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军,高级教师,江苏省宿迁市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宿迁市名教师,宿迁市人民政府督学,宿迁市中小学教研室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宿迁市教育科研成果鉴定专家组成员。曾获宿迁市“群众身边好党员”、宿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教30年来,逐渐形成了“趣、情、活”的教学风格。2003年获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4年获江苏省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特等奖;主持6项省、市级课题并结题,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及论文发表在《教学与管理》《小学教学研究》等刊物。
1988年,我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宿迁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希望用那个年代年轻人特有的质朴和激情,在家乡学校的三尺讲台前挥洒青春和智慧,书写自己无悔的教育人生。
用爱,开启教育征程
工作后,我有幸被分配到宿迁市实验小学任教。教学之初,我就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想,那就是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为了这个梦想,30年来,我在教育的征途上勤奋耕耘、孜孜以求,收获着一个个苦尽甘来后的成功和喜悦。
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我就被告知将担任全国教改实验项目——“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验工作,这项实验是当时宿迁实验小学唯一承担的数学教改实验,我深深感受到领导的信任与自己肩上的责任。工作中,我没有忘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格言,于是,“爱”便成为我对工作的第一个承诺,也伴随了我教育生涯的开启和延续。也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我从内心喜爱每一个学生,上课时我和他们一起学习,下课了我和他们一起游戏,放学了我和学生们亲切地道别。不到一周时间,我就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且认识了一多半学生的家长。我喜爱教学生活,白天,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积极向老教师学习;晚上,我认真回顾与总结,尽可能多地找来一些教育类书籍和报刊,仔细阅读,不断从中汲取我需要的知识和营养。还记得读过一本《小学生思维训练》,我在反复研习和咀嚼过程中几乎将整本书抄了一遍,只求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对教育的理解。我从小就非常喜爱数学,很自然的,在不断地学数学、“玩”数学的过程中,我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带给我那份特别的乐趣。于是,工作后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引领和兴趣激发,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爱数学、学数学。正是出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我开始投入精力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牵头的教改实验项目,教材编写有其独特的理念和体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到普通班听课,一是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方法和经验,二是着力对两种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在比较中找到和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并不断反思教学过程,记录实验的心得。1990年,也是就毕业两年后,我在“江苏省‘现代小学数学’研讨会”上的交流论文——《发挥教材优势 突显思维能力培养》,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1991年,我在淮阴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一课,课堂因凸显思维过程、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得到大家好评;1992年,在淮阴市首届教学论文评比中,我的文章《浅谈小学生比较能力培养》获二等奖,并在全国“现代小学数学”年会上再次获奖;1993年,我完成首届“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报告,得到实验组织者认可,学校被批准为全国102所合格实验单位之一。
因为住在学校,我平时便以校为家,学校有什么大小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主动服务;白天忙碌过后,夜晚就是我静静读书和深入思考、钻研教学业务的时间。我的努力和勤奋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1990年我担任学校数学实验组教研组长,1994年起任学校少先大队总辅导员。教研组长和6年的少先队总辅导员的任职让我对小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必须以教育为基础,学习必须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我的课堂既有知识的伸展、思维的流淌,更有思想的启迪、情意的交融、习惯的养成、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每年,我任教的班级,不仅数学成绩好,班级常规管理也赢得同事们的交口称赞。1997年,因工作需要,我在担任学校少先大队总辅导员的同时,还兼任五(6)班班主任和数学教学任务。当时班上有个叫王宁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跟随70多岁的爷爷生活,当寒假前其他同学已经提前交了下學期学费后,只有他闷闷不乐。他的表现被细心的班长蔡淼发现,她召集班委开会,私下里给王宁募捐了146元钱,然后找到我说:“陆老师,您出10元钱吧,这样王宁的学费就凑齐了。”我很诧异地问蔡淼:“你小小年纪怎么想得那么周到,又把捐助活动组织得那么好呢?”蔡淼说:“这可都是老师您平时言传身教教会我的呀!”爱是需要传递的,爱也必然在传递中发挥积极的影响。新年开学后,在班委组织下,全班同学又自发为王宁捐赠了100元的压岁钱,这件事被《宿迁日报》以“一封迟到的感谢信”为标题作了详细报道。王宁也因为班集体的关爱而倍受鼓舞,暑假后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中学录取。
用智,引领专业成长
