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睁大你的眼睛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市上攻4000点之后,从巨大的成交量来看,市场分歧也在加剧,后市的运行仍会出现反复和震荡,鏖战在所难免。
  尽管我们对市场的未来走势保持高度乐观,但就短期投资策略而言,我们仍然持保守态发。从基本面角度出发精选个股,是我们近阶段推荐的投资策略。
  2007年5月9日是一个注定要被投资者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上证指数首次冲破了4000点大关。有意思的是,这一天也恰好是股改启动2周年的纪念日。
  当日,上证指数以3961.10点跳空11点高开,10时50分左右便突破了4000点关口。伴随着指数的上扬,投资者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就在大家认为4000点可以一蹴而就、轻松站上的时候,大盘突然掉头向下,抛盘不断涌出,指数直线跳水,至中午收盘时,多数个股下跌,指数也由红转绿。下午股市开盘后,大盘继续加速下跌,最低跌至3875.38点,下跌75点。此后,在强劲买盘的推动下,大盘止跌回升,震荡上行,在创下4015.22点历史新高后,以4013.09点收盘。全天沪深股市分别成交了2574.64亿元和1233.9亿元,两市总成交金额为3808.54亿元,均大幅度改写了历史纪录。尽管上证指数上涨了1%,但多数个股依然下跌,并没有为指数冲关作出贡献。
  股市上攻4000点之后,从巨大的成交量来看,市场分歧也在加剧,后市的运行仍会出现反复和震荡,鏖战在所难免。
  与股改启动前十几倍市盈率相比,如今的股市估值已经不再便宜,一些个股的风险正在显现,这成为了影响股市上行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度提高又为股市的上行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经过4000点的鏖战,股市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周边股市在经济腾飞期的发展历程,或许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
  
  参股金融成行情推动器
  
  从1987年到1989年的三年大牛市之中,日经指数每年上涨近10000点。1987年末,日经指数收于21564点,1988年收于30159点,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收于38915点的历史最高纪录。3年内,日经指数从1万点上涨到接近4万点,累计涨幅接近300%。
  但是最终,疯狂的牛市止步于1989年12月29日,随后数月,指数掉头狂跌,一直滑落至2003年4月28日8000点的谷底,创下日经指数2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走了漫漫14年“熊途”。
  由于历史条件、宏观经济格局以及政府政策之间的诸多不同,大多数市场人士以及学者认为,中国A股市场复制日本股市惨痛经验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有趣的是,在日本进入大牛市的几年中,市场的微观表现和中国A股市场似有不少共通点。比如从行业而言,日本牛市期间涨幅最大的为券商、银行、保险等行业,多数为容易产生资产价格泡沫的“资产股”。而以股权投资、资产价值上涨为基础的上升行情,一度也是日本股市上涨的主要脉络。这一点和近来A股的“股权投资”行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处。
  近几周,参股券商的个股持续上涨,近一周来更是加速上涨。吉林敖东、辽宁成大、都市股份(海通证券)、成都建投(国金证券),以及参股国泰君安的大众交通、华茂股份等都连续暴涨。其他一些持有券商法人股的公司如南京高科、百联股份等也都被市场反复发掘。
  此情此景和日本当年如出一辙。日本上市公司法人交叉持股现象十分普遍,公司通过信托基金投资于股市(类似我们的委托理财)的现象也相当常见,牛市期间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和资产价值水涨船高,进而成为股价最有力的“推动器”。
  博时基金的研究顾问Charles Kimlball曾经是摩根斯坦利(日本)的研究主管,Kimball曾经历了日本市场最为疯狂的几年。他回忆说,当时日本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急速膨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上市公司之间的互相持股,以及通过信托投资基金参与股市。
  A参股B,B参股A,B股价上涨使得A资产增值、重估,导致A股价上涨,A股价的上涨又使得B进一步上涨。同时,上市公司投资股市的收益提高了公司的每股收益,有些上市公司还通过借贷的方式拆借资金投入股市,拆借利率甚至高达5%到6%。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因为公司业绩不断的超预期增长而上扬,泡沫被越吹越大。
  当时的市场,短期内并不理会股价的合理性以及可持续性,同时也忽略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本身的真实成长。人们往往简单地以目前的股价乘以股数就得出隐蔽资产的价值量,股价被不断抬高,这样的游戏到最后就类似互相吹泡泡,泡沫越吹越大。
  从行业来看,日本从1987年到1989年的3年间,银行、券商、保险、钢铁、造纸等行业均大幅上涨,同时远远超越大盘。其中银行股尽管涨幅巨大,但仅仅在1987年表现突出,1988、1989两年表现较为普通。相对而言,券商股的突出表现较为持久,3年大牛市中券商股持续有不俗表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大牛市同时伴随着日元的升值,1988年3月,日元升值达到局部高点,升值进程的结束被认为是牛市即将结束的信号之一。从人民币升值进程的角度说,升值进程仅开始而已,A股市场应该还有不少上涨空间。
  
