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分山裁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tj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这里的石,指的就是山。山石的采集和堆叠,理水和四季气候的变化与建筑主体里的水榭亭台如何处理得当,都是一座园林的精髓所在,文中列举几处名园实例和南北代表性园林的特点进行比对,无不体现出园林的分山裁水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分山;裁水;造园家;造园专著;传统文化
  一、太湖石
  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擅长书画的风流皇帝,他画过许多工笔花鸟,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书风,世称瘦金书,因为在宋徽宗的儿女中,女儿居多,子嗣偏少,他变听信了方舆家的搬弄,认为这是汴梁城东北边地势较低的缘故,为了地势较低的弥补,宋徽宗就下令在那里建造一座以山岳命名的皇家园林-艮岳。宋徽宗又下令从全国征调名石名树运往开封,,已成为当时权要的造园师朱勔是苏州人,因为他对太湖一带的物产十分了解,所以他便在苏州设置了应奉局,以采集太湖石为代表的园林资源。
  太湖向以盛产太湖石而闻名遐迩,这种石头由于长期受风水的冲刷,纹理纵横,形态奇特,受到艮岳工程的首当其冲,自然在所难免,不但形态秀美的太湖石大量开采,民间拥有的名石,也被排入了征集之列,凡是抗拒着皆被处以严罚。巨石的运输尤为悲壮,有的太湖石高达四丈,把它们搬到大船上沿运河而行,背纤者竞达数千人之众,途中凡遇水闸桥梁挡道者一律拆除,运输花石的船队称为”纲”,十船一纲。太湖之山,凭借着运河之水,被运往了遥远的开封。,由于经年累月,更由于北宋王朝的腐败无能,宋徽宗的艮岳还没有完成,便毁于靖康之耻,那些没能来得及搬运的石头,也就散落到了江南山野。而这些石头变成了后世园林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分山
  苏州古典园林被称作文人山水之园,山水在园林中的位置可想而知。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这里的石,指的就是山。,历代文人曾对太湖石的审美特征,做过精辟的总结,在这些总结中,宋代书画家米芾仅用四个字所作的概括显然高人一等,这四个字便是瘦,漏,透,皱。瘦显示挺拔的风骨,漏显示畅通的血脉,透显示剔透的意态,皱显示多变的英姿。这些造型奇巧的园林之山,大致分为湖石和黄石两类,靠采集和堆叠而来,在园林中大凡一峰独立,多为采集者,就像留园的冠云峰之类,而能体现千岩万壑的山石,则多是堆叠之作。限于当时的开采和运输的技术条件,造园石采用的石料一般都不巨大,但是将一件件石料都叠加起来,做到浑然一体,这就要求巧妙拼接,精心组合。堆山叠石不仅是一项艰辛的体力劳动,而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叠石的工匠如果缺少艺术素养,则是很难胜任的。众所周知,欣赏石头,有一种通常的趣味就是专看那些石头与自然界的某些事物像还是不像,而对太湖石的欣赏却属于更高层次的审美,因为太湖石对以意态成形,是一种天然的雕塑,所以他的形态给人留下了更为充分的想象,嶙峋的棱角,奇异的造型十分抽象,但是他们在欣赏者的心目之中却都已人格化。那些归隐园林的仕宦文人们就是从这些石头的形象里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寄托。有了这层的含义,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和欣赏园林山石的瘦,漏,透,皱。
  三、裁水
  江南园林因水而富于灵动,水面虽静,但造园家在水的处理上却有着丰富的变化,对水的创作,又称理水,任何事物都得有一个量的控制,雨季涨水,盛夏蒸发,水面溢出和水位下降都是得动动心思的事,这些造园家们积累了许多理水的经验,对于山水的依存关系也处理的相当得体,为了适应池水涨落得变化,湖岸的叠石往往处理为层层低下的阶梯形式,这样就可以做到水满湖岸并不局促,水少,池塘也毫不尴尬,至于那源头水尾大多藏于峰回路转之处,隐于水榭花墙之间,这不仅平添了花光水影的悠悠诗韵,而且,拓展了一泓碧水的画外空间,许多营造着们,将园中之水作为了创作主体,模拟自然界的江河湖海,溪涧池潭,并与周围的亭台楼榭,四时花木相映成趣。东方艺术中以简代繁,以少代多的道理在苏州园林的理水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于与周围的风物呼应得当把握了水体风景的性格特征,网师园仅400平方米的水面。即造成了胡波荡漾的效果,至于面积阔大的拙政园,由于设置了到与桥梁之类,不仅再造了江南大地的典型风光而且也放大了这座华夏名园的宽宏感。
  四、造园家
  中国历史上的建筑家,造园家相当一部分杰出的代表都产生于江南一带,尤其是苏州,那位建造艮岳的苏州人朱勔虽被列入佞臣之列,但也还是一位精通造园的人物,一般人不会想象的到,太湖水畔有一处并不显眼的仿古建筑能与北京的故宫有关,长眠在这里的蒯祥,便是设计建造过紫禁城的一代宗匠,人们有口皆碑的天安门便是蒯祥的得意之作,而建造明故宫的工匠们又多是来自于蒯祥的家乡,太湖之滨的吴县香山,因此香山工匠便成了中国建筑史上在明清以后出现率极高的一个词汇,香山工匠代有传人,时至今日这门独特的技艺仍然香火鼎盛,这使人深深地感到苏州园林甲于江南,江南园林甲于天下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在古代建筑家,造园家当中如果说蒯祥还是以营造宫殿为主的话,那么明代的苏州人计成所营造的便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园林了,计成,生于明万历年间,工诗,善画,造园艺术造诣极高,曾为江南的公卿巨富建造过多座著名的园林,他在扬州的寤园之中完成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园冶》,全面总结造园的经验,从园林的总体格局到个体设计,从园林要素到建造手法都有详细论述,其中不少插图都是当时江南园林的实地,后来《园冶》传入日本与西欧各国,被外国专家尊为造园鼻祖。
  攥写过另一部造园名著《长物志》:的文震亨,是苏州画家文征明的曾孙,文震亨继承了文征明的遗风把山水画的原理应用到了造园艺术之中,《长物志》共十二卷,对造园建筑,花卉园艺,湖石运用,室内陈设都有论述,也是造园史上的不朽之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便是其中的名句。可惜,文震亨的园林作品今已不存,但他的兄长文震孟的艺圃现在还保存在苏州的古巷之中,或许也能体现《长物志》所阐发的造园理论。
  五、山水依存
  这些园林中分山裁水的妙处不仅仅是存在于江南,对北方的一些园林建筑理念也有一定的影响,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有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清朝从康熙皇帝起先后有七位皇帝到避暑山莊消夏,理政。使它当时成为全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夏季凉爽的气候条件,兼具北国风光和江南景色,杭州的西湖,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等江南风貌在这里都有着艺术体现,其中以水为基本立意的沧浪亭和以山为主体内容的狮子林都直接取材于苏州园林,江南山水汇于北地,姑苏风貌迁入离宫,这固然起自于封建帝王对民间智慧的征调,但是,它也毕竟拓展了造园艺术中分水裁山的天地,丰富了传统文化中南北两地的交融,将动因与结果两相权衡。有时候,后者更能够打起历史的天平。
  不过,每一座山,每一片水似乎都没忘记那一段段苏州旧梦,这水的波光像依然追忆着太湖上飘散的芦花,那山的身影,照样倾听着寒山寺悠远的钟鸣。
  参考文献:
