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对话方式探讨

来源 :语文建设·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ebi3807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对话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材中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话语系统,教师、学生都可以介入与其进行交流。但因为受教育水平、知識储备、阅历、认知思维等的差异,学生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有所差异,这导致师生之间不能在同一层面就文本进行对话。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参与,而不是教师将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并与教师进行对话沟通,二者共同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中的《鸿门宴》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其背景是楚汉战争的前奏,刘邦到鸿门赴宴,与项羽开展了一场不动干戈的较量。宴会上杀机四伏,项羽的亚父范增多次暗示项羽趁此机会杀掉刘邦,以免后患,但占据优势的项羽并没有这样做。此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范增的预言应验,项羽与刘邦大战,争夺中原霸主地位,最终项羽败北,乌江自刎,而刘邦则实现了统一,建立了西汉。《鸿门宴》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是项羽为何不杀刘邦?因视野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互动对话,加深学生对《鸿门宴》文本的理解。
  一、与文本对话疏通文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想进行较为平等的互动与对话,学生首先要能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然而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就《鸿门宴》这篇课文来说,它属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巨大差异,学生理解起来会遇到困难,加之学生自身思维水平不高、阅读经验较少等原因,很容易断章取义,对文本产生误读。这就造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知识储备、阅读经验等帮助学生疏通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提高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力。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仅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陈述,而不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挖掘文本的深度内蕴。以《鸿门宴》为例,教师多是梳理文中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并让学生进行概括,如刘邦赴宴的原因是谢罪,在鸿门宴上发生了范增多次举玉示意项羽杀刘邦,项庄舞剑也意在沛公,最终刘邦的手下樊哙闯入营帐保护刘邦,使其借机逃走。这种教学方式只是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却并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人物作出决定的背后原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主动发现文本的意义,构建自己的主观认知。学生在与文本的积极对话中,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教材文本也就不单是被记忆、被理解的对象,而是成为一个具有言说能力、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的主体。如在《鸿门宴》中,当学生与文本建立了对话关系,那么文本就会主动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作为对话主体的学生,当他打开了自己的阅读视界后,便会积极回应文本的提问。鸿门宴的起因是曹无伤向项羽告密,透露了刘邦欲自封为王的野心,这刺激了项羽虚荣、自大的心态,一怒之下便决定攻打刘邦,而刘邦得知项羽攻打的消息后,急赴鸿门宴向项羽谢罪,项羽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便不想置刘邦于死地。由此可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的阅读视界与文本的内涵相互融合,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重塑了自己的思维,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
  二、师生对话深挖文本背后意蕴
  师生围绕文本展开对话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设计话题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学生的灵感也能促使教师产生新的想法,二者在阅读教学中都能够体验到学习探索的乐趣。在具体的师生对话教学中,双方都应具备对话的心态,创造平等、交互的对话氛围。教师应将学生看作平等的课堂参与主体,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对话,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在对话中表现出的智慧与修养,教师也能感受到学生思维的创新与灵动,二者共同体验愉悦的阅读对话,并且在这种对话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如在《鸿门宴》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对比探索的话题。《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鸿门宴”这一段历史,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治通鉴》中有关鸿门宴的记载几乎与《史记》中的记载相同,不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删掉了《史记》中鸿门宴上关于“座次”的描写。《史记》中这样记录鸿门宴上的座次:“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教师便可以对此提出问题“为何两部作品对于座次的描写一保留一删除”,来引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而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必然要先了解这段座次描写的背后深意。按照中国传统的文化礼节,在鸿门宴上,刘邦为客应坐在面东的上位,而项羽自己却坐在主位,丝毫没有谦让尊敬之意,这一细节反映了项羽本人的自大傲慢,为其最终自刎悲剧打下铺垫。对于司马光为何删去了这段座次描写,学生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提供自己的思路。如《鸿门宴》选自《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因此司马迁尽可能地调动一切元素凸显人物性格,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则是以史为鉴,属于编年体史书,因此并没有深入刻画人物性格的必要。在这样的师生对话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且意识到司马迁此处座次描写的背后用意,对文本有了新的认知。
  三、生生对话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早期的心理学认知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与教师关系密切,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师生的对话互动,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甚至有的语文教师将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看作是教学的负面因素,会降低阅读教学的质量。而实际上,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及其自身发展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并提出有自己创意的看法,体现阅读教学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精神。
  如在《鸿门宴》教学中,可设计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一起对话讨论项羽阵营与刘邦阵营的各色人物。如项羽麾下的范增具有远见,能预见到刘邦具有与项羽争夺天下霸主的实力,并且他对项羽十分忠心,为之未雨绸缪,但同时范增也有处世浮躁的缺点,这使得他将自己阵营的内部矛盾暴露给刘邦,并被之利用。刘邦阵营同样有一位运筹帷幄的角色——张良,他不仅具备忠诚、老谋深算等特点,相比范增,他更加沉着冷静并为刘邦提出正确的应对策略。项羽阵营的项伯为了个人义气出卖军情,且禁不住诱惑做了刘邦的内应。刘邦阵营的樊哙虽然粗犷豪放,但赤胆忠诚、有勇有谋,而项羽阵营的项庄则优柔寡断、有勇无谋,没能成功刺杀刘邦。通过这样几组人物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对角色特点进行对比讨论,可以看出项羽阵营内部不团结,人员不能很好地完成自身担负的职责,而刘邦阵营在兵力上尽管不如项羽阵营强大,但不乏十分尽力的忠臣谋士,这也是其最终能够胜过项羽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通过这样的对话方式不仅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认知,而且还在对话过程中学会了理解别人的想法、互信、尊重和接纳,培养起合作意识。   在《鸿门宴》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并非只是让学生从感性层面把握这一历史故事,而是要引导学生超越感性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理性思考,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鸿门宴》一文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例如项羽若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他就能最终成就霸业吗?项羽真的是因为自己的自大和傲慢而选择不杀刘邦吗?针对这些疑问和假设,让学生之间就此展开讨论,有利于他们生成更加理性和富有创意的想法。
