、定积分等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就难以从具体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他们能够接受,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样既能体现数学的魅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素质的要求不同,因此高职数学教学目标应以专业为导向,通过研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知识要点,全面合理制定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目的.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要充分体现高职数学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把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结合专业讲清概念,概念的引入多采用与专业有关的例子,并坚持概念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做到概念的形成源于实际,高于实际,又要立足于解释实际.
四、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果、手段.数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本质、天然的联系,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一些应用软件等可以为数学教学增添活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定理、定义的内容以及几何图形,如果教师通过书写来完成描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在大班课的情况下也不利于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结果就是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幻灯、投影、课件等将定理、定义、图形有机体现出来,而且其中定义的重点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字体以醒目的方式、色彩加以标注,图形更可以以动态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不但加强课堂教学的紧密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而节省的时间可以用于讲解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应该分清主次,片面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五、数学能力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数学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远非各种专业课程所能相比.但有些教师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数学课程的内容选取和课程设置上,忘记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想给学生有用的东西,把数学知识体系搞得支离破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没有得到严格的数学训练.数学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反映它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映它的文化价值.学生学数学,不单单是学知识,更要学数学中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比如,在数学证明题中,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即遇到结论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结果出发,首先考虑要使用结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其次考虑要想产生这些条件还需要哪些条件,这样一步一步往下推理,直到把结论与已知条件连接起来,这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必须是一环扣一环,能够培养良好的逻辑性与严谨性,从而为学好其他学科提供好的思想基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理解学数学的方法与奥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高职教育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适合个别差异教育学策略,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协调发展,从而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并确保具有今后更多学习任务所需的能力.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加以辩证处理,又要注意方式、方法,使数学不仅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