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关键,而情绪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展开探讨,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情绪管理 心理健康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题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题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1]。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它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力的挖掘和培养,是培养大学生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2]。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出现自卑、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且面临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事件往往容易导致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以,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对维持心理健康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情绪特点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情绪往往较容易波动。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处于精力极其旺盛的阶段,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难以控制。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非常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机制发展不平衡,自制力差,容易冲动,对一些无意义的小事也会变得非常敏感。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是:在中学阶段是班里的优等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但是到了大学,变成了班里的普普通通的一员,没有了老师、同学的关注,再加上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短时期内不能较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 在心理学上又称“自我否定” ,是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 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3]。有自卑感的大学生不能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过低, 对事物过于敏感, 严重影心理健康发展。
在大学生中常见的另一种消极状态就是焦虑。当大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遭遇到困难、挫折或者面临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事件时,便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例如,大学阶段的考试,大学学习可能不像高中学习那样紧张,平时过的很轻松,但是临到期末考试时,很多大学生到临考前一周突击复习,利用一周的时间来学习一学期的内容,由此可见任务量之大,所以大学生每到临近期末考试,难免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心理,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神经衰弱是临考前常见的症状。
由于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而进入大学之后,开始慢慢接触社会,对社会中的一些复杂现象,大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很好的应对突发事件,有的大学生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无疑是情绪管理不当惹的祸。
二、 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情绪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绪健康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的心理表现为情绪稳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心理健康的人能加强对自身和客观环境的改造,能适应生存的需要,能够保持自身和客观环境的和谐统一,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沉着冷静的处理。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大学生,其心理往往也是健康的。大学生处于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工作效率会更高,也容易取得成果,进而增加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据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4]。可见,对情绪管理不当,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校园里不乏有这样的事件:某位同学情绪失控,做出了后悔一生的事情。大学生如果经常处在一种消极、负面、悲观的情绪下,那么这种消极、负面、悲观的情绪就会干扰大脑的正常活动,使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对突发事件做出理智判断,严重时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会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出现。情绪上所受的压力如果过大,还可能引起心智障碍,影响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的效率,对正常的生活造成烦扰。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消极的情绪则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进而产生消极情绪,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关键是大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走出困境,战胜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首先,大学生要消除不合理信念。情绪的产生往往离不开特定的诱发事件,但不同的个体对同样的诱发事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也不同。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改变不合理信念。心理学家韦斯勒较为全面的总结出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很多事物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而是人为地把事物想的复杂化了。
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宣泄情绪,对消极情绪不能有过多压抑,而要加以宣泄。如果长期积压消极情绪,则对心理健康是有危害的。宣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可以看电影、听音乐;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痛哭一场等等。
最后,大学生要学会理性思考。艾利斯认为理性思考就是个体将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作为一种自然规律、作为一件事去接受它,而不是把已发生的事情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糟糕的事情来看待,并一致期待能阻止事情的发生[5]。大学生在面对复杂事件时,勿冲动,不妨先冷静思考一下,自然而然的接受它。
大学生要意识到正确的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长远考虑,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要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406-407.
[2][5]赵俊萍.论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4):13-15.
[3]赵静,成冠弟,田仲旻.浅析大学生情绪管理[J].改革与开放,2009(4):197.
[4]王泽华.论大学生要加强情绪管理[J].科教论丛,124.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情绪管理 心理健康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题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题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1]。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它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力的挖掘和培养,是培养大学生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2]。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陷入情绪困扰,出现自卑、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且面临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事件往往容易导致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以,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对维持心理健康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情绪特点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情绪往往较容易波动。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处于精力极其旺盛的阶段,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难以控制。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非常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机制发展不平衡,自制力差,容易冲动,对一些无意义的小事也会变得非常敏感。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是:在中学阶段是班里的优等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但是到了大学,变成了班里的普普通通的一员,没有了老师、同学的关注,再加上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短时期内不能较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 在心理学上又称“自我否定” ,是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 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3]。有自卑感的大学生不能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过低, 对事物过于敏感, 严重影心理健康发展。
在大学生中常见的另一种消极状态就是焦虑。当大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遭遇到困难、挫折或者面临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事件时,便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例如,大学阶段的考试,大学学习可能不像高中学习那样紧张,平时过的很轻松,但是临到期末考试时,很多大学生到临考前一周突击复习,利用一周的时间来学习一学期的内容,由此可见任务量之大,所以大学生每到临近期末考试,难免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心理,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神经衰弱是临考前常见的症状。
由于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而进入大学之后,开始慢慢接触社会,对社会中的一些复杂现象,大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很好的应对突发事件,有的大学生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无疑是情绪管理不当惹的祸。
二、 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情绪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绪健康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的心理表现为情绪稳定,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心理健康的人能加强对自身和客观环境的改造,能适应生存的需要,能够保持自身和客观环境的和谐统一,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沉着冷静的处理。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大学生,其心理往往也是健康的。大学生处于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工作效率会更高,也容易取得成果,进而增加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据统计, 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4]。可见,对情绪管理不当,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校园里不乏有这样的事件:某位同学情绪失控,做出了后悔一生的事情。大学生如果经常处在一种消极、负面、悲观的情绪下,那么这种消极、负面、悲观的情绪就会干扰大脑的正常活动,使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对突发事件做出理智判断,严重时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会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出现。情绪上所受的压力如果过大,还可能引起心智障碍,影响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的效率,对正常的生活造成烦扰。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消极的情绪则阻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进而产生消极情绪,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关键是大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走出困境,战胜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首先,大学生要消除不合理信念。情绪的产生往往离不开特定的诱发事件,但不同的个体对同样的诱发事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也不同。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改变不合理信念。心理学家韦斯勒较为全面的总结出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很多事物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而是人为地把事物想的复杂化了。
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宣泄情绪,对消极情绪不能有过多压抑,而要加以宣泄。如果长期积压消极情绪,则对心理健康是有危害的。宣泄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可以看电影、听音乐;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痛哭一场等等。
最后,大学生要学会理性思考。艾利斯认为理性思考就是个体将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作为一种自然规律、作为一件事去接受它,而不是把已发生的事情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糟糕的事情来看待,并一致期待能阻止事情的发生[5]。大学生在面对复杂事件时,勿冲动,不妨先冷静思考一下,自然而然的接受它。
大学生要意识到正确的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长远考虑,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要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406-407.
[2][5]赵俊萍.论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4):13-15.
[3]赵静,成冠弟,田仲旻.浅析大学生情绪管理[J].改革与开放,2009(4):197.
[4]王泽华.论大学生要加强情绪管理[J].科教论丛,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