  从史实看,项羽失败自刎乌江,刘邦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成就一番霸业。有学生认为鸿门宴上如果项羽杀掉刘邦,历史必然会是另一个走向,但因为项羽的虚荣、傲慢、自大和犹豫,使得他错失良机,并最终造成自己的悲剧。也有学生认为,具体到鸿门宴的历史情境,除了主观性因素,客观条件并不允许项羽杀刘邦。在鸿门宴上,刘邦以谢罪的名义来赴宴,加之诸侯在场,项羽并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杀刘邦,若杀刘邦则会落人口实,不得人心,因此项羽不杀刘邦才是理智的決定。但在学生的对话讨论中,有的学生又会质疑项羽真是因为顾忌诸侯眼光而放弃杀刘邦吗?项羽曾暗中令人杀楚怀王于长江中。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借刘邦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项羽失败的看法,认为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败给了刘邦。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跳出文本本身,而是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分析鸿门宴。历史往往由胜利者撰写,在刘邦与项羽的斗争中,项羽和刘邦两个阵营并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争,而最终项羽败、刘邦胜也是符合适者生存发展规律的,且与他们二人的性格发展逻辑相符。项羽本身有勇无谋且刚愎自用,因此即便有范增这样深谋远虑、忠心耿耿的谋臣,却不能知人善用,这使得他缺乏治国的能力;而刘邦则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因此他身边聚集了诸多能人谋士出谋划策,为之后来的胜利乃至治国奠定了基础。假设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他也很难成为天下霸主,开创一个盛世朝代,因为以他的性格,很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农民起义推翻他,所以即便不是刘邦战胜项羽,也会有其他历史人物充当这一角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可见,历史并非是某一英雄人物创造和决定的,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英雄人物带领人民创造的。
  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可看出他们对于鸿门宴的理解见仁见智。在对话讨论中,学生逐渐打开思维,通过观点的交换和碰撞,每个人的视域局限被突破,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形成了批判精神,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多创新看法。此外,在课堂上开展生生对话,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互补性的提高,使阅读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其他文献
古诗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正是其中一种方式。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必然要十分重视对诗中意象的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传世之作,该诗因意境优美而引起关注并广为流传。作者正是通过大量意象的运用及深厚的文字功底带给人情感与审美上的震撼。可以说,意象的成功塑造是凸显《春江花月夜》艺术价值的重要“功臣”。本文即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来分析抓住意象教学古诗的策略。  一、意象
2019年9月起,统编本教材全面投入使用。用好统编本教材,是当前全体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要用好教材,必须了解熟悉教材。“相比有相知”,比对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特点。笔者基于统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比对,就口语交际谈些比对之后的发现及相应的补学策略。  一、比对发现  在对两套教材口语交际的话题、目标要求进行同册跨册比对后,我们发现统编本教材较人教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有以下几
摘要:影音动画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视角下,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影音、动画等方式向学生授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很容易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学知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影音动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 就如果运用影音动画教学法来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影音动画 计算机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
摘要:《梦歌》是约翰·贝里曼的代表作,对现代西方诗坛影响巨大。贝里曼通过梦的日记形式记叙了亨利在世界上浪荡时所表现的个性,叙述了人类生活的各种主题,包括人类的情感以及人类的精神问题。在这部梦的日记中,贝里曼赋予了亨利不同的面目。亨利在诗中或受崇拜,或遭嘲讽,或被人同情,诗人则或远或近地站在一旁操纵,话虽出自亨利的口,却受了诗人的控制,这样的安排可以达到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线性的多面视像的效果。亨利
众所周知,汉语词汇教学质量关系到汉语教学任务的实现和目标的完成,具体到汉语教学层面有语法教学、文化背景教学和词汇教学等。其中尤以词汇教学最为常见,效果最为直接。王希杰的《汉语词汇学》,借鉴了新时期汉语词汇研究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并融汇其长期的词汇研究积累,深入到词汇的内涵、形式变化、发展演变、词性分类等方面,从汉语词汇系统与文化傳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角度给予充分研究,对当前汉语词汇教学策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促使受教育者由他发到自发,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教师的职责现在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自己科学定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落实学
摘要: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不仅塑造了一个“纵使万箭穿心也要扛住”的市井刚强女性形象,同时也为我们真实地呈现了武汉当下的市井生活图景。方方笔下的市井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它拥有烛照人心的理性精神,惨烈恣睢的暴力性格,转瞬即逝的脆弱特质,柔情似水的温婉情怀。  关键词:丰富的市井 万箭穿心 社会环境  《万箭穿心》是方方近年来颇受好评和关注的作品。作者以冷峻、纯熟的笔力塑造了一个生活在市井底层、具有鲜明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这一条分为三款。第一款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的两大功能,就是拼写和注音。拼写和注音的对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拼音方案
书名:科技哲学研究方法论探析  作者:闻邦椿,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030609564  定价:68元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理论。通过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可以获得有关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中的一般规律性的认知,因此科技方法论研究是科技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方法论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科技哲学研究方
摘要:税昌锡先生《事件过程与存现构式中的“了”和“着”》(载《语言科学》2011年第3期)一文以构式语法为基础,将一个完整的事件分为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来考察存现构式中“了”和“着”的使用情况,其中有几例税先生认为不能带“着”(如“按、喷”)或不能带“了”(如“漂、悬挂、耸立”)构成存现句的动词在CCL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用例,本文试图以语义特征、构式语法以及动词的过程结构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并结合C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