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中国的特殊形势——人多地少、经济不发达,对既有房屋的加层改造就是非常经济、可行、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房屋加层的一些情况及其一些有效的加层方法。
关键词:城市老化;合理利用土地;加层改造。
一、 房屋加层改造的必要性
城市的老化和衰退是一种自然的经济规律和历史现象,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容量也不断增长,导致其原有的功能及其运转机制被破坏,整体机能下降,功能性也逐渐衰退。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旧城的综合改造不是既不经济也不现实的推倒重建,而是应该立足于原有的基础,新建与改造并重。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一个典型特点,所以当下土地利用及其住房问题就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人均耕地奇缺,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城市发展过程中大拆大建和占用农田的做法无疑会给国家造成不可忽略的损失。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住房的外观、性能、舒适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层改造就是一箭双雕的好方法,既有效利用了土地又改善了现阶段的住房质量问题。
二、 房屋加层改造的优越性
建筑可大致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而民用建筑是覆盖面最大分布最广的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朝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之前的许多低层或多层建筑都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这些建筑并没有达到使用年限,推倒就会是一种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国家对土地保护政策的束缚和我国经济水平的限制决定了我国必须对原有的低层或多层建筑尽可能进行最合理的改造利用,而不能一味采取推倒重建的方针。结合房屋的使用现状在其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层改造是充分利用低层或多层房屋的有效途径。事实表明,近十多年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对低层或多层房屋进行改造的措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现列几点房屋加层改造的优越性于下:
(1)、通过加层改造,可以扩大建筑使用面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住房的容积率,缓解当前的住房矛盾,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有效地保护耕地;
(2)、通过加层改造,可重新进行建筑平面及立面调整并对房屋进行装修,既保留了原建筑物的特色有改善了其面貌及使用功能;
(3)、利用原有基础,节省了拆迁、建筑垃圾运输和征地的费用,可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审批程序也简单快捷,施工周期较短;
(4)、充分利用原建筑物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增长值,在地基不需要处理或做微处理的条件下直接对旧房屋进行加层改造,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5)、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加层改造把抗震与加固结合,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条件,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6)、对于急需扩大房屋使用面积的单位,可尽量做到在不停止原有建筑使用条件的基础上直接对旧房屋进行加层改造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 房屋加层改造方法
既有房屋的加层与改造是一项高要求有风险的工程,在工作过程中出差错很有可能发生事故甚至毁掉原有建筑,所以在进行房屋加层与改造时要遵循其工作程序并选择合适的加层与改造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及大量工程实践总结,技术上较成熟,国家现行规范推荐房屋加层宜采用的方法有:直接加层法、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及外套结构加层法等三种。
1、直接加层法
直接加层法是指在原有房屋上不改变结构承重体系和平面布置、直接加层的方法。其适用于原结构和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加层的要求;或经加固处理可直接加层的房屋。该方法加层一般不宜超过3层并且还需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加层后地基基础、墙体结构和混凝土构件等进行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直接加层法可比较充分的利用原建筑的承载能力,是扩大使用面积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
2、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
原房屋的基础及承重体系不能满足加层后承载力的要求或由于房屋使用的功能要求需改变建筑平面的布置,相应需改变结构布置及其荷载传递途径的加层方法。加高的层数不宜超过三层。此方法又可大体分为以下两种加层方法:
(1)改变结构承重方向
原房屋为横墙承重,加层部分改为纵墙承重;相反,原房屋为纵墙承重,加层部分改为横墙承重。还可以在加层的局部房间改变承重方向。
(2)增设新承重墙或柱
当房屋加层部分的建筑平面需要改变或原房屋的承重墙体和基础的承载力或变形条件不能满足加层荷载的设计要求时,可以增设承重墙或柱。
3、外套结构加层法
