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针对开设的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位课,对其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效果。
[关键词] 实践性环节 分层次教学 研究生学位课 功能材料 制备工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多数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已不再是高校和研究机构,而是科研和生产一线,带之而来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研究生的工程实际能力应加强,二是需求量增大,培养节奏应加快。为此,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重点高校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缩短为2年(上课时间压缩为10个月,毕业论文时间压缩为14个月),这便出现了培养质量如何保证这一难题,急待解决。
另外,目前国内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已陆续结束,研究生教学评估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已经开始了此方面的工作。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为配合评估,围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学体系确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管理完善等方面均有许多工作要做。加之,研究生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确立中,有些课程存在仓促“上马”的问题,也有些课程在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方面虽存在诸多问题,只因已讲授多年,方式和内容上已成定势,难在短时间内更改。此外,还有些实践性很强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专业方向脱节和没有相应的实验等问题需要解决。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无机化学硕士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导思想,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开设了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科学位课程,结合课程和设课的目标与宗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有推广价值的效果。对于规范研究生教学和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研究内容
1.教学体系确立和教材编写
(1)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制订具有理科特色并兼顾工科特点的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
近年来,利用专业派出的多位访问学者对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的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调研,以及对国内同类重点高校的调研,在对国外5所著名大学和国内7所重点大学同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具有理科特色并兼顾工科特点的教学大纲(无机化学为理科硕士点,但在哈工大是由具有工科背景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点改办),包括教学目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方便了教师授课,具体了教学内容和要求,规范了研究生学位课教学。三年的实践效果表明,有较大的可行性。
(2)提供实施教学的依据,编写理论课教材和实验教材
配合理论课教学,编写了《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教材(研究生专用),2004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配合实验教学,修订再版了《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教材(本教材的93个实验分12编,含本科一般院校实验、本科重点院校实验、硕士研究生实验三个层次),于2006年8月哈工大出版社修订再版;于2005年编写了《功能材料制备—特色实验部分》校内讲义;三本教材覆盖教学大纲中涉及的全部内容,使得研究生教学有据可依,方便了学生学习,提高了课程的规范性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2.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改革
(1)提出分层次教学以培养拔尖人才的主导思想
学科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导思想,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开设了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科学位课程。本课程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各36学时。在理论部分教学内容的确定上,首先给出功能材料的基本设计思想,结合焙烧、提拉、溶胶-凝胶、水热合成、固相合成、化学气相沉淀等几种主要的制备方法,介绍人工晶体、纳米粉体、功能薄膜、功能陶瓷、复合材料和杂化材料等几种重要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这种做法的基本考虑是,本学科点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除了必须对论文工作的研究方向有比较雄厚的基础和研究能力外,还应该对本硕士点其他研究方向所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工艺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种对代表专业方向的各类新型功能材料进行讲授并配备实验的做法,达到了“变空洞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一方面,使研究生对专业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专业知识的深广度有所提高,研究思路有所明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另一方面,加强了研究生之间对课题的熟悉,方便了后续毕业论文工作,也为就业后尽快熟悉工作提供了条件。
(2)采取“专人专题”讲授,部分内容采用双语教学的分层次教学方法
全部授课内容分为5个专题,由有相应专业特长和科研优势的多名导师分专题授课,授课教师以博导为主。而且讲课内容分基本部分和拓展部分,杂化材料制备工艺基础部分采用了双语教学。在保证基本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实施了分层次教学。
(3)开发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学实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补相促
结合授课教师科研成果,配合专业方向,开发了PbTiO3改性纳米陶瓷的溶胶-凝胶制备及表征、水热合成法制备BaTiO3纳米粉、花生酸/ATO超薄膜的LB方法制备与表征、功能晶体LiNbO3的生长及光电性能测试、ABO3型纳米粉/IPN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PTC特性、POS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等功能材料制备和表征等6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全部是由任课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并在教学中连续实践三届。解决了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和实验工艺的可行性等问题。
3.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改革