1995年10月,在县级宿迁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县教研室的智衡主任和教研员白梓久老师对我饱含期望,希望我在随后举行的淮阴市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能再获好成绩。在比赛前的3个月时间里,两位老师经常上午到学校听我上课,或者领着我去听其他骨干教师的课,指导我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听课、评课,如何从别人课堂中汲取营养。听课结束后,两位老师都会布置一个课题让我准备说课稿,下午再到教研室说给他们听。在两位恩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课堂教学技艺明显提升,导入能因课而异,重点能逐层突破,练习能层层递进,小结能引导学生自主整理。1996年3月,在淮阴市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2000年暑假,受组织委派,我到新创办的宿迁市实验学校担任小学部教学校长。我始终牢记当时的教研室主任成为佐对我说的一句话:教学校长要有教学话语权。于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学研究中,制定教研计划,组织业务培训,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开展课题研究……2001年,我有幸成为江苏省教研室在北师大举办的“新课程教研室主任培训班”的学员,亲耳聆听了朱慕菊副司长及钟启泉教授对新课程实验的展望与解读。回校后,每周我都进入课堂听课,和教师们就教学理念和课堂操作进行研讨,每周五我们都进行一次“课改沙龙”,小结本周课改收获,明确下周工作目标。 2003年5月,我被推荐参加宿迁市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教育教学理论、说课、评课等方面我有一定优势,但课件设计于我却是新生事物。为此,我拜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为师,从基本操作学起,一点一滴、一帧一频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由于准备充分、态度认真,我最终获得了宿迁大市的一等奖。2003年11月,我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执教的课题是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课前我就思考,如何才能上出顺应新课程改革、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我反复研究教材和教参,深入领会教学目标中的“观察、测量、画图、实验”等词的意思,让学生经历操作、猜想、计算、测量、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为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到生活中去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用摄像机录下窨井盖、圆形水池、广告标识等,做成視频在课堂上播放,效果很好。在磨课过程中,我的导师赵吕森认为课堂上教师牵引的痕迹还是多了些,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够,于是我又在他的指导下反复修改、试上,在课堂上尽量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实验与操作,尽可能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比赛现场下课铃声响起时,很多听课教师给予了我赞许的微笑。
2004年,我主持的省教研室第四期立项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出起始知识课“情景提问—合作交流—引领深化—巩固延伸”的教学流程,后继知识课“预习找联系,交流明要点,汇报引深化,巩固再延伸”的模式。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中,我也逐步感悟到小学数学课堂的“习惯与思维”“自主与创新”的重要性,这些,都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我被评为宿迁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2005年又被评为宿迁市第二届名教师。
用情,反哺乡村教育
2013年,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首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出国培训。英国教育的民主性、均衡性、关注差异让我视野大开,特别是“逆城市”发展的教育思想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乡教育。就在这时,家乡分管教育的领导主动找上门来,希望我能回乡支教,帮助和引领家乡教育的发展。当时,我的孩子刚上高一,母亲也已经80高龄,一边是家乡的期盼,一边是家庭的责任,着实让我难以抉择。但在我考虑去留的日子里,心中那种“让家乡孩子享受城市教育”的渴望越来越迫切,于是我主动和母亲、爱人及姐姐们交流,说出我心中积蕴许久的期盼和祈愿,请求她们的理解和支持。说服了家人后,我遂于2014年初,告别了工作20多年的城市工作环境和那里的岗位,来到了我儿时生长和学习的地方——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中心小学。在老家任教的4年里,我通过研讨会、教师培训、教学沙龙、“省市名师送培”等活动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到集团学校——宿迁市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和分年级教学研讨会、区优课评比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备课能力和课堂驾驭力,向课堂要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竞赛和星级教师评选来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增强内驱力。2014年10月,三棵树中心小学陈王利老师代表开发区参加全市赛课,比赛前我组织团队对她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八易其稿,在不断的研讨和改进过程中,成长的不只是陈老师一个人,整个数学组都在深度的备课磨课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升。2015年,高小亮老师获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6年,徐宇、朱平、王晓丽组成的数学团队获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2017年,徐娜老师获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朱平、李嘉新、陆伟东、高艳丽等分别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在关注教师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我还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几年来,开发区教育先后得到省、市多次表彰,我本人也先后荣获宿迁市“群众身边的好党员”和宿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回首自己30年的教学生涯,回眸身后留下的那一串串脚印,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育的征途上,我将坚守从教的初心,追寻教育的梦想,一路前行,一路欢歌。