外套结构加层法是指在原房屋外增设外套结构,如框架、框架-剪力墙等,以支撑加层后的全部荷载。外套框架加层法适用于加层层数较多、荷载较大或加层部分需要大开间时,原承重结构或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过大的加层荷载。外套框架结构可分为分离式外套框架结构体系和协同式外套受力体系两大类。
(1) 分离式外套框架结构体系
原建筑结构与新外套加层结构完全脱开,独立承担各水平和竖向荷载,这种“高腿柱”外套框架不宜在地震区采用。
(2) 協同式外套受力体系
原建筑结构与新外套加层结构相连接,一起承担加层部分的荷载,提高了结构整体性及横向刚度。
除规范推荐的方法还有其他比较实用和新型的方法。
1、室内加层法
室内加层法分为分离式、整体式、吊挂式和悬挑式。
(1)分离式室内加层是指在室内增加新的承重体系,四周与旧房完全脱开,这种体系不能用于抗震设防地区。 (2)整体式室内加层是指将室内新增承重结构与旧房结构连在一起共同承担荷载。这种体系整体性好有利于抗震,但是需对旧房进行鉴定加固,梁柱节点处理较困难。
(3)吊挂式室内加层是采用吊挂式结构把増层荷载传至原建筑上一层楼盖。具有自重轻、工期短、有利于抗震等优点,
(4)悬挑式室内加层是指用悬挑结构把荷载传至原建筑物。与吊挂式一样是在室内不允许立柱、立墙时采用,需要对原建筑物进行大面积加固处理。
2、地下加层法
地下加层法是在原建筑物的室内地下新增楼层的加层方法,其主要有锚杆静压桩法、墩柱式法、压入桩墙法等。
3、新型加层方法
新型加层方法有结构控制加层、轻型钢结构加层和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层方法,这三种方法的抗震性能都比较好。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国家产业政策的改变,顺应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新型加层方法将是以后加层改造的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房屋加层改造技术已经有了一段发展历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并且也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正规完善的体系,这将制约其发展。这就要求学习、从事这门行业的业内人士不断努力、精进技术向着世界水平前进。
参考文献:
[1]黄仕诚.城市建设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高剑平.砖混房屋整体式外套结构加层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12
[3]高剑平.国内外既有房屋加层改造发展概况[N].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4月(第23卷第2期).
[4]《論房屋加层与改造》——张孝培
[3]高剑平、王茜.我国既有房屋加层改造工程实践和研究现状[N].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年8月(第21卷第4期).
[6]唐业清.我国旧建筑物增层纠偏技术的新进展[J].建筑结构,1997,27(11):7~9
[7]连建平.房屋加层改造方法比较分析[J].科学之友,2008年5月:153—154.
[8]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CECS78:96
关键词:城市老化;合理利用土地;加层改造。
一、 房屋加层改造的必要性
城市的老化和衰退是一种自然的经济规律和历史现象,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容量也不断增长,导致其原有的功能及其运转机制被破坏,整体机能下降,功能性也逐渐衰退。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旧城的综合改造不是既不经济也不现实的推倒重建,而是应该立足于原有的基础,新建与改造并重。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一个典型特点,所以当下土地利用及其住房问题就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人均耕地奇缺,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城市发展过程中大拆大建和占用农田的做法无疑会给国家造成不可忽略的损失。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住房的外观、性能、舒适度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层改造就是一箭双雕的好方法,既有效利用了土地又改善了现阶段的住房质量问题。
二、 房屋加层改造的优越性
建筑可大致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而民用建筑是覆盖面最大分布最广的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朝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之前的许多低层或多层建筑都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但是这些建筑并没有达到使用年限,推倒就会是一种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国家对土地保护政策的束缚和我国经济水平的限制决定了我国必须对原有的低层或多层建筑尽可能进行最合理的改造利用,而不能一味采取推倒重建的方针。结合房屋的使用现状在其原有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层改造是充分利用低层或多层房屋的有效途径。事实表明,近十多年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对低层或多层房屋进行改造的措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现列几点房屋加层改造的优越性于下:
(1)、通过加层改造,可以扩大建筑使用面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住房的容积率,缓解当前的住房矛盾,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有效地保护耕地;
(2)、通过加层改造,可重新进行建筑平面及立面调整并对房屋进行装修,既保留了原建筑物的特色有改善了其面貌及使用功能;