随着研究生教学的日益规范,对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学位课程的成绩与学生的奖学金及总成绩等联系逐渐紧密,成绩高低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但目前在研究生教学考核体系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是成绩的给出有较强随意性,普遍较易通过或分数较为集中,多数情况下拉不开成绩档次,考核环节缺乏严谨和规范性,很难真实和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和能力。针对此种情况,在研究中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采取笔试、实验、英语科研论文三结合的考试方法,在每个专题部分都安排一次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都围绕个人毕业论文方向写出一篇英语科技论文,作为课程理论部分考试的一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硕士生中已连续进行三届,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同时,一定程度的解决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情况的问题。
三、应用效果
经过在硕士点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学位课程所讲内容、所做实验均为本专业方向的主要内容,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典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原理和制备工艺以及表征手段,为后期的硕士论文工作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生进行论文工作的适应性和进度、效率较前大为增加;且为后续从事材料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择业和适应工作提供了方便。
2.通过此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改变了以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只对某一领域熟悉,与将来工作的选择和要求很难对应的状况,能做到对几个大的方面理论和实验的了解,方便择业和工作的适应。且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也会为同一专业从事不同课题的同学间开展讨论提供方便,有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既扩展了专业知识面,又通过相互出谋划策解决了论文工作中的问题,加快了论文工作的进度,提高了研究工作的质量。同时,由于选择本课程的外专业学生的逐渐增加以及各教学环节的有效参与,大大扩展了学科点影响,
3.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专题研讨、英语科技论文撰写,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同时亦使导师和学科点对研究生业务素质全面了解,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和后续选择拔尖人才(攻博、留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攀.重视传统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谈研究生学位课《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的教改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31-34.
[2]郁翰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81-89.
[3]杨海燕.建立与科研课题结合的研究生实验技术教学新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07,(3):443-444.
资助项目: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01-2010.12),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01-2009.12)。
[关键词] 实践性环节 分层次教学 研究生学位课 功能材料 制备工艺
一、研究背景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多数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已不再是高校和研究机构,而是科研和生产一线,带之而来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研究生的工程实际能力应加强,二是需求量增大,培养节奏应加快。为此,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重点高校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缩短为2年(上课时间压缩为10个月,毕业论文时间压缩为14个月),这便出现了培养质量如何保证这一难题,急待解决。
另外,目前国内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已陆续结束,研究生教学评估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已经开始了此方面的工作。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为配合评估,围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学体系确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管理完善等方面均有许多工作要做。加之,研究生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确立中,有些课程存在仓促“上马”的问题,也有些课程在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方面虽存在诸多问题,只因已讲授多年,方式和内容上已成定势,难在短时间内更改。此外,还有些实践性很强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专业方向脱节和没有相应的实验等问题需要解决。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无机化学硕士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导思想,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开设了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科学位课程,结合课程和设课的目标与宗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有推广价值的效果。对于规范研究生教学和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研究内容
1.教学体系确立和教材编写
(1)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制订具有理科特色并兼顾工科特点的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
近年来,利用专业派出的多位访问学者对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的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调研,以及对国内同类重点高校的调研,在对国外5所著名大学和国内7所重点大学同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具有理科特色并兼顾工科特点的教学大纲(无机化学为理科硕士点,但在哈工大是由具有工科背景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点改办),包括教学目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方便了教师授课,具体了教学内容和要求,规范了研究生学位课教学。三年的实践效果表明,有较大的可行性。
(2)提供实施教学的依据,编写理论课教材和实验教材
