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更接近“文明平视”的时代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a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15年,世界各国围绕宗教、种族、文化等展开的国际国内斗争依然存在,但就如新冠肺炎疫情所提示的那样,欧美可能继续陷入“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的泥潭,而亚洲、非洲等将历史性地引领文明对话,新兴国家文化软实力会继续增强,推动全球文明秩序变革加速,文明间关系将步入“平视”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趋势不可阻挡。
  未来15年,人类社会将面临更突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迷思,使构建“人文共同体”势在必行。

“文明冲突”犹在,“文明对话”突围


  从文明间关系来看,未来15年仍是一个文明冲突与包容并存的时代。在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的影响下,当前欧洲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立情绪加深,2015年的《查理周刊》枪击案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如果偏见和仇恨不能消退,深入欧洲内部的文明断层线冲突(即不同文明或集团彼此之间的社会群体冲突)可能会加剧。
  同时,身份政治愈演愈烈将加深欧美国家内部的文化分裂。特朗普的退場并不会带来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衰退,民粹主义文化右派与宣扬“政治正确”的文化左派对峙持续,一条横亘在美国内部的白人至上主义与少数族裔、女权主义者、同性恋者等群体的“认同裂痕”,将成为超级大国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以逊尼派和什叶派为主轴的教派之争或将继续困扰中东国家。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以来,叙利亚、也门先后被卷入教派政治漩涡,受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地区霸权争斗的裹挟,教派冲突的阴霾一时难以消散。
  与这些地区相比较,亚洲文明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正得到加强,文化包容、文明对话越来越成为亚洲各国的共识。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亚洲国家如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越南在疫情防控上表现相对较好,这与民众在配合防疫工作、佩戴口罩等问题上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不无关系。在危机面前,亚洲文明中的纪律性、非个人主义和有序民主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共同经验将加强未来亚洲内部的文明自信。
  未来15年,主张“文明共存”“文明互鉴”的声音将进一步占据国际话语平台,更早拥抱文明多元共存理念的国家和地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声音传遍世界。尽管当前国际舆论场上仍出现“文明冲突论”“病毒来源阴谋论”等偏激言论,但展望未来,随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声音不断壮大,文明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些包含种族和文明优越感的论调将在质疑声中逐渐失去市场。

迎接“文明平视”时代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主导全球文化格局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军事、经济上的西方优势造就了文化上的“西方时代”。进入21世纪,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深刻改变了原有世界权力格局。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带来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非西方国家逐渐走出历史客体地位,世界迎来多元文明共存的时代。
  未来15年,文化软实力对比将继续发生变化:欧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仍相对更强,但非西方国家与之差距变小。英国波特兰公司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软实力30强:2019年全球软实力排名》显示,在文化软实力评估中,位列前5的依旧是欧美国家,日本、中国分别以第6和第8进入前10;对比2015年,中国与排名居首的美国之间的得分差距从33分缩小至25分;前30名中还有韩国、巴西、新加坡、土耳其等国。
  从文化吸引力的角度来看,原有世界秩序遭到来自美国执政当局的边缘化乃至破坏,直接削弱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吸引力。“二战”以来,全球化推动建立了新自由主义世界话语权,以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为特征的文化产品,深刻影响了一代人的观念和认知。但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霸权与民族国家本土文化间的矛盾也在加剧,各国文化出现“本土觉醒”。
  一个文化多元差异获得尊重的时代可能即将到来。未来15年,亚洲、中东、非洲等地区将普遍进入“文明觉醒”期,进一步撼动西方文化霸权。近年来,亚洲国家热烈探讨“亚洲共同价值”;在非洲的南非,出现了以平等、博爱、宽容、责任与团结为基础的“乌班图思想”……这些“文化觉醒”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对西方现代化模式、话语霸权进行了反思与回应。
  随着非西方国家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加强,以及西方文化自信的下降,文明间的固有等级秩序有望逐步瓦解,人类或进入一个接近“文明平视”的时代。

