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汉字之美 传承中华文化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写汉字的过程就是每个中国人亲近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普遍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写字教学怎样发掘汉字的美,怎样让学生体验到汉字的美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写字教学中采用有效办法、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以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化之美。
  让写字教学舞出汉字的“品格美”
  汉字,有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沉积,记录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包含着太多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屈原、司马迁,才有了曹雪芹、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汉字反映了民族心理,表现出了民族性和民族特征,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大书法家们身上所积淀的修养以及人文精神和他们的作品融入一体,熠熠生辉。于是,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欣赏他们的经典名作。在一个个故事中,在一幅幅作品中,让学生感受书法家的勤学苦练及人格修养。例如,智永练字30年不下楼;张芝练字“池水尽黑”;清代邓石如“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墨尽,寒暑不辍”;米芾的“(永)志不忘,纹银五两”。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尊崇,他是唐代三朝旧臣,刚正忠直,廉洁自持,名重海内,绝不贪枉苟取; 宋代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最为有名,关于他们“人品和书品”的故事让学生明了人品比书品更重要的道理。
  这些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个汉字中所传递出的大道理。
  让写字教学舞出汉字的“形态美”
  西晋著名书法家钟繇论笔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法之笔画,即自人流出者……书法者,人之用指、腕与心运笔之一物以流出美之笔画也。晋代卫夫人论书法时也说“点像高峰坠石,横像千里阵云,撇像陆断犀象,捺像奔浪雷奔,竖像万岁枯藤,竖钩像百钧弩发……”。
  可见,汉字是用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结构。写字实际上是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疾徐来抒发情感和描写意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田字格安排笔画,按照笔顺去写,注意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避让,本身就是一种美的熏陶,就是让学生力求运用有关知识将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在写字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写字的技能,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
  汉字总是在各种变化中追求“匀称、和谐”。唯有“匀称”与“和谐”才能体现书法审美的核心。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呢?
  欣赏美。汉字呈现为抽象的线条艺术,学生最初的审美是模糊的、甚至茫然的,因此第一步就是引导欣赏。如“永”字,是独体字,虽然是点画的组合,但不能分割。整个字的安排是左密右疏,撇画略曲与右边的捺形成左右两个方向的反作用力,横画通连浑然一气。横折弯钩舒展,显得风度翩翩。“永”字为《九成宫》第一字,楷书的“飞动之势”,于此可见。左右结构的字,左右虽然各自独立,但又呼应顾盼,如“精”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的横画斜写,使左边呈三角形,而右边是方正的,这样就形成对照。左边的“米”字横与“青”字上面第三横注意了穿插和避让,因此感觉这个字虽然是由左右两部份组成,但它们又是紧密相连,组合在一起显得精神。“字”字的上中下安排匀称,当中的宝盖大小适宜,点、竖钩在一直线上,显得重心稳正。半包围结构字的包围部分应像人的大衣、外套、披风,须长短宽窄合适,披在身上以增加人的精神与风度。
  通过反复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走出楷书总是“横平竖直”的误区, 感受到楷书的结构都是平中见奇,静中寓动,并逐步找到结体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
  分析美。进行正误对比,对于强化学生认识“怎样的结构才是美的”效果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比较两个事物的对立面,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别,增强效果。学生对汉字的结体掌握有一定难度,笔者就把学生的临习作业(正误两方)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样感觉到不美?结构没写对是什么原因?如,“林”字在书写时是两个相同部件构成的字,学生在头脑中的反应会把左右两边写得一样大小,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这样是整齐的,整齐就是好看。这时老师就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左右两边一样大小显得呆板,肯定不美,只有写成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并且遵循避让原理(左面的竖靠横的右部)和穿插原理(右边的撇穿插到左边),这样的结构才体现了汉字的整体美。世间能够给人以美感的一切事物都是多元而又统一,完美而又协调的,通过正误对比,让学生从不同的感受中来体会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写字教学舞出汉字的“韵律美”