1988年,我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宿迁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希望用那个年代年轻人特有的质朴和激情,在家乡学校的三尺讲台前挥洒青春和智慧,书写自己无悔的教育人生。
用爱,开启教育征程
工作后,我有幸被分配到宿迁市实验小学任教。教学之初,我就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想,那就是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为了这个梦想,30年来,我在教育的征途上勤奋耕耘、孜孜以求,收获着一个个苦尽甘来后的成功和喜悦。
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我就被告知将担任全国教改实验项目——“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验工作,这项实验是当时宿迁实验小学唯一承担的数学教改实验,我深深感受到领导的信任与自己肩上的责任。工作中,我没有忘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格言,于是,“爱”便成为我对工作的第一个承诺,也伴随了我教育生涯的开启和延续。也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我从内心喜爱每一个学生,上课时我和他们一起学习,下课了我和他们一起游戏,放学了我和学生们亲切地道别。不到一周时间,我就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且认识了一多半学生的家长。我喜爱教学生活,白天,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积极向老教师学习;晚上,我认真回顾与总结,尽可能多地找来一些教育类书籍和报刊,仔细阅读,不断从中汲取我需要的知识和营养。还记得读过一本《小学生思维训练》,我在反复研习和咀嚼过程中几乎将整本书抄了一遍,只求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对教育的理解。我从小就非常喜爱数学,很自然的,在不断地学数学、“玩”数学的过程中,我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带给我那份特别的乐趣。于是,工作后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引领和兴趣激发,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爱数学、学数学。正是出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我开始投入精力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牵头的教改实验项目,教材编写有其独特的理念和体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到普通班听课,一是学习老教师驾驭课堂的方法和经验,二是着力对两种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在比较中找到和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并不断反思教学过程,记录实验的心得。1990年,也是就毕业两年后,我在“江苏省‘现代小学数学’研讨会”上的交流论文——《发挥教材优势 突显思维能力培养》,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1991年,我在淮阴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一课,课堂因凸显思维过程、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得到大家好评;1992年,在淮阴市首届教学论文评比中,我的文章《浅谈小学生比较能力培养》获二等奖,并在全国“现代小学数学”年会上再次获奖;1993年,我完成首届“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报告,得到实验组织者认可,学校被批准为全国102所合格实验单位之一。
因为住在学校,我平时便以校为家,学校有什么大小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主动服务;白天忙碌过后,夜晚就是我静静读书和深入思考、钻研教学业务的时间。我的努力和勤奋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1990年我担任学校数学实验组教研组长,1994年起任学校少先大队总辅导员。教研组长和6年的少先队总辅导员的任职让我对小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必须以教育为基础,学习必须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我的课堂既有知识的伸展、思维的流淌,更有思想的启迪、情意的交融、习惯的养成、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每年,我任教的班级,不仅数学成绩好,班级常规管理也赢得同事们的交口称赞。1997年,因工作需要,我在担任学校少先大队总辅导员的同时,还兼任五(6)班班主任和数学教学任务。当时班上有个叫王宁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跟随70多岁的爷爷生活,当寒假前其他同学已经提前交了下學期学费后,只有他闷闷不乐。他的表现被细心的班长蔡淼发现,她召集班委开会,私下里给王宁募捐了146元钱,然后找到我说:“陆老师,您出10元钱吧,这样王宁的学费就凑齐了。”我很诧异地问蔡淼:“你小小年纪怎么想得那么周到,又把捐助活动组织得那么好呢?”蔡淼说:“这可都是老师您平时言传身教教会我的呀!”爱是需要传递的,爱也必然在传递中发挥积极的影响。新年开学后,在班委组织下,全班同学又自发为王宁捐赠了100元的压岁钱,这件事被《宿迁日报》以“一封迟到的感谢信”为标题作了详细报道。王宁也因为班集体的关爱而倍受鼓舞,暑假后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中学录取。
用智,引领专业成长
