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惦记歌德巴赫猜想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一直惦记着歌德巴赫猜想。他爸爸敷衍了事、不懂装懂地告诉他,歌德巴赫猜想就是证明1+1=2。儿子再问,他像大部分父母在这种时候的做法一样,打击他:“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把基础打好,不要去考虑这些你没有办法理解的东西。”
  我不喜欢他这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对孩子学习上的自发精神的最大打击。父母们一面拼命打击孩子的学习精神,一面抱怨孩子不爱学习。
  我说,我也不懂歌德巴赫猜想,不过,我知道它至少不是爸爸说的那样证明什么1+1=2。我们可以一起上网查查,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东西。
  问题就像一个种子,种在孩子的心里。保留了问题,就保留了好奇心,保留了成长中最可贵的质素。(小你)
其他文献
如果是说血缘,是孩子体内的溪流,那么父母的肩膀,才是这个孩子生命里的高山。    罗平安曾无数次地想,2008年的5月3号那个下午,他没有带老婆去游那个该死的玉渊潭公园就好了。  但命中注定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开车出门,一切都不一样了。  2007年7月,《家人》记者收到罗平安的邮件,说看了《家人》第七期刊登的《生命中不能承载之亲》和《收养地震孤儿,你准备好了吗》后,想托记者帮他联系一位可以收养的
期刊
张国立:生于台北,毕业于辅仁大学。现任台湾《时报周刊》社长兼总编辑。著有《亚当和那根他妈的肋骨》、《我真的热爱女人》等。      无论多么的热恋,多么亲密的关系,两个人都融成一体了,却依然有话讲不出来。     一个女孩每天写日记,她写的方式很特别,只记载和男朋友的爱情,有的很长,长达十多页,有的很简单,只有两三行。我发现前面的部分都很长,到了后面则愈短——“我等了他一天电话,他都没打来。”或者
期刊
什么都可以被量化,唯独爱,无法平摊。    分钱还是分感情?    我和许岳的AA制婚姻,在我们第一次约会时就商定好了。  那是2006年4月,在大学城的四季风咖啡馆里,从共同的偶像波伏娃和萨特,到对于现代婚姻家庭不稳定因素的讨论,我们很多观点都不谋而合。分开的时候,账单我们各自付了38.5元。侍应生眼神有点诧异,我和许岳相视一笑。  我和许岳最大的共同点是:都希望自己能在婚姻里享受与对方相同的公
期刊
凌晓棠:资深员工。著名业余专栏作家,某家庭主要成员之一。      如果每个人多余的感情都不放在身边认识的人身上,哪会有小三。    看过《暗算》,狂迷柳云龙。领导不解,批,离谱,你30大几了作迷恋状,幼稚得不合时宜。就是因为我30大几,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才懂得迷恋不相干人的好处。迷恋,是内心活动,能天天保持“转千湾转千滩……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仍愿翻百千浪”。我幼稚的年月只会喜欢身边的人, 那是
期刊
请控制情绪,珍惜自己,理智而清醒地做出让自己和孩子幸福的选择,努力做一个优雅而自信的女人。    我和老公恋爱三年,结婚两年。虽说平时常有小吵小闹,但在所有朋友眼里也是恩爱的小两口。  前年,我怀孕了,正当我们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中时,老公被单位派到上海工作,而且一去就是三年。依依不舍中,我送老公奔赴了新的工作岗位。  孩子出生时,他从上海回来看我。虽然他守在医院照顾我,我却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心并不在我
期刊
幼年时在家中享受到无条件之爱,才能一生自信开朗。    我住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布兰纳德镇附近。每年冬天,当地的居民及观光客会把车开上已结冻的湖面钓鱼。这些人甚至在厚厚的冰层上聚成“鱼棚社区”。   我十五、十六岁的两个儿子一直吵着要我带他们去冰钓。我告诉他们我实在是外行。  像这种冰钓嗜好,或是其它家庭传统,都是一代传一代的。除非是童年经验,否则长大后很难成为嗜好。童年的重要性,在于奠定了我们的生命
期刊
经过几番较量,她就可以长“记性”了。    曼曼如今3岁。两个月前,她很爱发脾气,不如她的愿就哭。   比如,她喜欢看《天线宝宝》,看的时候很靠近电视。我们心疼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就劝她坐到沙发上,妈妈通常会讲看电视的危害,她哪里听得进。我就采取了进一步行动:挡住电视,指令就五个字:回到沙发上!她一看,哭了起来。其实,哭只是她的第一步,如果我让开的话,她立刻就收住哭声,不再为我浪费半颗眼泪。这个办
期刊
不要故意摔盘子,盘子都是些小气鬼!    不仅不应摔盘子,所有摔了之后会变成一小片一小片,四处滚动,不好收拾的东西都不应该摔。比如围棋子啦(跟围棋爱好者共同生活者要注意)、装满纽扣的罐子啦(跟裁缝共同生活者要注意),之类之类的。  因为这些东西,虽然摔起来的时候,可以听到砰的一声响,可以看到玻璃或者陶瓷渣子四处溅开,可以看到棋子蹦蹦跳跳在地板上弹好多下。无论在听觉还是视觉上,都很具有震撼力,并
期刊
孩子能够意识到对别人的宽容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远远超过任何学科考试的满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儿子在北京的一所小学读六年级,新近写了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我进步了》,老师的评语是“文不对题”。儿子平常的作文基本是优,这次怎么了?老师的批语使我想了解儿子的作文是否真的离题万里?  读过之后,我感到很震惊。看着儿子期盼的眼神,一时竟然不知道怎样给出结论。如果老师是在百忙中得出这样的评语,作为
期刊
别让错误成为心结。    一个多月前,女儿有一次考试,考后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改自己的考卷。于是,她和另外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就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偷偷摸摸把错的改正过来。谁料到后来老师说,这次考卷事先她都全部复印了,只要发现有改正的,一律判零分。  女儿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欲哭无泪,原本90多分就在一念之间变成了0分,问题是老师还说了一句话更叫女儿痛彻心扉,老师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改考卷的都是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