  书法与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表现艺术,但其理相通,其情相融,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何在写字教学中渗透这种共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其美?我们可以先从节奏的角度找出两者的共性,比如在写“一”画时,整个过程的速度不是匀速的,而应该是先慢(起笔)——稍快(行笔)——稍慢(回锋) ,其它笔画也都一样,不可能是用匀速运动来完成的,就样就体现了韵律美。
  从美育的角度来讲,学生写字的过程,应该是再现文字美的过程。学生再现文字美的要求,则来源于对汉字的感知美和鉴赏美的体验。心理学认为,如果对事物的整体感受越长久,事物在脑中留下的记忆表象也就越牢固,保持得也越长久,而以审美的方式去掌握客观事物,正是着眼于对事物的整体性把握。写字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学生如果能自觉对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加以体会和感受,充分把握汉字各方面的特性,对汉字的认识和掌握也就越准确越深刻。因此,這个实践过程不是枯燥乏味地认读生字,强记字形,书写汉字,而是令学生倾心、愉悦的趣味活动。
  汉字作为表意符号系统,除了具有深厚的内在意蕴,记载着大量的表意信息外,还含有丰富的审美信息,汉字的大小、轻重、徐疾、中侧锋的转换的变化,都可以让我们通过视觉的感知(虚实相生)感觉到韵律的起伏高低、抑扬顿挫,从而领悟其中的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如果教师能够把审美教育渗透到写字教学中,那汉字的美在学生面前将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写字教学舞出汉字的“情境美”
  写字教学课富有写字情境美,如写字坐姿美、执笔姿态美、运笔走势美和用具布局美。这些写字环节的教学,除了要从书写规则的需要上进行阐释,还要向学生揭示出审美的意味和道理,使学生获得书写活动的审美体验。
  用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姿势的美。让刚入学的儿童认识写字姿势的美是关键。第一次教学写字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图上的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很美?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小结:他坐得多神气啊!腰板挺得直,脑袋抬得高,双脚放得稳;中指托着笔杆,笔杆靠着虎口,真舒服,拇指食指紧挨着,写好字呀齐出力。学生在头脑中深深留下了姿势美的印象,得到了愉悦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在美的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美的姿势。学生的模仿性与可塑性都极强,在他们感受了美的姿势后,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和图上的同学比比谁的姿势美。除此之外,还要跟同桌比,让学生在比中受到美的启发。低年级学生经常在认识到怎样是正确的写字姿势后,做起来往往坚持的时间并不长。为了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笔者常用手机把学生写字的姿势拍下来(以拍优美的为主),每节写字课前让大家一起欣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以鼓励。学生慢慢地、自觉地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期待让老师的相机捕捉到自己美丽的一面。
  总之,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识字写字教学意义重大,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的同时,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美感,从这种基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汉字美的感受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既是美育的要求,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新体现!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现代化研究”(课题编号2016JB357)研究成果,内容有删减】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万军)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经过了一段旅程,我终于看到了如白练腾飞般的滑雪场。远看,宽阔的雪道上,滑雪的人们如同一个个黑色的小蚂蚁从上而下快速地滑动。近看,只见穿着五颜六色的滑雪服、戴着宽大的
童年有许多难忘的岁月,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而快乐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都会发生有趣的事。例如捡田螺吧!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下午,妈妈提议带我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校(以下简称“光谷四小”)基于学校所处区域和自身特点,针对光谷高新技术核心区与光谷四小教师队伍亟待优化、专业水平亟待提升的实际,“以校为本”,以“研训教一体化”路径创新为出发点,突破传统教研训模式,打通校内资源路径,积极探索与实践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形成光谷四小生态教育特色下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校本“研训教”解构的新思量  光谷四小地处中国光谷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域经济增
期刊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无论是一元纸币还是百元大钞,背面都印有祖国的著名风景。你瞧,一元的背面是杭州西湖,二十元的背面是长江三峡,一百元的后面是雄伟壮观的人
波光粼粼的濠河是南通的一条项链,启秀桥就是这条项链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王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美丽的启秀桥。站在引桥上向南眺望,波光粼粼的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