1995年10月,在县级宿迁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县教研室的智衡主任和教研员白梓久老师对我饱含期望,希望我在随后举行的淮阴市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能再获好成绩。在比赛前的3个月时间里,两位老师经常上午到学校听我上课,或者领着我去听其他骨干教师的课,指导我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听课、评课,如何从别人课堂中汲取营养。听课结束后,两位老师都会布置一个课题让我准备说课稿,下午再到教研室说给他们听。在两位恩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的课堂教学技艺明显提升,导入能因课而异,重点能逐层突破,练习能层层递进,小结能引导学生自主整理。1996年3月,在淮阴市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2000年暑假,受组织委派,我到新创办的宿迁市实验学校担任小学部教学校长。我始终牢记当时的教研室主任成为佐对我说的一句话:教学校长要有教学话语权。于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学研究中,制定教研计划,组织业务培训,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开展课题研究……2001年,我有幸成为江苏省教研室在北师大举办的“新课程教研室主任培训班”的学员,亲耳聆听了朱慕菊副司长及钟启泉教授对新课程实验的展望与解读。回校后,每周我都进入课堂听课,和教师们就教学理念和课堂操作进行研讨,每周五我们都进行一次“课改沙龙”,小结本周课改收获,明确下周工作目标。 2003年5月,我被推荐参加宿迁市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教育教学理论、说课、评课等方面我有一定优势,但课件设计于我却是新生事物。为此,我拜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为师,从基本操作学起,一点一滴、一帧一频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由于准备充分、态度认真,我最终获得了宿迁大市的一等奖。2003年11月,我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执教的课题是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课前我就思考,如何才能上出顺应新课程改革、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我反复研究教材和教参,深入领会教学目标中的“观察、测量、画图、实验”等词的意思,让学生经历操作、猜想、计算、测量、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为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到生活中去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用摄像机录下窨井盖、圆形水池、广告标识等,做成視频在课堂上播放,效果很好。在磨课过程中,我的导师赵吕森认为课堂上教师牵引的痕迹还是多了些,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够,于是我又在他的指导下反复修改、试上,在课堂上尽量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实验与操作,尽可能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比赛现场下课铃声响起时,很多听课教师给予了我赞许的微笑。
2004年,我主持的省教研室第四期立项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探索出起始知识课“情景提问—合作交流—引领深化—巩固延伸”的教学流程,后继知识课“预习找联系,交流明要点,汇报引深化,巩固再延伸”的模式。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中,我也逐步感悟到小学数学课堂的“习惯与思维”“自主与创新”的重要性,这些,都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我被评为宿迁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2005年又被评为宿迁市第二届名教师。
用情,反哺乡村教育
2013年,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首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出国培训。英国教育的民主性、均衡性、关注差异让我视野大开,特别是“逆城市”发展的教育思想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乡教育。就在这时,家乡分管教育的领导主动找上门来,希望我能回乡支教,帮助和引领家乡教育的发展。当时,我的孩子刚上高一,母亲也已经80高龄,一边是家乡的期盼,一边是家庭的责任,着实让我难以抉择。但在我考虑去留的日子里,心中那种“让家乡孩子享受城市教育”的渴望越来越迫切,于是我主动和母亲、爱人及姐姐们交流,说出我心中积蕴许久的期盼和祈愿,请求她们的理解和支持。说服了家人后,我遂于2014年初,告别了工作20多年的城市工作环境和那里的岗位,来到了我儿时生长和学习的地方——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中心小学。在老家任教的4年里,我通过研讨会、教师培训、教学沙龙、“省市名师送培”等活动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到集团学校——宿迁市实验小学跟岗学习和分年级教学研讨会、区优课评比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备课能力和课堂驾驭力,向课堂要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竞赛和星级教师评选来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增强内驱力。2014年10月,三棵树中心小学陈王利老师代表开发区参加全市赛课,比赛前我组织团队对她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八易其稿,在不断的研讨和改进过程中,成长的不只是陈老师一个人,整个数学组都在深度的备课磨课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升。2015年,高小亮老师获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6年,徐宇、朱平、王晓丽组成的数学团队获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2017年,徐娜老师获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朱平、李嘉新、陆伟东、高艳丽等分别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在关注教师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我还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几年来,开发区教育先后得到省、市多次表彰,我本人也先后荣获宿迁市“群众身边的好党员”和宿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回首自己30年的教学生涯,回眸身后留下的那一串串脚印,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育的征途上,我将坚守从教的初心,追寻教育的梦想,一路前行,一路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