  [1]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23.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供应出版社,1999:21-23.
  [3]王铎.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舞蹈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舞蹈表演的本质就是将舞蹈的主题进行挖掘,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内在矛盾冲突充分的表现出来。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舞者外部的条件,忽略将强烈情感的内在生命力进行表现,那么就无法差生震撼的艺术效果。舞者表演活动当中,对于表演范畴进行能动反应就是表演意识。表演意识集合了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表达出演员对于表演的认知,也是舞者对于表演的再认识。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主要
期刊
【Abstract】:Human being’s excessive exploitation of fossil fuels have made great damages to our environment and caused resources shortage problem. Consequently, the new energy started gain popularity,
期刊
【摘要】:《林泉高致》是中国山水画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对北宋前山水画的继承及创新,也是关于山水画最为丰富的、最为完整的理论著作。在我国绘画史及美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影响。郭熙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可说”,使山水画的创作和理论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本文试从“可游可居”这一立论出发,分两节对这一美学思想加以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林泉高致;可居可游 ;心灵安顿之所  一、“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美
期刊
【摘要】:《摘苹果之后》是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诗歌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概念隐喻这一思维方式,通过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将“苹果”、“梯子”、“睡眠”这三个反复出现的事物赋予抽象概念,以此表达梦想破灭之后诗人的失落与沮丧的心情。  【关键词】:《摘苹果之后》;概念隐喻;映射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人们理解抽象概念的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发展无法脱离文化建设,我国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基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随时代发展日益增长,部队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本文首先分析基层文化重要性,随后提出几点思考用以提升部队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质量,更好开展部队基层文化建设相关工作,以期为基层部队更好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基层文化;文化建设;理性思考  基层文化是我国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
期刊
【Abstract】: Elizabeth Bishop (1911-1979), as an American worldwide famous poet in the 20th century nowadays attracts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study her poems and herself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
期刊
【摘要】:声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具备情感表达、主题色彩展示等等重要作用。其中,演唱是声乐表演的核心,是声乐歌唱家向观众传递情绪、激发观众审激情与审美欲望的关键因素。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声乐表演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内在关系,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寻找提升演唱者演唱技巧,充实其声乐演唱的基础知识,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声乐演唱者综合素质实力,为更好地向观众传递音乐情感、调动观众的鉴赏欲望等等奠
期刊
【摘要】:在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表演训练是各有侧重点的,这也造成了戏剧学院学生在走向"开麦拉"初期,都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好听"的舞台化说话方式,如果不加以生活化的改造而照搬到电影表演中,则会形成"虚假做作"的现象。  【关键词】:戏剧语言;影视语言;艺术形式;人物形象  刨除某些特殊主题、体裁、风格的戏剧和影视作品外,在表现现代生活的影视作品和话剧表演所使用的语言都是一样的,使观众明确和清
期刊
【摘要】:佛教在公元七世纪从印度传入吐蕃,在传播的过程中佛教文化不断地与吐蕃本土文化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经过了前弘期与后弘期,相继出现了宁玛派、噶当、噶举、萨迦、觉囊、格鲁等教派。而整个藏传佛教发展和形成教派的过程中,始终都会有一个校正器,即原教旨主义。本文对宗喀巴大师的原教旨主义进行简单分析,并从这个观点解读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关键词】:宗喀巴;格鲁派;原教旨主义  一、藏传佛教史中的本土化主
期刊
在广西诸多璀璨的文化代表中,漓江画派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漓江画派是以表现桂林漓江山水为起点,进而按圈层扩展,拓展到表现南方亚热带风光人文的艺术流派。漓江画派自提出以来,短短十几年间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多次表示:在中国诸多画派中,漓江画派已基本成形。  正如中国画坛的其他画派,漓江画派凝聚了广西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力量,担负了提升广西甚至大西南文化地位的重任。因此漓江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