  “全民炒股”加剧市场波动
  
  从市场形态来说,和A股市场更为接近的是中国台湾市场一散户成为市场中不可忽略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中国台湾在经历大牛市的几年中,市场的波动也显得更为剧烈,暴涨暴跌成为市场的常态。
  中国台湾的大牛市开始于1985年,在进入大牛市前,居民银行存款与股市总市值的比例在1.6倍左右。股市启动后,在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普通百姓投资股票的热情被极大程度地调动,民间资金开始蜂拥入市。和A股市场一样,当时中国台湾证券公司的开户数短期内激增。1989年底,中国台湾股民开户数达到500万户,相当于当时中国台湾总人口的约四分之一。
  中国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经历约5年时间,期间经历了几次暴涨暴跌,程度相当剧烈。
  第一波从1985年的600多点启动,到1987年10月达4600多点,2年间指数上涨了6倍多。很快股市出现骇人的“黑色星期五”,在到达第一个高峰后,第二天开始转向暴跌,接连狂跌了近3个月,指数下跌了50%,最低到达2300多点。
  此后行情又迅速恢复,直到1988年9月26日到达第二个高点8870点,1年中,指数又翻了l倍。不过到9月29日,中国台湾股市又开始第二次暴跌,此次调整一直延续到当年12月21日,指数跌掉近37%。由于入市资金规模已相当庞大,机构和个人均损失惨重,社会震动比上一次暴跌大 得多。
  此后又经历了一波行情,指数在泡沫顶点一度达到12000多点,股市整体市盈率超过了60倍。在1990年2月,中国台湾市场由牛转熊,仅半年时间,指数就跌去8000多点,几乎全民套牢,指数最低一度跌到2000多点,仅是最高点的是“零头”。而12000点直至现在仍是“遥远的回忆”,市场未曾再度企及。
  和A股市场一样的是,中国台湾当年的散户投资者比重相当高,几乎是全民炒股,开户总数占中国台湾人口的1/4。同时不少投资者倾向于短线投机,博取差价,致使市场的波动幅度不断加大。
  