配合理论课教学,编写了《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教材(研究生专用),2004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配合实验教学,修订再版了《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教材(本教材的93个实验分12编,含本科一般院校实验、本科重点院校实验、硕士研究生实验三个层次),于2006年8月哈工大出版社修订再版;于2005年编写了《功能材料制备—特色实验部分》校内讲义;三本教材覆盖教学大纲中涉及的全部内容,使得研究生教学有据可依,方便了学生学习,提高了课程的规范性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2.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改革
(1)提出分层次教学以培养拔尖人才的主导思想
学科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导思想,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开设了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科学位课程。本课程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各36学时。在理论部分教学内容的确定上,首先给出功能材料的基本设计思想,结合焙烧、提拉、溶胶-凝胶、水热合成、固相合成、化学气相沉淀等几种主要的制备方法,介绍人工晶体、纳米粉体、功能薄膜、功能陶瓷、复合材料和杂化材料等几种重要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这种做法的基本考虑是,本学科点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除了必须对论文工作的研究方向有比较雄厚的基础和研究能力外,还应该对本硕士点其他研究方向所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工艺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种对代表专业方向的各类新型功能材料进行讲授并配备实验的做法,达到了“变空洞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一方面,使研究生对专业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专业知识的深广度有所提高,研究思路有所明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另一方面,加强了研究生之间对课题的熟悉,方便了后续毕业论文工作,也为就业后尽快熟悉工作提供了条件。
(2)采取“专人专题”讲授,部分内容采用双语教学的分层次教学方法
全部授课内容分为5个专题,由有相应专业特长和科研优势的多名导师分专题授课,授课教师以博导为主。而且讲课内容分基本部分和拓展部分,杂化材料制备工艺基础部分采用了双语教学。在保证基本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实施了分层次教学。
(3)开发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学实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补相促
结合授课教师科研成果,配合专业方向,开发了PbTiO3改性纳米陶瓷的溶胶-凝胶制备及表征、水热合成法制备BaTiO3纳米粉、花生酸/ATO超薄膜的LB方法制备与表征、功能晶体LiNbO3的生长及光电性能测试、ABO3型纳米粉/IPN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PTC特性、POS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等功能材料制备和表征等6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全部是由任课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并在教学中连续实践三届。解决了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和实验工艺的可行性等问题。
3.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改革
随着研究生教学的日益规范,对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学位课程的成绩与学生的奖学金及总成绩等联系逐渐紧密,成绩高低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但目前在研究生教学考核体系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是成绩的给出有较强随意性,普遍较易通过或分数较为集中,多数情况下拉不开成绩档次,考核环节缺乏严谨和规范性,很难真实和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和能力。针对此种情况,在研究中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采取笔试、实验、英语科研论文三结合的考试方法,在每个专题部分都安排一次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都围绕个人毕业论文方向写出一篇英语科技论文,作为课程理论部分考试的一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硕士生中已连续进行三届,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同时,一定程度的解决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情况的问题。
三、应用效果
经过在硕士点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学位课程所讲内容、所做实验均为本专业方向的主要内容,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典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原理和制备工艺以及表征手段,为后期的硕士论文工作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生进行论文工作的适应性和进度、效率较前大为增加;且为后续从事材料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择业和适应工作提供了方便。
2.通过此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改变了以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只对某一领域熟悉,与将来工作的选择和要求很难对应的状况,能做到对几个大的方面理论和实验的了解,方便择业和工作的适应。且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也会为同一专业从事不同课题的同学间开展讨论提供方便,有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既扩展了专业知识面,又通过相互出谋划策解决了论文工作中的问题,加快了论文工作的进度,提高了研究工作的质量。同时,由于选择本课程的外专业学生的逐渐增加以及各教学环节的有效参与,大大扩展了学科点影响,
3.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专题研讨、英语科技论文撰写,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同时亦使导师和学科点对研究生业务素质全面了解,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和后续选择拔尖人才(攻博、留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攀.重视传统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谈研究生学位课《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的教改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31-34.
[2]郁翰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81-89.
[3]杨海燕.建立与科研课题结合的研究生实验技术教学新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07,(3):443-444.
资助项目: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01-2010.12),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01-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