构建人文共同体势在必行


  不同的时代环境造就文明的发展与变迁,当前人类所处的时代,世界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密相连和相互依存。未来15年,人类社会将面临一个更复杂、更变化多端的世界,人类文明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变得更强大,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伦理、安全和隐私风险;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疫病大流行、消除恐怖主义等呼唤一个更团结、更具行动力的全球治理系统;大国间的权力竞争、文明间的对抗,使得混乱、冲突可能随时爆发,世界各国需要以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超越仇恨和偏见。
  人类社会面临的时代环境不断演变,在更为复杂的全球性挑战面前,没有一个文明能够独善其身。摆在各文明面前的,不仅是彼此和谐共存的需要,还有共同应对危机、解决问题的需要,这将促进新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科技伦理的诞生。这意味着新的“人文共同体”迎来孕育之机。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和社会正常秩序被打乱,让人类清楚地看到以国家边界为线各自为政的局限,以及在危机面前人类命运的紧密相连。
  2020年11月1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中方提出“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强调文明间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这是在思考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方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人类面临共同的考卷,更多国家也将把目光投向中国提出的“人文共同体”倡议,各文明间的互动模式将在这一框架下得到重塑。随着全球文化格局的变动,全球文明秩序也将迎来重塑,中国在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基础上,应继续秉持文明平等交流互鉴的原则,用文明包容跨越文化隔阂,并以更高的人文关怀精神,投入到对世界共同文化的思考和创造中。
  (摘自《环球》2021年第1期。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2018年,北京市400平方米以上湿地总面积达5.87万公顷;“十三五”时期,湿地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恢复湿地8000公顷、新增湿地3000公顷。  湿地“保湿”需要大量的水,与2017年相比,2018年北京湿地补水量增长了27%。但作为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北京河道、湖泊的自然补水能力萎缩,居民饮用水尚需大量依靠从南方调度的天然水。  那么,湿地之水从哪来?近九成为再生水  “再生水是北京湿地的主要补给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湿地建设与保护迎来新一轮热潮。  究竟应怎样建设、保护湿地?我国湿地建设与保护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又面临哪些困境与问题?老百姓如何从自身做起,呵护好身边珍贵的湿地资源?  日前,国家林草局湿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崔丽娟接受记者专访,对此进行了解读与分享。保护需要紧箍咒  记者:回顾中国湿地建設与保护历程,你认为有哪些重要节点?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坚定维护人民利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助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贯穿于各领域,铸就了丰硕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人民的认可度是评判其成效的重要标尺,评估总结是
【题记】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我用生命捍卫守候  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  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高原边防官兵喜爱的一首歌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  立春过后,大江南北暖意渐浓,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依然严寒彻骨,大河冰封,群山耸立。  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来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2020年4月以来,有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追求安全是人类的首要目标和价值,而国防则是一个国家对安全的天然需求。放眼未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安全的内涵和边界将大大延展,加之国际格局体系的深刻变化,现代国防的概念也将大大拓展。国际安全问题日趋复杂  从最早的氏族部落,到后来的城邦国家,无不把安全作为最基本的需求。彼时的安全,更多是对于领土的守卫和扩张。直到近代,国际体系的建立加深了国家间的互动
摘要:张宪魁先生倡导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已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它标志着我们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已经从“一学习二模仿”阶段(也可称初级阶段)提升到了“三创新”的高级阶段.新时代的背景下,科学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承担起创新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开创“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新征程,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科学方法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田成良(1974-), 男,山东泗水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部署,加强政治监督,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实现不敢腐、
在熟悉的家中安度晚年,是国内外老年人的普遍选择。但相较于其他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中国长期以来城乡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年轻型人口结构。城市环境、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多面向成年人和年轻人,预先为老龄化社会到来所做准备还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居住生活环境的特殊需要。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16年)显示,中国有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农村这一比例
眼睛小    妈妈骑自行车带妹妹出去玩。妹妹说:“妈妈,骑慢一点呀,我怕风会把沙子吹到眼睛里。”妈妈说:“不会吧,你眼睛那么小,沙子一般(bān)跑不进去。”妹妹觉得不服气。  这时,一个行人大声对妈妈说:“小心呀,你家孩子在后座上睡着了,你看,连眼睛都闭(bì)上了!”妈妈笑了,妹妹只好服气了。    误会    街上,有人见一个摆摊(bǎi tān)的人在一个木头罐(guàn)子里放了许多木棍
地方政府通过一种独特的把戏把中国城市化的几乎全部利润全部留给了自己,这几乎是一种完全没有风险的生意。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算是被迎头浇了一瓢开水了。以前仗着自己皮糙肉厚,浇点辣椒水碘酒什么的都覺着不痛不痒,愣没想到政府的决心会如此之大,居然连刚性需求也能够挥泪斩马谡,用一种欧阳海式的精神,愣是生生把这个狂奔的马车给一手勒住了。这下子,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们各自强咽下那口喷薄欲出的鲜血,强撑着开始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