  A股:牛市行情还未过半
  
  日本和中国台湾股市所经历的起步、腾飞、泡沫以至于泡沫破灭的过程,对A股市场显然是比较重要的参考。尽管A股的平均市盈率如今已不便宜,不少泡沫论者也反复提示泡沫的存在。但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看,现阶段A股市场上涨的动能仍然充分。
  第一个理由是众所周知的,也就是流动性过剩。资金的推动成为这轮牛市的主要动因之一,同时目前来看,此趋势并未发生变化。近期全球股市几乎都连创新高,流动性过剩被认为是当仁不让的主导力量。
  第二个理由是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仍然较为乐观。4月19日和4月20日两天,上证指数的跌宕起伏无疑是市场对宏观经济反映的最好注脚。4月19日早晨,由于统计局推迟发布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市场对通货膨胀以及紧缩政策的忧虑不断升温,关于近期加息以及准备金率上调的传言逐渐扩散,上证指数因此大跌近200点。
  而此后实际的公布数据显示,CPI上涨2.7%,虽有通货膨胀“苗头”,却并不“危险”,市场因而松了口气,指数于第二天扶摇直上,以大涨100多点收盘。
  此后,央行于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前宣布上调准备金率,但4月30日开盘后,指数迅速上涨,丝毫不为准备金率上调所动。过去的利空因素此时被市场理解为“利空出尽”,投资者的牛市心态可见一斑。
  从最近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尽管较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仍有抬头趋势。为抑制投资快速反弹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市场普遍预期宏观政策仍将保持紧缩,信贷投放仍将受到严格控制,再次加息可能性增加。不过也有不少宏观经济分析师认为,由于外需将放缓,年内加息次数有限。整个宏观经济态势相当平稳,在下一次统计数据发布之前,对市场难以构成严重威胁。
  第二个支持股市继续上涨的理由是政策因素。
  和日本相比,中国政府对资金流入的控制力也远高于当时的日本,同时政府对待货币升值的态度也大不相同。日本在1985年到1988年的3年间,货币每年升值约22.5%,在此前的70年代,每年约保持7.4%的升值速度。与之相比,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大大低于日元,从理论上说,也为A股市场争取了更多的景气时间。
  同时,为了控制资金流入日本的速度,当年的日本政府采取了相当过激的手段,从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共调息350点,使日本贴现率迅速攀升至6%。与此同时,当局还禁止金融机构发放不动产贷款,并迫使银行逐步回笼资金。如此激烈的动作,立即刺破了泡沫,导致股价和房价大幅下滑。
  和当年的日本相比,中国政府的政策显然更为温和,这一点也为股市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个理由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仍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4月30日披露年报的1474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4元,同比增长25.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54%,同比增长14.22%。
  如果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继续保持,以目前40倍左右的整体市盈率(按照2006年年报)来看,动态市盈率水平将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按照市盈率和货币存款率之间的理论关系来计算,目前A股市场的市盈率并不“离谱”。理论上说,美元目前的存款基准利率是5.25%左右,因而美国股市的市盈率水平保持在1/(5.25%)=19倍是合理的。照此计算,我国人民币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79%,如果把利息税也考虑进去,实际的存款利率大约为2.23%,相应的市盈率是1/(2.23%)=44.8倍。沪深股市的市盈率水平仍在合理区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当年泡沫破裂的时候,市场的整体市盈率水平在60~70倍左右,与之相比,A股市场仍处于半山坡,牛市之路仅仅过半。
  