(3)、利用原有基础,节省了拆迁、建筑垃圾运输和征地的费用,可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审批程序也简单快捷,施工周期较短;
(4)、充分利用原建筑物在长期荷载的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增长值,在地基不需要处理或做微处理的条件下直接对旧房屋进行加层改造,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5)、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加层改造把抗震与加固结合,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条件,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6)、对于急需扩大房屋使用面积的单位,可尽量做到在不停止原有建筑使用条件的基础上直接对旧房屋进行加层改造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 房屋加层改造方法
既有房屋的加层与改造是一项高要求有风险的工程,在工作过程中出差错很有可能发生事故甚至毁掉原有建筑,所以在进行房屋加层与改造时要遵循其工作程序并选择合适的加层与改造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及大量工程实践总结,技术上较成熟,国家现行规范推荐房屋加层宜采用的方法有:直接加层法、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及外套结构加层法等三种。
1、直接加层法
直接加层法是指在原有房屋上不改变结构承重体系和平面布置、直接加层的方法。其适用于原结构和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加层的要求;或经加固处理可直接加层的房屋。该方法加层一般不宜超过3层并且还需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加层后地基基础、墙体结构和混凝土构件等进行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直接加层法可比较充分的利用原建筑的承载能力,是扩大使用面积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
2、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
原房屋的基础及承重体系不能满足加层后承载力的要求或由于房屋使用的功能要求需改变建筑平面的布置,相应需改变结构布置及其荷载传递途径的加层方法。加高的层数不宜超过三层。此方法又可大体分为以下两种加层方法:
(1)改变结构承重方向
原房屋为横墙承重,加层部分改为纵墙承重;相反,原房屋为纵墙承重,加层部分改为横墙承重。还可以在加层的局部房间改变承重方向。
(2)增设新承重墙或柱
当房屋加层部分的建筑平面需要改变或原房屋的承重墙体和基础的承载力或变形条件不能满足加层荷载的设计要求时,可以增设承重墙或柱。
3、外套结构加层法
外套结构加层法是指在原房屋外增设外套结构,如框架、框架-剪力墙等,以支撑加层后的全部荷载。外套框架加层法适用于加层层数较多、荷载较大或加层部分需要大开间时,原承重结构或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过大的加层荷载。外套框架结构可分为分离式外套框架结构体系和协同式外套受力体系两大类。
(1) 分离式外套框架结构体系
原建筑结构与新外套加层结构完全脱开,独立承担各水平和竖向荷载,这种“高腿柱”外套框架不宜在地震区采用。
(2) 協同式外套受力体系
原建筑结构与新外套加层结构相连接,一起承担加层部分的荷载,提高了结构整体性及横向刚度。
除规范推荐的方法还有其他比较实用和新型的方法。
1、室内加层法
室内加层法分为分离式、整体式、吊挂式和悬挑式。
(1)分离式室内加层是指在室内增加新的承重体系,四周与旧房完全脱开,这种体系不能用于抗震设防地区。 (2)整体式室内加层是指将室内新增承重结构与旧房结构连在一起共同承担荷载。这种体系整体性好有利于抗震,但是需对旧房进行鉴定加固,梁柱节点处理较困难。
(3)吊挂式室内加层是采用吊挂式结构把増层荷载传至原建筑上一层楼盖。具有自重轻、工期短、有利于抗震等优点,
(4)悬挑式室内加层是指用悬挑结构把荷载传至原建筑物。与吊挂式一样是在室内不允许立柱、立墙时采用,需要对原建筑物进行大面积加固处理。
2、地下加层法
地下加层法是在原建筑物的室内地下新增楼层的加层方法,其主要有锚杆静压桩法、墩柱式法、压入桩墙法等。
3、新型加层方法
新型加层方法有结构控制加层、轻型钢结构加层和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层方法,这三种方法的抗震性能都比较好。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国家产业政策的改变,顺应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新型加层方法将是以后加层改造的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房屋加层改造技术已经有了一段发展历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并且也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正规完善的体系,这将制约其发展。这就要求学习、从事这门行业的业内人士不断努力、精进技术向着世界水平前进。
参考文献:
[1]黄仕诚.城市建设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高剑平.砖混房屋整体式外套结构加层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12
[3]高剑平.国内外既有房屋加层改造发展概况[N].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4月(第23卷第2期).
[4]《論房屋加层与改造》——张孝培
[3]高剑平、王茜.我国既有房屋加层改造工程实践和研究现状[N].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年8月(第21卷第4期).
[6]唐业清.我国旧建筑物增层纠偏技术的新进展[J].建筑结构,1997,27(11):7~9
[7]连建平.房屋加层改造方法比较分析[J].科学之友,2008年5月:153—154.
[8]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CECS78:96