  投资策略:精选个股
  
  尽管我们对市场的未来走势保持高度乐观,但就短期投资策略而言,我们仍然持保守态度。从基本面角度出发精选个股,是我们近阶段推荐的投资策略。
  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以后,市场长期牛市和短期估值压力的博弈可能更为激烈。就短期看,市场的高度已经超过部分个股估值所能承受的范围。尤其是随着年报和季报披露期临近结束,部分前期涨幅过高的股票在业绩参照对比下,将逐步暴露估值过高的短板,无实质性利多因素支撑的绩差股可能面临较大的调整。
  从个股来看,近来市场热点仍以业绩为核心。即使是市场热炒的所谓“概念”,诸如股权投资、资产注入,其隐藏的核心仍然是“业绩增长”,市场往往将其持有股权或者注入资产折算为公司的业绩。从这个角度说,挖掘有成长潜力、业绩增长超预期的股票应成为下阶段的主要策略。
  随着一季度季报的公布,业绩高增长或者超预期增长的个股已重新受到市场关注。比如,S深发展受一季度业绩高增长和股改的利好预期下连续走强;平安保险在高增长的预期下估值不断抬高,受到市场追捧;而诸如岁宝热电、海欣股份等参股金融公司受益股近期也持续走强。
  与此同时,属同行业的个股之间也呈现涨跌互现之势,个股走势分化明显,尤其是前期涨幅巨大的股票,开始进入震荡整理。此外,一部分股票已进入“大非、小非”一个解禁高峰,由于很多股票价格节节攀升至估值过高的程度,使得“大非、小非”具有较大减持动力,投资者选择股票时应慎之又慎。
其他文献
兴业趋势基金经理王晓明表示,目前市场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结构性泡沫,一些大盘蓝筹股由于股价涨幅较小,其估值仍在合理范围。考虑其成长性,长期来看还有投资价值。  5月9日,大盘小幅震荡后已站上4000点,创出了新高。后市股指还会继续走高吗?牛市还能走多远?    不看指数点位高低    “没有必要去看股指是4000点还是3500点或是5000点,这没有多大意义。”兴业趋势基金经理王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期刊
目前上证压力是4103点,4395点,支撑是工作线3748点(每天加25点)和3899点,线上工作(中线),线下休息!  有点危险,上期笔者以控制风险为题提醒投资者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由于上期在时间和版面上的原因,没有把理论涨幅的数值写出来。何为理论涨幅,顾名思义就是按股票应该上涨的理论计算出来的上涨数值。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股票走势也不例外,数年来笔者在本刊精确的计算我想读者应该有所醒悟,为
期刊
对基金来说,4月份是一个比较好的月份。各类基金都有收获,皆大欢喜。统计显示,开放式基金4月份再度全线上涨,股票型、灵活混合型、进取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的盈利出现飙升,它们的净值分别上涨21.400/0、19.80%、19.280/0和16.07%,都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    业绩分化    在理柏统计排行榜上出现了不少新面孔。泰信优质生活基金以34.91%的净值增长领先所有混合型和股
期刊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持续上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全球化投资可以有效分散单个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助于提高经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水平。  随着南方、华夏、嘉实等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开展QDII业务,投资QDII的门槛将大大降低。  虽然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至今还未上报送审,但记者获悉,基金公司将要发行的QDII产品,起点就如目前开放式基金那样——人民币1000元。与工商银行“东方之珠”QDII产品3
期刊
上周,少了中国A股市场的环球股市并不寂寞,在席卷全球的并购浪潮推动下涨声一片。本周,A股市场联袂环球股市继续上扬,历史高点在各市场被频频刷新。  毋庸置疑,刺激环球股市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世界各地频繁的企业并购活动。从此前的巴克莱、苏格兰银行争夺荷兰银行之战,到上周的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收购美国道琼斯集团、微软拟收购或投资雅虎、加拿大发行商汤姆森有意收购路透社,直至本周最新公布的美国铝业拟恶意收购加拿
期刊
银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融伙伴,善于使用各种自助理财服务功能,可以上个人理财更加轻松和精彩。  银行作为最主要的金融交易中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越来越不可或缺。如果我们针对自己经常在银行办理的业务,“量体裁衣”,找出最方便的交易方式,一定会让我们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大大缩短,效率大大提高。    自助服务——避开排队,快捷交易    如果是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比较高,办理存取款业务和转账业务的频
期刊
中小银行更受机构投资者青睐,这是由于中小银行的盈利增长要快于几家国有大银行。  银行股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在于银行股占股指的权重大,银行股动一动,指数就随之上涨或下跌,有点“牵一发动全身”的意味。就如5月9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股发力,指数收盘稳稳站上了4000点,而其他多数个股却在下跌。  另一方面,作为大盘蓝筹股的银行股是否能够再度崛起也争议不断。银行股的估值是否偏高?银行股的成
期刊
如今沪深两市已有高达88只市场基准指数,这些指数同进对应了不同的指数基金或者是指数型ETF。如何选择这类指数产品?在此,我们尝试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寻找收益率高,波动率小的“最具有投资价值的指数”。  从2007年1月1日至4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41.45%,上证180指数上涨了65%,沪深300指数上涨了67%。而这4个月当中跑赢上证指数的基金不到总数的1/3,跑赢上证180指数的基
期刊
牛市来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曾经为大家避之不及的券商概念股,如今却身价百倍,成了万人争抢的“香饽饽”。然而,券商概念股也并非一好百好,而是良莠不齐,需要投资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明辨好坏。  不论是券商的直接借壳上市股,还是持有大量券商股权的参股券商股,其走势近来均呈现出一骑绝尘的态势,成都建投、都市股份、S延边路、申能股份、南京高科、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大众交通、大众公用……以及其“亲友团”组成的
期刊
利用手机来炒股,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的证券功能或是手机炒股软件来完成,并不复杂的设置,一个月几十元的成本,就可以把股市装进小小的手机里。  股市热,也给我们的生活里带来了不少新鲜事物。最近,在不少公共场合——地铁里、公交车上,甚至咖啡馆、饭店里,人们都会发现新的“手机拇指族”,他们一边盯着手机屏幕,一边不停地摁键。他们是在发短信吗?走到近前才发现,他们的手机上正闪现着红绿交错的K线图,原来他们是在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